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碧口期盼新的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0:15:54

小镇碧口期盼新的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8:52 兰州晨报

  震伤之后的碧口,忧愁与期望在乡亲们的心中盘旋……

  碧口小镇上铺天盖地的帐篷依然是他们的家,令人心悸的余震在继续……

  支离破碎的老屋,满目疮痍的家园,呜咽的白龙江含泪向东而去……碧口,这个有着“陇上江南”美誉的小镇期待重获新生。

  居民躲避余震不敢回家

  帐篷如云,遮天蔽日,曾经清秀恬静的文县碧口镇一下子在大地震中显得拥挤狭小。6月9日,离“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8天,碧口焦灼的心弦还是绷得那么紧……

  “不敢回家,镇上所有的人都住在帐篷里。”碧口镇副镇长杜天平说。28天的时间里,小镇上1.2万人很少有人敢迈进家的门槛。

  赵红杰是文县农业银行碧口办事处的退休职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帐篷里做饭。大地震当日,她和父亲、弟弟抱住了一棵大树才得以生还。

  大地震当天晚上,碧口镇一个叫陈小兵的个体户立即在粮站广场搭起了不少简易帐篷,让乡亲们住,赵红杰一家便住了进去。5月18日,她丈夫所在的文县二中给教师发了政府调拨的“民政救灾”帐篷,赵红杰一家搬到了街中心的帐篷里生活。赵红杰向别人借来了液化气罐、炉盘,镇政府陆续给每人发了一些方便面、1斤挂面、10斤面粉,她所在的单位还发了50斤面、50斤米、20斤清油,蔬菜从街上的集贸市场上买。躲避余震的简单而清苦的生活从此开始了……

  5月15日,赵红杰去了一趟她家的小楼房,看了看裂缝的房子,没敢迈进家门一步。直到21日,她才回家拿出了换洗的衣服,此后再也没有进去过。

  这样的状况还将继续,人们被地震“震伤”的心还在痛。

  白龙江江畔河堤上的帐篷密密麻麻。帐篷从河堤搭到了街道的柏油马路上,十几米长、碗口一样粗大的地裂缝顺着帐篷的边缘向前延伸,见证地震时一刹那的惊心动魄。

  1.56万余亩夏茶收获无望

  地震后的碧口镇依然车水马龙。在碧口,最醒目耀眼的宣传字眼是“采茶节”,打造陇南茶品牌、挖掘碧口茶文化成为碧口人的骄傲。

  “5·12”汶川大地震给碧口以重创,也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碧口是陇南著名的有机茶生产基地,碧口龙井茶更是闻名遐迩。大地震给碧口茶农造成了严重损害,15600多亩的夏茶基本上收获无望。

  李子坝村、马家山村、磨河坝村……碧口镇副镇长杜天平一口气给记者说出了8个产茶的小山村的名字。他说,茶叶生产是碧口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目前已形成规模化的加工。但地震发生之后,因余震频频茶农不敢上山采茶,今年的夏茶已经停止采摘。

  全镇3035户房屋倒塌

  碧口不仅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而且如今是甘肃文县第一大镇。杜天平副镇长说,文县年平均财政收入1.1亿元,碧口镇就达到了6700万元,占到了全县财政收入的67%。但地震造成全镇3035户房屋倒塌,危房1760户,重建家园任重道远。

  在通往碧口镇的道路上,随处可见房屋倒塌的废墟,残垣断壁历历在目。6月9日下午,豆家坪村村民任兴长正在清理废墟,他家12间房子基本上全部倒塌,3间砖木结构的房子也裂开了缝。他说:“房子到处都是窟窿,还好有政府发给的一顶帐篷。”提起盖新房,任兴长心里没底,“自己只有1亩多的山地去哪里盖房子?只有等着,等余震过后再想办法。”

  对于受灾群众的安置,记者了解到,碧口镇政府目前已拿出了重建初步方案,将采取原地自行重建、自行维修、异地移民、原地整村重建等途径安置受灾群众。而且,根据文县安排,暂安排倒塌户每户重建启动资金3000元,原则上按倒塌后、建设中、完工后分三次补助到位。

  帐篷仍是救灾紧缺物资

  在碧口,余震每天都在发生,而且震感很明显,人们不能回家做饭,不少人只能靠政府救济来生活。

  截至6月6日,碧口镇共接收到帐篷2915顶、面粉5088袋、挂面11000把、大米58100斤,还有矿泉水、洋葱、蜡烛等10多种救灾物品。这些救灾物品都在陆续向受灾群众发放。

  “物资数量太少,不够发,不好发,各村、各社对物资发放要进行评议、公示,先从最贫困的家庭发起”,杜天平副镇长说。说到最紧缺的物资,杜天平告诉记者,帐篷非常紧缺,至少缺一半,目前镇上的居民8个人一顶,农村2个人一顶,帐篷的数量远远不够安置受灾群众。

  地震后,坚强的碧口乡亲咬紧牙关,期待着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