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树达春秋大义述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05:01

春秋一經,寓褒貶于微言大義。曉大義,則明我國固有的道德與價值觀所在。然經中大義散于三傳諸篇,學人非反復遍讀全書,則不易條貫。抗戰期間,著名學者楊樹達旨在明大義昭然于天下,以鼓舞軍民士氣,特將各篇所屬大義類聚之,即擧其大義為篇名,而附經傳于其下。如此一來,春秋大義昌明,大大節省諸多晚學之力。予讀此書,也深嘆服楊先生之功力。甚至以爲只要讀其篇名標題,就有收益。故將其二十九條大義(標題)一一抄出,並略加説明與大家分享:

一,    榮復仇。我國傳統道德即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國仇不可並立于天下,雖百世可復也。復國仇者賢之,不復仇與仇人交往譏之。論語也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二,    攘夷。時值抗戰,楊先生將此列爲第一二條,其用意可謂深矣。春秋嚴夷夏之防,内諸夏外夷狄。孔子盛讚微管仲,吾被髮左衽。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行夷狄則夷狄之。華夷之辨在種族血統,更在捍衛我固有之文化傳統。

三、貴死義。國滅,君死,正也。君死社稷,無去國之義。國君大臣殉國賢之。女子守禮而死亦賢之。貴死義,則賤苟生者。

四、    諸叛盜。亂臣賊子嚴正其罪,人皆可得以誅之。納叛臣者與叛臣者同罪。故春秋成亂臣賊子懼。

五,貴仁義。貴仁則惡暴。貴義則賤利,惡求財受賄。嚴義利之辨,正其義不計其利。

六,貴正己。己正方可正人。身修家齊方可治國平天下。

七,貴誠信。自古無不死,無信則不立。惡失信背盟欺詐。

八,貴讓。讓國者,讓功者賢之。爭求者譏之。故我國傳統尚禮讓重秩序不尚競爭。

九,貴豫。此義有防微杜漸之意。緩則譏。

十,貴變改。人非聖,改惡從善則賢之。

十一,貴有辭。有辭即辭理可服人,賢之。無辭理則譏之。

十二,譏慢。怠慢不敬以至壞事則譏之。

十三,明權。經,常也。權,變也。在特殊情況下,允許從權,但從權捨小行之同時仍以維護根本大義出發。

十四,謹始。仍是防微杜漸之義。

十五,重意。即重視隱藏在事實表面之後的真實本意。

十六,重民。即民為邦本。孟子曰民貴君輕。重民力譏築作勞民。

十七,惡戰伐。惟重民也,故惡戰伐。我國傳統歷來反對窮兵黷武,愛好和平。

十八,重守備。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國不可無防。無防而亡,譏之。

十九,貴得眾。得民心者貴之,失民心者賤之。

二十,尊尊。尊王,諸侯或大夫越禮則譏之,旨在維護安定秩序。

二十一,大受命。臣子大受命于君。尊王命。矯犯王命者賤之。

二十二,錄正諫。人臣貴正諫君,人君貴納正諫。人君不納諫而敗譏之。

二十三,親親。我國傳統重親情重孝娣,惡忍親不孝伐同姓。

二十四,重妃匹。夫婦人倫之始,春秋重之。無禮譏之。妃匹不正,以妾為妻内亂生。

二十五,尚別第,重禮貴男女之別。此為華夷人禽之大辨。

二十六,正繼嗣。自周代起,我國就已確立嫡長子繼承制,背離此法易生内亂。

二十七,諱詞。為尊者,賢者,親者諱。

二十八,錄内第。指記史祥内(本國)略外。

二十九,言次第。春秋立言有次第。先王命後諸侯,王之使者雖微仍先于諸侯。内華夏外夷狄的觀念也反映在書法次第上。 杨树达《春秋大义述》电子书http://book.idoican.com.cn/Detail/DefaultView.aspx?BookId=m20070831m000w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