钱钢:倘若巨灾发生在“胡焕庸线”东(南方周末 2010-5-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6:32:26

电子报 >>南方周末>>第1368期

【公民巡视】倘若巨灾发生在“胡焕庸线”东

作者: 钱钢 2010-05-05 23:08:27 来源:南方周末

东部大地的“平静”,正提醒人们,防灾警觉应与日俱增

20年前,我从《解放军报》到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报》工作。我有一个备着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和药品的采访包。报社和我约定:逢“西七东六”,我就赶赴现场。“西七东六”,指西部发生七级以上、东部发生六级以上的地震。那时我们认为,就震灾影响而言,东部六级和西部七级相当。

划分东西部的,其实是一条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的斜线。这条线是我国人文地理学大师胡焕庸先生提出的。根据1933年中国分县人口统计,他在1935年发表了中国第一张人口等值线密度图,提出从爱辉(即今黑河)到腾冲的斜线,是中国人口疏密悬殊的分界。当时4亿多中国人中,有96%居住在面积占36%的东半壁,而仅有4%身处面积占64%的西半壁。这条线被国际地理界称为“胡焕庸线”。

这是条神奇的分界线。在问世已七十多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的今天,它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摇。我国学者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绘制了2000年的中国人口密度图。该图显示,东西部人口比例仍保持在94∶6的水平。(葛美玲、封志明:《基于GIS的中国2000年人口之分布格局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1月号)

今天的胡焕庸线以东,不但人口集聚,也是中国都市最密集、生产力最强劲的地区(中科院国情小组曾指,2000年,中国95.7%的GDP聚集在此)。这里摩天大厦林立,高速公路纵横,高铁时代即将来临,人们的生活已经高度依赖城市“生命线”——水、电、燃气、通信、互联网。这里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的要穴,牵一发而动全身。毋庸讳言,经济大干快上,也遗留了“楼倒倒”一类严重隐患。

这就是“西七东六”那句话背后隐伏的严峻情势。今年的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在胡焕庸线以西。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区恰好落在胡焕庸线上,那条线,斜贯平武-茂县-汶川-理县-都江堰。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发生在人口较疏地区和较密地区的边界。人们会很自然想到一种严酷的可能:如果巨灾的脚步跨越胡焕庸线,进入东部半壁……我们不敢想象,如果1966年河北邢台7.2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6级地震在今天发生!唐山地震,震级低于汶川,但它发生在百万人口的城市,死亡24万多人,是汶川地震的3倍。

在国家地震局工作期间,我没有碰到“东六”。离开后,1996年在南黄海有过一个6.1级地震,虽未造成伤亡,但上海有震感。1998年在河北张北发生6.1级地震,影响也不小。不过此后十余年,胡焕庸线以东,大地依然“平静”。一些中小地震,如2006年河北文安5.1级地震、2010年的山西临汾3.7级地震,一旦发生,就成大新闻。

东部大地的“平静”,正提醒人们,防灾警觉应与日俱增。突如其来的巨灾,是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无情大考。2008年汶川地震,检验了2004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5号文件”)后的防震减灾工作。2010年的玉树地震,检验了汶川地震后近两年、特别是新修订的防震减灾法生效以来的“亡羊补牢”。这是两次严厉检验,诸多教训,有待一一汲取。(参见徐超、张艳玲:《玉树建筑抗震答卷》,《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17期)

第三次大考降临之前,我们在做什么样的准备?从校舍安全到“生命线”保障,从优化政府预警体系到推进民间群测群防,我们做得怎样?其实不仅是地震,冰、雪、风、洪,多种巨灾,都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构成致命威胁。1998年长江大水、2008年南方冰雪、2010年渤海湾冰封,人们记忆犹新。下周是汶川地震两周年,值此忌日,让我们看一看胡焕庸线。

(作者为传媒学者) 

http://www.infzm.com/content/4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