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之拉赞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40:27
相思河畔,红色横幅,条条醒目;宣传栏里,彩色海报,幅幅耀眼。人来人往,驻足留意,广告入目,大学赞助,“无孔不入”。透过现象,深入其中,揭开面纱,倾听四方感悟,关注背后故事,蓦然发现,拉赞助现象虽司空见惯,却值得思考。
同学们——道尽理解与支持
“‘妍色’预祝东语学院秋之声活动圆满成功”这条横幅吸引了公开学院英语系石同学的目光。的确,这条横幅虽然“样貌平平”,但凭借其“充实”的内容吸引了不少眼球。本以为,像这样加入了太多商业元素的宣传形式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或反对,但经过随机采访后,打消了笔者的顾虑。

宣传的对象是赞助商的产品,还是活动本身呢?
“我们不但不反对,还非常赞同大学生为活动拉赞助。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而且我觉得大部分的活动都选择了与之相关的商家进行合作,过滤工作做得很到位,如“卡西欧杯”日语演讲比赛,这个“妍色”也是和“秋之声”沾边的。”来自东语学院的吴同学发自你内心的理解和支持定会给外联部的同学们带来些许欣慰。
校园是一片纯净的沃土,应该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但是,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处处可见商业的影子,难道这就难昭示着大学生的功利化吗?
“其实我觉得不会那么严重,因为我们只是用一个平台,集中的来做这些“社会化”的东西,比如我们的相思河畔。我们没有感觉到商业宣传广告在校园里铺天盖地,况且,我们会理智地筛选信息,关注的焦点还是学校活动本身!"这是公开学院女生石同学的理性感言。
外联部——说尽艰辛太委屈
各学生组织招新时,面试官前队伍最长的就是公关部,外联部等与拉赞助相关的部门,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渴望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心理。可是,“进外联部难,拉赞助更难啊。”团联公关部部长半开玩笑地说。她很慷慨地分享了她的“外联辛酸史”,最曲折的故事中包含了她最真诚的执着。不曾经历,也许很难体会到外联过程中的苦与难。
去年的团体招新之前,她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拉赞助的工作中。这次是商家主动找上门来,想通过此活动为其做宣传。
“我们从假期就开始了这次活动的策划,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经过几次面谈和周旋,和代表商家与我们谈判的校园代理人意见达成一致。这时候我们人人都充满了希望,就在觉得快大功告成的时候,打击来了。我们上报了指导老师,但是指导老师觉得我们的宣传方式商业味儿太浓,不予批准。我们又想办法跟商家谈,合同拟好了一改再改!.对商家和指导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拿到了团联的章,可是又功败垂成了,只是因为商家的校园代理人突然换了,致使以前谈的一切几乎成了空白。都快崩溃了当时!”
从她的讲述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了做外联工作的艰辛,他们也许会受到商家的冷眼款待,可能会屡次被商家无情拒绝,但他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在总结与反思中主动摸索,力争做得专业做得有收获,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商家——算尽效益真精明
天上不会掉馅饼,商家自然不会随便给校园活动出钱。有些商家在不超出自己预算的情况下,可能会接受学生主动来找的赞助活动。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商家太吝啬,因为这符合我们最基本的市场交易原则——公平交易原则。
“我们每年都会做一些宣传活动,但大部分还是学生们主动找来。而且考虑到我们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尤其是女生,所以我们接受了东语学院的合作请求。”“妍色”的店员这样解释了她们近期在相思河畔所做的宣传,并且她说几百元的宣传费肯定是有效果的,不是人人知道我们的店铺,并且很多想买化妆品的学生不知道在哪里买此类商品,看了宣传自会来看看。
对大学生拉赞助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比如这样破坏了校园的文化学术氛围,这体现在了当代大学生浮躁的心理特征。但是,如果没有赞助商的支持,校园文化活动哪来足够资金支持其顺利展开?至于浮躁,未免言过其实。我们需要能静心钻研学术的知识分子,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实践能力强的学者,而拉赞助正使得对学生交往能力,谈判能力,运筹能力,组织能力,材料搜集能力得到良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