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地把小岗村扶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2:43:29
踏踏实实地把小岗村扶起来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昨天,看了[鸟影度寒塘]网友的《小岗村:记住不如遗忘(原创首发)》的帖文,注意到文中的一句话:“20多年来各级政府没有少为它操心,许多单位也没有少为它出力,仅从外边输进去的“血液”就已经将近一个亿,可是它仍然贫困,仍然是一根扶不起来的猪大肠。”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虽然也知道各方面为小岗村输了不少“血”,但是看到这“近一个亿”的数字,还是不太相信。如今的小岗村只有106户人家,仅仅400多人,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近一个亿”是个什么概念?“近一个亿”的意思就是把这些钱分到每一户,每户近100万元,每人近25万元。有这么多的钱,卖小车都够了,怎么还说人家“是一根扶不起来的猪大肠”?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为了不上当受骗,我必须的到网上另外找一些资料看一看。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一篇《夕日是榜样,今天成乞丐---小岗村蹒跚重走集体路》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段: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头衔带来的好处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严德文要去铺路的地方是江苏张家港的长江村,小岗村外出打工的人大都也是去长江村。长江村和小岗村的关系远不止于此。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小岗村那条命名为“友谊大道”的宽22米、长1000多米的水泥路,是1997年长江村与小岗村结为友好村的时候捐助100万元修建的;小岗村105户人家中的彩电,是2002年长江村送的;小岗村80亩的优质葡萄示范园,是2001年长江村帮扶建成的,长江村从村民手中以600元每亩的价格租来,种上葡萄后转租给现在的村主任严德友管理,如今小岗村几乎每家都种葡萄,总面积450亩,每亩收入2000元;2002年以来,长江村为小岗村开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了200多名村民、20名小岗村的骨干,为小岗人带去沿海发达地区的新观念、新思维、新知识。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小岗村还被不遗余力地包装成一个小康、文明的典型。一本关于中国农民调查的书中提到,小岗村电话是凤阳电信局贷款装的;学校是教委3个月建成的;水塔是省建设厅、水务局等建的;墙面是县委等六部门刷的,还每家建了个卫生厕所;友谊大道两旁的冬青树是在五六月酷暑难当的时期从百里外的林场抢种下去的,请了两个懂业务的工人精心照料,棵棵成活,凤阳县林业局的技术员还就此写了“高温种树”的论文,还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链接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4781378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一篇《小岗村观感》中这样写道: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从“闻名村”到“文明村”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踏上小岗村的土地,一眼望去,确实能给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感觉,如果单从外观上看,与其周围的村庄相比,它明显地鹤立鸡群。从小溪河镇出发,有一条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到小岗村头就“嘎然而止”的柏油马路,而小岗前方的石马村村民们因在1978年的那场“大革命”中稍微落后了一步,就只能享受坎坷不平的砂石路待遇了,站在“两种道路”的分界线上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寨来。村头高大的牌楼上,费孝通先生遒劲地挥出“凤阳县小岗村”几个大字,它明明白白地向世人昭示小岗的与众不同和非同凡响。牌楼后面是一条被称为“友谊大道”的笔直水泥路,路两侧的绿化带郁郁葱葱,不比城里的街道逊色。村民的住宅就在友谊大道两侧南北对峙,统一修建的院墙、门楼整齐划一,将真正的民居大半遮掩。走进农户院落,您不仅能发现贫富差距,您还能感觉到小岗民居与他处农村民居相比明显寒酸,此处多是平房,很难见二层小楼(这在安徽其他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当然,您也会更佩服村庄规划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智慧和良苦用心。路旁一所漂亮的小学校里书声朗朗,小岗的孩子们正“幸福”着城里同龄人的“幸福”。自来水塔巍然耸立,接收卫星电视的“大锅”正昂起骄傲的头,电话和有线电视光缆绕村而过。如果不深究,您一定会对小岗村的建设成就感到满意的。但是,只要稍做了解,朴素的村民们就会告诉您,所有这一切皖北农村罕见的“门面工程”都是1998年——大包干二十周年时,为迎接江总书记的到来而由政府出资建成的。因此小岗村才由“闻名村”变成了“文明村”。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对这些输进来的“血液”,村民的态度又怎样呢?还是这篇文章说: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在“友谊大道”上,我巧遇正在清扫路面的严俊昌老人——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据了解,这种清扫路面的活是严老每天必做的,原因是村委会无钱支付清洁工人的工资,而严老又不忍心“脏乱差”在这辉煌的社会主义大道上出现,于是就和其他几个老人充当起义务工来。严老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坐一坐。走进严老家门,我发现,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者名副其实地“后天下之乐而乐”了,虽然严老家人口多、土地不少,也多少享受些“名人效应”,但他的家从建筑到摆设都很平常,丝毫也看不出富裕的“痕迹”,更难说小康了。严老看出了我的惊讶,就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说假话不是我严俊昌的习惯,老实告诉您吧,我们是“一步跨越温饱线 卄年未进富裕门”,自从大包干后,绝大多数村民的温饱都解决了,但20多年停步不前,村里上报的人均年收入是2000多元,实际上只有1000多元。严老反复地向我说,小岗发展不上去,他有责任,也很着急。我从这位善良老人沧桑的脸上看到的是满脸的痛心和无奈,心中不禁涌出无限的酸楚,他此后说的话,我几乎没有听进去。辞别严老,我开始了在小岗村的“参观访问”,得到的信息是,自来水已经不“自来”了,提供自来水的机器坏了,村里无钱修,即使修好了也无钱维持;有线电视也遭遇自来水同样的命运,被无线电视取代了;在当年总书记到来之前,作为奖励,政府免费为18位在“生死状”上签字的大包干发起者安装了电话,但现在这其中的有些人已经放弃了对这种“奢侈品”的使用了,原因是“电话费太贵了”。村小学的旁边,是1998年政府出资修建的一栋公共设施,“大包干20周年展览室”、图书室、农民夜校等应有尽有,但都是大门紧闭,许多金色招牌在门头上一字排开,因为招牌太多,有些招牌只能在窗户上屈就;透过窗户向里望去,展览室里江总书记在巨幅照片上满怀信心地向我微笑,图书室里未见书的踪影,而农民夜校却成了手扶拖拉机的“家园”。据村干部讲,对这些“公共产品”,村民们目前还没有消费欲望,而且村里也无钱维持,所以就只能“资源浪费”了。如果说这种面子上的“公共产品”浪费在我意料之中的话,那么,我听到的一个关于“私人产品”的消息就不能不使我震惊了,我在村民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小岗村的个别村民因为“私人产品”不足,又背起花鼓出门要饭了!(来源:三农中国)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还看了一些,但是没有找到“近一个亿”的来源,只能存疑。(希望[鸟影度寒塘]网友写文章要有根据,拿出具体数据来。)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尽管没有找到“近一个亿”的来源,但是我找到了小岗村输进了许多“血液”还硬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同时也找到了尚且存疑的“近一个亿”中的一部分的去向。那就是搞“门面工程”花得太多,搞“门面工程”的人太多;踏踏实实帮助他们的事做得太少,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太少。这“门面工程”看是好看,可是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有踏踏实实的人去做踏踏实实的事,又怎么可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央又发了 我真的有些担心。一个小小的小岗村,费了那么多大手笔,还没有扶起来;全国的农村这么大,如果个个地方都是这样的搞法,这不知道要发到什么时候。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不管小岗村有什么象征意义,小岗村还是属于“三农”中的一个村,大家都应该关心爱护帮助它,不要把他们看成“猪大肠”。总结过去的教训,那些“门面工程”不能再搞了,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也不要再做了,现在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人,去做些踏踏实实的事,踏踏实实地把小岗村扶起来。
毛主席的大寨小岗村大寨, 邓小平的小岗村小岗村小岗村. 高低己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