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曾毙俘国民党六十四位将军的开国中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3:24:48
一生曾毙俘国民党六十四位将军的开国中将 2010年03月26日 10:19 凤凰网历史   

本文摘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猛将》作者:陈冠任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周希汉是我军著名的战将,一生征战四方,战功赫赫。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击毙敌中将2名,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毙俘敌少将55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长戴涛、1团团长刘玉树、整编第15师副师长杨天民、5兵团参谋长李英才、8兵团参谋长马岳骏、8兵团第8军军长曹天戈、14军副军长谷炳奎,阎锡山第4纵队司令张荣汛等等。至于毙俘敌校尉军官及其匪兵,更是数不胜数。

周希汉善于打仗,他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也善于带兵,在军旅生涯中,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故事。

(1)

周希汉27岁时,陈赓发现他是个将才,在抗战中给他“压担子”、“担责任”,还亲自向他传授为将带兵之道,将其培养成为全军闻名的优秀指挥员。而“陈赓的影子”周希汉也有“慧眼”,也有一个推举将才的故事。

他当年推举的将才,就是我军著名的“老虎军长”——陈康。

周希汉和陈康都是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的同乡,从1928年起,又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在长征中,身为营长的陈康率领的274团2营,是方面军副指挥兼红31军军长王树声手中的王牌预备队,每遇关键时刻,他就把陈康派上去。1935年3月,红31军攻打天险剑门关,初攻不克。王树声一挥手,第一个冲锋的就是陈康,在他的身后才跟着通信员、警卫员、号手,再后面才是全营官兵,全营都是敢死队,硬是往前冲,把剑门关拿了下来。周希汉是在总指挥部当参谋时认识陈康的。当时陈康调任副团长,两人一认识,很是投机、很知己,第一次说话,就谈到天亮。但抗战爆发后,身为红军团长的陈康进了红军大学学习,周希汉到了386旅任作战股长,两人分开了。

当周希汉任386旅参谋长时,陈康在129师随营学校当“教员”。1940年8月,两人在各自的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0月,关家垴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师长进行战斗总结。两人又见面了,听完总结,又进行长谈,谈得仍然很投机、很知心。就在这次见面后,周希汉找到“老首长”陈赓旅长汇报了陈康的情况,说:

“他是打仗的料子,我们现在很需要指挥员,让他去当教员,太可惜了!”

陈赓一听,说:“陈康过去的情况我非常了解。我们17团正好没团长,你快给刘、邓首长写报告,要求调陈康来当团长。”

结果,周希汉连夜打报告。这样,陈康就很快就调回了自己原来的老部队386旅。

到了386旅,陈康果然大放异彩。屡战屡胜。

1942年5月,陈康又从17团团长任上调到王牌772团任团长。到1945年,周希汉任10旅长时,陈康为13旅旅长,两人同为陈赓4纵3个旅的两个旅长。以后,他们的战斗情谊也持续了一辈子。

后来,陈赓说:“陈康这个猛虎,是周希汉发现的。”

(2)

在抗战时期,周希汉的手下有一支部队——16团,16团勇猛顽强,一打仗就嗷嗷叫。周希汉很喜爱这个团,只要有作战任务,就领着16团行动;而16团这群“虎崽”有周希汉这样智勇双全的“大老虎”率领着,自然一打仗就胜利。

1939年7月初,周希汉带着16团夜袭黄挂,一仗毙伤日军官兵百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30余支,电报密码一本,不仅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嘉奖,连南京的蒋介石也发来电令,并奖给八路军将士们每人一枚银元,乐得战士们哈哈哈地笑了好几个月。

不到半年,1940年2月初,周希汉又带着16团在榆社县打了下赵王村,把阎锡山的新编第2师打掉了一大半,阎锡山的大师长金宪章狼狈逃窜,是役,俘敌2000余人,收缴其全部武器弹药,还有大批军用物资及马匹。在清查缴获物品中,发现有大量钞票、银元、烟土等,共计30多垛,上缴总部。战士们高兴地说:

“只要周参谋长和16团上,保准我们就有财发。”

(3)

1943年3月,周希汉率部在某地打击红枪会,驻扎在某村。

结果,外号叫“小六”的警卫班战士程修善为周希汉和战士们烧洗脚水时,不慎将房里的柴草引燃,失了火。

警卫班长吴安良处理完此事,回到住地已是23时多了,还没进屋,周希汉参谋长还没有睡,他听到脚步声问道:

“是安良回来了吗?”

“是,首长有事吗?”

“你过来。”

吴安良一进门,看到他左手端着蜡,右手拿着红蓝铅笔,对着墙上挂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在思考问题呢。每当大的军事行动前,他都不分昼夜地在地图前反复思考,直到方案成熟,就到村外散步,尔后开会,决定行动,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周希汉问:

“失火的事怎么处理的?”

“小六在会上作检查,自我批评,认错态度好就不给处分,烧老乡的柴草等物,清点后照价赔钱。”

“很好,照这个意见办,但赔钱不能用公家的,用我的钱赔。”

“你哪还有钱呢,咱们离开太行根据地几个月了,没有发过钱。”

“我挎包里不是还有吗?”

吴安良说:“还有5角多。”

一角钱可买二三十斤柴草。

“你先用这钱赔老乡,不够可以去管理员那里借,发津贴费时扣我的。”

吴安良说:“我们犯的错,怎能用你的钱,扣钱也扣我们班的。”

周希汉生气地说:“什么你的我的,如果不是我洗澡用水多,能用大锅烧水吗!火也燃烧不起来,就这样定啦,今天太晚了,班务会我建议明天开,开会时叫我,我也参加。”

说完,他又聚精会神地在地图前思考问题去了。

(4)

1945年4月,周希汉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党的七大。在学习讨论毛主席《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一节时,他根据自己在敌后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专门作了“关于领导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带头作好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团结工作,要求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发言。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询问他叫什么名字,作什么工作。

在场的刘伯承回答:

“他叫周希汉,是386旅参谋长。”

毛主席说:“这个发言很好,这个干部很有水平。”

(5)

1945年12月,平汉战役结束后,10旅集结于沙河店休整。一天晚上10点多钟,周希汉把供给处管理科长刘文进叫到他的住处。

“刚才我们开会时决定,后天召开全旅的干部会议。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体现我旅的老传统,到会人员要进行一次大会餐,决定由你去组织办理,所需人员,可以从各团抽调。”

“多少人数?”刘科长问。

“排以上干部,再加党小组长,预计1200多人。”

刘科长心里一盘算,这么多人,按8人一桌足足得150多桌,就10个人一桌也得120桌,而准备的时间不到两天,说:“时间太紧了!能否推迟一天?”

周希汉和廖冠贤政委商量后,说:“好,就推迟一天,给你50个小时准备!”

周希汉又说:

“要尽量搞得好点,你快去找队务科长岳如云,要他帮你从各团抽调人员。年初召开干部会举行会餐,这是我们386旅的老传统。过去在太行山区时,每年初召开的第一次排以上干部会议,陈赓旅长总结讲话后,都要进行会餐。现在同那时已有点不同了,应该比那时办得更好点。”

“一定尽最大努力,在有限的物资条件下,按时完成任务。”刘科长当即表示。

经过一夜的紧张忙碌,会餐的物资筹集,开餐地点,所需碗筷桌子都作了安排,然后,刘文进又向旅长做了汇报。周希汉点头,表示满意,然后又问了每桌菜的数量、菜的名称,又指示说:

“菜的量要充足,每桌要有酒,但要限量,不可酗酒。开餐时要组织指挥好,要有良好的秩序。操作中注意卫生,防止意外。要多检查,具体落实,抓紧时间。哦,你在开餐前再向我汇报一次。”

一次会餐,足见周希汉的细心和爱兵如子的情结。

(6)

1947年1月26日下午,10旅在汾孝梧桐出击,歼敌69师,重创敌44师、45师,取得了战役主动权。

当晚,西北野战军2纵的王震司令员来到了10旅指挥所,他细细地询问了梧桐出击战的经过和战果,然后,说:

“你们这次出击确实打得很好,打得猛,时间短,胜利大。4纵在晋南3战3捷,毛主席都表扬了。听说你这个旅在这三次战役中起了很重要作用,你能给我谈点经验吗?”

周希汉回答说:“晋南3战3捷的胜利是毛主席、中央军委决策的英明,纵队陈谢首长指挥得当取得的,我们只是战役中一部分力量,要说10旅在战役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那是因为10旅有3个好团和3个好的团长,赵华青指挥的28团是个红军团,能攻善守,作风顽强;吴效闵指挥的29团,是在冀南平原成长起来的,行动迅速,擅长村落战;芦贤阳指挥的30团是县独立团升级上来的,作风稳健,善打阻击。”

王震听到这,连说几个“讲得好”,然后,把头靠了过来,说:“你周希汉,胜兵不骄,好谦虚谨慎呀!如果你能抽时间给我讲点你的指挥,那就全面了。”

“我没什么好讲的呀。你要听,就去找陈司令员呀!”周希汉谦虚地说。

(7)

1947年,陈赓司令员“偏心”把两位大记者冯牧和艾柏放在10旅后,周希汉虽然给他们正团级待遇,他手下那些兵哪知道“大鸡子”到底是做什么的,叫他们又是讲课、教文化,又是拉歌、搞娱乐,结果,弄得冯牧他们要写作,只得晚上“偷偷地干”。

接下来,他们还成了周希汉和他的手下的“生活顾问”。

5月2日,10旅攻打运城的羊驼寺飞机场时,29团6连太岳民兵战斗英雄1排长刘拴牛攻占第三个炮楼后,发现地堡里储藏大批美国罐头,问战士们:

“有没有毒,可以不可以吃?”

可没人答得上来。这时连长栗怀喜和艾柏上来了,说:“刘拴牛继续攻击前进。”

刘拴牛边走边回过头对艾柏说:“‘小鸡子’,每一种拣两个,装进麻袋里,扛到旅指挥所叫‘大鸡子’认一认,回来告诉我们!”

于是,艾柏带两个战士扛两麻袋罐头,背到旅前指。冯牧辨认后,说:“是炼乳、鸡肉、鱼肉、蔬菜等罐头。”

艾柏马上赶回到连队,对战士们说:“马上改善生活。”

战士们改善生活后,劲头更足,力气更大,再往前打,就拿下了飞机场,进去一看,发现整仓库都是美国罐头,战士们有了好吃的,不忘记周旅长和“大鸡子”,又派人拖了一车送到旅部。结果,周希汉也吃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地还拉来“老首长”陈赓一起品尝,众人评头论足,对美国罐头大肆“评说”了一番。周希汉边吃边说:

“嗨,你们这些 ‘大鸡子’就是见识多,这洋罐头也认得。”

(8)

1948年春节前,周希汉在纵队开会时,突然给10旅供给处管理科科长刘文进打来电话说:

“有个兄弟部队经费开支十分困难,我们不能眼看着兄弟部队受困呀,要给以大力支援!他们会去找你,你要好好接待。”

翌日,22旅供给处张乃川处长带着两名骑兵到10旅住地来“提款”了。刘科长遵照旅长的批示,全部支付。张处长十分感激,说:

“在我们最困难时,10旅支援了我们,真是雪中送炭。向旅长转达我们深切的感谢之情。”

结果,这笔经费不仅保证了22旅过好春节,还维持了全旅一个多月的正常开支。

当年夏季,周希汉在纵队开会时,又给刘科长来电话,说:“现在我们旅干部战士每人都有几套夏服,而目前有个兄弟部队的夏服还无着落,我们还有多少布匹,能不能帮帮忙?”

当刘科长掏出小本本,向他报告后,他立即问道:

“能做多少军服?”

“大约可做万余套。”

他立即命令:

“马上向工人布置,尽快做一个旅的军夏服,我们原来计划的生产全部停下来,急兄弟部队之所急。工艺要绝对保证哟!哦,另外,他们来联系时,你们要热情接待,和睦共事。”

10旅的随军被服厂接到任务后,得知是旅长亲自布置的,加班加点地日夜奋战。当22旅派供给处军需股长侯开剑到厂时,亲眼看到10旅被服厂为他们制作服装,并得知周旅长如何亲自过问这一任务后,非常感动。当这批服装全部运往22旅后,战士们穿着新军衣,高兴地说:

“嗨,10旅又支援我们了。”

(9)

1949年13军在进击南昌途中,卫生部派唐延森率一个医疗所将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完成任务后,南昌已被解放。唐延森带领医疗所150余人返回了部队。他到南昌向军部汇报这次伤员转运工作时,被周希汉军长叫到了住处,他询问了伤员的救治情况后,说:

“你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就在南昌休息两天,给你部轿车,坐上看看南昌,南昌是我们党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地方,值得一看。”

稍停,他又接着问道:“延森,你还没坐过轿车吧?”

“没有,只坐过一次大卡车。”唐延森回答说,“还是在河南镇平时,纵队陈赓司令员召集营以上干部大会时坐过卡车。”

随后,唐延森在南昌休息了两天,平生第一次坐上了轿车。

(10)

1951年6月,13军37师担任昆明警备任务时,有消息说周希汉军长要担任10军军长,去参加抗美援朝。团以上干部开了一个小型欢送会。会上,他的老部下王恩田和几个战友缠着周军长要求“带”他们去抗美援朝,周军长笑笑,摇摇头说:

“不行,不行,你们的任务在云南呐。”

会后,“贼心不死”的王恩田又写了一封信,托军长的老保健医生、和他同时参军的战友赵尔芳带给了周希汉。第二天,赵尔芳带来了军长的回信,信上说:

“这几年你进步很快,但抗美援朝不能去,因兵团党委规定我只带四个:秘书、医生、警卫员、司机。我们都是党员,应该听党的话。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后来,王恩田每年都到总政宣传部参加军队学校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但都没能抽空去看望“老首长”。在60年代,一次他们终于见面了,王恩田深感内疚,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王恩田,”还是“老首长”先开口了,“你的情况我很清楚。1959年,陈赓大将治病期间,我经常去看望他,有一次他偶然说到你去看望他了,他了解了你的情况。我很奇怪,你每年到北京来开会,为什么就不来看看我们,是不是等我病了,才来看我?”

“不是,不是。”王恩田马上回答。

这时,周希汉又说话了:“是不是没有带你去抗美援朝,有意见啊?”

(11)

周希汉不仅是位胆力超人的虎将,而且还是文武全才。

小时候,周希汉只读过3年私塾,但是,天资聪明,写得一手好字。在红军时期,他在徐向前总指挥身边工作,他的勤奋好学和聪明机智很受徐总的赏识,在徐总的关怀和培养下,周希汉也养成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写得一手漂亮的作战文书。后来,他担任军长、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写东西,都是亲自动手,不令秘书代劳。每次他带人下部队“搞调研”,白天找人谈话,回来讨论,晚上,他就把自己关进办公室,令勿打扰,挑灯伏案,等到天亮时,烟头堆满烟灰缸,“总结”业已拟就,只等秘书来誊清了。海军副政委杜义德说:

“他是我们工农干部中的笔杆子。”

有人称周希汉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此话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