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对信息时代教育技术 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6:37:30
甲  教育的实质
教育最基本的成分是 知识(信息)的获取、 传递、 和创新(所谓学习)。
又可分为几个层面:
个人的 通过直接实践--- 探索、 体验、 总结来获得知识。 个人与社会上各种角色 相互交流、 讨论、 以及传授 间接得来。 综合来说:教育是促进 个人的知识、能力 以及社会群体的文化 在世代间的传授 继承与发展的系统活动。
知识可以通过间接传授而获得,不必事事亲自接触实践,从头做起,使文明在世代间得以加快延续、发展,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但这种传授,又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更不是像录音、录像那样单纯复制。。客观世界,丰富多彩,所遇问题,千变万化;还需要学习者善于根据反馈、修正自适应的过程。简单的传递,导致简单记忆、背颂,教条式死板的应用,不可能创造 发展。
有效的传授包括 把选好的案例(局部的微世界)进行分解,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再设法促进消化 综合与条理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示范如何把系统的基本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高效的传授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乙  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从来与技术相连:
远溯语言文字的诞生,纸张,印刷术的发明。
近代的声、像电化技术,电话、电影、电视,光盘、视盘存储技术
因特网与卫星远距离技术,。
这些技术可按信息概念的性质进行区分,包括:
知识表示方法的变化进步,自符号式的语言,文字到丰富多彩的声音,视频图象等各种更复杂的媒体。
以及在这基础上的各种媒体超越时空的传递,传播。复制愈来愈易,信息量愈来愈大,速度也愈来愈快。
但教育远不只是丰富多彩知识信息超时空的简单传递, 传授包括如何获取正确的概念,知识又如何系统条理化, 如何学会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牵涉到人脑特有的对信息的复杂处理加工能力,即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问题, 以及自适应过程中需要双向交互进行指导的问题。即教育还牵涉到信息的复杂处理加工技术。
简单传递的技术发展快,新技术出现、发展也容易。而复杂加工处理(智能化)的技术较难,进展较慢。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简单化为简单传递知识的倾向到处存在。
班级教学把标准化系统知识用班级形式大面积进行传授,使文明传播规模大大扩大,具有巨大的革命的意义。为克服单纯传递的局限,曾发展利用教具模拟示范,注意加强师生交互,辅以干中学的形式,有很大改进。 但是把班级教学简单化为“讲、记、考”三步曲,即单纯灌输(传递)知识的倾向、弊病仍大量存在。
早期电化教学,绘声绘色,曾寄以巨大希望。但并没有推动教育的变革。清楚表明教育远不是单纯传递教材。声、像媒体比字符表达能力要强的多,但缺乏反馈,不易分析与综合,缺乏灵活性。
当今网际教育,发展迅速,多媒体信息在全球实时传递,前景极其喜人。但如何跨越仅是传递知识的局限,真正实现高效的学习,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种简单化都伴随着巨大技术的更新,为更大发展打下基础,应予肯定。其局限推动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信息技术则为克服局限,展现了巨大潜力与可能性。关键是需要正确教育思想的指导。
丙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的时代: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时代末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化激烈,列国相互竞争,诸子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孔子的生平:宋贵族后代,父亲早死,家道中落。但出身文化世家,生在文化高度发达的鲁国。本人又从小好学,不耻下问,兴趣广泛。从“乘田” 、“委吏”等小官做起,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孔子三十几岁即开设学舍,聚徒讲学,有教无类,学生愈来愈多。颜、曾是最早的学生。 为实现理想,复兴周礼,曾接受任命,做了鲁国的官,直到摄行相事。三月,鲁国即出现,物不二价,路不拾遗好风气。但令邻国害怕,设法诱惑鲁国君,怠于政事。孔子失望,即率领门徒周游列国。卫,楚,齐国君对他景仰,有的还想重用他,终于各种原因,未被任用。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政治上不得志,就全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至逝世。
作为政治家,孔子不是成功的。但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伟大的。而在教育方面,成果非常辉煌。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设计以“仁”“礼”学说为基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的蓝图。
而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是通过社会教育。所以孔子教育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教育对象是不分平民,贵族,不分华夏,夷狄,所谓“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括了德,智,体,美诸育,而以德育为主。晚年又整理六经,作为教材,集优秀文化之大成,使古代文化得以系统保存下来。
特别是,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习心理规律,有特别卓越,精辟的见解,总结一系列有益的教学经验。对今天华人社会的学习方法传统有巨大的影响。 例如:
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 在重视学的基础上,强调思维的作用。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又强调反复练习与反思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 达到类推,消化,掌握实质,灵活应用的目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适时启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提倡同行,朋友间相互学习的重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同行间提倡相互切磋,讨论。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视学习动力,愉快自觉学习的重要性。
(以上见论语即孔子的语录)
若干生动教学法实例
因材施教是世界各国普遍肯定的教学原则,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实践这一原则的教育家。他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特殊需要,一般都有相当的了解,因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论语》中有许多这样的记载,不同人问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请看《先进》中如下一段对话: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路问:‘听到了就该干起来吗?’孔子答道:‘有父兄在,怎么能一听到了就干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了就该干起来吗?’孔子答道:‘听到了就该干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干起来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也问闻斯行诸,您说听到了就干起来。我被弄糊涂了,大胆再问问。’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限制他。’”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典型范例。同样是问听到了一个好主张,孔子对比较胆怯的冉有采取了鼓励的办法,让他听到了就去干;而对于容易冲动的子路,孔子却采取了限制的办法,让他去问问父兄的意见。
正因为孔子能“因材施教”,所以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就各有特长: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后来,有的作官,有的教书,有的经商,有的隐居。
孔子是个善于启发诱导的教育家,他的学生对此是深有体会的。颜渊曾经感叹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
(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愈觉得深。看着似乎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规矩制度来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我的才力,似乎能够独立地工作。虽然想再前进一步,又不知该怎样着手了。”)
孔子是怎样进行启发诱导的呢?
不愤不启。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必须勤奋学习、肯于思考。宰予有一次白天睡觉,孔子很
生气,说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他的名言是,“不奋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意思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糊涂;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贫乏。”)这是启发诱导的前提。
2、闻一知二。他要求学生不但要勤于动脑,而且还要善于动脑,要有闻一知二的能力。《公冶长》篇有一段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的对话: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意思是:“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呀。’”)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是多么看重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一旦发现学生有所发现,孔子是非常高兴的。
《论语》中有如下一段记载:“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我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八佾》,意思是:“子夏问孔子:‘笑的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地然后画画儿。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孔子说:‘子夏,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类似的记载还有一些。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对学生们的新见解,是多么重视。正是由于孔子的精心培养,学生们的才能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孔子和他的学生所以能在弘扬发展中国文化上做出重大贡献,大概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吧。
3.组织讨论: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孔子则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先进》篇为我们记载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岂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从中不难看出,孔子选的讨论题是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又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们都有话可说。孔子又为这次讨论创造了良好的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可以无拘束地畅谈自己的志向。学生们有的踊跃发言,有的则比较稳重,孔子都尊重。学生的志愿有同有异,孔子也都肯定,但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又是不同的。这说明,孔子是非常善于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
在中庸中,对学习过程作了这样的总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把学,思,习,行结合起来,表达成较为完整的认知过程。
孔子重视把为学与做人联系起来:从“格物,致知”认识世界到“诚意,正心,修身”个人品格的完善,然后进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伟大的社会理想。(见大学)
这自然是需要毕生精力,因而提出终身学习的思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段话讲了他自己终身学习的经历,做为提倡说明。

孔子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与实践,在当时就影响巨大,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千多年前,在教育上有这样的见地、实践与成绩,是相当令人钦佩的。
孔子开了私学的先河,对后世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 孔子以后聚徒讲学者日众,私学蓬勃发展,打破贵族的垄断,加快文化下移的速度。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历代又对孔孟之道加以改造,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
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后发展为儒家思想,有进步伟大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成分,需要
深入分析,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
启示
我们看到,今天网上如仅是传递多媒体的教学材料,是不够的。孔子精辟的教育语录(虽然太扼要)至少给我们以启示,要有效的传授,还要做些什么? 网上教育不能满足于简单传递知识的阶段,还要前进。按孔子的教育思想至少还要发展
知识系统化与条理化基础上的交互学习环境。(便于博学,慎思,笃行,与反思) 方便全社会交流讨论的合作环境。(便于师生及时启发,因材施教,同行互相切磋) 系统上进一步发展各种各样的人造智能代理。
使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与发挥认知工具的作用。
另一方面孔子毕竟是二千多年前,当时连粉笔,黑板都没有,与学生席地而坐,教学方式只能是演讲式和谈话式。有问题只能当面问,记在心里。时间久了难免出错。所以虽有弟子三千,能长期接受教诲的,只能是少数人,能身通六艺的不过七十二人。活动场所远为局限。可见教学手段对教育影响的限制是有多么巨大。而今天网络上的全球性的教育将使传统的教育发生多么深刻的变化。“有教无类”可以在全世界招收学生,而不必飘洋过海去留学。全国愿意学习的,只要报名都可受到教益。如果有了今日手段的巨大进步, 那么孔子教育的理想目标就会达到辉煌得多的成就。
丁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长期的教学方式是私塾,重视背诵精选的经典材料,与孔子的儒家传统有关。背诵论语语录,不仅是记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私塾塾师面对少量学生,通过交谈答疑,个别指导。都不仅是传递知识,包括复杂的思考训练。用这种教学方法,历代也出现不少人才。但效率是很低的,表达知识只限于文字书本。背颂容易流于机械记忆。
百年前,引进西方的近代学校,中国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与进步。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中国也有影响。出现若干重视书本外的生活与实践的学派。
四十多年前,前苏联的教育思想,班级教学,系统的基本知识,开始进入,有很大教益,但不久也发现其缺陷。
近几十年中国也企图进行多次教改,开门办学,以任务带动学科,组织教学。企图突破课堂,书本,教师中心,作了不少的尝试,老一辈记忆犹新。。但从实际任务中学,学的总缺乏系统性,师生花了力气,没有新技术支持,效率很低,导致基本知识水平下降。这种试验没有继续下来,产生结果。
杨振宁教授曾以亲身经历比较东西方教育的差异:“东方重基础的知识,系统的训练,基础较扎实。但是创新思维能力就有不足。西方则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学习。”
讲得一针见血,得到相当教育界人士的首肯。重视基础训练与缺乏创新思考能力培养,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关系,还值得深入探讨。
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重视知识传授基础上的能力的培养:
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保证精选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需解放思想,在新信息技术支持下,大胆做试验。
我们看到,孔子的教育思想,虽经二千年,到信息时代,仍有所启发。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教育仍有其特色,但是两者都有其局限。一个世纪来我们从西方学了不少东西,推进了现代化。信息时代的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我们盼望加强世界特别东西方的文化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形成更多共识。全球化的网上教育就会早日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为实现真正的大同世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何克抗: 当代教学改革路在何方?---孔子教育思想给我们的警示。 北京师范大学 陈庆俄: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
( 林建祥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