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为什么要离开贾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1:50:19

袭人为什么要离开贾府?

   关于袭人是如何离开贾府的,众说纷纭。最大的可能就是袭人被宝钗撵走,为什么呢?
   宝钗嫁给宝玉后,袭人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袭人是一个貌、才、德皆不出众的丫头,有的只是向上爬的恒心和毅力,与宝钗这样一个德、容、才兼备的主子相比,袭人除了无地自容之外,还能有什么。袭人能做的事,宝钗这个主子样样都行,连针线都不让,更重要的是宝钗的堂堂正室地位更是袭人不可有的,在管理怡红院上,比袭人多的是权威和手段。看60回赵姨娘大闹怡红院,袭人除了急之外,一点辙都没有,整个怡红院乱得一团糟,“急的袭人拉起这个,又跑了那个,口内只说:‘你们要死!有委曲只好说,这没理的事如何使得!’”这与袭人无地位、无管理才干、无德都有很大关系。可是宝二奶奶嫁过来以后那就明显不同了,天时、地利、人和,宝二奶奶都占全了。未嫁之前就有了管家的经历;平常对怡红院和贾府的丫头婆子的品性就了如指掌,包括连宝玉都不怎么清楚的小红,凭声音就可知道是她;有权威和人气,丫头都说宝钗比黛玉可亲近,又不和丫头玩闹;宝钗的博学和才干更是人人皆知,婚后治理怡红院,那是手到擒来,整个怡红院必定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在这样的气势下,袭人,作为一个连通房大丫头的名分都没有的丫头,还不是任宝钗摆布。宝钗如何处置袭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看宝钗是否有容人之心。
    宝钗深知袭人在宝玉和王夫人心中的地位的。在宝玉,袭人是想伴着过一生的人,在王夫人,那是保全王夫人和宝玉名声的至关重要的丫头,连月钱都与姨娘的一样了。王夫人将晴雯逐出对怡红院最有利的人是袭人,可以稳做钓鱼台,在适当的时候当上花姨娘。
    既然袭人这么重要,宝钗为何要让袭人离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宝钗也是个正常的“女人”,也是个嫉妒心非常强的女人,连自己的妹子宝琴都要嫉妒得冒酸水,何况别人。宝琴也就是被贾母喜欢多些,又做点诗词什么的,宝钗“又推宝琴笑道:‘你也不知是那里来的福气!你倒去罢,仔细我们委曲着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儿不如你。’”大婚后的宝钗从根上也不可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丈夫的。如果袭人是个普通的通房丫头如周姨娘,或是宝钗的心腹如茑儿,或许宝钗不会撵走她。关键是宝玉对袭人太过依赖,没准对袭人比对宝钗还更重一些,如果不撵走袭人,宝玉的心会往宝二奶奶身上转移吗?且在众人眼里,袭人又极其贤德,让宝二奶奶的贤德往哪里摆?因而宝钗在嫁过来不久就会发动一场“清君侧”的运动,首当其冲的必是袭人。实际上在第36回里,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暗示。“宝钗……来至宝玉的房内。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宝钗走近前来,……袭人不防,猛抬头见是宝钗,忙放下针线,起身悄悄笑道:“姑娘来了,我倒也不防,唬了一跳。……说着,一面又瞧他手里的针线,……袭人道:今儿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又笑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这一段写了宝钗来了之后,与袭人聊了几句宝玉生活上的细节,然后袭人推说做手工做的时间长就出去了,而宝钗却坐在了袭人的位置上替她做针线。这是不是在暗示宝钗嫁过来之后,在向袭人了解了宝玉的日常起居的细节之后,就把袭人打发走了呢,而袭人走之后自己就替代了袭人的位置。宝玉在第80回里跟王道士要疗妒方,表面上是给夏金桂的,焉知不是留给日后的宝二奶奶呢。

    当然,宝钗的做法不会是像凤姐和金桂那样招摇过市,而是很体面、很风光地将袭人打发走,这是宝钗的“知书达理、善于人情世故”之故。宝钗知道自己嫁过来时贾府已是风雨飘摇之际,财政上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已经非常明显了。在前80回里,已经屡次提到要削减开支,最重要的是减少人员。在宝二奶奶理家一段时日之后,对王夫人进言道,“家里需要减员,把年纪大的丫头或配人或放出去,我先把自己的丫头莺儿配给宝玉的小厮茗烟,怡红院其他大一点的丫头也不用留下了,只留下小丫头就可以了,袭人也令其归家嫁人,如果袭人不带头出去,其他不想出去的丫头会很难缠,那时候让谁不让谁出去都不好,不如让袭人带头出去,别人也不好作伐,只能出去了,再者丫头大了,心也大了,不能让宝玉安心读书上进,让他们出去,不仅可以减少开支,关键还可以令宝玉收心。”王夫人一听,只能说可以,只是委屈了袭人那丫头。此时的王夫人对袭人的态度也是有变化的,宝钗嫁过来后已经完全取代了袭人的作用,且比袭人还让王夫人省心,二者袭人毕竟没有过过名路,即使打发出去,也不会令人笑话,何况袭人都被打发走了,还对其他的大丫头起示范作用,三者宝钗连自己的陪嫁丫头莺儿都不留,让王夫人还有什么话说。因而对袭人的心可能也就淡了。可怜的袭人,一辈子操碎了心,也没有捞到一个好的结果。
    至此,宝二奶奶不仅完成了清君侧的任务,还给自己赚下了好名声,你看宝二奶奶都节俭开支了,连自己的丫头都不留下,比起凤二奶奶强多了,暗地里又给自己安插下一个帮手。想茗烟是宝玉第一个得意的小厮,将来必定是个管家,此时莺儿嫁过去,将来对自己齐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当年王夫人撵走晴雯的时候,事后还不敢对贾母名言,可是宝钗不同,她说的名正言顺,让王夫人除了言听计从之外,根本就无还手之力,这是宝钗过人之处。
     当逐客令下达给袭人的时候,袭人是“不防”的,自己争了一辈子,却到头来和晴雯一样被逐出去了。袭人临走前仍然是非常眷恋宝玉的,毕竟多年的感情在里边,而且也知道宝玉对自己的依赖。袭人的判词是“空云似桂如兰、枉自温柔和顺”。单看“空云”和“枉自”几个字,就把原来褒奖袭人的话,全部变成反义了,加上袭人在书中的为人行事,更被看不起袭人的人所反感。其实这两句话对不同人,含义也是不同的。对宝玉,袭人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对宝钗,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袭人怎么好也好不过自己;对贾母呢,袭人好,我也不欣赏你,你不如晴雯;对王夫人呢,自己是白白地看好袭人了,最后还是没让宝玉沾边;对贾府其他人呢,袭人命不好,白白地当了乖乖女,最后也没有好的结果。
    袭人走的时候是将面上的风光和心里的不风光夹杂在一起的,可谓一言难尽。袭人走的时候不过面子上是被风风光光地送出了贾府。这是宝钗会做人的地方,书中写过袭人因母亲病危回家时曾被王夫人授意,凤姐把袭人风风光光地送回了娘家。第51回用了一大段文字来写袭人是如何风风光光回家的。先是王夫人“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凤姐儿接着又赏给袭人的皮衣,“笑道:‘太太那里想的到这些?究竟这又不是正经事,再不照管,也是大家的体面。说不得我自己吃些亏,把众人打扮体统了,宁可我得个好名也罢了。一个一个象‘烧糊了的卷子’似的,人先笑话我当家倒把人弄出个花子来。’……又看包袱,只得一个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夹包袱,里面只包着两件半旧棉袄与皮褂。凤姐儿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的包袱拿出来,又命包上一件雪褂子。”会做人的宝二奶奶焉知不会比凤姐更能让袭人风风光光地离开贾府呢?可是这时候的袭人是面上越风光,心里也就越凄楚。
    袭人是风风光光地离开贾府了,可是却未必能够风风光光地嫁人。试想一个被主子已经玷污的女子,且年纪也不小了,还能指望嫁一个什么人家呢。在她的哥哥家,袭人也必定不能长远住下去,他哥哥也知道妹妹的情况,想找个好人家是很难的,求助媒婆的时候,也暗透了袭人不洁之身,故而一般人家是没人要的,能够找上一个戏子已经是不容易了。袭人不是个性格刚烈的人物,此时也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出嫁了。

    只是王夫人和宝钗这娘俩太不了解宝玉了。黛玉和袭人是宝玉一辈子打算厮守的人,一个让王夫人间接地断送了性命,一个让宝二奶奶直接给打发走了,可他们不知道,此二人的离开也就断了宝玉留在世间的最后念头了。黛玉的离去已经让宝玉只剩下个皮囊了,袭人再离去,宝玉就连皮囊都不想留在俗世了,不出家还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