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抗日名将张灵甫(三)常胜军命断何人之手(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7:11:34

十大抗日名将张灵甫(三)常胜军命断何人之手(组图)

2010-03-15 09:20:46   作者:齐佳   读者评论 10 条


一代名将张灵甫

74师是抗日铁军,是国军的军魂,而74师军长张灵甫更因抗日重要战役屡屡获胜,而被称为“常胜将军”。当国共交战,74师被共军歼于孟良崮的消息传开时,却有两个人大吃一惊。一个是蒋中正,他听到噩耗,悲愤欲绝、老泪纵横说道“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另一个是毛泽东,接到战报时竟不敢相信的说“这个粟裕居然真能‘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令人不得不好奇这个人称常胜将军的张灵甫究竟是为何命丧孟良崮的呢?

共军引发内战 却被常胜将军逼走山东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因国家财政困难而裁军,大力消减军队及地方部队。以转业或资遣方式,裁汰官兵180万人。主因是国家支付不起庞大的军费开销。但是中共却趁此将其收编。1945年底至1946年初,中共开始到处叛乱,阻挡破坏国军接收日军降地,国民政府忍无可忍,不得不应战。


张灵甫

其实早在1944年底张灵甫在陆军大学学习时,就曾向蒋介石进谏:“中国当前之患,不在日寇之侵略,而在中共之叛乱,现中共趁我抗战之机,不听命令,扩张实力,规避作战,若抗战胜利,彼必师俄共故智,乘战后疲惫,起而叛变,望早为之计。”但因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早已打的精疲力竭,因此不愿再战。

而在抗战中已养精蓄锐的共军却选择在此时向政府军大举进攻,发动了内战。在1946年7月,第74军被调至苏北前线。张灵甫率74军先后攻占被中共占据的淮安、淮阴等重镇和十几座县城,声名大振。另外,在10月则仅花了14天时间强攻下中共军事要地涟水。因此,在此战役后共军不得不从苏北撤退,被迫进入山东。

隐匿国防部特务 拟定送死计划

虽然常胜将军张灵甫节节收复失地,致使共军被迫进入山东。但怎么也没想到这节节的胜利,却反而导致张灵甫因此而命丧黄泉。

由于国防部有关人员对鲁南山区地形不熟,因而被共军特务利用,拟定了置张灵甫军于死地的作战计划:命令张灵甫军由孟良崮渡汶河,攻取坦埠,受纵队司令李天霞指挥及支援。令驻汤头镇张淦纵队,向界湖担任右翼策应。令驻蒙阴黄百韬军向北桃墟担任左翼策应。

但鲁南山区尽是崎岖的山路,第74军人马拥挤,宿营、补给均极其困难。到处都是岩石,很难构筑工事,大炮不能灵活运动,拉拉推推,几乎变成了累赘和废物。对这种逢山不能开路,遇水(汶河)搭不成桥的绝境,第74军将士都有怨言。

据随军国民政府官员毛森的回忆录说,张灵甫当时曾牢骚满腹地说:“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5月11日晚,74师尚未行动前,中共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便收到内线送来的国军作战计划,粟裕决定“万人从中取上将首级",决心用二十万人围攻张灵甫3万人。

发现事有蹊跷 却遭驳回

在孟良崮会战前的那天晚上,国民政府的一些随军官员也发现了情况不对,立即向汤恩伯总司令报告了情况:中共党军陈毅部有二十万人,都隐伏在坦埠附近,汶河水位虽然不深,但沙滩广阔,通过广阔的沙滩,非常艰苦,74军暴露在二十万敌军火力面前,太危险了,而其他诸如李天霞、张淦、黄百韬等部队不是地形上受高山限制,就是距离太遥远,恐怕无法来得及策应支持。

汤恩伯听后非常不安,立刻用电话向国防部参谋次长、当时的作战厅长刘斐作了通报,但此举却遭刘斐回话制止:“这是最高统帅的决定,命令既下,不能更改。现主席已休息,不便惊动他。”

虽后来又打电话向徐州的顾祝同报告,但顾祝同则回答:作战命令直达各整编师(即有关各军部),徐州陆总及你的兵团部,只是指示照办,负责督战,明晨即开始行动,照命令行事吧!

共军二十万人海战术 张灵甫舍身成仁


张灵甫

第二天当张灵甫开始渡河后,就随即遭到中共党军的攻击。中共党军用人海战术消耗74军弹药,用迫击炮炸破岩石,山石崩裂,使拉大炮的千百马匹狂奔,大批人马伤亡,危急时刻,张灵甫组织部队进行了顽强而严密的抗击。中共党军不惜以人海战术作代价组织了一次次冲锋,均被第74军逐次击退,中共党军的尸体堆成了山,但是山上无水无树,国民政府军在烈日曝晒下饥渴难忍,最后以马尿马血解渴,水冷式重机枪也因枪管烧红而哑了。血战四昼夜之后弹尽粮绝。当共军蜂拥而至时,通往74师指挥部的山谷,尸体堆了近7米高,山岩被染红……。孟良崮漫山遍野都是血水,据说如今山上的土石仍然都是血红的颜色。

据参加过孟良崮会战的中共军头回忆起当时对战的情节,仍对74师心有余悸:“74师太能打了,就算是败局已定,他们也会拼命打下去。那时我们进攻部队的伤亡已经非常惨重,远远超过了几个74师,已经打得心惊胆寒,如果国民党的其他部队早来几个小时,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

最后,因74师被团团包围又等不到援军的情况下,军长张灵甫在向国民政府国防部发出最后一封舍身成仁的电报后,与副军长蔡仁杰、师长卢醒等集体自杀,时为民国36年(1947)5月16日。

国防部隐匿特务 直指刘斐

那么究竟是谁制订了这次的攻击计划,好置张灵甫于死地呢?事情在刘斐投共后有了揭晓。原来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掌握国民党调动军队大权的刘斐中将竟是中共地下党!

据当时的国防部次长刘士毅回忆,当时国防部三位次长与三位参谋次长为了检讨军事情势,每周六聚餐一次,地点多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便面谈连络一切。但每次会后刘斐都会对我们说,他被剿匪军事弄得头痛,需要去上海轻松轻松。我们不疑有他,直到他投匪后,我们才发现他是潜伏在政府中替匪做工作的人员。而他的每周说是去上海轻松,实际便是去传递情报。

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已经看到了。"

此事后来也在毛泽东的一席话后得到印证。曾经有些共干想清算刘斐,但毛泽东在答复党员这些责难时,把当年的秘密公开了出来,他说:“你们不要以为国家对刘斐同志太好了,其实今天我们能够解放全国,刘斐同志是曾经立下了大大的功劳的,因为他曾经冒了非常大的危险,勇敢的把国民党所有的军事作战计划,通通供给了我们,我们才能按原定计划把国民党打垮。"(1949年后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研究组组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长,政恊副主席、人大常委等职。)

而当时若没有刘斐提供的这个作战计划及通风报信,人称常胜将军的张灵甫也许就不会命丧孟良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