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萧条———午餐肉重返美国人的餐桌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6:04:17



 







 




罐头午餐肉对老一辈纽约人来说,意义非同寻常。

  午餐肉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纽约,那时人们买不起肉,商家于是推出了这种把肉和添加物,比如马铃薯、玉米汁和豆类,混在一起的罐装肉,取名“午餐肉”。它比牛肉、猪肉都便宜,而且是熟的,打开罐头就能吃。午餐肉伴随当年的纽约人挺过了经济危机,提起它,人们就想起了大萧条时的困难时光。

  随着经济的复苏和腾飞,午餐肉渐渐从纽约人的视野中淡出。即便有人偶尔食用,大多也只是“玩儿票”,没怎么把它当回事儿。美国一些健康主义者还扬言抵制午餐肉,说午餐肉里含有防腐剂。其实,任何罐头食品都含有防腐剂,把食物做成罐头是为了便于较长时间储存,不防腐怎么储存?

  如今,在美国经济重陷危机之际,午餐肉这个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食品,悄悄重返纽约人的餐桌。那些傲慢的健康主义者此刻格外安静,一声不响,就当什么也没发生。其实,绿色啊人权啊,都取决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美国人轻狂地把自己吃饱了以后的价值观强加于还没吃饱的人们,以此卖弄他们的优越感。现在,自己都快吃不饱了,那些口号呢?洗洗睡吧。

  今年76岁的纽约长岛居民戴维·文斯陆,至今还记得当年在马路上排队,领取政府发放午餐肉的情景。那时他不满10岁,跟父亲在严寒中守候。每户人家可以领到两盒午餐肉,每盒1磅重(约0.45公斤)。他母亲为了节省,把午餐肉切得很碎,加上马铃薯和洋葱,做成浓汤就着玉米饼吃。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去年下半年,美国午餐肉的销量陡升了9%,这是自当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升幅最快的时期。这个数字似乎从侧面印证了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

  家住长岛史密斯镇的比尔·克鲁说,过去我们吃牛排,现在吃午餐肉,牛排一磅至少要6美元,而午餐肉的价格不到一半,午餐肉就是我们的便宜牛排。传记作家卡罗琳·维蒙感慨道,午餐肉不单是食品,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被渐渐遗忘了。

  美国人的确遗忘了太多东西,但愿午餐肉能让美国人脱去超人、蜘蛛侠、蝙蝠人似的自我伪装,别再猫一天狗一天地穷折腾,否则,谁知道下顿还有没有午餐肉吃呢?



二战中的“灵肉”传奇


但是,二战其他盟国对这种的珍贵食品充满感激。无数斯帕姆罐头被分发给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和苏联的部队和平民,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根据租借法案运来的“谢尔曼”坦克和“威利斯”吉普。


1944年诺曼底战役结束后,美国第4步兵师的官兵正在野战食堂里抱怨没完没了的斯帕姆午餐肉,这正巧被两名来访的英国军官听见了。他们二话没说,从美国兵的餐盘里捏起两片午餐肉丢在地上,粘满尘土,然后拣起来塞进嘴里。这个动作要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你们这些家伙有什么好抱怨的?和英国人吃的东西比起来,这简直是盛宴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回忆说:“记得1943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有朋友来访……我们打开一罐斯帕姆罐头,我们还有一些莴苣和土豆。朋友高兴地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啊!”


在苏联红军中,斯帕姆也很受欢迎,红军战士把午餐肉烧成糊状,直接抹在掺杂了木屑和糠皮的黑列巴(俄国传统面包)上,有时还洒上盐和生葱头,口味更佳。后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时,曾对美国记者坦言:“当1941年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斯帕姆,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了。”


二战结束时,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偶然碰到了荷美尔公司总裁科里,他幽默地说:“在过去4年里,我和几百万士兵一直吃着贵公司的午餐肉。我必须承认,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在战争的压力下,你知道,但无论如何,我得感谢你们生产的斯帕姆。不过,作为总司令,我想我可以饶恕你们唯一的罪过,你们送来的午餐肉太多了。”


二战结束后,在刚刚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大家几乎在一夜之间丢掉连吃了35年的日本寿司,拾起美国兵扔出来的斯帕姆罐头。


直到今天,生活在夏威夷、关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美国居民依然消费着全世界数量最多的斯帕姆午餐肉,其中后两个地区在60年前是太平洋上最残酷的战场。如今两地居民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6罐斯帕姆午餐肉罐头,当地的麦当劳和汉堡王餐厅甚至还出售“斯帕姆汉堡”。


在每年的美国独立纪念日里,明尼苏达州奥斯汀市的居民们都会为斯帕姆午餐肉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他们还为这种午餐肉建立起一个博物馆——斯帕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