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简史 邬氏家谱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38:00
春秋
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 越王勾践三年 吴王夫差二年)
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太湖中的山名),攻入越都,勾践以余部5000人屯会稽山,吴兵围困,勾践向夫差乞和,夫差许其称臣为属国。
前491年(周敬王二十九年  越王勾践六年  吴王夫差五年)
勾践在吴国当臣仆三年,释回会稽。越地东至鄞(今奉化自杜为中心区域),夫差增封勾践领地东到句甬(句即句甬,国即甬东)。勾践奉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策,发愤图强。
战国
前473年(周元王三年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  吴王夫差二十三年)
勾践攻占吴郡,夫差乞和,不许,命其居甬东(今舟山市)为百家之长,夫差自杀,吴亡,地并于越。周元王封勾践为伯爵,勾践筑城于句余,以表彰霸功,垂示子孙,改称句章(今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一带),此为今宁波境内有城之始。
前306年(周赧王九年)
楚灭越,据越国北境地(今浙江钱塘江以北),越的南境,为原越王无疆子孙分据,称王称君,臣服于楚。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上年秦灭楚,是年,秦将王翦等平定楚国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置会稽郡,在今境设4县,设治于吴(今江苏苏州)。

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分天下为36郡,郡辖县。会稽郡领26县。今宁波境域设有鄞、鄮、句章、余姚(一说西汉置县)4县,另有回浦县部分地(今宁海县部分)均属会稽郡。鄞、廊、句章、余姚县治分设在今奉化白杜、鄞县宝幢、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和余姚市余姚镇江北。
前210年(秦始皇帝三十七年)
秦始皇末次南巡,十一月临浙江(钱塘江),水波恶,乃向西一百二十里,从狭处渡江,上会稽山(绍兴),祭大禹,望于南海(东海),立石刻颂秦德,令李斯作文并书。未东行到廊,而是西还钱塘,过吴北返,逝于沙丘(旧志记秦始皇到鄮,误)。

前206年(西汉高祖元年)
西楚霸王项籍封英布为九江王,4县属九江国会稽郡。
前201年(高祖六年)
汉高祖刘邦封刘贾为荆王,称荆国,4县属荆国地。至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汉,刘贾被杀,国除,仍改为郡。
前195年(高祖十二年)
刘濞为吴王,4县属吴国地。
前154(景帝三年)
吴王濞等七王举兵叛,兵败被杀,国除,复为郡,迁刘非为江都王,4县属江都地。
前119年(元狩四年)
冬,关东(黄河下流)贫民约14.5万人迁移至会稽,会稽人口骤增始于此时。
前111年(元鼎六年)
东越王馀善反,汉朝廷遣兵四路讨伐,其中一路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海道出兵,配合陆路兵马征讨。次年馀善部下杀其王投降。此为出海道用兵的最早记录。
前24年(阳朔元年)
会稽郡东部都尉由章安(回浦)迁到鄞县,移至句章,后仍迁章安。
公元8-23年(王莽新朝)
改鄞为谨县、鄮县为海治。新朝灭亡,仍复原名。
129年(东汉永建四年)
以今浙江为界,分会稽郡为吴郡、会稽郡,会稽郡治由吴迁至山阴(今绍兴市),领有10个县。鄞、鄮、句章、余姚4县仍属会稽郡。
132年(阳嘉元年)
曾旌(一作曾於)聚众海上,攻杀鄞、鄮、句章3县长,进攻句章会稽郡东部都尉。沿海诸县奉令屯兵防御。此为甬上农民起义的最早记录。
在浃口(今镇海口)设戍驻兵。
172年(熹平元年)
会稽人许生(一作许昌)起事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子许韶(一作许昭)自称大将军,聚众万余,攻破城邑,174年吴郡司马孙坚联合州郡兵进击,许生兵败被杀。
200年(建安五年)
朱然为余姚长,筑县城(北城)。
三国  吴
230年(黄龙二年)
吴主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后汉时东海岛屿的称呼),据谓从鄮县航海往。从夷洲掳数千人而还。
238-251年(赤乌年间)
印度僧那罗延至五磊山结庐修行。888年(唐文德元年)僧令頵于其地建立灵山禅院,即今五磊寺。
239年(赤乌二年)
太子太傅阚泽舍其句章私宅,建立普济寺(今慈湖中学址),为甬上有佛寺之始。
264年(永安七年)
魏国遣新附督王稚,航海攻入句章,掳去长吏贲林及平民200余口及赀财。吴将孙越(一作  孙起)出击,截获一船,救回30人。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
析临海郡北端200户、鄞地南部800户等地置宁海县,治设白峤,属临海郡。
282年(太康三年)
并州猎人刘萨诃出家为僧,法名慧达,结茅玉几山乌贼岙,自云得舍利塔,自地涌出。405年(东晋义熙元年),迁到今育王岭建塔亭和禅堂。522年(梁普通三年),赐名阿育王寺。
300年(永康元年)
僧义兴在今太白山东侧谷地(今古天童地)结茅修行,自云有童子来供奉薪水,后忽不见。后于732年(唐开元二十年)筑太白精舍。757年(唐至德二年)迁至太白峰下建寺,即今天童寺。
330年(东晋咸和五年)
余姚学者虞喜发现天文历法中的“岁差”。
399年(隆安三年)
十月  世奉五斗米道的琅琊人(今江苏句容北)孙恩从海上起兵,率部登陆,得到会稽、吴等8郡起义农民响应,攻破余姚、上虞,攻占会稽,杀其内史王凝之。所到之处,烧官府,杀官吏,官军望风奔溃。孙恩自号征东将军,旬日之间,众达数十万。
十二月  新任会稽内史谢琰、都督吴郡军事刘牢之统兵镇压。孙恩受挫,率20余万人撤回海岛。
400年(隆安四年)
五月  孙恩登陆浃口(今镇海口),再破余姚,入上虞,直抵山阴县北之邢浦,谢琰败死。
十一月  孙恩击败宁朔将军高雅之。朝廷任刘牢之为镇北将军,都督会稽等5郡军事。刘牢之屯上虞,遣部将刘裕守句章,因句章古城为孙恩所残破,县治迁到小溪(今鄞县鄞江桥)。后孙恩又退往海岛。
401年(隆安五年)
二月  孙恩复入浃口,频围句章,守将刘裕屡挫孙恩,刘牢之率军增援刘裕,并筑土垒于三江口以为犄角。因土垒上生筱竹,相传今西门外筱墙巷为土垒的部分遗址。
三月  孙恩北趋海盐,转攻沪渎(今上海),进逼建康,被刘裕一路追击而折回,战败后于十一月再从浃口退回海岛,军势遂衰。次年三月,孙恩登陆攻临海,战败,投海死。
南北朝
460年(南朝·宋大明四年)
丹阳尹、山阴人孔灵符以山阴田少人多,奏准移山阴县民于余姚、鄞、鄮3县,垦殖湖田。
469年(南朝·宋泰始五年)
临海人田流起事,自称东海王,据鄞县沿海山谷,入县治,杀县令。次年,龙骧将军周山
图屯浃口攻击田流,田为其副将所杀。
563年( 南朝·陈天嘉四年)
闽人陈宝应率众扰浃口。次年,兵败被执。

589年(开皇九年)
并句章、鄞、鄮、余姚4县为句章县,仍设治于小溪,隶吴州,设总管府于山阴。
605年(大业元年)
罢吴州总管府,改吴州为越州,607年复改为会稽郡,句章县隶属未改。
五代
907年(后梁开平元年)
梁太祖朱温封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缪为吴越王。
909年(后梁开平三年)
历任明州刺史18年的黄晟卒。五月  钱鏐巡视明州,升明州为望海军,改鄮县为鄞县,县治迁到州城。
闰八月  钱鏐奏准置望海县(一作静安县),未几改为定海县(清代改镇海县)。
924年(后唐同光二年)
钱鏐以上林湖所产秘色瓷进贡后唐王朝。
935年(后唐清泰二年)
明州僧子麟赴高丽、百济(今朝鲜、韩国)传天台宗佛教。后高丽遣使李仁日,送子麟返明州,是为高丽使节首次抵明州。

960年(宋建隆元年)
改明州望海军为奉国军,钱亿为节度使。
962年(建隆三年)
十月  高丽国王王昭遣广评侍郎李兴佑来宋朝贡,因登州为辽所阻,航海至明州,转道至汴京。
967年(乾德五年)
州城南郊祖关山建焚化院。
992年(淳化三年)
四月  原设在杭州的两浙路市舶司,迁至明州,设于子城东南隅,监察御史张肃为市舶使。六年复迁杭州。
十二月  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国王穆罗荣遣陀湛,率船6艘取道定海(今镇海)、明州至汴京朝贡。
999年(咸平二年)
设明州市舶司,与杭州、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后于市舶务西设波斯馆,于狮子桥北
建清真寺。于城北设置盐仓7厫。
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
八月  明州市舶司奉朝廷令,进口自然铜(鍮石),统由官方征收,每斤钱五百。
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
慈溪保国寺僧德贤重建斗拱榫接的木结构大殿,今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17年(天禧元年)
六月  知州李夷庚奏准豁免明州濠地、慈溪和鄞县陂湖地年课田赋。李夷庚筹资重浚东钱湖。
1018年(天禧二年)
李夷庚迁立州学于孔庙(今市体育场址)
兴筑广德湖堤18里,订定湖界。
1021年(天禧五年)
明州岁造船177艘。
僧蕴臻在月湖筑幢幢东桥(今陆殿桥)、幢幢西桥(今尚书桥)。
1023年(天圣元年)
台州商人陈维志等64人,自明州航海往高丽贸易。1038年(宝元元年),明州人陈亮与台州人陈维积等147人航海到高丽贸易。
1047年(庆历七年)
27岁的王安石任鄞县令,主持在海晏乡石岩上凿三孔为矗┥酱。
1048年(庆历八年)
知州王周到任,置已竣工的刻漏计时器于子城南门谯楼,王安石撰《明州新修刻漏铭》。
王安石重清东钱湖界,起堤堰,决陂塘,轻息贷款。立县学于孔庙,聘请慈溪学者杜醇为师。
余姚县令谢景初发民建成姚北大古溏,云柯至上林约2800丈,王安石撰《海堤记》。
慈溪县令林肇扩建县学,王安石撰《慈溪县学记》。
1051年(皇祐三年)
明州置官办造船场。
1061年(嘉枯六年)
知州钱公辅疏浚月湖,屯泥筑堤,称堰月堤,又建众乐亭于柳汀。
1073年(熙宁六年)
以故翁山地并析鄞县、定海、象山县滨海7乡地成立昌国县。此时明州领鄞、慈、奉、象、定、昌国6县。
1074年(熙宁七年)
高丽使者金良鑑来朝,为远避契丹,要求不走登州,改行明州朝贡。明州从此困于对使
团的供应,朝廷令以市舶司收入,支付接待和回赠礼品所需。
1078年(元丰元年)
朝廷命明州打造万斛船两艘名为“凌虚致远安济”和“灵飞顺济”神舟,并遣安焘、陈睦
自定海(今镇海)出使高丽,船至其国,万民吹呼出迎。
建航济亭于定海县城东南,作高丽使者往返赐宴之所。
知州曾巩,发兵民修子城、罗城、浚月湖,并撰《广德湖记》。
1078-1085年(元丰年间)
鄞县建鄞江桥,上有桥屋。1979年被拆毁。
1079年(元丰二年)
朝延规定,商人去高丽贸易资金达5000缗者,须向明州市舶司登记、具保,领行照,无
引照者按走私论处。次年,又规定,惟限明州市舶司可签发去高丽、日本贸易引照。1085年,再次规定,非明州、杭州、广州三市舶司,不得签发去南海诸国的贸易引照。
1083年(元丰六年)
高丽国王死,朝廷令明州城建塔,供礼1月。
1087年(元祐二年)
高丽僧义天至明州传法授道。
1088年(元祐三年)
明州送回高丽遇海难人员杨福等23人。次年,又送回高丽漂人李勤甫等24人。
1090年(元祐五年)
朝廷令明州、温州岁造内河船以600艘为额。
八月  高丽使节李资义等269人抵明州港,此为有记载的外国人来明州人数最多一次。
1093年(元祐八年)
明州大旱,知州刘淑以工代赈,疏浚月湖,并堆筑“月湖十洲”胜景,舒亶撰《西湖记》。
1096年(绍圣三年)
朝廷令明州岁贡车鳌玉柱(干贝)五十觔(斤),苏轼称作江瑶柱。
1103年(崇宁二年)
明州教练使张宗闵、许从与纲首杨妇等38人赴高丽。
明州商人杜道济、祝延祚赴高丽,后在高丽定居。
1108年(大观二年)
温州造船场并归明州,明州买术场归并温州。1111年(政和元年),恢复如前。
1114年(政和四年)
三月  因金兵南犯,朝廷规定日本、高丽商船以明州为主要停泊港。
1117年(政和七年)
明州置高丽司,建高丽使馆(今镇明路宝奎巷口),设波斯馆(今车轿街南端)。
州人楼异奏准废鄞县广德湖为田,以湖田田赋充作迎送高丽使者之费,及造画肪百艘、神舟(海船)二只之需。自此七乡之田失去灌溉之利。以后以田赋充作军饷。
1120年(宣和二年)
方腊起义军一部攻余姚,与越州刘述古军战于南门桥(今最良桥),不胜退去。
1123年(宣和五年)
朝廷遣徐兢乘明州所造“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出使高丽,锦帆鷁首,浮动波上,抵达时,“倾国耸观”,“欢呼嘉叹”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40卷。记云: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1126年(靖康元年)
高丽遣使至明州,贺宋钦宗赵恒即位。廷议高丽前曾臣服契丹,恐其效劳金国,遣吏部员外郎卫肤敏以太常少卿衔至明州接待,拒其入朝。来使居留多时,日费万钱。次年厚备金帛,遣促其回国。
1127年(建炎元年)
高宗赵构即位,令沿海市舶勿以无用之物化费国用,自今凡有博买香环、玛瑙、猫儿眼等物者,皆置于法。
1129年-1130(年建炎三年)
建炎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南犯,高宗赵构自临安府(杭州)出逃,是日至余姚。
十二月初五日  赵构逃至明州,驻州衙,提领海舶张公裕报称,已结集海船千艘备用。
初八日  廷议航海避金兵,每船限载60人,每个卫士只准带家眷一人,卫士张宝、谭焕等愤而责问大臣。次日,张、谭等17人被斩于明州街市。十五日,赵构乘马出东渡门,登楼船。十七日,泊定海(今镇海),发随从诸军“雪寒钱”。十九日,至昌国县(今舟山市)待机行止。
二十二日  浙东制置使张俊率兵退至明州,纵兵掳掠。
二十九日  金将阿里蒲卢浑以轻骑4000奄至明州城西的高桥,张俊等统兵力战,乡民助战并以草席覆于路,金兵马队足滑而扑,宋将出击,大破金兵,敌骑受挫暂退,是为高桥之捷。
1130年(建炎四年)
正月初二日  金兵攻州城,张俊与知州刘洪道率兵抗击,金兵退至余姚,乞援临安统帅完颜宗弼。
初七日  金兵得援,再扑明州。
初八日  张俊托词保驾,撤逃台州。明州城居民逃离十有七八。
十三日  刘洪道微服宵遁天童山,所过尽撤沿途桥梁,民不得渡,死者甚多。次日,赵
构授张俊为浙东招抚使、刘洪道为浙东安抚使。
十六日  金兵陷明州城。乘胜破定海,占昌国,以舟师追赵构,为提领海舶张公裕击却。金兵攻奉化,县人董之劭、李佾、任戬率乡勇民丁抗击,县城得保。
二月初三日  金兵大掠后退出明州城,占据明州17天,烧杀掳掠,“焚其城,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偶有存者”。此为明州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浩劫。
十一日  慈溪县令林叔豹领乡勇入明州城,擒杀金人所委知州蒋安义,杀金兵病卒10余人。
十三日  刘洪道自台州还明州,入城后掘挖民家窖藏,得4万缗,以备进献邀功,妄图补其失城罪,民怨益沸。
三月十九日  赵构自温州北还,二十九日抵定海。四月初三日,至明州,城毁未入。拨米七千斛赈济灾民。初五日,至余姚,海舶不能进,易舟至越州,次年正月返临安。随后,罢刘洪道职,以向子忞知明州。
八月二十四日  命陈恩恭屯兵明州,防守海道。
金人毁州学县学,郡人林暐首捐资兴学。
1132年(绍兴二年)
高丽遣使崔维清、沈起至明州,向宋廷朝贡金银、人参。
七月  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初版后,复雕版于余姚,用姚黄纸印行,次年底印毕。
朝廷规定专卖明州卤地盐定额高达39万石。
1133年(绍兴三年)
四月  明州守将、水军都统制徐文,率舟60艘、官兵700余人自定海北航盐城,叛奔金人扶植的“齐国皇帝”刘豫。
重设沿海制置司于定海(镇海),统水军4000人。
1136年(绍兴六年)
高丽持牒官金稚圭至明州,廷议惧其为金国作间谍,赐银帛遣回。
1137年(绍兴七年)
知州仇悆修复为金兵所毁州学,并新增构筑。
1138年(绍兴八年)
吴迪等62人携明州知州致高丽牒文,自明州至高丽贸易。次年,又有4批、327人往高丽贸易。
1141年(绍兴十一年)
六月  明州僧人王法恩谋起义,事发被杀。
明州市舶司按朝廷规定抽解进口外货,细货由原十抽一改为十抽四。1147年〈绍兴十七年〉仍复旧。
罢沿海制置司和水军。后置罢不常,至隆兴元年乃为定制。
1144年(绍兴十四年)
知州莫将建逸老堂于月湖柳汀(后称贺秘监祠),祀唐朝诗人贺知章,误认贺为鄞人,自莫将始。至民国《鄞县通志》始纠误,贺系永兴(今萧山)人。
1146年(绍兴十六年)
十二月,鄞人朱世弥、世则兄弟重建原为其祖辈建于1078年(宋元丰元年)、后被金兵所毁的小溪江桥,长28丈,7孔,上置桥屋22间,下架术梁百条,遂称百梁桥,今存。
1150年(绍兴二十年)
纲首刘文仲等起碇明州港,往日本贸易。
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
鄞县人(祖籍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张孝祥,中进士第一名,时年22岁,世称甬上第一状元。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
知州韩仲通请吴人祝岷制造刻漏计时器,重置于子城谯楼(今鼓楼)。
五月  朝廷调浙、闽诸州禁军弓弩手至明州,防金兵自海道进犯。
1163年(隆兴元年
海上朱百五聚众2000人在黑水洋起事,后为宋水军统领冯湛平息。
1164年(隆兴二年)
四月,高丽遣使抵明州,转赴临安。
沿海制置使、明州知州赵子潚令诸军分道入海,肃清与官衙胥吏相勾结的海盗,海路复通。
1165年(乾道元年)
真里富大商人殁于县城,有遗产巨万,吏请没收,知州不许。棺敛后,嘱其家徒护丧归,
次年,其家属遣人谢,并尽捐所归之资,建塔3座以纪念。(塔无记)
1167年(乾道三年)
明州报献银矿,诏在宫中冶炼。后大臣奏疏“不务帝王之大政,”遂中止。
1168年(乾道四年
四月  日僧明庵荣西乘商舶至明州,旋往育王山、天台山礼佛。
1169年(乾道五年)
沿海制置使、明州知州张津修成乾道《四明图经》12卷,为宁波现存最古地方志。
日僧明庵荣西携天台新章疏30余部60卷,及中国茶籽等返日本。
驻定海水军统制冯湛设计制造头尾多桨海船,船长8丈3尺、阔2丈,有桨42支,可载甲军200人。
1170年(乾道六年)
葛明、张甚等在海上起事,后为沿海制置使、明州知州赵伯圭招降。
1172年(乾道八年)
九月  明州商人携知州牒文、方物赴日本贸易。次年三月,商人杨三纲返,并携日本复
牒和回赠方物。
1176年(淳熙三年)
日本民船遭飓风,飘入定海(镇海)口,至明州。百余人断粮,行乞至临安。诏令每人日供米2升,钱50文,待其国来船遣返。
1177年(淳熙四年)
日本宇肩国王子妙典至明州,布施阿育玉寺。
1178年(淳熙五年)
鄞县人姚颖中进士第一。
1180年(淳熙七年)
四月  诏免明州积欠诸司钱15万缗。
1182年(淳熙九年)
秋  大旱,种几绝。知州遣员赴各县办荒政,通判方崧卿在奉化、象山救灾有方,无饥民。
1189年(淳熙十六年)
改筑定海(镇海)县后海塘土塘为石塘600余丈,今存。
1191年(绍熙二年)
日僧明庵荣西于4年前重至明州,先往天台山万年寺,继至天童山景德寺从僧虚庵怀敞学禅,宋孝宗赐为千光法师。是年返日,后成为日本国临济宗佛教开山祖。
福建船帮首领沈法询于州城建天后神庙(后为天妃宫)。
1193年(绍熙四年)
日僧明庵荣西募集日本木材运至明州,助建天童山景德寺千佛阁。
1195年(绍熙五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  宁宗赵扩即位。因其幼时曾遥领明州观察使,升明州奉国军为庆元府,仍领6县。
1195年(庆元元年)
废江阴、秀州、温州市舶务,存庆元府市舶务作为对日本、高丽等国的贸易口岸。
1196年(庆元二年)
余姚县令施宿发民修筑大古塘4200丈,其中石塘570丈,设海堤仓,置田1000亩,作为修堤资产。
1202年(嘉泰二年)
鄞县人傅行筒中进士第一名。
1213年(嘉定六年)
宁海西溪人始以嫩竹制纸,名黄公纸,又称瑞青,色白,久藏不蛀。
1214年(嘉定七年)
鄞县人袁甫中进士第一名。
1220年(嘉定十三年)
八月十三日  庆元府城大火,烧毁官署民舍甚众。市舶务焚毁,通判王琎重建。
1223年(嘉定十六年)
日僧希玄道元至明州,从天童山景德寺如净禅师受曹洞宗正脉。
1226年(宝庆二年)
沿海制置使、庆元府知府胡榘修府城和重建子城东、西门。又调水军,发民工,尽去东钱湖茭葑。
庆元府通判蔡范监市舶务,重修来远亭改名来安亭,舶货到,在此受检。
1227年(宝庆三年)
庆元府设惠民药局。
胡榘集捐楮券1.3万缗,改建市舶务,扩建市舶库。
庆元府奏准改变抽解旧例,不分粗细货色十五抽一,纲首、杂事的货色十九分抽一,并取消博买(低价收购)。
1242年(淳祐二年)
建立制置使司的平籴仓26间。
1245年(淳祐五年)
宋理宗赵昀为奉化雪窦山书“应梦名山”。次年雪窦寺僧勒石构亭称御碑亭,今存。
1247年(淳祐七年)
府治北1里,建道教报德观(今海曙区横河街),无存。
1257年(宝祐五年)
沿海制置大使、庆元府知府吴潜主持大修府城,周长3527丈,并建和义、永丰、朝京3门楼。于城内平桥立“平”字水则碑。
1259年(开庆元年)
纲首范彦华携高丽礼宾省牒文及元人占领区3名逃往高丽的宋人,返航庆元。
是年,庆元府下共有江、海民船、渔船8000余艘。
1262年(景定三年)
余姚人方山京中进士第一。
1268年(咸淳四年)
宁海县石孔村人、进士冯唐英见海边岩石牡蛎丛生,遂教民聚石养殖牡蛎。
1270年(咸淳六年)
庆元知府洪涛修府学,鄞县人王应麟撰《庆元府学记》。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
正月  元军迫临安,南宋恭帝献城降。检校少保张世杰率部撤至浙东,过余姚,部卒焚掠。抵庆元府,索走南宋朝廷所寄金银纲300箧,劫江厦,焚浮桥,征船往定海(镇海)。元将石国英遣都统卞彪劝降张世杰,被磔于定海巾子山。
三月  元军东进。南宋沿海制置使、庆元知府赵孟传献城降,庆元市舶监督潘方投水死,鄞县人、进士袁镛不屈殉难。
改庆元府为庆元宣尉司。
七月  张世杰率舟师自温州攻庆元,被元沿海招讨副使哈刺解击退于定海(镇海)。
八月  南宋宗正寺簿赵孟垒率部图规复庆元府,战败,被俘磔杀。
1277年(至元十四年)
改庆元宣慰司为庆元路总管府,隶江淮行省。
设庆元市舶提举司于城东北隅姚家巷,是当时四个市舶提举司之一,又设市舶务于东南隅车桥,依宋例抽解。
1278年(至元十五年)
升昌国县为昌国州。
八月  元廷诏告诸番国列居东南岛砦者,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十一月  诏令沿海官司,允日本国人通市舶。
1279年(至元十六年)
沿海左副元帅、庆元路达鲁花赤晗刺解,招降贺文达、顾润等,得舟60余艘,索释被掠妇女130余人。
日本商船2批、各4艘至庆元路贸易。
1281年(至元十八年)
七月初六日  左丞相阿刺罕统元军图攻日本,抵庆元,卒于军。八月初一日,右丞相范文虎等统兵10万,由定海(镇海)等处乘海舶,至日本一岐、平户等岛,飓风毁舟,未战逃还,全军仅存十之一二。范文虎所从生还仅3人。二十九日,留后军驻庆元海口(今镇海口),回师离去。
庆元市舶司奉令实行单抽、双抽新税制,土货细色十抽一,粗色十五抽一;番货加倍。
1283年(至元二十年)
九月  沿海都元帅晗刺解招降象山尤宗祖等海上抗元义军9592人。
十月  禁舶商以金银换取番货香木。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
四月  朝廷遣参知政事王积翁由庆元港东渡出使日本,八月泊日本对马岛,为舟人所害。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
朝廷禁止用铜钱与外商交易。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
元世祖忽必烈讨平宗王乃颜的叛乱于辽河,徙其余党至定海(镇海)。
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
二月  宁海松坛(今黄坛)杨镇龙起义。义军连克宁海、象山,回师经天台入东阳县,聚
众12万,建号大兴国,改元安定,后为诸王翁吉带、浙东道宣慰使史弼所败。
四月  置浙东木棉提举司于余姚。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
肃政廉访副使陈祥创建庆元路医学于城区贯桥南。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
六月  日本商舶4艘来庆元互市,3艘风毁,1艘到达。
九月  元军远征爪哇,其辎重船由庆元启碇。
十月  设都元帅府于庆元路。
十一月  朝廷新定市舶抽分例,细色二十五抽一,粗色三十抽一,禁止和买。
1293年(至元三十年)
四月  朝廷颁布市舶杂禁,内有除泉州外,各口再抽三十分之一作为贩卖税,并禁金、银、铜、铁私贩出口。
并温州市舶司入庆元。
1295年(元贞元年)
升奉化、余姚两县为州。
1297年(大德元年)
元使周达观随庆元商舶访占城(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等国,返国后撰《真腊风土记》。
1297年-1307年(大德年间)
姚北海涂连续坍陷,岸线内移8公里,沿大古塘8乡之地悉沦于海。
1298年(大德二年)
并上海、澉浦市舶司入庆元,庆元市舶司直属中书省。
赵寿在西门外大卿桥西建鄮山书院。
1302年(大德六年)
十月  改浙东宣慰司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府,治所自婺州路(今金华)迁至庆元,仍领庆元、绍兴、婺州、衢州、台州、温州、处州7路。
1303年(大德七年)
罢庆元市舶司,禁民出海贸易。
1304年(大德八年)
设千户所于定海以防倭寇。
1306年(大德十年)
四月  日商有庆等抵庆元贸易,献金铠甲,元廷令江浙行省戒备。
1307年(大德十一年)
庆元大饥,江浙行省发钞、粮、盐引赈灾。
1308年(至大元年)
庆元路疫,死者甚众,续饥,发钞10万锭赈灾,饥民每户月给米6斗,免田租。
余姚县连续两年大饥疫,按1290年在册43847户计,到此耗减为21447户。
复庆元市舶司,允民出海贸易。
1309年(至大二年)
正月  日商至庆元互市,官吏勒索激变,日商以所贩硫磺焚毁都元帅府和录事司及部分民房。
诏以庆元路作为越王秃刺的食邑,每户须缴户钞。后秃刺获罪被诛。旋以庆元路65000户作为魏王阿术哥的食邑,民须缴户钞2600锭。
1311年(至大四年)
调薪县上万户府陆军驻防庆元。
1312年(皇庆元年)
罢庆元市舶司。1314年(延祐元年)复置,只准官方贸易,细色十抽二,粗色十五抽二。
1320年又罢。
1322年(至治二年)
三月  复立庆元、泉州、广州3市舶提举司,禁携子女、金银、丝帛下番。
1341年(至正元年)
余姚州判叶恒发民修筑大古塘,历2年尽易土塘为石塘,全长21211尺。
1342年(至正二年)
宁海凫溪水泛,冲开石门,注铁江入海,死70余人。
1344年(至正四年)
庆元海啸,宁海县海水上涌二三十里地。
1348年(至正八年)
十一月  黄岩方国珍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聚众数千起事海上,梗海道,俘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胁其奏请求官,授为定海尉,又不赴任,累败元军,后复降复反。
1351年(至正十一年)
正月,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统兵到庆元讨方国珍。六月,全军覆没,孛罗贴木儿被
俘。七月,朝廷命大司农达识帖木儿招降国珍,授为万户,其兄弟亦各授官。
1352年(至正十二年)
方国珍又反,官兵进讨一再失利。新任浙东都元帅纳麟哈刺主持重筑元初所毁庆元城。治铠甲,理舟楫,备粮草,以防方国珍军。
1355年(至正十五年)
春,方国珍舟师奄至庆元,纳麟哈刺献城降。后方国珍尽据庆元、台州、温州3路及余姚州地。
1356年(至正十六年)
三月  方国珍降元,授为海道运粮万户。仍驻明州,拥兵自如。1357年又授为江浙行省参政。
高明避乱于鄞县栎社沈氏楼(后称瑞光楼),撰成《琵琶记》。
1358年(至正十八年)
元以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拥兵设治于庆元城中(今中山公园址)。
1359年(至正十九年)
正月  朱元璋军势盛,方国珍遣使进奉金50觔、银100觔、文绮100匹通好。朱元璋遣员回访。
三月  方国珍遣郎中张本仁以庆元、台、温三路地归附吴国公朱元璋,且遣其次子方关作人质,朱元璋受其书而却其人质。
九月  朱元璋遣员到庆元,授其福建行省平章,方国珍托病不授职。方国珍令赶筑扩建余姚县城,逾月成,高明撰《余姚筑城记》。
1360年(至正二十年)
正月  朱元璋复遣员招谕方国珍,国珍仍持两端。
重修东津浮桥,刘仁本撰《平章方公重修灵桥记》。
是年起  方国珍奉元廷令,由张士诚出粮、方国珍出舶,历3年、5次海运漕粮48万石至元都。
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
方国珍遣使向朱元璋献金鞍玉辔,朱元璋以所需者人才,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却之。
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
四月  方国珍遣使奉银2万两献于朱元璋。
十一月  朱元璋军攻下杭州。
1367年至1368年(至正二十七年)
四月  朱元璋恶方国珍反复,下书责罪。
五月  方国珍急修庆元城,四旬而毕。
七月  朱元璋令方国珍纳粮30万石。
九月  朱元璋命朱亮祖进军台、温。
十月  朱元璋命汤和统兵讨方国珍,破余姚,抵车厩,逼庆元。方国珍封府库,具民数,使部属出城迎,自擎妻孥乘大舶逃入海。十一月初九日,汤和入庆元。
十二月初五日  方国珍以部卒9200人、水军14300人、官吏650人、马190匹、海舶420艘、粮15万余石、银1万两、钱2000緡乞降。
十二月  改庆元路为明州府,命附马都尉王恭督守。

1368年(洪武元年)
正月  方国珍自明州府至京师应天府(今南京),授官赐第。
二月  汤和监造海舟于明州。运粮输直沽,遇飓风至镇江而还。
三月  叶希戴、王子贤率兰山、秀山等5岛岛民起义,驾舟200余艘,袭定海(镇海),攻明州,被附马都尉王恭击退。
信国公汤和在沿海督建卫所。
建明州卫,下置5个千户所,后增至10个千户所。并于余姚增置临山、观海2卫。
1369年(洪武二年)
降昌国、奉化、余姚3州为县。
倭寇掠山东后,转掠明州、台州、温州沿海地。
兰山、秀山等5岛起义岛民攻占象山县城,后被击败。
1370年(洪武三年)
设明州、泉州、广州3市舶司。
1371-1372年(洪武四年)
十月  日本国遣僧祖来至明州,送回倭寇从明州、台州掳去的男女70余人。
十二月  靖海候吴祯奉令征方国珍旧部及船户充卫、所兵,明、台、温3府官吏乘机拉民丁为兵,民大扰,宁海知县王士弘奏准制止。迁建府城隍庙于今址(县学街)。
1372年 (洪武五年)
七月  倭寇扰明州滨海地,被逐走。明廷命明州卫造海舟游弋海上,以防倭寇。
1373年(洪武六年)
五月  明廷遣天宁寺僧祖阐借应天府(今南京)瓦罐寺僧无逸自明州启程奉使日本。
明州卫指挥冯林修府城,增高城墙,挖深城濠。
1374年(洪武七年)
因倭患,严海禁,罢明州、泉州、广州市舶司。
1381年(洪武十四年)
3月20日(二月二十四日)  朱元璋准鄞县人单仲友奏,因明州同国号,乞改名。帝以郡有定海县,海定则波宁,因改为宁波府,宁波名称始此。明州卫亦改为宁波卫。
1384年(洪武十七年)
倭寇扰浙东,汤和至宁波等处巡视海防,监筑浙东沿海诸城。升洪武十二年设立的昌国千户所为昌国卫。
1386年(洪武十九年)
汤和尽遣昌国县秀、兰、岱、剑、金塘5岛上封禁地的居民入内地。壮丁编伍入宁波卫。
1387年(洪武二十年)
立定海卫,拓展定海城。
迁南田岛居民入内地。徙大榭、小榭岛居民至穿山等地。
废昌国县,并入定海(镇海)县。
汤和迎普陀山宝陀寺佛像供于府城江东崇寿寺,改名为补陀寺(今七塔寺)。
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
观海卫与福建福宁卫驻军调防,福建官兵调入者5630人。后守军有留下落户者,致今当地方言中带有闽语。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
昌国卫自象山县东门山迁至后门山,指挥武胜筑卫城。
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
定海(镇海)县治东北建造鼓楼。
1397年(洪武三十年)
四月  禁止沿海居民私出海与外国互市。
1401年(建文三年)
倭犯象山,钱仓所千户易绍宗出击,殉职。
1402年(建文四年)
燕王朱棣将即帝位。建文帝时,文学博士、宁海人方孝稽拒草登极诏书,遭磔杀,株连灭十族,死873人,横尸宁海县城,县人马子同等检尸投于井,后称义井(已废)。谪戍而死者亦1000余人。
1403年(永乐元年)
右金都御史、象山人俞士吉奉使高丽。1406年,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自象山石浦启航。
十月  日本国遣使至宁波,通好于明廷。
1404年(永乐二年)
四月  倭掠穿山所。
明廷遣赵居仁送日使返国,并与日本国订立中日勘合贸易制度。
十一月  日本第一期首次勘合贸易船至宁波港,继于1405年、1406年、1408年(2次)、1410年连续6次抵宁波。
1405年(永乐三年)
宁波市舶司设安远驿,后增建迎宾馆、嘉宾堂,以安顿贡使和外商。
十一月  日本国遣使押解扰掠穿山所的倭寇20名献于明廷,并贡方物。明廷赐冕服、钱钞嘉奖,还倭人,令其自行处理,使者押至宁波,置大甑尽予蒸杀。
1407年(永乐五年)
正月  雷击天封塔,烧坏顶部3层。
1413年(永乐十一年)
府属5县皆疫。
1417年(永乐十五年)
明使吕渊从宁波押遣俘获倭寇去日本。
1418年(永乐十六年)
慈溪县以县印失落,改溪为谿(注:本书记载仍以“溪”代),重铸县印。
吕渊返国,日使津藤同行至宁波。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
倭犯象山,县丞宋真等死难。
1433年(宣德八年)
六月  日本第二期第一次勘合贸易船5艘抵宁波港,继于1434年、1453年、1468年、1476年、1483年、1493年、1510年、1523年共9次抵港。
八月  明廷重申海禁令。海外商旅不通。
1436年(正统元年)
明廷推行田赋“折色”米麦一石折钱二钱五分,以后除漕运粮食外,多收折色银两。
1439年(正统四年)
五月  倭寇驾船40余艘,袭破大嵩所城,转陷昌国卫城,“所至积骸如陵。”事后,备倭诸官被判刑者36人,惟爵溪所官员以擒俘倭首得免。
1442年(正统七年)
五月  倭寇复破大嵩所城。
1444年(正统九年)
冬  宁波瘟疫大作。
1445年(正统十年)
三月  宁波久旱,民疫。明廷遣礼部官员王英祭南山“禳灾”。
1466年(成化二年)
倭寇伪称入贡袭破大嵩所城。
1468年(成化四年)
日僧、画家雪舟(小田等杨)随勘合贸易船至宁波,求法习画,绘有宁波港图、育王山图。宪宗赐号为“天童山第一座”,次年归国。
1471年(成化七年)
九月  余姚海溢,溺死700余人。又大 饥,粮种几绝。
1475年(成化十一年)
余姚人谢迁中进士第一名。
1476年(成化十二年)
余姚大水,淹没石堰场官盐数万引。
1481年(成化十七年)
余姚人王华中进士第一名。
象山知县凌傅发民围岳头、岑兆2塘,得田3万余亩。
1498年(弘治十一年)
日使至府城,以伪券贸易。自京城返,又用伪币。通判沈希达召集日本人,谕以善恶征应,大书“人心天理,万里海面”八字悬之,日人气慑,吐露实情,乃以实值赎偿伪币。
1499年(弘治十二年)
冬  严寒,姚江冰合。
1500年(弘治十六年)
九月  府属5县大饥,朝廷遣都御史王璟持内库银赈济。
1505年(弘治十八年)
九月三日  宁波府、余姚县地震,鸡响鸣。
1508年(正德三年)
六月至十二月  宁波不雨,禾麦无收。冬大雪,冻饿至死甚众。
1511年(正德六年)
日贡使率千人至府城,市舶司官索贿无厌,几致激变。知府张津处置得法,才免事端。
八月  虎入余姚县城,为巡检高宇射杀。
1512年(正德七年)
七月  宁波滨海飓风,海溢,堤决,漂没居民万数。十月,免属县税粮有差。
1521年(正德十六年)
九月  王守仁回余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天阁讲学。
宁海县民间谣传采童男童女,一时嫁娶殆尽。
1523年(嘉靖二年)
五月  日本勘合贸易船、西海道大内氏使者宗设谦道船3艘,先抵港。数日后,南海道细川氏使者瑞佐、宋素卿船1艘至,厚贿市舶司太监赖恩。宴时,坐素卿于宗设之上,船后至又得先检货卸货。先到的宗设谦道大怒,斗杀瑞佐,焚嘉宾馆,劫市舶仓库,追宋素卿至绍兴城下。还窜宁波,返途焚掠,俘去指挥袁琎,夺船出海,备倭都指挥刘锦追至海上,战亡。史称“争贡事件”。
给事中夏言疏谓“倭患起于市舶”,明廷遂罢宁波、泉州、广州市舶司。嗣后不通勘合贸
易逾17年。
慈溪人姚沫中进士第一名。
1524年(嘉靖三年)
鄞县有盗贼以药迷人儿女贩卖者,知县刘宗仁捕获杖死十余人盗息。
1535年(嘉靖十四年)
余姚人韩应龙中进士第一名。
1538年(嘉靖十七年)
锦衣卫太监至观海卫浪港山监开银矿,后因石崩死人作罢。
1540年(嘉靖十九年)
自1524年(嘉靖三年)起,葡萄牙人擅入双屿港搞海上走私贸易。是年,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窜至双屿港,勾结葡萄牙人、日本人和中国沿海走私官员、商人,私相贸易,一时船舶云集,多至港塞,结聚至万人。
葡萄牙人侵占双屿港后,筑馆舍、教堂,岛上住户3000人,内葡人1200人。葡人常在“货尽将去之时,每每肆行劫掠”。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
宁波知府曹浩以“通番船招致海寇”,取缔海上走私贸易,逮押通番商人,但地方士绅多为之说情解脱。次年,海道副使张一厚率兵往剿,反为所败。
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
四月  倭寇犯象山县,掠石浦所城,县令蒋三才成立乡团抵御。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
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朱纨警告空卖番货牟利的豪门巨室和大姓舶主,严申海禁。
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
二月  日本贡使策彦周良等百人至宁波中转去京。
四月  朱纨遣都指挥卢镗进攻双屿港,擒获李光头、许栋,俘获日本人稽天破等,击杀数百人。许栋余党歙人王直率众遁。卢镗尽毁岛上建筑,并用木石填塞双屿隘口水道,尽驱葡萄牙殖民者出港。
五月  朱纨至双屿港巡视填塞及毁平实情。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
朱纨遭诬罢官,引鸩自尽,倭势复张。
王直盘踞日本五岛列岛,拥有大批海舶,自称五峰舶主,勾引倭寇,扰掠浙东。
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
提学副使薛应旂、知府孙宏轼于府治南镇明岭(今镇明路)建正学祠,祀宋淳熙四先生(杨简、袁燮、沈焕、舒璘),悬匾曰“象山正脉”(师宗陆象山)。
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
二月  王直引倭连舸百余艘,攻入定海关,被官兵击退,旋盘踞金塘岛沥港。
四月  倭寇攻入象山赤坎游仙寨,百户秦彪战亡,又犯爵溪,屠杀数十人,四散掳掠十余日始逸去。同月,倭犯奉化应家棚。
六月  倭寇陷郭巨所城。掠宁海西垫、东等地。宁波府城官民震恐,滨海各地告警。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
三月  王直自称徽王,分封部属官职,勾结倭寇并漳州、泉州海盗,连舸百余艘,骚扰沿海。
闰三月  参将俞大猷、汤克宽捣毁沥港贼巢。王直突围遁。
四月  把总刘恩至等败倭于岑港。倭犯定海(镇海),破昌国,登爵溪,掠郭巨,所过劫掠烧杀。俞大猷、汤克宽入海追击,焚倭船50余艘。
七月  倭寇攻宁海县城,围7日未逞,乃暴掠附近村落而去。
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
倭寇分股掠定海金家岙,扰临山卫,犯观海卫。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
二月  朝廷委工部侍郎赵文华督视海防,赵颠倒功罪,牵制兵机,倭势愈炽。
五月  省祭官杜槐在定海白沙(今江北区)抗倭死难。
倭犯爵溪不逞,自钱仓白沙湾犯奉化,转掠鄞县鄞江桥、樟村,宁波卫副千户韩纲战死,倭渡曹娥江西犯。
七月  巡按御史胡宗宪奏准选遣宁波生员蒋洲、陈可愿充任市舶提举正、副使,往日本宣谕制约倭寇,后于十一月至五岛列岛说动王直,又同至松浦宣谕。
八月  参将卢镗败倭于金塘岛。
九月  倭寇踞舟山谢浦为巢穴。继掠鄞县、奉化、慈溪、余姚,窜四明山,被击败。
秋  威继光由山东调浙,任浙江都司、后升参将,曾戍守宁波、绍兴、台州府。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
赵文华谎报战功还京,荐胡宗宪为兵部侍郎,令其督军讨倭。
二月  王直留蒋洲宣谕各岛,派义子王激与明副使陈可愿到宁波,转达互市要求。胡宗宪得王澈的密告一举歼灭徐海、陈东、麻叶等股倭寇。
三月  参将卢镗与定海知县宋继祖合力击败盘踞舟山谢浦的倭寇。
浙直总兵移驻定海(镇海)。
四月  倭寇2股,倭船23艘,一股2600余人犯鸣鹤场,一股1000余人掠临山。而后合犯观海卫、龙山所,袭破慈溪县城。
五月  倭寇复犯慈溪县城,焚县治。
总兵俞大猷、卢镗,追倭于海上,擒斩300余人。
八月  宁波知府张正和督修府城。
总兵卢镗追倭于海上,沉倭船数十只,斩650人。
九月  总兵俞大猷剿灭盘踞舟山的倭寇。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四月  倭寇犯定海关。百户俞宪章战死。
七月  出使日本的正使蒋洲与日本贡使德阳至定海(镇海),王直所乘船被台风吹至朝鲜未到。因而蒋洲受嫌含屈被逮下狱。
十月  王直借日使善妙至舟山岑港,要求互市,先遣王激入见胡宗宪。胡派指挥夏正作人质,召见王直。
是年  胡宗宪迁普陀山的宝陀禅寺建于招宝山巅。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
浙江总制胡宗宪诱慰王直至杭州往渴巡按王本固,至则即被逮入狱论死。王滶遂杀人质夏正,退踞岑港死守。胡督师宁波,召集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张四维进剿,不克。六月,胡宗宪至定海(镇海)坐镇指挥
七月,王滶自毁岑港巢穴,遁。
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
三月倭寇800余人犯象山何家石览 等地,海道副使谭纶率部往剿,斩100余人,倭溃遁。倭犯定海,为戚继光击败。
九月  戚继光往金华、义乌募兵,训练抗倭新军,后称“戚家军”。
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
都督卢镗主持建威远城于定海(镇海)招宝山巅。
鄢懋卿总理盐政,巡视余姚石堪场新涨海涂,命盐民制卤煎盐,按丁日征半斤,夜征4两,称“直甲分丁”。
复置宁波、泉州、广州市舶司。1565年又罢宁波、泉州|2市舶司。
1561年(嘉靖四十年)
四月  倭寇一二万连舸数百、犯台、温,威继光率“戚家军”至定海,扼桃渚,破倭于台州,大捷。总兵卢镗、参将牛天锡合力击溃入犯宁波、温州的倭寇。
九月  胡宗宪奏报已先后俘斩浙江沿海倭寇1400余人,余悉荡平。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
威远城置五千斤重铁炮4尊、300斤的铜炮100余尊,是为镇海口有大炮之始。
六月初三日  中午至傍晚,鄞县、定海晴空,忽降白物,大如雪片,晶光映日,手扑即灭。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
兵部右侍郎、鄞县人范钦解官归里后于1561年至1566年建天一阁藏书楼,后储书至7万卷,为全国现存最古私人藏书楼。
1567年(隆庆元年)
开放海禁,允民间海外贸易,新订引票制和税制。
1568年(隆庆二年)
始设浙海钞关于宁波,征收船舶钞税。
1574年(万历二年)
倭掠宁波村镇,参将艾升出击,斩28人、擒18人,救出被掳乡民49人。
1576年(万历四年)
十月倭寇犯定海(镇海)。
1585年(万历十三年)
宁波知府蔡贵易重修鼓楼,改“四明伟观”为海曙楼。
明廷诏释因方孝稀案而谪戍者后裔1300余人。
1587年(万历十五年)
七月  鄞县大水,舟行府城。
1588年(万历十六年)
宁波大饥,瘟疫继作,道殍相望。
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
重设市舶提举司。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
慈溪人杨守勤中进士第一名。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
八月  府城灵桥门外咸塘汇陨落星石一块,大如盘。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
十月初一  夜半,奉化县东南上空现慧星,白色,长三四丈,形如关刀,日出渐没,延续10余天才止。
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
三月  徐霞客过宁海县城去天台山旅游。1632年再次过往。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
虎入定海县城清川门,为官兵击杀于刘千户家。
1621年(天启元年)
部檄定海镇陆兵1000余人奉调援辽守边。
定海县讹传中使四出为皇宫选淑女,并征寡妇护送。于是民间大恐,仓促婚配,舆轿雇尽,至用椅代轿。
1623年(天启三年)
余姚县人和冶坊铸成重达300余斤的铁香炉,置于县城隍庙大殿。
1628年(崇祯元年)
福建郑芝龙部周三攻昌国、石浦、爵溪诸城。巡海副使萧基遣将往剿,周退踞大陈山,萧派兵以火器焚舟30余艘,乃远遁。
葡萄牙人费乐德至宁波传播天主教。
1633年(崇祯六年)
意大利人李类思至宁波传播天主教。建迎宾馆于海道司大门东侧。
1639年(崇祯十二年)
官绅、商号捐资修建常平仓4座。
1641年(崇祯十四年)
海道副使王应华建庆云楼于府城西南隅,高3层,俗称八角楼。城中以此作钟楼(己圮),海曙楼为鼓楼。
1643年(崇祯十六年)
胡乘龙(胡成龙)在奉化雪窦山聚众起事,自称天萌国大将军。被知府陆自岳镇压。
清(1645----1661)
1645年(顺治二年)
六月  贝勒博洛率兵入杭州,宁波同知朱之葵、通判孔闻语遥向投降。
闰六月初九日  余姚人明故兵部职方司郎中孙嘉绩、吏科给事中熊汝霖在余姚起兵抗清,黄宗羲率家乡黄竹浦子弟数百人响应,后称世忠营。
闰六月十二日  宁波府诸生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火鼎 、毛聚奎(时称“六狂生”)拥奉明故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聚众于府城隍庙起兵抗清,后定海总兵玉之仁、石浦游击张名振以兵响应,府属诸县皆应。
闰六月十八日  钱肃乐遣举人张苍水奉表赴台州,与会稽起义诸臣迎奉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七月,浙东抗清义兵会师钱塘江东岸据守。史称"划江之役"。
十二月  鲁王以黄宗羲所定监国鲁元年大统历颁行浙东。
1646年(顺治三年)
二月  明叛将张国柱诳入定海关,纵兵掠定海(镇海)、余姚、慈溪。
明故总兵陈梧率残兵自乍浦浮海至余姚,大掠,被兵民击杀。
五月二十七日  天大旱,钱塘江水枯,清兵策马渡江,守防钱塘江义军溃败。
六月  清师破宁波,宁波诸生娄文焕、赵景麟死难;象山知县姜圻不屈,被割舌钳齿后杀害。
六月  鲁王监国逃至台州,后航海至舟山,在舟山的明参将黄斌卿不纳,福建明将郑彩至舟山,奉鲁王入闽,至中左所〈即厦门〉,钱肃乐往觐。
黄宗羲率义军500人结寨四明山,屯驻杖锡寺,山寨旋为山民焚毁。
清承明制,宁波府领鄞、慈、定、奉、象5县。
清设定海镇总兵,以参将守府城。
1647年(顺治四年)
余姚人王翊结18壮士,旬日聚千余人,于四明山大岚山起兵结寨抗清,与舟山的明将黄斌卿相呼应。
鄞县董志宁、华夏、屠献宸、王家勤等谋起兵内应,使人约舟山黄斌卿水师攻宁波府城。事泄,王家勤等被逮。十二月初四日,黄斌卿水师入甬江,抵府城三江口,因失内应,旋退。清军以战舰守定海口,以竹筏、铁缆造“滚江龙”拦江。南岸筑炮台,并遣兵攻四明山寨。
1648年(顺治五年)
浙东抗清山寨继起,张苍水据上虞平冈、张梦锡驻鄞县大皎、王翊屯大岚山,以王部最强。后相继为清兵攻破。抗清义士多遇害殉难。
六月  钱肃乐忧愤国事,呕血绝食,卒于福建琅江舟中。
1649年(顺治六年)
三月  因黄斌卿不纳鲁王,明将张名振、阮进奉鲁王朱以海居南田。
九月  张名振、阮进攻杀黄斌卿于舟山。
十月  鲁王进驻舟山,升张名振为太师、阮进为太子少傅。
1650年(顺治七年)
王翊部一度克上虞,破新昌等地。
清浙闽总督陈锦遣都统金励由奉化入、提督田雄自余姚入,攻破大岚山寨,王翊避往舟山,山寨官兵50人遇害,冯京第因病被俘,八月被杀。
张苍水自平冈山寨至舟山,从鲁王,加兵部右侍郎衔。
1651年(顺治八年)
明太仆寺卿、鄞人沈光文奔走抗清,是年擎眷浮舟,至围头洋遇台风漂泊至台湾,遂在岛上讲学著书。
九月初二日  清兵攻占舟山。殉难者万余人。清师毁舟山城,设舟山协,驻兵防御。
1652年(顺治九年)
正月  张名振、张苍水奉鲁王入闽,后居金门,鲁王自去监国号。
张名振以张苍水为监军,自闽航海经舟山,至崇明,统军进长江,逼金山,战不利而还。
1653年(顺治十年)
张名振向郑成功请兵北伐,郑给兵2万,粮3月。九月,与张苍水再次率师北上,涉舟山大洋,复入长江。抵瓜洲,战不利复还。
海道副使王尔禄于月湖西的广盈仓基,建义田书院。
1654年(顺治十一年)
正月  张名振、张苍水率部复入长江,至京口(今镇江),战不利而还。
八月  郑成功授张名振为元帅,遣水军统制甘辉等应援,再次进军吴淞,遭风阻,旋移师攻入舟山,清军镇将巴成兴举城降。未几,张名振卒,遗言以所部归张苍水,至是,张苍水有兵3万,战船200余艘。
1655年(顺治十二年)
鄞县人史大成中进士第一名。
1656年(顺治十三年)
八月  清宁海大将军伊尔德督率提督田雄、总兵张杰合师反攻舟山,郑成功诸部将、张苍水等率军迎战,不支,二十六日,舟山重入清。
1657年(顺治十四年)
正月  清廷以舟山不可守,毁官署、民舍,迫令百姓一律内迁至定海(镇海)、鄞县。数日间,驱赶溺海死者无算。
舟山空废,张苍水复率部进驻。
1658年(顺治十五年)
郑成功同张苍水会师北伐,至羊山,通大风损船返舟山。转而遣将攻象山,围县城7昼夜,退走。
清提督田雄兴修府城,增高加厚。
1659年(顺治十六年)
五月  郑成功、张苍水统舟师北伐,途中入定海(镇海)县江南、鄞县东乡地,结阵10余里,历10余天,夺取物资数十船乃进军长江。
郑成功舟师入长江,破京口,监军张苍水以偏师进长江,抵瓜洲,沿江南北相率望风归附,已有4府、3州、24县。会郑成功前锋败于江宁(南京)城外,舟师溃,乘流出海逃回。张苍水闻败讯,水上归路已断,遂焚舟登陆,间道2000余里历经艰险始潜回浙东。
八月,张苍水从天台转宁海,驻长亭(今长街)招募义军,筑塘捍潮,且耕且屯。次年,移师南田岛。
是年  余姚人朱舜水奔走海内外反清复明无望,乃定居日本讲学,传播中国文化,被尊为宾师。
是年  清廷移浙江提督驻节宁波。
1661年(顺治十八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为阻遏郑成功,迫令江、浙、闽滨海民户迁入内地30里并严禁出海捕捞,“片板不许下海,粒货不许越疆”。府属各县滨海民户离田园,废庐舍,流离失所。
(1662----1721)
1662年(康熙元年)
郑成功卒于台湾,朱以海卒于金门。浙江总督赵廷臣又致书张苍水劝降,张答书坚拒。
1663年(康熙二年)
黄宗羲抗清失败后潜心著述,是年著《明夷待访录》,1667年后撰成《明儒学案》,开创清代浙东学派。
加设水师提督一员于宁波,原提督改为陆师提督,迁驻绍兴。
府属沿海各县钉定界桩,重申商船、渔舟不许一艘下海的禁令。
1664年(康熙三年)
六月  张苍水以复明无望而散军,避居南田之悬岙,七月二十日深夜被执,九月二十日在杭州就义,随后鄞县人万斯大等葬于南屏山之阴。
1668年(康熙七年)
三月  应鄞县人万泰等人邀请,黄宗羲讲学甬上,后馆于管江岸万氏墓庄,称甬上证人书院(即白云庄)。
清廷罢水师提督,并入陆师,仍设浙江提督公署于宁波。
1674年(康熙十三年)
明降将、靖南玉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嵊县胡双奇、龚万里遥应,聚众大岚山。
耿精忠又遣部将曾养性攻象山县城,副将罗万里降。次年罗攻占县城,以武生邱梦龙署县令50日。曾养性复攻定海(镇海),守将方俊拟翻城接应,事发被斩。次年春耿精被镇压。
1679年(康熙十八)
定海总兵牟大寅率兵遍搜诸岛屿,见舍俱焚。
八月  黄宗羲弟子鄞县人万斯同受明史总裁徐元文敦请,赴京以布衣参史局。
镇海江南虎患,数年来自昼啮人。1682年、1683年伤百余人;1706年、1708年虎曾两次城。
1682年( 康熙二十一年)
城区江东补陀寺前建浮图7座,改名七塔报恩禅寺,俗称七塔寺。
1684年(熙二十三年)
上年八月台湾入清后,清廷准沿海民迁回原地,展复滨海弃地。
12月1日(十月二十五)  清廷开海禁,全国置江、浙、闽、粤4海关,各设满、汉监督各1员。
准许500石以下船只可在海上贸易和捕鱼,出海前须登记、具保、领票、烙号。如打造双桅500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发边远充军。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设浙海关行署于府城(今市公安局址),并改明朝钞关为浙海常关,关址在江东包家道头,商舶往来于此验税。
知府李照修府城。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
五月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书“定海山”匾额,改舟山为定海山。
李煦募银千两,重修奉化江浮桥,铺厚板排方,旁围粗术护栏。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应在华传教士南怀仁请,遴选教士自明远等5人来华,由宁波中转入京,量才录用。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
以昌国县故址,建定海县。改定海县为镇海县。镇海县称定海县历770余年。
舟山镇总兵改名定海镇总兵。
八月  日本国宣布清朝赴日商船年限70艘,其中宁波12艘,即春船7艘、夏船4艘、秋船1艘。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
设浙海关定海分署,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废。
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
建红毛馆于定海县城外道头,以安顿英吉利和西洋商人。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
迁建回教清真寺于月湖西畔今址。
1701年(康熙四十年)
英国通商监督凯切普尔率英船3艘至定海贸易,后只身逗留宁波几达一年。
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派代表团乘船至宁波,要求开放贸易,被拒绝。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
僧一念(张念一)拥“朱三太子”朱慈焕在余姚大岚山聚众反清,被清军捕获处死。
绍兴府同知署移驻余姚梁弄,称大岚同知分署,建总捕厅。
宁波药商建药王殿于府城今咸塘街。
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
英商船10艘至舟山贸易。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
法国传教士鄞中传建天主教堂于药行街。1723年为民所毁。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
日本国公布“正德商法”,限清朝赴日商船每年30艘,每船营业6000贯,其中宁波商船11艘。
1721年(康熙六十年)
慈溪人郑性于鹳浦(今江北区半浦乡)建二老阁藏书楼。
六月  姚北海面上空现蜃境,金冠者数十,逐潮上下。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