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语言的形象性之四-----色彩美 - Qzone日志_mishoushu的口袋_经验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1:14:19
诗歌的艺术语言当以意、神、色为主要,诗在情感的策动、韵味的摇曳下,配上美丽多姿的色彩,晃若置入了人间仙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合出的明丽色彩,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又《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黑黝黝的云雾,橙黄色的渔火,再涂上一层想象中的“红”色,这样的景象,你能领会吗?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里碧绿莲叶中的荷花,更显得“万绿丛中一点红”!
许是各人欣赏的不同吧,我比较喜欢的是“诗情画意”的诗,那种既动情,又有画意,有动有静、意象连绵、耐人寻味的感觉真是太好了。我说的“诗情画意”,就是诗中所蕴涵的情趣,能让人遐想,体会到美或为其情境所动。

“诗中有画”,是许多诗人孜孜追求的一种境界。以精炼展示富有意象的画面,是中国诗歌最值得称赞的一种艺术空间。诗之与绘画的区别在于:诗以语言间接反映色彩,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示画面。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只是因为诗家在对色彩的反映上是通过精炼的文字来反映而已。读者只要接触到作者所描绘形象的语言,从中感受其表达的境界,借助想象和联想,自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感受不是单纯的景物,它夹杂着情感,体现的是作者的一种思想。所以在品读这类诗歌时,能置身在其中的人,画意的感觉也是很好的人。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色彩本身就是美的,世界的精彩其实缘于色彩,诗歌的美当然也应缘于色彩。只是由于丰富多彩的世界实在太精彩了,色素的选择太多,色彩的变化太大,包括环境对色彩如光线的调配之类,对美丽多姿画面的描绘的选择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就色彩本身而言,它也是有一定的意味的。如红、黄、橙使人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称为暖色;青、蓝、紫令人感到寒冷、沉静,称为冷色。从象征意义看,白色喻纯洁,给人以纯净、圣洁的感受;绿色,是和平之色,常与蓬勃的生命联结在一起。黄色示富贵、至尊;红色象征生命与希望等等。具体到作品中,这种色彩的暗示也令人生动。如:
1、红色。一般给人的感觉是太强烈,刺激性大,容易让人激动。可在古诗中,此字是用得不亦乐乎。如: “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野鸟繁弦啭,山花焰火然”;“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这些诗里“红”字流火,意境颇出。
又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花因“红”而“易衰”;情过激而易冷。只用一“红”字,便将心理状态揭示入微,不能不说是色彩用到了家。
2、绿色,常给人以安定舒服的感觉。古代文人常以繁树绿草逗诱北人思乡之情。如:“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绿草迢迢,江水清清,这样的色彩,使人感到生机盎然,给人以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遍忆大江南北,浩荡天涯,赏心悦目。
色彩本身看似无情, 但它一旦注入了主人的情感,再添加些不同的表现手法,色彩就会缤纷出丰富多彩的火花,就会如虎添翼,从而表现出有时欢快、浓烈,有时沉郁、忧愁等等的情怀。此时的色彩已为情所动,已然一种生命的象征。
当然,诗文的色彩美,不是客观生活中的随意拼凑,它也必须符合作品整体意识的需要,诗文中色彩正确意义的定位是要放到一定的语篇环境中才能诠释。因此,构建色彩美有赖于作者的精心调配和巧妙、艺术地描绘。诗文的表象色彩是诗文内在的感情色彩的外化,语篇中的形象一旦穿上色彩的衣裳,必定愈加婀娜多姿,楚楚动人。

在色彩的运用技巧上。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1、色彩描绘要以某种色彩为主调,主色的设计必须要和作者所表达的某种情感有必然联系,并且是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具备的主色彩。也就是说主观情感必须与境界相统一,才能真正溢露出“情景交融”的滋味。
2、运用色彩对比,可增加感情浓度。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中下划线部分鲜明的对比色,将情感着色,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3、有些对比是私下交易的,看似不觉得,稍加玩味,就能体会含蓄。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暗色调作底,突出亮色,形成色调反差,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有时诗不直接用表示色彩的词语,而是通过各种景物巧妙组合的暗示,形成画面。如:“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这种方法真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感。
4、有的诗文通篇着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通篇雪白,用梨花喻积雪,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刻意描绘了红旗,“独树一帜”,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5、有时浓笔追求单一色调,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浓厚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又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春草的绿色使离人想起爱人的罗裙,因而产生一种恋惜之情。
6、诗文色彩的活力还常常与色彩本身所显示的意义有关。由于巧妙地运用一些表现技巧,如比喻、寓意、暗示等,把色彩自然地和某种客体属性联系起来,也能让色彩频添活力。另外形容词动词化也为色彩的展示自我频添镜头,如“碧扫万里云”、“又绿江南岸”中的“碧”与“绿”,而且这样的一字常能挑起一片境界。
7、运用色彩语言也要求精炼。体现在色彩词语上,就应当考虑和注意词语的本意与引申意义,还要考虑和注意词语的近义、反义和同义。其次是考虑和注意词性的大小与感情色彩。第三是考虑和注意词序的最佳组合方式,要像棋手下棋一样,一语中的。如:“天蓝一雁飞,灯黄十指书。莫愁清宵梦,情郎送细语。”、《水中荷》“绿蓬浮渌水,红花现洪福。心作水中荷,笑迎人间赋。”
体现在句子上就应当合乎语法,逻辑。不能有成分残缺,不合情理的现象。要考虑用字用词语的得失。一是为了节省字数,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能够表达内容的就绝不用两个。二是从全篇内容着眼,以文约事丰为原则,如唐代诗人王维在李嘉佑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两句诗前分别加上“漠漠”,“阴阴”两个单音重叠词,其色彩与韵味即刻大增。
8、关于色彩描写。
一、以色彩绘景,景秀情蕴。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的“绿”“青”描绘出秀美的山村风光。二、以色彩写人,形神兼备。如:《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中的下划线部分色彩词语描绘的炭翁形象。三、以色彩状物,生动逼真。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绿”、“青”。“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中的“绿”的鲜嫩,“红”的蕾含苞欲放。四、以色彩抒情,真切感人。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的情感,刻画出诗人艰难困苦的生活使其过早的衰老,叫人怆然泪下。
另外,变化的社会会产生大量的新词汇和外来词,反映着新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所以,新鲜的色彩语言具有时代特性,需要我们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