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埋怨读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1:49:26
《人民文学》的主编李敬泽来了,讲小说的艺术问题。由于昨晚一夜没睡,他的状态似乎不太好,说起话来慢声细语,也可以形容为有气无力。他说他的课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和真经,你也找不到可以开你心里那把锁的钥匙,但是对于我来说,还真的找到了一小把。

  他说作家一辈子都生活在焦虑中,为什么我的作品不讨人喜欢,别人的作品写成那样子就讨人喜欢呢?为什么他的书印那么多,我的印这么少,还有编辑的品味不对头,刊物不靠谱,评论家不可信任,这些都影响着你的神经,最后你的焦虑是,我还能不能写出东西来。

  所有的这些焦虑,都是由于对小说艺术的基本理解上没有解决,你的小说之所以不好看,不讨人喜欢,是有原因的。是你的小说出了问题,不是出现在不新,不先锋,不与时俱进,而常常是出现我们从根本上、基本上的不清楚,思考的不充分。我们要不断地回到根本,重新考量,重新出发。

  他说了出版的现状,是空前繁荣,据国家出版署公布,09年小说的出版量达到了三千多部,而08年只有一千多部,还没有包括在网上发表的长篇作品。作家们的规模越来越大,雄心越来越高,书写的越来越厚,我要写中国几百年来历史和人物的命运,动辙几十万字,一百万字,都想具有一种史诗般的波澜壮阔。有的人从民国开始写起,一直到现在,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得到了按部就班的体现,看上去另人恐怖的很厚的一大本,但是你光看了两三页,就知道它实际上是一个很“瘦”的小说,是个竹竿体,别看写了几十万字,它的思路和手法却是中篇小说的。他没有想的很透。这是个时间问题。
  不论手法如何,正叙、倒叙,其实都是个时间问题。小说一定要处理好时间问题。自然的时间,个人的时间和历史的时间的关系,小说家手上一定要戴三块表。

  谈到小说开头,作家面对世界的胸怀和气度,眼光的宽和窄,在作品一开头就看得出来。
  有的人说,我要从第一篇第一页起就抓住读者,于是在一开头就图穷匕现,穷凶极恶,恨不得一下子抓住读者,哎,快来看呐,我要干一件大事了。你急什么呢?真要是图穷匕现,就不要写五十万字,写十万字就够了。你去看《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我们许多作家都不那么写了,这不是有没有耐心的问题。
  
  许多人的开篇太干巴,太直奔目标,太想杀人见血,咬牙切齿的往下干,当我们的小说家没有耐心,不能从容地展开自己的世界的时候,你的读者也像你一样急吼吼的,没有耐心和兴致去读你的作品。所以,永远不要埋怨读者没有耐心,你没有这个资格。

  读者的耐心产生于哪里?开头抓住读者是怎样抓住的,一定要图穷匕现吗?真正吸引我们把一本书从第一篇一直看到最后一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情节是其一,是推动力,但推着小说走的又不仅仅是情节,即使侦探小说和推理小说发展到现在,也不仅仅靠情节,靠的是“肌理”。然而生活本身是没有肌理的,这就需要作家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赋予它肌理。一个有血有肉的小说,一定是吸引读者的小说,读者有耐心跟着你一页一页地走下去。

  我们在小的时候就被灌输文章要精炼,集中,怎样怎样,这是毁灭一个小说家的最好方式,我们需要回到根本上,为什么有许多人热爱评书那种讲述方式,一个普通的场景要讲上好多天,这种散漫和不集中,小说的艺术就包含这些。小说的艺术在奔向目标中,需要千回百转的东西。杂花生树,摇曳生姿,千回百转,我们就是要享受世界和人性的丰富,生活本身的充满趣味的过程。
  小说不能一直向前,还需回顾,停留,延宕。实际上这个世界新鲜的事情没有多少,要不断地横生枝节、不断地打岔,不断的趣味横生。小说里一点无用的东西都没有,完全没有生活的质地,有用的情节和无用有趣的细节烹饪出来的才是完美的小说,活色生香,读来余味无穷。小说的生命和生活的气息,生活的宽度和厚度都在这里,而现在的许多小说你感觉不到这个人物在生活,只是光秃秃的树干,他的行为是作家给设计好的,他不得不干。
  现在的小说为什么又臭又长,却又“瘦骨嶙峋”,是我们忘记了小说非常基本和根本的小说精神
  谈到小说人物的塑造,李敬泽说,你一定要把小说里的人物当成真人一样去尊重才行。

  李先生还说一个经常性的问题,许多人都关注大意义和大结构,不太关注的是怎么在细小的规模上的小意义,小结构,大结构大意义都是由小意义小结构一点点生成的,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千万不要一提长篇,就去找思想,找伟大,谁看小说都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要让读者在作者独特的视角下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看来李敬泽是喜欢这种感觉的小说的,你们在投稿的时候要记住投其所好。

  他推荐阅读约翰·欧文的《寡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