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原因降低智利地震人员伤亡 全球可能进入强震频发期(中国青年报 2010-3-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59:56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体育
多重原因降低智利地震人员伤亡
专家指出,全球进入强震频发期仍属地壳活动正常周期
本报记者 陈小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02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3月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为帮助智利政府和人民开展救灾活动,中国政府决定向智利政府提供1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中国政府还将根据灾区需要,视情继续向智利提供多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救灾援助。
智利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截至3月1日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750人,同时有2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据智利政府预计,此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在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之间。    多重原因降低智利人员伤亡
尽管此次智利8.8级强震是1900年以来全球第五大强震,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海地地震的272倍,但其人员伤亡情况却远没有海地惨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原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分析说:“地震的破坏力不能光看震级的高低,智利地震与海地地震在震源深浅、震中位置、距离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远近等方面的差异,都影响了地震灾害的烈度与广度。
孙士鋐研究员解释说,此次智利地震震中距首都圣地亚哥325公里,距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115公里,震源深度大约35公里。相比之下,海地地震震中距首都太子港15公里,震源深度大约13公里,因而智利地震对地表的破坏力明显要小得多,这也是智利地震人员伤亡情况较小的关键原因。
其次,尽管智利强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500亿吨炸药瞬间爆炸,但这些超强能量释放极快,因而造成的后续破坏较小。
孙士鋐研究员还分析说,由于智利处于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因而民众应对地震有充分准备,所有建筑的防震性也都有严格标准。此外,智利灾后救援体制也相对完善,强震发生后,智利总统几乎每分钟都能接到灾情报告,使救灾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不过,孙士鋐研究员也指出,由于通信、交通中断,智利大地震的灾情还没有准确统计,特别是一些边远城镇的伤亡人数还没有统计出来,眼下就判断地震的伤亡人数多少恐怕为时过早。    智利地震与汶川有巧合无关联
2月27日,智利8.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不断有人将其与今年1月发生在海地太子港的里氏7.3级地震和2008年5月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地震联系在一起,甚至还列出“关于智利地震、海地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10个巧合”。
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孙士鋐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3次地震有巧合但无关联!”
孙士鋐研究员解释说,将智利、海地、汶川3次地震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近一段时间全球地壳运动水平的增强,是有共同点的。但有网友通过简单地列举数据来证明3者之间存在关联,就没有科学依据了。
他接着说:“如果说有关联性的话,那么海地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东段,而且在未来几年,这一地段还可能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
孙士鋐研究员解释说,海地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中段,智利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南端。在这两场地震发生前,环太平洋地震带东段多年没有发生过地震。自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7.9级强震并引发海啸以来,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在西海岸发生地震,就是跟印度洋交界的地方。东段已经平静了6年时间,因而,这两次地震之所以这么大正是由于太平洋东岸聚集了大量能量。
此外,他还指出:“像里氏8.8级这么强的地震,应该说会发生强烈的余震。根据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资料显示,在震后一个月的时间内,总共发生6次7级以上余震。但由于智利国土狭长,因而,随后的强烈余震并不一定发生在智利境内,阿根廷等国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27日智利地震发生后9个小时,阿根廷北部萨尔塔省和胡胡伊省就发生里氏6.1级地震,相信就与该地区地下能量调整有很大关联。”
不过,孙士鋐研究员也指出,目前并无资料显示,2月27日发生在日本冲绳本岛附近海域的6.9级琉球群岛地震与智利地震存在关联。    全球可能进入强震频发期
“此次智利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已经比较能确定全球正在进入强震频发期。”3月1日,孙士鋐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地7.3级大地震发生后,由于当时震级并不属于强震,我们判断仍是地壳在正常释放能量。因为近几十年来,全球每年平均要发生里氏7.0级及以上的地震在18次至20次之间。但这次智利发生8.8级地震,加上同一天的琉球群岛地震,说明太平洋板块的东段和西段都已经开始活跃,该板块的运动也已经增强。”
孙士鋐研究员表示,从2001年我国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8.1级地震、2004年印尼9.0级地震、2008年我国汶川8.0级地震,到2009年萨摩亚群岛地区8.0级强震,再到这次智利8.8级地震,近几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与上世纪前半叶地震活动水平基本相当。在上世纪前半叶时,地震活动水平也较高,后半叶时则相对较弱,“如果地震活动存在一个百年周期特征,那么现在可能又一次进入了高震级地震活动频发的阶段”。
孙士鋐还指出,从2004年开始,全球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岸区域,印度洋和太平洋交界包括从印尼到缅甸、中国一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加强。他认为,喜马拉雅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北部的推进,这一个地区活动水平的增强对我国西部的地震活动会有所影响,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地震频发难道是“2012”前兆?
北京时间2月27日4时日本冲绳本岛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5时,中国汶川发生4.2级地震;14时,智利海域发生8.8级地震;23时,阿根廷北部发生6.1级地震;次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发生6.2级地震……短短两天内,地震频发,有网友不禁将灾难大片《2012》的末日预言与之联系起来,称世界末日或将真的到来。
对此,孙士鋐研究员表示,进入21世纪,全球确实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而且灾情非常重。像印尼地震遇难人数超过30万、汶川地震遇难人数达到8万多、海地地震据统计超过20万人,但这些地震仍属于地壳活动的正常周期范围。
他说:“随着地壳运动活跃期的到来,地震灾害表现出‘丛集’的特点,让人们感觉好像近年来地震特别多,但这种地震多发期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而且也不是影片《2012》描述的那样几乎所有自然灾难同时叠加爆发。”
孙士鋐研究员也指出,在现实中,不同的灾害类型有不同的动力源,虽然有时某些动力源的运行周期会重叠,但并不太可能出现像影片《2012》所描述的包括地震、海啸、洪水、台风及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同时爆发的情景。
本报北京3月1日电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3/02/content_3107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