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呈现的不仅是缺水场景 更是农村衰败的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21:17:27

   西南大旱,灾情令整个中国感到严峻。新闻报告的数据,云南超千万亩耕地绝收,旱区共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多个地区干旱程度突破历史极值。

  在媒体关于旱情的新闻中,触目惊心的生活和生产困难陆续被呈现出来。有的村民近一年没有洗澡,一周洗一次碗筷,有的县有近2万村民为省水外出打工,还有人为村民找水而牺牲。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村民在依赖消防车定时送水度日,在交通不便的山路上,几岁的孩子加入了背水的队伍。干旱缺水,几乎改变了西南旱区农村的生活状态。

  罕见的恶劣天气发生在西南五省,但“旱灾”则是归属于农村的。如果要讲袭击对象的话,农业和农村就是旱灾直接而且固定的受损者。城市是人造的世界,有相对先进的供水系统,生产生活均有稳定保障。农业则很大程度上存在“望天收”的成分,农村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系统则明显脆弱。

  在密切关注旱情和抗旱行动之外,已有媒体和评论在总结大旱背后的“人祸”因素。比如砍伐原始森林、种植橡胶和桉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电站密集上马,对流域生态造成重大改变等等。但如果视野放得更大更远一点,中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性问题更无法回避。

  当然,与城市和工商业相比,农业和农村与自然的联系肯定更加紧密一切。但在自然灾害袭来的时候,往往才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的场景直观地、全方位地被呈现出来的时候。旱灾让洗澡、洗衣、洗碗成了奢侈,山村小学要用鱼塘水做饭,村民要靠抓阄来决定井里仅有的一桶水的归属,这不仅是缺水的场景,更是长期以来农村建设和发展落后、非现代化的场景。

  金融危机之后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但据新闻报道,此次旱灾暴露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许多农田都是“望天田”,在旱灾到来之前就失去了灌溉条件。不仅是水利设施建设的关注和投入之上,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掠夺性发展,不仅制约了农民收入的低增长,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所谓城乡二元,不仅是体现在户籍之上的社会保障差别,也同时体现在农村与城市在生产生活条件上的巨大差别。农村的基本建设脚步远远落后于社会整体水平,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差距也同样如此。

  各种自然灾害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产生的冲击和损失却并非相同。怎样的建设会使蒙受的损失更小,哪样的地区在灾害面前更加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其实不难比较,也不难得出结论。用此来反观这次西南重旱,我们是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反思的。(作者: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