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首次亮相荧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0:55:01
江青正面形象首次亮相荧屏http://www.jfqu.net/?action-viewnews-itemid-318

核心提示:近日播出的电视剧解放》对很多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做了客观的展现,江青首次以青春美好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上,比如加入照顾病中周恩来等情节。

 
30多年来,江青首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上。

广州日报9月24日报道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银幕、荧屏、舞台上,各种献礼作品精彩纷呈。这些以历史为依据的艺术作品,或者人性化地展现伟人的性格,或者客观地诠释有争议性的人物,或者不回避历史,较以往艺术创作都有很大突破,而观众也看得非常过瘾。

《解放》还原“争议”人物

电视剧《解放》追求全景式展现历史,真实还原人物的宗旨,对很多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做了客观的展现,江青首次以青春美好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上。同时,该剧用大量篇幅表现了国民党中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客观描绘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展现了他们作为军人的英勇与悲壮。相对于此类作品以往的“脸谱化”表现而言,这是一个突破。

首次看到江青的正面形象

在《解放》中,江青30多年来首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上,刚刚踏入解放战争洪流的江青,活泼开朗的性格被重点放大。对丈夫的崇拜和深情,照顾病中周恩来的细心周到,这些情节,都将少女江青的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剧情进入到中段,她与毛泽东及女儿的温馨生活场面则成为惨烈战争的调和剂。

网友意见:《解放》里江青有大量的戏,她看上很纯很天真,这可是第一次啊。只有这样才能显得作品真实可信,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人。

主创回应:导演唐国强说,《解放》是站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在特定的革命阶段,展现人物固有性格特征,还原人物的本来面貌。

林彪与将士高唱军歌

林彪是一代军事家,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元帅。10年前《大决战》中,首度出现林彪的正面形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解放》中,又让观众看到了林彪与将士们一起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的景象,看到了一个更加不一样的林彪。

网友意见:解放战争林彪功不可没,电视剧应该好好表现他。“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解放》对林彪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演员的诠释也相当出色,完全表现出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个性孤僻又服从大局的军事家的感觉。

主创回应:林彪的饰演者由立平说,为了接近林彪的身材,本来体重就不足130斤的我还是咬牙减去了10斤。保持在这个体重我心里才踏实,不光形体像了,而且通过减肥,似乎更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内心压力。我对军事家有着独特的情感,我的这份情感不单单是向一个人,而是向整个老一辈军事家——致敬!

国民党将领的铁骨柔情

剧情进入中段后,《解放》将大量笔墨放在了描写战争中的传奇将领上。张灵甫形象英俊,气质儒雅,是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名将,蒋介石对其厚爱有加。他死于国共内战时期的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中,对张灵甫采用了正面而又全面的描述,突出了他高傲忠诚的性格,也表现了下属对他的爱戴。

“干城之将”陈明仁是另一个被正面渲染的国民党将领。“四平之战”中,陈明仁的坚毅、英勇与调兵遣将的能力得到了最好的展现,性格刚烈,悲情又悲壮。

网友意见:《解放》胜在细节,陈明仁剃发明志和拼死一搏之前留下遗书的段落,已超越了国共战争的敌我界限,成为一个中国军人铁骨柔情的最佳诠释。

主创回应:唐国强说:“越是客观,便越能感受到伟大。《解放》更注重还原历史,它甚至比《建国大业》更写实,我相信这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人性化 《建国大业》鲜活伟人

在以往讲述领袖的影视作品中,领袖形象都会被塑造得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但在影片《建国大业》中毛泽东烟不离手,周恩来发起了脾气,几个领袖在一起醉酒唱歌,这些细节完全摆脱了以往主旋律作品中领袖人物概念化的形象,从细节还原了一个个有七情六欲人性化的领袖形象。

场景一:怒发冲冠

得知冯玉祥在海上遇难后,毛泽东气得踢翻了水盆,周恩来更大骂手下“都是猪脑袋”,“你们谁能负这个责”,不仅摔了文件夹,还摔了茶杯,连衣服都迸开了。

网友意见:这是《建国大业》中对周恩来的刻画最有力的一笔,“以前对总理的印象总停留在‘温文尔雅’四个字上,原来总理也跟普通人一样是有脾气的。”“主席突然踢翻了洗脚盆,哐的一声,吓我一跳。但想想,又很符合逻辑。”

主创说法: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说:“领袖也有喜怒哀乐,导演告诉我,放开演,要表现得怒发冲冠,这就突破了领袖人物顾全大局、和蔼可亲的固有形象,使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场景二:醉酒当歌

接到淮海战役胜利捷报的当晚,中央四位领导人喝酒庆祝,周恩来揽着朱德、刘少奇高唱《国际歌》,喝醉了的毛泽东歪倒在一旁咧嘴直笑,这样“奔放”的中共领袖在以前的主旋律影片中绝无仅有。

网友意见:影片的这一段拍得相当感人,不少网友留言称被这个场景感动落泪,“我觉得这是影片最叫人难忘的一幕,我一大老爷们也跟着唱起来了,同时眼眶也湿润了……”“从这一段中能体会领导人的真性情,给人一种亲近感。”

主创回应: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里没有出现过这种有“丑化”领导人嫌疑的镜头。黄建新解释说,这一段的确是艺术发挥,经过剧组讨论,觉得这样更能显示出领导人在“天下初定”时的那种畅快和浪漫的革命情感,而这一段落在审查时,同样没有收到任何修改建议。

场景三:“有气无力”喊口号

《建国大业》中最令人觉得意外的地方,莫过于结尾时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发言,结束时所喊的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联合政府万岁”等。按照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处理方式,这种口号无疑要喊得一个比一个响亮,但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在这里的处理却是一个比一个声音弱,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网友意见:以往的主旋律影片中,主席都是慷慨激昂地喊口号,振奋人心,想不通《建国大业》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主创回应:导演黄建新解释说,这是唐国强自己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在研究了历史上毛主席的演讲录音,发现当年毛主席就是这样的口气,“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语气,而是毛主席演讲完毕之后,慢慢抬头环顾现场。以往他演讲都是对党内人士,这一次是真正面对全中国在政治方面最有影响力的人。他最后的表情,可谓意味深长。”

场景四:主席遭轰炸

毛主席在河北城南庄被潜伏特务告密,蒋介石派两架飞机轰炸城南庄。毛主席当时吃了安眠药刚睡下,警卫员一起抬着担架转移身穿睡衣的主席,最终化险为夷。

网友意见:这一段惊险、紧张,意外的是主席“临危不乱”的时候居然身穿睡衣!

主创回应:导演黄建新解释:“这次突破地方就是想让镜头深入到这些历史人物的内心,希望带来新鲜感。”

不回避

《复兴之路》用4分钟讲述“文革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创作的朗诵诗《沉思与抉择》用诗歌朗诵的方式讲述了“文革”的十年历史,时间长约4分钟,这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庆典舞台上涉及“文革”话题。

场景:首次涉及“文革”

“如果不是为寻找历史是在哪里转弯,如果不是为寻找民族复兴新的起点,谁还愿意揭开往日的伤口,谁还想回首那曾经的劫难……”在这首诗中,没有出现“文革”的字眼,但是,隐喻、象征的手法,使得交代明确、措辞得体。结尾的处理更是“神来之笔”———原本雷声滚滚、乌云遮空的天空明朗起来,“人们听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之声,又一次在大地和天空间回旋。”

网友意见:

《复兴之路》“结合历史,紧跟时代,用音乐、舞蹈、朗诵、合唱等表演形式,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浓缩了169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是最为完美的精彩演出。”

主创回应:

对于“文革”等历史细节的出现,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复兴之路》涉及这段历史是“因为如果没有对‘文化大革命’这一段的一个交代、一个表现,那么人们就会问,那么三中全会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它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为什么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它的针对性是什么,就是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所以必须要讲到‘文化大革命’,所以我们不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又不去渲染它”。

诗作者刘星严格遵循“不回避,不渲染”的创作原则,但用何种方式展开叙述,让他冥思苦想了几个月,直到想到了古典诗词中“比兴”的艺术手法。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二十几行诗,我改了二十多遍。阎肃老师也帮助我一起改写,经常为一两个字绞尽脑汁。我们共同把这个任务完成好”。

《复兴之路》的总导演张继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对历史上的事情的态度应该是不回避也不渲染,而也正是因为这段历史、一系列的曲折,“让我们更珍惜此时此刻——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诗歌朗诵的表演者瞿弦和接受采访的时候称,他们这代人都经历了“文革”,在“文革”中有着不同的遭遇,在每个人一生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所以作为表演者要“用自己的体会来感悟,来体现我们多么珍惜这个转折”。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周娴 莫斯其格 张素芹)

TAG: 江青 正面形象 荧屏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上一篇 下一篇Guest (2010-5-02 16:11:58) 引用 评5分Guest (2010-4-29 20:19:00) 引用 历史正艰难的还原真实,这些年什么都造假,把历史也编的不象样了。songli (2010-4-27 03:10:42) 引用 评5分gddjy (2010-4-26 02:39:22) 引用 评5分看万山红遍 (2010-4-23 04:48:24) 引用 评5分红小兵 (2010-4-23 00:05:53) 引用 评5分Guest (2010-4-22 23:50:40) 引用 评-5分Guest (2010-4-22 16:19:18) 引用 江青同志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是坚定捍卫毛主席思想伟大旗帜!Guest (2010-4-22 11:55:22) 引用 過去共產黨就算是路線鬥爭,也是局限於黨內鬥爭,既搞文鬥,不搞武鬥,黨指揮槍。自一九七六年的秋天那場政變以來,丟掉了黨內鬥爭的好傳統,搞搶指揮黨,對政治對手殘酷打壓,把自己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情,全推到死去的人及活著的政治對手頭上。於是走資派越走越遠,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Guest (2010-4-22 11:30:01) 引用 江青同志主導的樣板戲,人物形象高大全,起到了鼓舞鬥志,弘揚正氣,驅邪扶正的藝術效果。我覺得現在的藝術創造丟棄了這個好傳統,走向了鬆、垮、塌的所謂的現實主義誤區。前幾天看了電視劇高粱紅了,感覺戲裡的解放軍就像是土匪,又是打,又是罵,髒話不斷。爲了表現團長的土氣,讓團長蹲在椅子上,讓人聯想起在農村蹲在家門口的農民。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說的很清楚,不許打人,不許罵人,難道人民軍隊的紀律只是擺設嗎?爲了瞭解過去電影里的解放軍,特意看了一遍一九五二年拍攝的影片南征北戰,感覺到了人民子弟兵的浩然正氣。五二年離解放才三年,抗美援朝還正打著呢,感覺電影里的解放軍應該比較接近那時的子弟兵。
   任何人在實際生活中,難免要罵人、打架,難免口出髒話,明明是偶爾的行為,搬到屏幕上進行放大,給人感覺人物形象粗俗,讓人懷疑人物平常就是這個德性。
   藝術要接近生活,但生活畢竟不是藝術,如果生活就是藝術,那人們就沒有必要欣賞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