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的工程兵团/──二上海岛、三进京城,马振武的17年工程兵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27:29
                                                                                                                                                                                                                            作者:丁义明       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十二军接到命令离开朝鲜,浩浩荡荡、风雨兼程地开赴祖国的东海沿岸浙江宁波舟山群岛的嵊泗列岛。
  东海岸是祖国大陆军事重要的防御战略要地,十二军工程兵团上岛的目的是为了备战,修筑军事防御工程,用于战略防备,防止美帝国主义侵略,防止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死灰复燃,反攻大陆。平安无战事,修得工程在,十二军工兵团的工程兵们,一边修筑工程,一边随时可以拿起枪投入战斗,因此,平时除修工程以外,军事训练还是按照部队规定,每天都不能少。
  十二军回国后,快速组建了独立工程兵营和训练工兵团。马振武也从十二军留守处一起调至十二工程兵团担任干部处的干事。
  部队官兵到达舟山群岛时,许多战士们从来没有见过大海,四周全是碧蓝碧蓝的海水──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晶莹的海水映着蓝蓝的天空,有些战士尤如大姑娘坐桥──头一次。看见一望无边的大海,战士们即紧张又兴奋,更不用说坐船过海了。坐在战舰上的许多战士,心情特别舒畅,但有的战士坐在颠簸的战船上,有些紧张起来。他们害怕船会沉进海里,怕不会游泳的自己掉进海里。这些久经战场考验的战士,在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从没都没有害怕过、紧张过,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然而,头一次坐船过海的一些战士,经不住舰船的颠簸起伏,头晕晕的。“报告,有战友晕船了。”“快,叫他们打开被包,在甲板上躺下。”
  舰船又驶了一段时间,海面开始平静起来,永波不兴的海面上,映着太阳,泛着耀眼的银光,要不是有几条小鱼儿蹦出水面,真要认为大海凝固了。白云在蓝蓝的天上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在欢乐地飞舞。带有些苦涩味儿的风迎面徐徐吹来,使人感到非常清新、舒适。海洋是这样辽阔美丽,可爱极了。不知不觉,时间快到傍晚了。海面上波光粼粼,夕阳撒下万点碎金,好像激战结束后的阵地,显得格外宁静。舰船象匹久经疆场的骏马,昂首挺胸地越过重重浪山,直朝着海岛飞驰。坐在舰板上一动不动的马振武思维也凝固在这海面上,望见大海,脑子里浮想起了他的心上人──应家瑞以及他的家人。
  舰船在离海滩一、二百米的浅滩上徐徐停了下来。“全体集合。”反应机敏的战士们听到口令,迅速地集合到了一起,等待团首长的讲话。“我们此次登上海岛,虽然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是,我们的任务是修筑军事战略防备工事,这是一场无烟的战争,更是为了守住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保障我们的安全,防止敌人的再次侵略,我们要以岛为家,扎根海岛。团机关驻扎在营地,各营、连、排、班驻扎在民房,战士们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搞好军民关系,好,现在开始登陆上岸。”命令一发出,战士们纷纷背起行囊,脱鞋涉水上岸,有的干脆鞋都顾不上脱,就跳下水了。
  1955年,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肃清反革命的运动”,全国政治斗争多、历史审查多的政治运动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被老百姓称之为“个人过关”。而正是这一年,马振武、应家瑞向军部党组织提出了结婚的申请。后被军部审查应家瑞的家庭成份时没有通过批准。小马是一个人事干部,怎能和一个地主的后代结婚呢?不行,不能批。小应的父亲是在重庆兵荒马乱之时买了一块地,就这样被扣上了地主的帽子,让应家瑞也受到了牵连。对于马振武、应家瑞的结合,当时有两种不同意见。了解小应的支持派说:应家瑞一直在军事化管理的学校长大的,政治上应该没有问题。反对派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崽子挖地洞,不能批。结婚的事没有批准下来,但是没有丝毫影响到马振武在工程兵的干事工作。马振武心里清楚地知道,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虽然马振武、应家瑞心里不好受,但是他们相信,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定会来到,他们只有等待。
  马振武与应家瑞没有结成婚的事,在各自的单位传来了。有人说:“小马,你是贫农,你不应该找一个地主的后代,要是政策不变,那你就一辈子都结不成婚了”。“小马,你这样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婚啊?依你的条件,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个”。小应那边,也同样是各种劝说和流言蜚语。“小应,你长得那么漂亮,找一个什么样的找不到啊!非要吊死在一颗树上啊!”面对这些闲言碎语,马振武与应家瑞的爱恋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相反,他们的心靠得更拢了。
  1956年,工程兵团又接到上级命令,调往上海浦东川沙“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保卫上海、保卫中国的东海岸。他们在沙滩上修筑各种防御工事(地洞),建起掩蔽的机枪工事、炮兵工事,筑起地下钢铁长城。坑道可用于屯兵,屯放军用物质,洞里可以发电,大洞可以屯兵几个连甚至是几个团的士兵。马振武的工作是做工程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他必须与工程兵们同住同吃同劳动,除此之外,还要和每一个战士谈心,稳固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每一个战士的历史背景和家庭情况,整理档案资料。这正可谓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思想政治教育可想是何等的重要!
  一天早晨,白雾笼罩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白雾就像银幕一样拉开,拉开了新的一天。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金光闪耀。突然间,小马接到了首长的任务,去金华军部送报告。小马高兴得像放开了疆绳的笼马,脸上挂满着欢喜地笑容。到了金华,小马还能见到久别的心上人──应家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应家瑞就转业到了金华地方工作。平时难于见面的情侣,这下终于有一个机会可以见面了。
  马振武在欢快地走在金华街上,却无暇兼顾街上的风景和赶集的人。“小马,你过来。”马振武突被这叫声惊醒,顺着声音的方向找去,哦!原来是军部留守处的宋鲁山政委。“报告首长,十二军工程兵干事马振武受令前来金华送报告,请指示。”“你跟小应的事怎么样啦?”“去年组织没有批准下来,我们正在等待之中。”“你怎么不知道啊!现在政策放松了,你马上跟小应打报告,别傻乎乎地等了。”宋政委既关怀又责备地说。“家庭出身和历史背景这两个问题都放宽了政策。”宋政委又补充了一句。“是,谢谢首长的关心,我们立即打报告。”与宋政委道别后,小马更加兴奋起来了,象马儿一样向金华总部飞快地跑去。这一年,马振武、应家瑞终于如愿以偿,喜结良缘。
  在上海忙碌了一年的工程兵团和马振武,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1957年,反右派运动开始。小马因咽喉炎发作,住进了浙江嘉兴陆军第97医院。住院期间,马振武依然喜欢读书看报。当小马看到上海文汇报原当时的总编辑某某发表了反党谎论时,引起了马振武等广大官兵的强烈不满,义愤填膺地向文汇报写了一篇《不许攻击社会主义》的批评文章。上海《文汇报》以一封“解放军休养员来信”的名义。全文刊登了马振武的文章。此文在全军引起强烈反响。马振武也因这篇文章一下子在十二军名声大振。小马,你成记者啦?小马,你以后的“作家”道路从现在开始啦!
  12月9日,马振武的才能被主管人事工作的高部长发现,被高部长叫去谈话。“小马,前几年我们光知道把你当一匹马来使用,没有发现你的才能,没有重用你,让你吃亏了。”首长歉意地说。“我并没有感到吃什么亏,干啥工作都一样,都是为了革命。”马振武作了纠正。“这次我们准备把你调到连队当指导员。”首长停顿片刻又接着说,“这次辛苦你了,组织上考虑到你的身体健康原因,怕你吃不消,就决定让你到连队去接受锻炼。”“请首长放心,我有信心当好指导员,做好本职工作。”马振武回答。此项工作马振武一干就是十年。
  这天,马振武立即走马上任,到十二军所属的独立工兵营一连报到。由于从没有做过指导员工作的马振武,对此工作比较生疏,没有与人交流与管理的经验。报到当天就闹了一个笑话。派来迎接马振武的是原先营部管理器材部的主任徐根生同志。三年前接马振武过海的是一只小小木船,只能挤下二、三个人。小木船在茫茫大海上就像是一片孤独无助的树叶在漂荡着。海水离小木船的边沿近在咫尺,伸手就可以用手划船,马振武人生中还从来没有坐过这样命悬一舟的船,心里有些“担心”起来,没有心思去欣赏海上的风景,上任的喜悦也被紧张的心情给冲谈了。于是,马振武故意用说话来分散自己紧张地精力。对徐根生说:“你就是那个器材部的主任徐根生?”“对,我就是。”“你是哪里人?”“我是河南人”“哦!我们还是老乡呢!”马振武那带着官腔调的问话让徐根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徐根生心想:这个马指导员怎么如此的傲气,官不大官架子还不小呢!那一年,徐根生29岁,马振武只有27岁。马振武到了连队以后,与战士们天天呆在一起,同吃同喝同劳动。每天都了解战士们的思想变化。渐渐地徐根生才发现原来这个马指导员还挺和睦,很好相处的。
  1958年夏天,解放军按照规定,要正规化、现代化从各个方面要求严肃管理连队。十二军的工程兵战士大部分来自农村,文盲就占有50%,小学以上文化的战士占了50%.上级要求让这50%的文盲战士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摘掉文盲的“帽子”。白天,战士们流血流汗的修筑工事,晚上还要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去学习文化知识,这让一般人都难于承受这种精神加体能的考验。部队放出话,谁先摘掉文盲的帽子,就给谁胸前佩戴大红花。在这种环境下,难保不出事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又岂能预料乎。“叭”的一声意外枪响,打破了宁静的营区上空,一天中午午饭中突然有一个人从营区宿舍里慌慌张张地跑向饭堂。报告指导员,翟保寿自杀了。翟保寿是一位来自安徽农村的战士,壮壮实实的大个,是工程兵中干活的一把好手。但是,要让他在这200天的时间内认识300个字,对他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他宁愿上前线拿枪打鬼子,都不愿意识字。部队下的命令就是无条件服从,翟保寿精神上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一时想不开开枪自杀了。
  此事在全军引起了震动,好在扫盲不是连队自己下的任务,因此,连首长没有直接的责任,但要承担间接责任。这让在连队做宣传工作的马振武也受到了牵连,在党务会上做了检讨。这件事情整整影响马振武十年,没有升职提干的机会。通过此事,马振武吸取了教训,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士们的生命。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选择中,马振武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俗话说:祸不单行昨日行,福不双至今日至。这一年对马振武来说,有忧也有喜。马振武连里的一个班长薜增林在当年大兵的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连续立了二次三等功,被军部派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前国庆观礼,见到了毛主席,给工程兵和马振武负责的连队带来了很大的荣誉。
  1959年,工程兵又一次接到了新的国防任务在宁波打坑道,当时,工程兵战士们住的是山沟,喝的是山沟水,工程兵口号是:扎根山沟、拼搏奉献,攻艰克难,敢为人先。工程兵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新的工程兵战士,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工程兵战士克服各种困难,为祖国的和建设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无数汗水、鲜血和生命。对我们处在和平时期一代年轻人来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作为我们年轻一代人如何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去思考。
  1960年到1962年间,是我国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粮食非常紧张,在那时马振武还把自己节约下来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老百姓去吃。自己不够就忍着饥饿上山去打猪草吃。在南京干部学校学习中,一次,马振武去野外割猪草和野菜时,饿得两眼冒星光,腿一软就晕到在山上。在一次捐助灾民时,马振武还第一个上台发言,并报名把自己平时长期积储起来的200元人民币捐献给了灾区群众。由于马振武的带头作用,他所在单位的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当场表扬了他。
  1961年,十二军工程兵团第二次再上舟山群岛,这一年全国处在非常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工程兵体能消耗大,能否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质量,是军首长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这天,正在紧张施工的工程兵战士,迎来了不同寻常的一天。当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军委委员的许世友上将突然来到海岛上工程兵工地视察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
  许世友一来到工地就直奔工程兵食堂里面去,询问司务长工程兵的伙食问题,问粮食够不够吃,战士们的米饭能否保证。当得知工程兵各连、排都在分米饭吃的时候,许世友司令非常气愤,他岔岔骂道,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位什么老红军守备区副司令员!老红军又怎么啦?老红军就可以摆什么老资格,不执行大军区的通知,仍然让战士们分饭吃!部队战士那有分饭吃的道理?战士们吃不饱饭,身体就不好,身体不好哪有什么战斗力?没有战斗力拿什么来保卫国家的安全?部队再有什么困难都不能分饭吃,粮食不够来司令部找我许世友。
  在食堂里面陪同各级领导的首长们个个被骂得连粗气都不敢喘。此时,马振武也在食堂陪同。马振武见许世友个子不高,黑黝黝的脸上写满了苍桑,脚上穿着一双旧的解放鞋、身上穿的军衣也有一段历史了,头戴红五星军帽,说起话来又粗气又快言快语。此时的表情十分严肃,声音洪亮。给马振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世友司令实在是大普通了,也太让人敬仰了!真不愧为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啊!
  1962年,十二军工程兵们又一次迎来了大调动,从浙江金华经杭州、从东海来到了苏北黄淮前线。当时黄海沿岸和山东的渤海湾沿岸没有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因此,国家要求在此地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工程,以保护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工程兵们在此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乏味,整天都是和石头、水泥、沙子打交道。工程兵们嬉称自己是“钢筋水泥石头兵。”工程兵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住在荒山荒地、荒山野岭之中,修的却是炮火打不烂的,坦克冲不跨的万里钢铁长城,为保卫祖国的土地完整,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与安全,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为了祖国的今天,工程兵们流下了无数的汗水和鲜血,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与快乐时代。
  马振武所在的营地就是扎在没有树林和草木的一片荒滩地上的陈家港镇。这里没有花草树木陪同他们,也没有啁啾的小虫声为他们歌唱,战士们休息之余只有坐在外面,三三两两的坐在一起聊聊家常。
  晚饭后的6点钟左右,响当当的石头敲打声、轰隆隆的机器声在荒凉的陈家港镇野外悄悄地安静下来了。红日渐渐地西沉,天空上迤逦着几块白丝条般的云彩涂上了一层晚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绸,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呈现出傍晚美丽的风光。在红色的晚霞照耀的天空下,远处的几辆绿色北京吉普车由远而近徐徐向马振武的所在军营驶来。这里是军事要地,此时会来这里的人一定是军区首长们。马振武在想着,吉普车越开越近了,小马知道,这车一定是李德生军长的,是他来视察工作来了。车到了马振武的身旁,李德生军长和随同的几个人一起下了车。马振武立即发出口令:“立正”。在乘凉的战士们立刻站起来,小马跑到李军长面前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报告首长,工程兵机械连马振武向你报告,战士们晚饭后正在纳凉休息,自由活动,没有别的事情,请指示。”李德生军长顺手回了一个军礼,第一句直冲马振武而来。“你老婆来了没有啊”?“我们全连战士们都没有地方住,那能把老婆接来呢?”“连首长的媳妇来了,战士们再挤也可以腾出一个地方啊!难道谁嫁了一个当兵的就该倒霉啦?就该做半个寡妇啦?”旁边的战士们忍不住被军长幽默的话给逗笑了。李军长的到来给闷得慌的战士们带来了生活的调味剂,给战士们带来了快乐的笑声,马振武此时也不好意思的微笑起来了。
  马振武的爱人应家瑞是随军转到江苏淮阴十二军子弟学校任小学语文教师的,负责军区家属小孩的教育。李德生的女儿李远征就在应家瑞班上读书。李德生军长常去学校接小孩和看望那些老师们,并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自然细心的李军长早就知道应家瑞的丈夫就是马振武了。
  1963年12月13日,马振武、应家瑞喜添了爱情的结晶──马文清,这一年马振武、应家瑞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的故居旁边安了一个小家庭,如今离休在深圳的马振武、应家瑞已经度过了难得的金婚,回想起那段甜蜜的日子还是十分怀念。
  1964年初,由于马振武的工作成绩突出,十二军把马振武调去军司法部防化处直辖的独立连防化处做指导员,支部书记让马振武接受了一次人生的大考验。这个连是一个军真有名的后进连,战士们思想情绪大,干部战士又不团结,已经有两年没有完成上级首长们交给的全年任务,内部矛盾不少。让军司令部防化处首长们极为头痛。马振武在这个时期迎难而上,一到连队马振武就为连队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再深入班排进行“五好战士”评比活动,开动员大会,找官兵谈心,解除战士们的心里疙瘩,并进行“一对一及一帮一的帮助活动”,让思想先进的战士去帮助思想落后的战士,把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外,走出去,去前通讯营、通讯连取经,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必有回报。马振武的这个连一下子从落后连,变成了“四好连队”。南京军区政治部主办的《人民前线报》以及《解放军报》都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连的先进事迹。马振武也一下子成了十二军的新闻人物,成了首长们关注的焦点人物。
  随后马振武又被升调到新成立的工程兵团任宣传股长(相当于营级干部)。由于成绩卓著,不久又提升为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成为常委之一(相当于团级)。
  1966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错误地判断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在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当时马振武在团机关任宣传主任,军以下的不参与文化大革命,军以上的领导必须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但是,马振武要参与学习文件,了解文化大革命的意义,号召全军战士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方针政策,参与“四清”运动,团里并组成了军宣传队,马振武在淮安县任黄马公社“四清”工作组的秘书,其工作是下达上级文件,走村串户与农民接触,整理文章、简报,下发到工作队到农村党组织,将基层工作情况上报给县委、省委。
  1967年,马振武所在的团在滨海县,李德生军长又再次视察住处,并视察了靠海边盐场正在实施大型防御工程的基地。
  1967年正是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期间,由于南京正处在文化大革命中,南京的文革斗争也十分激烈,形成了两大派别,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激进派”,两大派别的斗争烈火燃烧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安全受到冲击,南京在告急!长江在怒吼!为了保护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十二军的工程兵们又接到命令,由苏北黄海边火速赶往南京,保卫长江大桥的安全。
  马振武也跟随着部队去了南京,一路上,工程兵们风尘仆仆往前赶路。热血青年马振武心里感到既自豪又光荣,同时又憎恨那些蓄意制造事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工程兵到达南京后,住扎在南京的郊区,马振武心里在暗暗地与那些搞破坏的人“较劲”,决不能让那些破坏分子得逞。
  工程兵住扎完毕后,快速组成了保卫长江大桥小组,并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确保大桥安全万无一失。同时,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十分重要,军首长们十分重视士兵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与那些红卫兵们斗智斗勇。马振武的工作重点便是利用宣传武器和思想教育方法,去稳定部队内部团结,了解南京红卫兵的情况,摸清对方的动态,用宣传武器来攻击对方的弱点,在南京各重要商业区、街道等地张贴墙报。那时粮食紧张,没有面粉做浆糊,就用树皮里面流出的树汁液制成浆糊来张贴。两大派别的红卫兵也开始对我解放军战士进行了猛烈的思想攻击,对我方解放军战士用高音喇叭叫喊道:“我们是忠于毛主席的红卫兵战士,请解放军战士把手中的枪交给我们来保卫大桥吧”!南京的空气开始凝固起来了,气氛变得异常紧张。为了保持我军的光荣形象和铁的纪律,中央制定了“三不政策”。既要求战士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决不开枪。”不明真相的工人、农民、学生都纷纷加入到了游行队伍,保守派与激进派在长江大桥的两端进行了对抗、互骂。严重影响了大桥的安全与施工,我军不得不派兵阻止他们进入施工现场。失去理智的红卫兵开始把矛头转向我工程兵们。
  1967年8月6日夜间,红卫兵又开始抢夺战士们的手中枪,在面对自己的同胞和“三不政策”铁的纪律下,工程兵战士们在有死死地抱住自己手中的枪,抢不到枪的红卫兵们气急败坏地开始抱住解放军战士用剪刀把战士们的皮带剪断,好汉敌不过人多,更何况是战士们还不能还手呢!被抢去枪的战士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从不惧怕,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战士们没有脾气了,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手中的枪被抢走,从没有受过这种委屈的战士伤心得大哭起来。这种窝囊兵我们不当了。战士们实在是受不了这种委屈,思想产生了很大波动。面对这种特殊情况,马振武心里和战士们一样,也特别难过,理解和同情战士们的心情。但是马振武不仅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不尽快想办法来阻止战士们极差的情绪,后果不堪设想。马振武立即针对这种情况组成宣传小组到连队中去,对战士们宣传说:你们执行了毛主席的“三不政策”,你们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你们为国家立了功。战士们听到马振武的话,心里有了安慰,也感到了自豪。马振武还把此事件编成了顺口溜“八六晚上,终生难忘,三不政策,刻在心上”来引导战士们的情绪,通过经验丰富马指导员的思想教育与宣传后,战士们的心里怨言也很快消失了。
  一次,马振武跟随军用运输车押货前往南京长江大桥工地,气焰嚣张的造反派们个个手拿长枪、长刀、长棍,有的手里还拿着短枪,路边还架起了土炮来拦截军车,马振武立即跳下车来,冲着红卫兵造反派们正气凛然地说:“叫你们的头头来见我。”造反派头头出来看了马振武递给他的特别通行证后方才放行。
  1968年中苏关系处在紧张状态,马振武所在的工程兵团又接到了军委毛主席的命令,令部队立即开往内蒙古与苏联交界处,修筑防苏万里军事长城,随时预防苏联的侵犯。
  内蒙古可不是祖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着美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青翠的山峦。在内蒙古见不到那一望无边海水、蓝天与山峰相互拥抱在一起的醉人景色,看不到那乱石穿空,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的那壮丽景观,在这里却只能看见一望无迹的沙漠,此地绝对是平沙万里绝人烟。白皑皑的沙子如覆雪,刮起风来别说夜里看不见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景色,就是白天工程兵们躲在军营中还得点起油灯,什么都看不清,只能听见耳朵边那令人恐惧的风沙声。工程兵在进入这地沙漠地的时候就有二个战士掉队失踪了,事后在当地老百姓家中找到。在这种天气恶劣的环境下,掉一、二个战士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工程兵们的工地虽然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是处身于沙魔之中的工程兵战士们,这个施工现场不亚于一场恶劣的战争。但是,他们心中满怀美好愿望,他们希望将来世界上不再有战争,他们祈祷和平,他们不畏艰险、不怕流汗流血,与天灾与自然进行勇猛顽强的搏斗。
  1969年,十二军工程兵团又接到命令前往北京,去保卫北京、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祖国首都。
  这次工程兵们离开日夜相伴的沙漠,前往北京首都执行任务,心里蹦提有多高兴,工程兵都以为不再修筑工程了。但是,到了北京,他们的任务还是建造大型的军事防御工程,在北京南郊修建一座不大不小的假山……
  首都北京北有万里长城,西有西山作为天然屏障,而南面只有一个老飞机场,没有任何屏障,一但打起仗来,敌人可以从东面和南面长驱直入,于是,中央军委提出,没有山造山,没有障碍造障碍,修建工程就是保卫北京、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祖国首都。战士们还是不失当年的工程兵精神。这个人造障碍屏障,有十多层楼那么高,椭圆形状,长约几公里,宽好几十米。山的中央有电梯直上山顶,每层都设有各种车道,周围是护城河,河上有并排双车道路桥,山顶上种有植物作掩护,整个山体都种满了花草。若干年后这里就成为花果山了。山顶的四面八方设有瞭望岗哨,枪炮口。
  “五一劳动节”,马振武所在的工程兵团被选去天安门值勤,在广场欣赏夜景,看烟花、接受毛主席检阅,马振武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光荣。马振武当时任团部副主任,也被邀请到天安门广场去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见到了在检阅台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件事情让马振武终身难忘。
  1970年,是马振武17年工程兵生涯的最后一年。工程兵奉命从北京辙到西安飞机制造厂参加施工。因为这是一个保密性的工地,马振武等人,可以在保密性更强的飞机总装车间参观。车间规模较大,飞机飞进飞出。马振武在此工作期间,也作为团的干部代表参加过飞机的试飞乘坐。这些经历对马振武来说都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
  试飞升空一圈,只用了十二分钟。这十二分钟飞越了全西安市上空以及附近的三个郊区、县,如临潼、高陵等上空。飞机三起三落,起初马振武还敢探出头隔窗向下看房屋,机下的公路像飘带一样弯弯曲曲,看不到尽头,路上的行人就像小说中的“小人国”一样小。可是两圈过后,马振武就开始不适应了,头晕、恶心,坐立不安,马振武就干脆躺在机舱内不起来了,任飞机飞行,再也不敢探头向下看了。
  马振武工程兵生涯尤如他的老首长、红军老战士李长林将军夫人李毓秀为马振武的个人文集《寸草报春晖》题词所说:投笔从戎济世穷,征南战北建勋荣,展宣握管歌盛世,振武兴文夕阳红。
  马振武离休后,还在南阳老家从事了多年的校外辅导员,成了南召县教育系统的德育顾问。一名“编外园丁”,被众多媒体跟踪报道他的光辉事迹。马振武辅导过的云阳镇二中给他在赠言诗中写道:戍马一生走边关,古稀之年返故园;心血化为桃李景,为霞灿烂尚满天!
                 
  丁义明(作家、诗人、摄影师)
                 
  马振武的回忆总结本文主人翁马振武老先生最后对本文作了集中概括。日:我们工程兵,过去历来认为是大山沟才是我们的大本营。比如工程兵的老本行之一就是“打坑道”,农民叫做“挖山洞”,因此,我们总与“大山为邻”。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我的17年工程兵生涯中,两次上海岛,往返四次乘船上军舰,越过海面,到祖国的东海。又到过黄海,在东海边海防线上进行国防施工多年,“修建地下长城”。“地下长城”是用钢铁水泥建成,造价远比陆地上的长城高多少倍,投资更大。(二)、我们有幸的是“三进京城”。第一次是1967年奉命赴南京参加长江大桥的修建及保卫工作。第二次是1969年奉命由内蒙古进北京保卫首都,并建设首都,在北京南郊修建大型防御工程,造大型假山工程。第三次进京是1976年,奉命全团赴西安大型飞机制造基地──闫良区的西飞公司,之后再次进京。这三次进京的历史,打破了过去工程兵历来进不了大城市的神话。这不仅是个人的荣幸,更是我们工程兵的光荣与自豪。
  另外,1956年,我们在浙江嵊泗列岛(即舟山群岛中的大岛之一),突然奉命到上海浦东(当时的川沙县)去进行海防工程建设,也是我们完全料想不到的事情。上海,那可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当时我军在1955年,刚刚实行了我军历史上,军官第一次进行军衔制。不足半年后,我们就进驻了上海。我们当时是多么的高兴、激动啊!在这一年,我和爱人应家瑞在上海又登记结婚了,实现了我们多年的梦想。真是双喜临门啊!喜事多多。
  2006年9月26日,我与爱人又迎来了五十周年金婚大典。深圳商报社记者李博、徐世访主任分别对我进行了采访。在9月30日这天,《深圳商报》“社会新闻”版面上刊登了我们的大照片以及半版的新闻通讯稿。稿件题目是:“爱在不言中”,算是最好的留念载入史册。我的金婚能得到全国最大的报业集团其旗下的《深圳商报》的关注,我们终生难忘。
                 
  2007年4月16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