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高盛的谩骂要减少民粹色彩-叶檀-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26:42
搜狐博客 > 叶檀 > 日志 > 金融视界

2010-04-24 | 国人对高盛的谩骂要减少民粹色彩

国人对高盛的谩骂要减少民粹色彩

2010-4-24 南方都市报

    高盛受到美国证交会的起诉,国人鼓掌者不少。其中既包含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期盼,更有对高盛帝国的同仇敌忾和幸灾乐祸。前者情有可原,后一情绪则会妨碍国人的反省,非常有害。

 

    高盛被起诉,是美国重建金融监管体系的开端,拿高盛作法,有枪打出头鸟的含义在内。高盛受到惩戒,绝不意味着美国放弃金融生产力,而是对金融生产力的呵护。只有建立了公平的信用市场,美国才能树立在全球信用市场的权威。2002年,安然、世界电信公司等美国超大型企业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和管理问题,美国设立严格的《萨班斯法案》,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有严格限制。严格的监管降低了市场内部的运作成本,此后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已建立起自己的本国“萨班斯法规”,美国的法律再次成为全球一些经济体的皈依。

 

    面对美国政府重建金融秩序的努力,我们应该反思的是背后的法律公平与自由市场体系,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取得平衡。而中国的市场又缺乏什么基本要素,在逐步回升之后,中国如何培育内生市场、如何抑制权贵市场,而不是简单地罗列高盛在中国的“恶行”,而后向高盛吐一口唾沫了事。如此简单地贴标签法,是思维能力下降的标志。

 

    激情的《环球时报》披露了高盛的一系列“恶行”。如高盛一方面诋毁中国国有金融机构的价值,却获得中国银行的大量原始股权,“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在油价方面,高盛在2007年发表报告,指出原油价格要上升到每桶200美元,在中国拼命购买了价格为147美元一桶的原油时,高盛还与一些中国公司设下“对赌协议”,自己却悄悄抛售原油。到了当年年底,油价降到34美元一桶。

 

    是的,这些是高盛的劣迹,笔者还可以举出高盛更多的劣迹,如在期货交易中围剿中国公司,如在中国矿产资源中收割原始股羊毛等等。但高盛的劣迹无法掩盖中国市场体制的失衡与公司管理的无能,反省能力显然比转嫁愤怒的能力更加重要。

 

    正因为中国公司相信中国金融机构内部信用存在很大障碍,对国内市场与投资者缺乏底气,才心甘情愿让国外金融机构收割羊毛;正因为中国缺乏成熟的中介机构,才让国外的中介机构乘虚而入,甚至财政部只信任国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大多数时候对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造假闭目塞听,才会让中国资产的定价权部分落入高盛、标普等公司手中。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足以撼动中石油等公司的股价;正因为地方政府以引进外资、以GDP数据作为政绩衡量标准,外资才一度享受了超国民待遇。难道是有人拿枪顶着我们的脑袋让我们向高盛贱卖资产吗?不是。是我们认同了高盛的标准,是我们蔑视国内的市场与法治,才将定价权拱手让与他人。

 

    现在新一轮贱卖资产还在悄悄进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遵循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制之路,注资、引资、上市,境外金融机构再次成为地方政府官员眼中的原始股东首选。官员们不愿意改变城商行为地方政府融资服务这一根本属性,也不愿意放弃任命银行官员这一难得的行政权力快感,同时对于引入外资给本地国际化贴金、对到国际市场考察情有独衷,引入外资成为惟一选择。而外资之所以愿意借城商行之栈道,无法是因为目前政策对外资金融机构管控较严,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是攻陷中国庞大市场的特洛伊木马。

 

    如果我们有美国监管层刮骨疗毒的勇气,就必须在法律的基础上严惩造假者与内幕交易者,有了独立的法律,中国完全可以将改革依托在内部的市场动力,相信民间资金的创造能力,而投资者基于对独立的法律的信任,则会对中国资产品青眼有加,对中国中介机构的标准信任有加。如果没有内生市场,如果没有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只能依靠国际资本与国际管理模式,高盛、摩根大通等会如不死鸟再次翩翩而来,带会浴火重生之后的生命力——你以为,仅仅靠唾沫与咒骂就能淹死高盛这样的百年金融机构吗?

 

    理智的民族绝不会止于谩骂,也绝不会满足于煸动民族情绪,而会以对历史的尊重、对市场的反思,作为建立未来新经济的根基。国人对于高盛的反思绝不应止于街头谩骂战,而应深入到经济制度的内核中,为中国的经济制度刮骨疗毒。

 

    有一点我很支持,如果认为高盛欺诈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请动用法律手段,中国政府有责任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中国也不是法外蛮荒之地。如果认为丰田歧视中国消费者,也请用法律手段,本国的法律连本国的消费者都不保护,责任比歧视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