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反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2:14:36

解剖反社会

2010-04-14 09:58:54 来源: 南都周刊 跟贴 450 条 手机看新闻

反社会人格、反社会行为的产生,与生物学因素有关,与个人受挫经历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但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失范的转型期,规则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剧人们的焦灼、绝望情绪,从而导致反社会行为趋多。

南都周刊2010年第12期:解剖反社会

插图_陈禹

解剖反社会

4月8日,福建南平将开审郑民生案。曾在南平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担任医生的郑民生,因工作受挫,恋爱失败,持刀在南平实验小学大门口行凶,造 成8死5伤的惨剧。被害的学生,与凶手无冤无仇,甚至素不相认,却成了屠杀者泄愤行凶的牺牲品。

从2002年南京人陈正平汤山投毒、2006年陕西邱兴华杀害香客,到今年刚刚侦破的河北吕月庭“毒饺子案”,一起起由于心灵扭曲而疯狂报 复社会的案件触目惊心,并令人恐慌:谁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不会被某个陌生人作为报复对象。

因为这些反社会的报复行为缺乏明确的指向对象,通常是无辜的不相关者被当成了泄愤对象。犯罪心理学将这类暴力行为的心理机制称为“反社会人 格”。

反社会人格、反社会行为的产生,与生物学因素有关,与个人受挫经历有关,也与社会环境有关。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可能会出现反社会行为,但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失范的转型期,规则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剧人们的焦灼、绝望情绪,从而导致反社会行为趋多。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反社会行为者,每一个人更有可能成为反社会行为的受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给予所有社会成员稳 定的预期,关乎你我切身利益。

本期封面报道导读

郑民生:一个人的南平血案

郑民生用55秒的时间,以一个外科医生的精准,彻底摧毁了无辜的孩子

毒饺子制造者

日本发生一起因食用中国产速冻水饺中毒事件,毒饺子系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吕月庭投毒所致

赵承熙的杀手之路

贫苦移民生活埋下仇恨种子,校园中那个冷漠的“问号”,梦想的破碎和最后的疯狂

他们在报复

郑民生不是第一个,吕月庭也不是第二个,在他们前面有熊振林、郭云

郑民生是外罚性的反社会

有80%甚至以上的凶杀案都与报复心态相关,而报复心态则可找到挫折的影子

于建嵘:社会转型下的绝望

没缘由的发泄是最恐惧的发泄,绝望的根源多是规则的不确定,要让潜在的郑民生们不再恐惧


郑民生:一个人的南平血案

从“郑一刀”到“郑屠刀”,这条路并不漫长。郑民生用55秒的时间,以一个外科医生的精准,彻底摧毁了无辜的孩子,同时也摧毁了自己。

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重大凶杀案后,民警在清洗校门口血迹。

2010年3月24日,发生重大凶杀案件的福建南平实验小学恢复上课,当地教育部门已组织多名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和教师开展个别心理指导。

从“郑一刀”到“郑屠刀”,这条路并不漫长。郑民生用55秒的时间,以一个外科医生的精准,彻底摧毁了无辜的孩子,同时也摧毁了自己。他以扩大性自杀的方式用刀说话,宣布“你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们活。”

南都周刊记者_单崇山 福建南平报道

3月23日早上6时20分许,郑民生把刀包在衣服里,最后一次踏出家门。

没有选择附近的杨真小学,也没有走那条距离南平实验小学最近的路。

在纺织厂轰鸣不断的噪声里,他一路小跑,超过了四个正在散步的老人。在这个清晨若隐若现的阳光里,他甚至回过头来,笑着对老人说,“我们赛跑吧。”

“你三四十岁的人,(我们)跑不过你。”80岁的老人陈依妹(音)笑着回答说。她注意到,早上10多℃的清凉中,郑民生身上穿着一件灰白色的衣服,手上还搭着一件衣服。

郑民生一路跑下坡去,跑出了陈依妹的视线。他马上要路过的,是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然后是茂密的林荫路。这里相比郑家来说,离南平市实验小学更远,还得走上个20分钟。

在南平,南平市实验小学是一个家长挤破头也想让孩子上的好学校。20分钟后,一位南平市化纤厂职工,在紧挨着学校田径场里,看到了曾经的熟人——郑民生。他正坐在草坪上,无所事事。

此时7点15分,距离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20米外的空地上,已经有几十个孩子在那里,等着校门打开。跟平常一样,孩子们相互嬉戏着,大人则在一旁聊着天。

每天早上,南平实验小学校门在7点30分准时打开。还有5分钟,等待人群开始聚拢。

此时,手握尖刀的郑民生,也开始向人群挪动着步子。

忽然,他拉住一个小女孩的书包,把女孩整个提起。在小女孩尖叫声中,环卫工人刘瑞英看到郑民生掏出了尖刀,直刺女孩子的颈部。

后期的录像监控显示,在短短的55秒里,速度快得超乎想象的郑民生,连捅了13个小孩。这些无辜的孩子是一到四年级学生,其中8人不幸遇害,5个孩子受重伤。事后,据参加救护的目击者介绍,做过外科医生的郑民生刀法极狠,刀子不是抹在脖子处,就是扎进胸腔里。

愤怒的人群迅速包围了郑民生,将他当场制服。学校教务处副主任、体育老师甘贵平告诉记者,当时郑民生被制服后,扔下了那把手中沾满鲜血的尖刀,双手不断地在发抖。

怎么会是他?

南平惨案深深地刺伤了国人的心。很快,在南平本地论坛,郑民生被称为千夫所指的“郑屠夫”。

在南平市天台路三官堂社区,当目击者回来说,“凶手”不是传说中的精神病患者,就是住在三官堂那个长得很斯文的医生时,相信的人并不多。

“开玩笑,怎么会是他?”三官堂里经营小卖部的陈老板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惊讶。他说,在自己的印象里,“医生”是个“好人”,乐于为邻居们解决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对待长辈也很有礼貌。

“他比医院里的医生还要好。”开摩的的周勇(化名),时常会搭载郑民生出门接诊,在三官堂,他是为数不多愿意谈论郑民生的人。周说,“我女儿怀孕时妊娠呕吐严重,吃了医院开的药不见效,他详细解释了这个病的原因,然后教我们怎么治,很快就好了。”周本人从小患上的“小肠气”,也在郑民生的建议下,通过手术治疗得以治愈。

在邻居阿贝奶奶的印象里,郑民生每次在路上遇到她,都会主动打招呼,“在我们小区的晚辈中,只有他这样,毕竟是有文化的人”。小区里的其他几位长辈,也证实了阿贝奶奶的说法。

郑民生喜欢孩子,也为邻居们津津乐道,他甚至会带邻居小朋友出去玩。在8岁的陈鑫(化名)的印象中,郑民生不止一次带他和小伙伴去过南平游乐场,并给他们买门票和零食。

直到有媒体正式报道此事,邻居们才确定“凶手”就是这个平日里被大家唤作“医生”的人,也在此时,三官堂大多数邻居,才知道“医生”的真名——郑民生。

事发后的一周时间里,三官堂的邻居们向大拨来访的记者们,一遍遍讲述着自己印象中的郑民生。渐渐地,他们有了一套总结性的“观感”表述:“只有两点:一,他干了这种事,十恶不赦;二,我的印象里,他是个好人”。但他们也难以解释,如此矛盾的评价,如何统一到一个人身上。

3月23日事发后,郑民生的母亲和三哥就搬离了这里。三天后,经过几批记者造访,郑民生家面向楼道、用纸糊住的窗户被捅开。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郑民生的单人床靠在小厅的一侧,只铺着一张草席。没来得及收拾的一碗饭、两盘菜、一瓶喝剩的廉价白酒还摆在饭桌上。厨房的窗框和排风扇上粘满了黑色的油污,墙上只挂着先人的遗像。郑家的门上,贴了一张3月26日开出的欠费停电通知单,金额是86.06元。

“如果他当时身上还有100块钱,可能都不会那么干”,那位陈姓邻居果断地说,这也只是一种同病相怜般的猜测。在3月24日的南平警方发布会上,郑民生的犯罪动机已被简化为八个字:感情挫折,悲观厌世。

青年郑民生

南平血案发生后,为了还原这个嫌疑犯的人生履历,记者们像做拼图般四处走访寻找碎片,但仍不能凑齐这张图的所有部分。

和一个生活在小城市、同样阶层的人相比,郑民生的过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郑民生,1968年4月30日出生于南平,身高1.75米左右。父亲曾在南平交运公司工作,早逝,母亲无业。在郑家6兄妹中,郑民生排行老五。

据邻居们称,1990年代以前,郑家住在闽江边上的木质瓦房中——这是过去最普通的福建民居。现在,那已经是南平市区最宽的马路——滨江大道所在地。

1987年,郑民生从南平二中毕业,进入当时的建阳卫校医士班,在这里完成了三年学业。当时,中专生远比高中生来得吃香。

郑民生当年的班主任徐炳旺,两次拒绝了记者采访。他说,“20年了,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的学生中也有当官的,但没人来采访,出了个这样的你们就来了?”

现在,郑民生在学校里仅存的记录是一张学籍卡,上面贴着他少年时的照片。按照上面的记录,他没有补考记录,毕业考试外科94.5分、内科85分,属优秀。这样的成绩,在学校办公室陈主任看来很不错,“那时候很多学生都要补考”。

1990年代初,卫校医士班毕业生通常被分配到乡镇卫生院,而郑民生毕业后进入了南平化纤厂职工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国营南平化纤厂1972年投产,是原纺织工业部粘胶纤维定点生产厂,1990年的产量已经达到1万吨。进入这样的国营单位工作,是当时不少年轻人的梦想。20出头的郑民生初入社会,这样的起点足以让人羡慕。

郑民生也想抓住这样的机会。据化纤厂几位老职工回忆,当时的“郑医生”工作很努力,对病人态度也好,业务能力提高很快,是一位受欢迎的年轻大夫,曾被同行称为“郑一刀”。

但稳定的工作并不能彻底解决家境的窘迫。就在郑民生毕业后一年,郑家的老房子在旧城改造中被拆迁,随后搬进了政府在三官堂新建的安置楼中。这片建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西南部的一座山坡上,几乎可以俯瞰全城。在一套61.2平方米的房子内,郑民生的母亲、哥哥一家三口和他,共5口人住在一起。平常,郑民生就睡在客厅,夏天只能睡在走廊里。

整个1990年代,有上千名职工的南平化纤厂效益几起几落,但最终还是难逃老国企的宿命,2001年,化纤厂破产,此时郑民生的月工资不足500元。十年间,他的收入和这座老厂一起,被时代抛弃。

但郑民生比其他职工幸运的是,职工医院被卫生局接收,转制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郑民生有了事业单位编制。

不得志的外科医生

3月23日南平市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警方初步判断,郑民生疯狂杀人的动机有两点:一是与原工作单位领导王德彤有矛盾,去年辞职后,一直未谋到新职;二是至今未婚,且谈恋爱多次受挫。

这个说法,让王德彤感到莫名其妙。

2005年从卫生站站长岗位上卸任的王德彤回忆说,郑民生有段时间经常去找卫生局考评组的一位单亲妈妈。这位妈妈希望作为领导的王德彤,跟郑民生讲一下。“我就简单(跟郑)说了下,卫生局的小朱让你不要再找她了……我快退位时,(郑民生)矛头就转向我,说我破坏他谈恋爱。”

此外,王德彤认为,让郑民生记恨自己的另一个原因是:职工医院改制后,工厂同意以18万元的价格,把一块临街店面卖给卫生站,几位医生表决后决定合资买下来,平均一人出6000多元。

“郑民生那会儿没钱,我就说这是你的权利,你自己处置。他就把股权转让给我爱人。当时,他还主动写了份声明,说自愿放弃。”王德彤说,“2007年我要退休,他就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说是我当初写好了声明,诱骗他签字。我把那份声明找出来,郑民生看完没再吭声,可再后来,他变本加厉了,我都不懂他想些什么东西,七讲八讲,越讲越离奇,开始侮辱人。”

但对郑民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王德彤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病号来看病,他都会主动说,我留个电话号码给你,有什么事情找我。另外,有时候他不在办公室,碰到外科方面的事情,给他一个电话,他就会马上从家里赶过来。”

与王的态度不同,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其他医生,则不愿意说起郑民生的事,尽管有些人,已经和郑共事了十多年。

卫生站旁的小吃店、裁缝店店主,有时也会听到郑民生抱怨受领导欺负,但没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他话不多,经常在我这里吃饭,我们也经常聊天,感觉人不错”,卫生站旁的小吃店老板说,郑民生与其有利益关系的人相处不好,反而更愿意与那些关系本该更淡的人倾吐心声。

2008年,郑民生通过了普通外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这意味他将成为一名外科主治医师。

另一件让42岁的他开心的事是,爱情来了,女朋友与自己家相隔一栋楼,被邻居们称为“苏小妹”。

爱情来了又走了

在正式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前,郑民生被下派到延平区太平镇卫生院支援基层。

太平镇卫生院所在地是一个只有3000余人的自然村。

只有13名医生的太平镇卫生院工作并不忙,郑民生在这里来去自由,他喜欢在村子里转。郑民生被安排住在约40平米的一室一厅宿舍,这比三官堂属于他的居住空间大得多。

很多日子里,苏小妹会陪在他身边,他们买了电饭煲、电磁炉等炊具,自己烧饭吃,俨然一对夫妻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持续了约半年。

太平镇卫生院医生陈世亮认识郑民生十多年。他们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曾一起吃过两次饭,“郑民生会跟我说起女朋友的事,也会抱怨领导”。

和十几年前相比,郑民生的话题少了,更多的是抱怨,更多地提到房子。在经历了几年的房价高涨后,南平的房价从每平米不到1000元涨到近5000元,这对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郑民生来说,想买套房子结婚,简直就是奢望。

而多疑,郑民生这个性格特点,几乎被每个和他打过牌的邻居提到。陈世亮,也曾和郑民生一起打过麻将。陈说,“几毛钱的事,他还在怀疑我们合伙骗他”。

被邻居称为老眯的人,与郑民生年龄相仿,同样未婚,也许他们平时的话比较多,几位邻居都认为老眯是郑民生的好朋友。但老眯本人坚决否认,“我们没在一起吃过饭,喝过酒,没有交过心,怎么算是朋友。”

2009年初,郑民生和苏小妹分手了,因为了解他敏感的性格,周围的人没有多问。老眯曾问过苏小妹分手的原因,“她什么都没说,只用手指指脑袋,转了几圈”,他说着,也做了相同的动作,“她觉得郑民生脑子有问题。”

敏感、多疑、固执,对伤害耿耿于怀,经常抱怨别人,自视甚高,好面子……这些名词,在事发后,被邻居、媒体不断地用来形容郑民生的性格。这些人格,在平常看来,都在“正常”的范畴。但是,当遇到一个触点后,这些“偏执型人格特点”却可能成为致命的爆发点。

“我要干一件大事情”

爱情失利的郑民生,似乎想在事业上拼搏一下。

在社区卫生站,郑民生每月的收入是1400元左右,在南平,这大致与一位中档餐厅大堂领班相当。有同事透露说,依郑民生的个性,他不会有什么其他灰色收入,卫生站本身也没这个条件。

2009年6月18日,郑民生从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辞职。按照副站长李文的说法,是郑民生主动提出辞职的,“我们也做了挽留,但他很坚决,他想自己开诊所或者到大医院去。”邻居们也都记得,在社区小卖部里,他曾对大家说,他要去全国各地的大医院任职。

但显然,辞职后的郑民生非但未能如愿,反而被逼向绝境。

据一位陈姓邻居说,郑民生曾向南平市卫生局提交过办诊所申请,但是没关系没门路,申请没有被批准,而已经无业的他,也没有领到低保。

“我问过他低保的事,说不可能不给你,我帮你去要,他直摇头,”老眯说,“他是个既自卑,又非常有自尊心的人,绝不会低头求人。”

曾多次到福州等大城市找工作的郑民生,2009年下半年,再度在小区里出现。老眯主动问他工作的事情。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低声说,还没找到。

郑民生已经42岁,不再是那个健谈的年轻大夫了。他身边的三官堂社区,也已经不再像20年前那么簇新、整洁、充满活力,楼道里的灯早已不亮,不变的只是几十米外那座纺织厂日夜不停的低频噪音。和20年前被拆掉的老屋一样,这里已经成为贫困和破败的代名词,成为城市的边缘。

事发后,邻居们开始回忆郑民生几个月来的一些变化:他在慢慢变瘦,话越来越少,不再经常和孩子们玩,常常坐在路边的长石板上发呆。有人关心地问候,他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抱怨。

“最近几个月,我们要跟他说话,心里都要先盘算一下,怕他乱想,他太爱面子了。”老眯说。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和面对残酷现实的极端无力,正在撕扯着不善与人打交道的郑民生。钱、工作、女人、房子,这些生存问题,极大地挑战着这个已快中年男人的自尊心,这让他彻底崩溃、绝望。

但是,让老眯无法接受的是,为什么郑民生要把怒气发泄在无辜弱小的孩子身上?

在南平最热的“闽北论坛”里,网名为“直言不讳”的网友写下了一个帖子——《是谁让郑一刀变成了郑屠刀!!!》,帖子里直问说,以深深刺伤公众之心的极端暴行,郑民生宣布“我仇恨,我存在!”不然,社会并不知道它曾经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顺民”,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无所畏惧的凶残对手。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人格稳固的胆小怕事之辈,从“郑一刀”到“郑屠刀”,这条路并不漫长。

2010年春节过后,郑民生对一个邻居说,我要干一件大事情。

但没人把这个失意者说的话,当一回事儿。

55秒,8名孩子的生命,或许就是这个绝望者所言的“大事情”。

毒饺子制造者

两年前,日本发生一起因食用中国产速冻水饺中毒事件,毒饺子系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吕月庭投毒所致。

2010年3月27日,聚集在石家庄天洋食品厂门前的媒体记者和围观的人们。毒饺子事件终于告破。

犯罪嫌疑人吕月庭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家,老父亲提起儿子流泪不止。

两年前,日本发生一起因食用中国产速冻水饺中毒事件,引发对中国食品的安全危机。两年后,案件水落石出,毒饺子系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吕月庭投毒所致。吕因对工资待遇不满,而且对个别同事有怨愤情绪,为报复出气,向成品饺子投毒。这一反社会行为,导致隔着重洋的日本消费者也受到伤害。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石家庄报道

7点刚过,老张的早点摊开始忙碌了起来,从任县来到石家庄打工的这几年,他与老婆都是在平安医院一带卖早点、水果,马路对面的天洋食品厂,曾是他主要的生意来源。现在,工厂停产两年有余,除了传达室仅有一两个人值班外,大门紧锁。

这个昔日每天都有上千号工人进出的食品厂,因为一场对日出口的毒饺子丑闻,旷日持久的停业整顿被延续至今,恶劣影响甚至已波及全球。近日,随着一个叫做吕月庭的当地工人被警方逮捕,案件逐渐走向终局。

老张叹口气说,食品厂停产了,生意也不好做了。

一起影响巨大的投毒案

隶属于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的天洋食品厂,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也是该集团26个企业中效益最好的一个,它推出的产品包括冻肉串、蔬菜卷、冻肉馅、速冻水饺等冷冻食品,全部出口日本。

天洋食品厂厂长底梦路介绍说,该厂在日本农林水产省曾有注册,注册资本为9700万元人民币,工人800余名,其中正式职工121人。

与底梦路的说法相类似,据知情人透露,根据订单的多寡,天洋食品厂每年都要从周围几个村子临时招聘一些工人,而这些工人的数量甚至占到了全部工人总数的绝大部分。

天洋食品厂的饺子是经过日本烟草株式会社JT出口到日本的。有分析认为,能获得JT这家公司的信任,对天洋食品厂来说,并非易事,而天洋食品厂的卫生指标和原料来源,被认为受到来自JT的直接指导。2001年和2005年,天洋饺子先后两次通过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现场复查,被认为符合日本法律规定的卫生要求。

然而,一起突如其来的食品中毒事件却摧毁了双方凭借多年合作而建立的互信。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底,因食用中国产速冻水饺,日本千叶和兵库两县总计10人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一名5岁女童险些丧命。经查,问题水饺来自中国河北,也即天洋食品厂。

事件迅速酝酿,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产生大面积恐慌情绪。而居住在天洋食品厂附近小区的赵亮,2008年初从报纸上看到毒饺子新闻时,却觉得这是日本商人在有意为难中国,是故意“挑刺儿”,给中国食品出口使绊。赵亮每天上下班都要从天洋食品厂大门经过,自认为对这个工厂卫生状况的严格还是了解的。

真相到底如何?这起食品中毒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质检总局和公安部联合成立调查组,1月31日,调查组急赴石家庄,对已被勒令停产的天洋食品厂进行了全面调查。

两年后,案情水落石出,毒饺子系天洋食品厂临时工吕月庭故意投毒。2010年4月2日,电视上播出了投毒嫌疑人吕月庭被抓捕归案的画面,吕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刚刚下班回家就看到这一情节,赵亮不由得破口大骂:败类,给我们井陉人丢尽了脸。

临时工投毒

出生于1974年的吕月庭,是河北省井陉县人,农业户口,1993年来到天洋食品厂打工。当时,他的身份是“临时工”。

从1993年4月至2009年10月,也即从19岁至36岁,吕月庭将自己超过16年的青春时光与这家国营工厂建立了紧密关系。

依据专案组调查结果,由于吕月庭对该厂给他的工资待遇不满,而且他对个别同事也有怨愤情绪,为报复出气,他利用工作之便潜入该厂冷库,采取用注射器注射甲胺磷农药的方式,向成品饺子投毒。目前,警方已掌握了吕月庭大量的犯罪证据。

2010年3月28日,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记者采访时,公安部刑侦局局长杜航伟透露,2007年夏天,吕月庭是从该厂环卫班那里窃取到的杀虫剂甲胺磷。而这些杀虫剂,在平时是用来给草坪除虫的。

窃得农药后的2007年10月1日、10月下旬和12月中旬,吕月庭分三次将甲胺磷注入到保存在冷冻室的速冻饺子中。作案后,他将注射器等工具抛弃在工厂的下水井里。

2010年3月21日,警方按照吕月庭的供述,在天洋食品厂下水井里果然发现了2只注射器。但由于事情过去已两年多,警方未能在注射器上提取到吕月庭的指纹。

接近专案组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吕月庭从一开始即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接受过警方的调查。他与该厂冷冻室总计589名员工一道,被集中问询过多次,但最初没有发现决定性供述和物证。

警方的突破性进展是从2010年3月16日的一次审讯开始的,而此次审讯前,警方已经获知,吕月庭曾向他的妻子和亲戚承认在饺子中投毒的事实。

吕月庭和他的妻子都曾是天洋食品厂临时工,而该厂的临时工与正式工在工资待遇上存在很大差距。效力了这多年却只能拿到这么低的工资,吕月庭十分不满,他也曾向他的领导试图反映情况,但没有结果。

导火索来自他妻子的遭遇。

2005年,因妻子休产假而未能全勤,单位没有将一年的奖金发给她。此事加剧了吕月庭对工厂的怨恨,谋划许久后,他决定在饺子里投毒以报复。

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说,吕月庭没想到自己对厂方的报复会让日本消费者中毒,“现在非常后悔”。此外,投毒动作是吕月庭一个人完成的,而且他的投毒作案并非一起——2008年6月,在河北省承德市发生的4个中国人中毒的事件,也出自吕月庭之手。

投毒者的家庭

与天洋食品厂相距一两千米,是一个保健品批发市场。

按照知情人提供的线索,推开一家小店的玻璃门,40岁上下的老板娘热情地介绍着生意,但当话题逐渐转向吕月庭时,她立刻变得警惕。

坐在黑色的转椅上,自称姓韩的小老板一边抽着烟一边接过话茬说,吕的老婆的确在他的这家小店打过工,但加起来不足一年,而且一个月前,因为觉得累,她辞职走人了。至于后来去了哪里,他不清楚。

按照他的说法,正是因为吕的老婆在小店打工的原因,他曾与吕月庭聊过几次,但没有深交。这个小老板说,他只是知道他们一家三口曾经在这附近租住过,他对的吕月庭老婆的描述是:身高在1.60米以下,体型有些胖,平时乐呵呵的,很精明,而且因为她姓康,大家都叫她小康,“家里生活不是很富裕。”

另一与吕月庭及其妻子有过接触的商店老板回忆说,从言谈举止看,吕月庭这个人其实精神上挺正常的,后来他们在报纸上看到投毒新闻,觉得不可能是他,但最后证明就是他本人无误。这位老板对吕月庭的印象是:话不多,但有点“蔫儿坏”。

位于石家庄郊区的留村,是外来打工者聚居地之一。记者到这里采访时,负责这一区域治安的社区民警吕建江说,他只是知道吕月庭在留村居住过一段时间,但他们两口子一直连暂住证都没办,于是详情其实并没有掌握。而且因为是租住,地点经常变动,至于后来搬到哪里去了,他说,“不是很清楚。”

吕月庭的孩子在当地一所小学上学,校长郝敬立说,由于得知父亲投毒并被逮捕的消息,读五年级的小吕心理压力非常大,尽管同班同学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详情。

几位任课老师专门与孩子有过谈心,学校早前由几个资历丰富的老师成立的心理辅导小组也在给孩子提供心理辅导。郝敬立说,这孩子学习还不错。

目前,吕月庭投毒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赵承熙的杀手之路

在欧美一些国家,由于社交孤立、人际疏离或难以适应社会个人角色转变而引发的反社会事件屡屡发生,以移民身份踏足异乡践行美国梦的赵承熙,便是最典型一例。

制造校园惨案的赵承熙曾向NBC寄出一个包裹,包裹内有43张赵承熙手持凶器的自拍照片和28份录像资料。

2008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惨案一周年,学生们手持蜡烛寄托哀思。

福建南平惨案发生后,《洛杉矶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称这起袭击案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严重校园袭击事件,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一些弱势群体以极端手段报复社会。事实上,在欧美一些国家,由于社交孤立、人际疏离或难以适应社会个人角色转变而引发的反社会事件屡屡发生,以移民身份踏足异乡践行美国梦的赵承熙,便是最典型一例。

编译_括囊

1984年1月,赵承熙出生于韩国;1992年,8岁的赵承熙与家人一起移居美国,在那里长大并获永久居住权;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那天,他一共开了220多枪,打死32人,打伤29人。最后,他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脸部开了最后一枪,面目全非地离开这个世界。

这一年,他仅仅23岁。

“时间到了,今天就做。你们让我流血,把我逼进死胡同,使我别无选择。”赵承熙这样阐述自己行为的正当性。有些孤僻和古怪的他,代表了一位亚裔移民青年在追求美国梦过程中承受的剧痛。

当两种文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当生活的压力让一个移民家庭举步维艰、当残酷的现实摧毁他曾经美好的向往,赵承熙那颗压抑的心灵开始扭曲,对现状的不满驱动着他走上那条不归的反社会之路,最终从一名青年学生蜕变成冷酷的校园杀手。

贫苦移民生活埋下仇恨种子

母亲赵香林说,她承认自己不太了解儿子,但直到儿子制造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她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不了解他。

1984年,赵承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一家人生活拮据,但却充实温馨。那时,亲戚眼里的赵承熙是个安静的孩子,不愿与人打招呼,也不愿与人拥抱。但每次与姐姐赵善卿吵架时,他都凶神恶煞般摆出另外一幅脸孔。

和很多亚洲人一样,赵承熙一家也都怀有美国梦,总希望到美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移民美国前,他们一家曾在首尔租房生活。当时的房东说:“赵承熙一家住在半地下房间……他们移民前曾说:生活实在艰难,倒不如去陌生国家闯一闯。”

1992年,8岁的赵承熙随全家移民美国。一家人搬入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森特维尔地区,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家在一所公立学校旁定居。这是个宁静的小镇,居民以中产阶级为主,韩国居民约5万人,是新兴的韩国移民聚集区,不过也有印度、拉丁裔移民。

一家人移民美国后,只是偶尔回韩国探亲。赵承熙的父母开了间洗衣店,父亲赵成泰还经常外出打工,母亲赵香林则偶尔去教堂做礼拜。邻居说,赵承熙父母人很不错,他的父亲有时还会帮助清扫邻居车上的积雪。只是拮据的生活让赵成泰一家如坐针毡,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赵善卿身上,因为她毕业于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并就职于美国国务院。

但赵善卿不是他们的救世主,赵承熙一家在费尔法克斯的生活依然困难重重,很少有人会帮助他们。当地的公益机构有时会把韩国移民聚集在教会、社会团体或公民俱乐部,但赵承熙一家人却很少出现。“他们就像是幽灵。”美国华盛顿一个韩国民间团体的负责人说,这个家庭很奇怪,旁人根本没机会了解他们。

这样的生活经历,在赵承熙的内心留下深深的印记。当地居民回忆,赵承熙是个奇怪的年轻人。数年前,邻居克雷格·科恩斯看到赵承熙独自站在父母的房子前。当科恩斯向赵承熙问好时,赵随即把头转向另一边。科恩斯说:“他好像是一直在跟他自己谈话一样。”住在隔壁的阿卜杜尔·沙什也记得,在很多年时间里,赵承熙似乎都没有任何朋友。

1997年,赵承熙一家终于攒足了钱,可以买一栋14.5万美元的房子。这期间,父亲赵成泰换了几次工作。其中一位雇主这样形容他:赵每天都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不间歇。他工作太辛苦了,他的生活中只有工作、工作、工作……不过,在午饭时间,赵成泰却把自己伪装得自信满满,一再吹嘘自己的女儿,聊以自慰。

这一切,赵承熙看在眼里,他看到了父亲为家庭的付出,也看到了一个移民家庭的艰辛。那时,赵承熙经常问妈妈:男孩应该做些什么?母亲赵香林很是惊愕,但并未放在心上。

由于生活拮据、工作繁忙,父母没时间照顾、开导赵承熙,即使有时意识到他生活中的异常,也无奈只好由他自行调整。况且,他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赵承熙的舅舅说,刚刚移民美国时,赵承熙就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但是母亲赵香林好像不太重视这件事。“她有时打电话说,孩子学习不错,她似乎并不担心儿子,只是说自己为了赚钱和养家有多辛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贫苦的童年和移民美国后低人一等的生活,在赵承熙的心灵中埋下仇恨的种子,并悄然萌芽。

校园中那个冷漠的“问号”

1992年,美国洛杉矶曾爆发韩国人聚众洗劫、焚烧商店事件,此后,很多韩国留学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亚裔。这其中,就包括赵承熙。

与其他亚裔学生不同的是,赵承熙移民美国的时间比较早,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是其他亚裔学生的两倍。为此,美国人称类似于赵承熙这样的移民学生为“1.5代”——移民美国时间早,既受韩国文化影响,又受美国文化熏陶,有时感觉是两种文化的融合者,有时却感觉一无所有。受这种氛围影响,本来就内向自闭的赵承熙,变得更加与世隔离。

费尔法克斯的同学说,赵承熙很难相处,他似乎永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学们甚至打赌:如果谁能跟赵承熙说上一句话,就能获得几美元。结果,这几美元谁也没得到。

所有曾经与赵承熙有过接触的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沉默”。赵承熙的同学回忆了2006年文学课开课第一天时的情景。在自我介绍时,赵承熙一句话也不说。学生都在签名册上写下名字,而赵承熙写的只是一个问号。老师问:“你是叫问号吗?”

乔·奥斯特是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室友。他回到宿舍时经常看到赵承熙坐在桌子前发愣,别人跟他打招呼时,赵承熙往往只用一个字回应。“他总是非常、非常安静,安静得有些古怪。”

赵承熙在大学时候的安静独处,和之前的生活经历不无关联。早在中学时期,赵承熙的同学多为白人学生,其中不乏富家子弟。上高中英语课时,每当老师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赵承熙总是低着头。老师告诉他,如果不读课文就要被评不及格。此时,他才用“低沉、古怪”的语调读课文,“就像嘴里含着什么东西”。

不料,全班学生一阵哄笑,指着他说:快滚回老家去吧。

这大大伤害了赵承熙的自尊,尽管当时没有表露出来,但无疑他会铭记在心。由于从韩国移民而来,赵承熙不可避免地与美国文化发生冲撞,而对他来说,最具代表性的凌辱则来自那些富人子弟。高中校友史蒂芬娜·罗伯茨说,赵承熙初中时常遭捉弄。“一些人总找赵承熙麻烦,他们会把他推倒,然后嘲笑他。赵承熙英语不太好,总有人拿这点取乐。”同学们向赵承熙投来异样的目光,他们甚至曾认真讨论赵承熙是否会成为校园枪击犯。

由于这些被欺辱的经历,赵承熙逐渐养成孤僻的性格。上大学后,他彻底变成了独行侠。他不参加活动,拒绝老师和室友的帮助,也吓跑了那些想帮他的人;他想象了一个名叫杰利的超模女友,而把自己称为史班奇;他睡觉时要开着灯,经常在睡梦里呻吟、哀叹;而且,他还在宿舍墙上胡乱涂写着歌曲《闪耀》的歌词:给我一个指示/为我指明方向/告诉我向哪里看/告诉我会发现什么/哦,天堂,让你的光芒闪耀……

梦想的破碎和最后的疯狂

虽然作为移民承受外界诸多的冷嘲热讽,但在赵承熙的内心,依然有最初的梦想在支撑。这让他尽管在受欺辱之后变得沉默寡言,但却依然维持着基本的理性,因为他还有最后的依托:梦想和爱情。

赵承熙刚进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时主修商业信息技术,但大二时决定转入英语系。尽管英语一度是赵承熙的最弱科目,他也经常因英语不好而被人嘲笑,但他依然坚信自己能成为着名作家。不幸的是,赵承熙的作家之路屡屡受挫。姐姐赵善卿曾发现一封来自纽约一家出版社的退稿信,自从接到这封信,赵承熙变得更加消沉自闭,他的英语成绩从“B”下滑到“D”。

但赵承熙将所有的苦痛都埋藏在内心,从不向人透露。事实上,自从3岁时因生病被医生实施侵入身体式检查后,他一直不喜欢别人碰他,这也导致他少有玩伴,唯一能与他顺利交流的是姐姐。不过,他也从不告诉姐姐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家人逐渐意识到赵承熙的反常,生怕他因为英语成绩的下滑和作家梦的破碎而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所以,他们带赵承熙去接受治疗。在特殊疗程中,赵承熙画了许多既没窗也没门的房子。治疗师解释说,这样的画说明赵承熙感到孤独。听到这样的诊断后,赵承熙眼中顿时盈泪。

可以想象,治疗并没有起到效果,因为家人没想到移民生活会给赵承熙带来如此大的创伤。此后,赵承熙继续回到学校,继续过着移民学生的漂泊生活。不过此时,赵承熙的内心已经显露出愤怒和扭曲的迹象。他在上课时给同学拍照,并在剧本中写到了死亡,吓得有些学生再也不敢和他一起上课。

赵承熙并没有因为孤独而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他爱上了漂亮师妹艾米莉·希尔舍,但却被艾米莉无情抛弃。艾米莉和新欢的某次约会,又恰好被他碰到……至此,赵承熙生命中最后的依托——唯一的爱情梦想也被彻底粉碎。

累积中的病态和忧郁一步步接近临界点,在作家梦和爱情梦都破碎之后,赵承熙终于彻底失去了生活屏障,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他到学校附近的商店买了手枪和弹药,之后开始去健身房锻炼。他每天睡得很少,一大早就起床,像70岁老太太一样骑车出门,到校外射击场进行训练。

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已经完全被仇恨和极端情绪所控制。他用铁链将教学楼的出入大门全都锁上,闯进教室开始对正在上课的学生疯狂扫射,酿成美国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

血案发生后,警方在赵承熙的宿舍发现了一封长达8页的绝笔信。他在信中用“怨恨”和“捣毁”等1800多个单词发泄了对社会和富家子弟的愤怒,和一个亚裔移民学生美国梦破碎后的悲哀。

“知道有人往脸上吐唾沫的滋味吗?知道把垃圾从嗓子里咽下去的滋味吗?知道自掘坟墓的滋味吗?你们让我痛苦,自己却很快乐,为了你们的快乐,我就像脑袋里长了癌一样痛苦,心脏四分五裂,到现在还在撕咬我的灵魂。”

他们在报复

在媒体报道的一系列报复性暴力犯罪中,郑民生不是第一个,吕月庭也不是第二个,在他们前面,有熊振林、有郭云……

北京男子杨佳

郑民生不是第一个,吕月庭也不是第二个,在他们前面,有熊振林、有郭云……在媒体报道的一系列报复性暴力犯罪中,这群滥杀无辜的凶手,到底在报复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将怒气发泄在与他们并无利益冲突的无辜者身上?

记者_石宴瑜 整理

陈正平

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32岁的南京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陈正平,潜入汤山 “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食品原料内,导致300多人食物中毒,42人死亡。

凶手特点:陈正平32岁,单身,性格内向,如果和人有矛盾,不会动刀动拳,而会选择暗暗下手。在汤山镇经营面食店期间,与正武面食店店主陈宗成在生意上存在竞争,在生活中也有矛盾。陈正平心怀恨意,于是投毒报复。

行凶目标:竞争对手的顾客

段金全

2004年至2007年3年间,云南大理流浪汉段金全作案13起,14名女性被害,其中强奸了11名女性,杀害6人。

凶手特点:段金全10多岁起就开始浪迹天涯。喜欢打麻将,性格孤僻,也很自卑,认为别人瞧不起他,他把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关爱,转化成了怨恨带到社会上。他喜欢走铁路,常常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有“目标”出现,就立即下手。

行凶目标:长发、1.60米—1.65米左右,年龄在未成年至45岁间、面容姣好的女子。

熊振林

2009年1月4日,熊振林陆续将和自己有过矛盾的店里的帮工、雇工陆续杀害。同时,他来到情人朱德清家,将朱德清及其两岁半的孙子杀害。

凶手特点:熊振林喜欢看军事方面的书籍,前妻说他性格偏执、武断,不大与人交往,脾气暴躁,报复心强,即使他自己做错了事,也是死不认错。熊振林离婚后,因情人儿子的反对,两人无法结婚。房产没了,前妻也不愿复婚,生意也亏了些钱,对生活绝望,种种压力下熊振林一次次抡起了斧头。

行凶目标:和自己有过矛盾的人以及相关的人

郭云

2006年9月2日,广州中山大道人行天桥上,3岁零9个月的小任湘被素不相识的26岁贵州男子郭云突然抱起抛落桥下。郭云对任湘的母亲留下一句“大姐,对不起了”之后,随即纵身跃下身亡。

凶手特点:郭云性格较内向,对父母很孝顺,打工期间经常给家里寄钱,他曾想在老家盖房子结婚,由于父亲的压力选择再次出外打工。事发时他刚到达广州5个多小时。在短短的几小时里,他被拉客仔用假钞换了400元,并被追打,来不及拿其他行李,只背了一个编织袋逃跑,之后在上社治保会报警时被拒。

行凶目标:幼女

杨佳

2008年7月1日,28岁的北京男子杨佳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用刀连续袭击九名警察和一名保安,导致六名警察死亡,杨佳当场被捕。

凶手特点:2007年,杨佳从北京来上海旅游,骑着租来的自行车在街上被闸北分局巡警盘查,杨佳被警察留置审问。事后,杨佳多次向市公安局和闸北公安分局督察部门投诉未果,最后,他选择用暴力报复。杨佳父母早年离异,他随母生活,从小性格孤僻,只有提及母亲时,他的态度才会比较温和。

行凶目标:警察

骆效记

2008年11月5日,34岁的湖北随州人骆效记驾驶一辆“泥头车”,横穿珠海市斗门区城东中学,造成5人死亡,19人受伤,他被警察当场击毙。

凶手特点:骆效记是倒插门女婿,有个两岁的儿子。邻居眼里他为人和气,脾气好。因为警察把驾照和摩托车收走,骆效记反复到交警大队试图取回未果,他气愤地打电话报警:不还我摩托和驾照,要当心你们的孩子在学校被撞!

行凶目标:放学的学生、接送学生的家长和路上的群众

邱兴华

2006年7月14日邱兴华将陕西省汉阴县铁瓦殿内道士和香客等10人杀害,死者9男1女,最小的年仅12岁。

凶手特点: 2006年6、7月间,邱兴华与妻子先后两次到铁瓦殿道观抽签还愿,与道观管理人员宋道成发生争执,同时还认为道观住持熊万成有调戏其妻的行为,因此决定杀人灭观。邱兴华的妻子说,案发前一年多,邱兴华的脾气变得很暴躁,回到家里经常打骂她。

行凶目标:道士、香客

郑民生是外罚性的反社会

抑郁症、精神病等,自杀、精神病和某些犯罪,在心理根源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挫折。有80%甚至以上的凶杀案都与报复心态相关,而报复心态则可找到挫折的影子。

图/刘庆元

罗大华,中国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挫折感长期困扰,得不到解决,会形成精神疾病,比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比如抑郁症、精神病等,自杀、精神病和某些犯罪,在心理根源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挫折。有80%甚至以上的凶杀案都与报复心态相关,而报复心态则可找到挫折的影子。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王辛夷(实习生) 北京报道

从受挫到报复社会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郑民生杀人的心理特征?

罗大华: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看,郑民生的行为特征具备反社会的特点。顾名思义,反社会就是反道德、反社会规范,这种人多半仇视社会,对周围的人怀有敌意。如果他把反社会的想法付诸行动,就属于犯罪。

根据个性的不同,反社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类是外化的,侵犯他人甚至是疯狂杀人,另有一类是隐蔽的,郑的情况属于前者,做法疯狂。

现在,我们要研究他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原因。回顾一下郑民生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到,他中专毕业,学医而且毕业后从医。但后来从单位辞职了,而且周围有各种传言,大家看不起他,婚姻不顺利,交的女友不愿与他结婚,另谋新职遇到困难,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所以,他觉得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将这些细节归纳一下,两个字:挫折。即有生活上的挫折,又有自尊心上的打击。

南都周刊:挫折一定会演化成人格障碍吗?

罗大华:挫折人人都有,程度各异,经历挫折比他大得多的人,不可胜数,为什么人家没有反社会?这就涉及到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挫折理论”。人们在遇到挫折情境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大致三种:第一种,不予理睬、泰然处之;第二种,将挫折升华,最理想的方式。没被挫折击倒,不产生仇恨,反将挫折当动力,化挫折为力量,获得成就,最终取得社会尊敬和认可,包括社会地位、名誉、金钱、爱情等等。古今中外,有大量愈挫愈勇的人物,现实例子也很多。

我经常以史玉柱为例,史早年也是了不得的企业家,后因决策失误,一夜间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事业一落千丈,与前判若两人,在挫折中他当然苦恼。怎么办,还是另寻出路,终于翻身,不但偿还了债务,而且重新崛起,打造出如日中天的巨人集团。

爱情遇挫未尝不是事业成功的刺激。英国生理、心理学家谢灵顿曾经是个不求上进之人。有一次,他向一个纺织女工求婚,女工对他说,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自杀,也不嫁给你。这是多大的羞辱啊。谢灵顿没有沉沦,也没有报复,而是发愤图强,成为一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获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还有一个化学家,本是纨绔子弟,经常出入于舞场。他追求一个年轻貌美的舞女,遭拒,对方轻蔑地说“我再也不想见到你。”若干年后,报纸上登载了他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不多日他收到一封信,信件没有署名,里面只有一句话:我永远尊敬你。谁写的,很清楚。

南都周刊:但也有不少人受挫后会想到报复社会。

罗大华:挫折理论里还有另外一类,叫做挫折攻击反应。发生挫折后,他的反应是攻击性的。一种攻击是有针对性的,谁使他遇挫,他就针对谁,报复的目标很明确。举例来说,你侵犯了他的财产,伤害了他的尊严,侮辱了他的老婆,等等,都算是原因之一。他的报复性行为,是“欲致对方死地而后快”。我发现,有80%甚至以上的凶杀案都与此类报复心态相关,而报复心态则可找到挫折的影子。

另一种没有特别的针对性,而是泛化地指向社会。我们近年看到很多案件,比如公共汽车爆炸案、破坏铁路公路等,行为人认为社会对他不公。这也叫做外罚性反应,与恐怖主义不同。

郑民生属于外罚性反应,没有具体目标、泛化到全社会,他对南平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或者孩子家长无怨无仇,他是对整个社会不满。

与外罚性反应相对,还有内罚性反应,遇到挫折后,矛头指向自己,最典型的是自杀。社会学上讲归因理论,有些人属于归因错误,比如,他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没有能力、家中无后台,于是觉得活着没意思,导致自杀。

挫折感长期困扰,得不到解决,会形成精神疾病,比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比如抑郁症、精神病等,自杀、精神病和某些犯罪,在心理根源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挫折。

南都周刊: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挫折,反应会有不同呢?

罗大华:这就涉及到他本人的素质,与世界观、人生观有关,另外,每个人的挫折耐受力不同,而耐受力又和他的道德修养,尤其是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看到,郑民生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差的,挫折感很强烈。

心理危机干预很重要

南都周刊:能否就此认定,郑民生杀人属精神病反应?

罗大华:郑民生是否属于精神病,暂时不好说,老百姓聊天可以这么讲,但作为严肃的诊断结果,则需要严谨的测试程序,不能仅凭表象下结论。

如果司法精神病鉴定得出结论说,他是精神病人,那么将不予处罚,因他在实施这种危害社会行为时,缺乏辨认和控制能力,这在刑法上写得很清楚。这类杀人案件在全国时有发生,而且有些居然是系列杀人案。这个情况,在判罚时,需慎重,家属和律师可提出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可做无罪辩护。

南都周刊:如果郑民生被鉴定为精神病而无罪,社会能不能接受呢?

罗大华:对于一些重大凶杀案件里的犯罪嫌疑人来说,司法精神病鉴定还是有必要的。但有些案件发生后,社会反响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警方很快就表态说犯人没有精神病。我认为这种结论的得出,还是太草率,比如南平案件,警方第二天就表示,郑民生没有精神病,或许结果是正确的,但我认为过程还是太快了。

情绪、民愤都不能代替法律和政策,归根到底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先要把事实搞清楚,有精神病嫌疑的,一定要做精神病鉴定。

南都周刊:以南平案件为例,此类灾难如何预防?

罗大华:这么多孩子被无辜滥杀,对郑民生这个罪犯,我认为,怎么惩罚都不为过。

反社会人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除了本身性格特质之外,也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如果他的心理问题,能够在导致悲剧前获得疏导,此类案件或许是可以避免的,我希望人人都能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在他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尤其心理帮助。各种社会组织,比如街道、村委会、所在单位、党团组织、妇女组织等,也都要建立人文关怀机制。这样,一个人做出成绩,有人肯定,有了困难,获得帮助,这才是良性的心理空间。心理危机干预相当重要,我们不要等到恶劣情况出现之后,再来反思。

对全社会来说,我们不但要提倡健身运动,也希望提倡健心运动,让大家都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链接:反社会人格的特点

美国精神病学家Cleckley归纳了16条反社会人格特征:

● 表面迷人和有良好的智力;

● 没有妄想或其他荒谬的思维障碍;

● 没有其他精神病、神经症的症状;

● 不可靠,没有责任感;

● 不真实、不忠诚;

● 没有悔过或自责的心理;

● 反社会行为缺乏充分的动机;

● 判断力差,不能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 病理性自我中心和不能真正地爱和依恋别人;

● 缺乏主要的情感反应;

● 缺乏洞察力;

● 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不协调;

● 无论是否饮过酒,都出现古怪而令人讨厌的行为;

● 很少有自杀行为;

● 轻浮而不正当的性生活;

● 对生活没有计划和长远打算。

精神病学研究者Costa和 McRae则认为反社会人格者具有以下特质:

低神经质:缺乏对健康或社会适应方面潜在问题的适度关心;情感空虚。

低外倾性:社交孤立、人际疏离、缺乏支持系统;情感单调;对生活缺乏热情和乐趣;即使有资格也不愿坚持自己的观点或担任领导角色。

低开放性:难以适应社会或个人的改变;对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的容忍度或理解力较低;情感空白;述情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对艺术和美缺乏敏感性;过分服从权威。

低宜人性:愤世嫉俗、思想偏执;不信任他人,即便是朋友或家人;喜争吵;易打架;掠夺性和控制性的人际关系;夸张、不切实际的自我感觉,骄傲自大。

低尽责性:成绩落后,不能发挥智慧潜能和艺术天赋;学业成绩低于其能力水平;对规则和责任的漠视会导致触犯法律;即使是治疗的需要也不能管束自己(如坚持节食或锻炼计划);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无目标。(据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刘邦惠、黄希庭论文《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