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将领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44:42

1922年,冯玉祥担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下辖一个师三个混成旅,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分任混成旅长,鹿钟麟、刘郁芬任步兵旅长。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部改称国民一军,扩编为六个师加两个混成旅、两个炮兵旅,上述五位旅长又分别升任各师师长(另一师长为刚归属冯部的郑金声)。这五位旅长就是冯玉祥的五虎上将。

张之江:(1882--1966)字紫珉,河北盐山人。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辛亥革命后,由于内姑父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于是投奔老上级绥远将军张绍曾,但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于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二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1924年北京政变后,张之江升为察哈尔都统,成为西北军首位方面大员,在此任上,他注重铺路架桥,受到百姓好评。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考察,由张之江接任西北边防督办、西北军总司令,代冯统率西北军。张之江虽然忠心耿耿,正直老实,但能力有限,指挥一帮骄兵悍将很吃力,韩复榘等人都不服他,结果在他统率下,西北军被奉吴联军打得淅沥哗啦、四分五裂。老冯不得不从苏联提前返回,五原誓师,重组国民联军。张之江由于心力焦瘁,患了中风之症,从此退居二线。有时也以西北军元老的身份,搞一些协调工作,比如韩复榘被扣后,蒋曾派张到韩部做安抚工作。同时在中央挂一些闲职,比如军事参议院参议,国民参政会会员,全国禁烟会长,中央国术馆长等。解放后,张之江担任过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李鸣钟李鸣钟(1887--1949)字晓东,河南周口市项城市官会镇蔡庄村人。是西北军著名将领,为冯玉祥将军的“五虎上将”之一、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鸣钟与冯玉祥在第一混成协时就相识,虽未参加武学研究会,但也是热心反清分子,与冯、张、韩复榘一道参加滦州起义并因此被解职。1913年,冯玉祥任左路备补军团长,李鸣钟在他部下任连长,深受器重。冯玉祥升旅长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任命李鸣钟为模范连连长,石友三、冯治安、吉鸿昌等都是模范连士兵。随着冯玉祥的步步高升,李鸣钟也水涨船高,从16混成旅一团三营长、三团长、一团长、21旅旅长、第八混成旅旅长直至升为国民一军6师长,和张之江一样成为冯的左膀右臂。北京政变后,李鸣钟升为绥远都统兼国民军西路总指挥,授陆军上将衔。在任期间,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26年任京师警察总监。1926年6月冯玉祥特派全权代表赴广东与蒋介石谭延闿接洽,筹备北伐。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8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常务委员。1928年任郑州市长,第二集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解体,李鸣钟被南京军委任命为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1931年吉鸿昌下野,李鸣钟又兼任22路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是年底辞职。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3年李鸣钟受聘为29军高等军事顾问。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李鸣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高等顾问随军抗战。1938年9月,被孙连仲聘为第二集团军高等顾问,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高等顾问,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1945年年底任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29日因病逝世。1986年3月13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后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冯玉祥后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宋哲元原为私塾教师,1912年加入左路备补军,先在陆建章手下当排长,后追随冯玉祥,从连长、二团一营长、团长、25混成旅长逐次升至师长,1925年底升任热河都统。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并任陕西省主席。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大败,西北军部队除韩复榘石友三率所辖部队早已投蒋外,其余部队被缩编为两股,一股为26路军,一股为29军,宋哲元任29军军长,驻扎山西,为表姐夫冯玉祥看管这点西北军的种子。918事变后,宋哲元曾通电全国,请缨抗日。1932年,任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兼第三军团总指挥,因支持冯玉祥组建民众抗日同盟军并反对何应钦武力攻打同盟军部队被撤销察哈尔省主席职务。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国民党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芦沟桥事变爆发,宋哲元率领29军奋起抗战,同年,任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下辖三个军两个师,10多万部队。当时,韩复榘图谋与宋哲元、刘湘建立反蒋三角联盟,趁乱倒蒋以代之,宋哲元认为此事有碍抗战,密报与蒋介石,使蒋对韩顿起杀机,不久,将韩复榘诱捕枪毙。但同时蒋对宋也起疑心,随后将第一集团军肢解,张自忠的59军划归五战区李宗仁,刘汝明的68军划归一战区程潜,石友三的181师到冀南打游击,宋部只剩一个冯治安的77军。不久,宋被迫辞职,专任军委委员。1940年病故于四川绵阳。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河北定县人。冯玉祥后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1906年在第一混成协当学兵,毕业后调其他部队升至营副,参加过辛亥广州起义并任右路司令。1915年到16混成旅当营长、军械官,后升炮兵团长、军官教导团长、旅长。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鹿任省警务处长。曾率部抗洪救灾、堵永定河决口。冯发动北京政变时任命鹿为京畿卫戍司令兼国民一军一师师长,因驱逐溥仪出宫而名噪一时。当时溥仪虽表面答应愿做公民不做皇帝,内心却对鹿钟麟恨之入骨,解放后两人再次相见时,则相逢一笑泯恩仇了。1926年冯玉祥下野、张之江任西北军总司令后,鹿钟麟接任了张的察哈尔都统。五原誓师后鹿任国民联军总参谋长,河南省代主席。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18军军长。1928年冯玉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鹿钟麟任常务次长,后任部长,常驻南京。中原大战爆发,鹿回到冯部,任前敌总指挥。中原大战西北军战败,鹿隐居天津。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并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委。抗战时期,任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韩复榘被枪毙后,冯玉祥想让鹿钟麟代韩任第三集团军司令,接管这支老部队,鹿也的确带了一帮人前往韩部拉拢,但孙桐萱等人对这位老长官并不欢迎,只是敷衍于他,鹿感觉没趣,只好悻悻返回。后任冀察战区司令兼河北省主席,想和八路军争地盘,但手里没部队,想拉拢吕正操,吕不吃他那一套;张荫梧也不服气他,是个空头司令。鹿非常迷信,出门总带着卦师。后当选国民党六届中委。抗战胜利后任华北宣抚使。解放后,鹿钟麟任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66年病故于天津。

刘郁芬:(1886--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1913年到冯玉祥部任上尉参谋兼模范连教官、军官教导团教官。后任16混成旅参谋长,11师团长,22旅长,国民一军二师师长,代理甘肃军务督办。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兼甘肃省主席,曾因受不了省党部负责人宣侠父等骂之为反动军阀而向冯玉祥提出辞职,使冯对中共干部产生不满。主政甘肃期间,为满足前方军粮需要,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1929年任第二军团总司令。中原大战时任西北军后方司令兼陕西省代主席。杨虎城率17路军进陕西后,刘郁芬率甘陕两省政府官员及家属拟东渡黄河投冯(时在山西),杨虎城慷慨放行,使刘安全渡河。刘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抗战中投降汪精卫政权,充当汉奸,任开封绥靖主任,后升任汪伪政府总参谋长。1943年病死于北平。冯玉祥评价他“忠厚老实,谨严稳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时候。”又说他“厚道忠诚,循规蹈矩,虽有过于稳健、不敢冒险之病,实在亦颇有能力。”老冯显然看走眼了。

十三太保

相传唐朝末年,大军阀李克用曾收了十三个义子,并将这十三个义子都封为太保。从此以后,人们对某些大人物的一些亲信下属往往喜欢冠以十三太保之称,比如复兴社十三太保等等。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指人们对16混成旅中期,一批因作战勇敢而受冯玉祥亲信的中下级军官的称呼,据说这帮人还有个什么组织。其中一半人名气较大,做到上将、省主席,成为一方诸侯;另一半相对名气较小,没成什么大气候。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河北霸县人。西北军中五虎之一。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这要拜相声《关公战秦琼》所赐,其实,这个段子如果把主角改为张宗昌他爸爸倒更合适(张宗昌为其父祝寿倒是史有所载)。韩复榘1910年入20镇,因长得秀气、又有文化,很受冯喜爱,让他当司书,并一起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第二年重回冯部,从文书、司务长逐渐升至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六军长,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8年后任20师长,河南省主席。29年背叛恩师投靠蒋介石,任第三军团长,后任山东省主席。韩的叛变对冯打击极大,他连续几天又哭又骂,还打自己嘴巴,情绪消沉、自信心大减。可以说,西北军的溃散,韩应负第一位责任。尽管中原大战后韩邀老长官到泰山居住,冯对韩表面上也很客气,但内心对他仍非常恼怒。抗战开始后,韩任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不与日寇作战,带部队逃跑,加之曾与刘湘密谋倒蒋,惹恼了蒋介石,将其逮捕枪毙。韩被捕后,大老婆高艺珍曾求冯说情,冯避而不见,还对部下说:我如有权,早在济南就把他枪毙了。韩复榘是个具有多重色彩的军阀,他治鲁八年也并非一无可取,他比较注重教育事业发展,办学校,保证教育经费等等;剿匪也很有成效;他主张发展民族资本,赞同“限制资本”,反对垄断,他曾说过:“资本愈发达,贫富的差别愈大,结果苦乐不均,社会的痛苦就一天比一天加深。” 韩复榘流传下来的段子很多,大多是他随心所欲、胡乱判案的故事,让人看了可恨可气又可笑。韩复榘最不可饶恕的罪行是残杀共产党员,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毛岸英的岳父刘谦初都是被韩所杀。山东的党组织几乎被他破坏殆尽,造成30年代中期山东几无共产党活动。

石友三::(1891--1940)字汉章,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倒戈将军,西北军中五虎之一。最初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作战勇敢、善于带兵颇受冯的赏识。任16混成旅三团二营长时,该营是冯的王牌部队,黎元洪大总统、日本公使来冯部参观时都到该营参观。由于该营提拔的官长多,逐渐形成了石友三为首的一个小集团。后升为旅长、师长、军长。南口大战时第一次叛冯,和铁哥们韩复榘投靠阎锡山,从此养成倒戈习惯。这个习惯养成后,大概就和妇女习惯性流产一样,想收都收不住。五原誓师后石又叛晋,重回冯部。但因曾经失贞,不再受冯及亲信信任,于是1929年再次携韩叛冯,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安徽省主席。但当年受唐生智鼓惑,再次叛蒋投唐,并用几十门大炮齐轰南京,造成南京大乱。没多久唐生智失败,石又再次投阎。中原大战开始,再次回到冯麾下。没多久看到冯阎联军要失败,第三次叛冯,投靠张学良。没多久,又叛变张学良改投两广政府,结果这次被蒋张合击,彻底打垮,老本蚀尽,只好投靠韩复榘。但不久,石不甘寂寞,又跑到天津和日本人勾结。宋哲元怕他惹事,收编他当了冀北保安司令。抗战爆发后,石友三先联共后反共,受到蒋介石嘉奖,先后任181师长、69军长、39集团军总司令、冀察战区副总指挥兼察哈尔省主席。但不久,因搞摩擦遭到八路军狠狠打击,于是倒戈的瘾又犯了,这次干脆不顾民族大义,准备投靠日本人,结果遭到下属的不满,被高树勋设计逮捕并活埋。石友三很喜欢活埋人,因此被称为屠夫,曾活埋过石敬亭的外甥,活埋过冯玉祥派到石部的参谋长,这次自己被活埋,正应了那句老话,“天网恢恢,报应不爽”。

孙连仲:(1891--)河北雄县人。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5年护国讨袁战争中,孙连仲任炮兵班长,曾一人抗起238斤重的山炮袭击敌人。1921年升任炮兵团长。后进入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学习。1924年升任师长。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中原大战时,孙见事不妙,便托陈诚向蒋投诚,被蒋任命为26路军总指挥。曾任青海省、江西省主席。1931年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口号是“打倒喝兵血的大军阀孙连仲高树勋!”26路军17000人参加红军。孙连仲大受打击,部队最少时只剩下一个师。抗战爆发后,孙任第2集团军总司令,6战区代司令长官,一改内战时期的颓势,勇猛抗敌,战功卓著。他曾在北平西南郊重创日军河边旅团,在河北涿县与日军坂垣师团血战,在娘子关奋勇抗击日军川岸师团,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部是头号主力,武汉会战中,孙连仲指挥6个军,包括于学忠的51军、宋希濂的71军、冯治安的77军、田镇南的30军、冯安邦的42军、张自忠的59军守卫大别山,与日军13、16两个师团血战两个月,把13师团扒掉了三层皮,最后安然撤退。此后,孙连仲又在鄂西等地多次重创日军。可以说,孙部是国军中参加抗战次数最多的部队。1945年至1947年任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保定绥署主任。一九四八年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后任总统府参军长。一九四九年去台湾,和老友庞炳勋合开一家餐馆,重演“孙庞斗智”。

  

孙良诚:(-1951)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2年进入左路备补军。为西北军前期第一勇将。1921年任11师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2师3旅长。五原誓师后率部解围长安,为长安解围第一功臣。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第三军长。28年曾任山东省主席。中原大战后,与宋哲元竞争29军长,因宋哲元、张自忠派萧振瀛到张学良处携礼活动,孙竞争失败。后被蒋任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2年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时投降日寇,当了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兼9军长。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为新2路军总司令。之后,在苏北作战非常卖力,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107军长。但孙始终脚踏几条船,在对蒋效忠的同时还与李济深联络,淮海战役时答应解放军战场起义,但迟疑不决,最后只能投降。毛泽东在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中曾要杜聿明向孙学习,放下武器。孙投降后,解放军派他向刘汝明劝降,结果被刘出卖给保密局,幸亏西北军老同事、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力保,才得以释放。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死于苏州。

张维玺:(--1944)1916年任16混成旅一团二营长。1921年任11师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2师4旅长,曾参与疏浚黄河泥沙,恢复河运。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3军长,当时宋哲元曾电令他杀掉镇嵩军麻振武部3000俘虏,他未执行,而是全部放掉。中原大战时任南路军总指挥。抗战时期投降日寇,任伪第二方面军副总司令。44年病死。

刘汝明:(1895--1975)字子亮,河北献县人。小名“呆子”,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2年入左路备补军。1919年任营长。北京政变时任京畿警卫第一旅长。1926年任西北军10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2军长,29师长。中原大战时任第五路军总指挥。33年任29军暂2师长,参加过长城抗战。35年后任29军143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解放战争初期任第四绥靖区司令。淮海战役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八兵团司令,不服李延年指挥,各自行动、互不协调,结果导致黄维兵团被歼。刘一心对蒋效忠,但蒋仍不信任他。他曾伤心的说:“蒋总统指挥我这么多年,无役不从,现在还把我当杂牌看待,怎不令人灰心。”但尽管如此,他依然紧紧靠拢蒋,不惜把与他私交甚笃、受解放军派遣劝他弃暗投明的孙良诚出卖给保密局。后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闽粤边区剿匪总司令。49年去台。

佟麟阁:(1892--1937)字捷三,河北高阳人。1912年冯玉祥第一次招兵时和曹福林等同时招进左路备补军。1914年升为连长。1922年,升任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11师21混成旅长。1927年任甘肃陇南镇守使、代理甘肃督办。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35军长。1929年任暂11师长。中原大战后任29军副军长。1933年率29军参加喜峰口抗战,同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1军军长、察哈尔省代主席,失败后,因对宋哲元不满,隐居北平香山。1935年后,复任29军副军长。七七事变后,坚决主张抗战,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中壮烈殉国。被国民政府追赠上将。1946年北京市西城区某街道被命名为佟麟阁路。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过之纲:安徽蒙城人。1912年被冯玉祥招进左路备补军,曾任冯部模范连排长。1922年任44团长。北京政变时任国民一军1师2旅长。1929年任15军长。中原大战失败后未向蒋投降,跟随宋哲元躲到山西。后到韩复榘处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其兄过之翰也是冯部要员,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人。曾任冯部模范连班长、营长。1924年任团长时曾参与永定河抗洪抢险活动。后任国民一军第七混成旅长。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闻承烈:(1889--1976)字朴庭,山东威海人。曾任左路备补军班长,后历任16混成旅排、连、营、团长。1926年任国民一军军官教导团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兵站总监。与韩复榘私交甚笃。1929年韩复榘甘棠东进,叛冯投蒋,闻承烈与李兴中等人被韩裹胁而去,因不愿叛冯而差点被杀。韩任山东省主席后,委闻为济南市长,一直干到1936年因病辞职。抗战期间,任六战区兵站部中将总监。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员。

程希贤:1926年任国民军6军1师2旅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29师长。29年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很受韩尊重。1930年任第三路军军事教育团长。早年因作战失去右臂,但仍能在单杠上大回环,枪法极准,喜爱京剧。1931年任石友三部军长。芦沟桥事变时任冀北保安队旅长。

韩多峰:1919年任16混成旅机关枪营长。1925年任国民一军40混成旅长。1927年在河南办理民团。1929年后在韩复榘手下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1934年任山东省联庄会员训练会会长。抗战时期,任山东省第四专署专员,后被沈鸿烈撤职。与八路军关系融洽。

韩占元:(版本一)河北安新人。1912年进左路备补军,1915年任16混成旅排长。1917年任手枪队队长。在常德时因贩运烟土被冯开除,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跑回部队参战并立功,升为营长。26年南口失败后曾随石友三等叛投阎锡山。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军长。他弟弟韩德元也曾任西北军师长。

赵席聘:(版本二)1921年任11师团长。1927年任西北军17师长兼甘肃河州镇守使。因杀害马仲英之父而引起马仲英暴动。

其他名将

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西北军后五虎之一。北洋法政学堂毕业。1916年由车震推荐入16混成旅任排长,曾任冯玉祥卫队营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军官教导团长。后任25师长。中原大战后,孙连仲被蒋介石任命为26路军总指挥,同时任命张自忠、宋哲元为23、24路军总指挥,但二人均未接受,率残部躲进山西。后在冯玉祥的劝说下,始接受中央指挥,将部队改编为29军,下辖37、38师,后又增编143师,冯治安、张自忠、刘汝明分任师长(喜峰口大捷后,又增设132师,赵登禹任师长)。1933年张自忠任29军前线总指挥,指挥喜峰口抗战。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长。七七事变后,受宋哲元指派,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平市长,与日军谈判,被国人误骂为汉奸。后化装骑自行车到天津,然后回到南京,在火车上差点遭到愤怒的学生殴打,躲到厕所方幸免。1938年被任命为59军(38师扩编)军长。台儿庄战役中,不记前嫌,率部增援庞炳勋,击溃日寇“铁军”坂垣师团,取得临沂大捷,因功升27军团长。不久,率部参加武汉会战,重创日寇于潢川。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下辖59军、曹福林的55军、冯治安的77军。1939年于湖北钟祥大败日军,取得鄂北大捷,再获襄东大捷,晋升上将。1940年在枣宜战役中截击日军,率2000人马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拼杀,身中六弹,屡扑屡起,最后与两名日军搏斗,被日军刺死,壮烈殉国。张自忠是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国军队最高将领,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诚,山东荷泽人,西北军后五虎之一。1914年赵登禹步行千里,到西安加入16混成旅,因武功高强,于1916年调任冯玉祥的随身护兵。1921年协助冯击毙陕西著名土匪郭坚。22年任排长,27年已升为旅长。曾在驻地附近打死一只老虎并骑在虎身上照相,被冯玉祥称为打虎英雄。中原大战时,任四路军25师长,战败后,赵登禹任29军37师109旅长。33年长城抗战中,曾亲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并砍出一曲流传至今的《大刀进行曲》,这是918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后升任132师长。七七事变爆发后,率部在南苑布防,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为了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46年,北京市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赵登禹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冯治安:(1896--1954)字迎之,河北故城县人,西北军后五虎之一。 1912年加入左路备补军当伙夫,积功升为排、连、营长、卫队旅长、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14军军长。 中原大战中被蒋军击败,战后被张学良收编,任29军37师长。长城抗战时任前敌副总指挥,与张自忠、秦德纯指挥所部取得喜峰口大捷,全国振奋。36年接任河北省主席。七七事变时坚决主战,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获大胜,固守北平20多天才撤退。后任第一集团军副总指挥兼77军长,在京津冀与日寇作战。后任19军团长,因对宋哲元不满,请假离队,直到第一集团军番号撤消才回19军团,在黄河以北抗战。38年参加台儿庄会战。张自忠牺牲后任33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第三绥靖区司令,后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张克侠曾多次旁敲侧击劝冯脱蒋投共,但冯舍不得荣华富贵,没有答应,并把张架空。49年去台后任大陆光复设计委员。

冯安邦(1884-1938)字化民,山东无棣人。曾在冯部任排、连、营、团、旅长,29年任第二集团军26师长、代理宁夏省主席。七七事变后,率部在北平附近与日寇作战。后参加过娘子关、台儿庄等战役,并荣升第42军军长。曾扼守大别山与日寇血战50余天,1938年11月3日,奉命由大别山向襄樊转进,刚抵达襄樊就被日军飞机轰炸,不幸遇难。冯安邦殉国後,遗体被运回故里,家中竟无钱安葬。他生前的同僚们得知後,大家凑钱为冯安邦料理了後事。蒋介石闻讯後,大为感动,特令发给治丧费一万元,照准按上将阵亡抚恤。是孙连仲的连襟。

石敬亭:(1886--1969)字筱山,山东利津人。第一混成协学兵,滦州起义时任排长。民国初期曾在绥远混成旅任参谋、骑兵营长。1918年到16混成旅任参谋。1919年任军官教导团教官。陕西督军署军务科长,河南省督军署军务处少将处长。北京政变后任国民一军第四混成旅旅长,五师长,五军长。1926年任国民联军政治部长、训练总监。1927年任国民军参谋长,陕西省主席、第二集团军第六方面军总指挥。1928年后,任第二集团军总参谋长,山东省主席,陇海铁路督办。曾就读陆大特三期。1932年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后曾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署副主任,国民党中执委。去台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评委。西北军的两次重大分裂--石友三叛变和韩复榘叛变都有石敬亭的因素,看来石敬亭为人比较跋扈。

余心清:(1898--1966)安徽合肥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号称红色牧师。早年任冯玉祥部育德中学校长,开封训政学院院长。后任冯玉祥的秘书长,曾代表冯玉祥参加福建事变,任经委主席。抗战初期任第三集团军政训处长。46年奉冯玉祥、李济深之命携100万巨款到北方策动国民党将领起义,任保定绥靖公署设计委员会中将副主任等职。1947年,因联络美国领事馆,策动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起义,遭到国民党逮捕。1949年获释。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典礼局长,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国家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是冯玉祥连襟,女婿冯洪达少将曾任北海舰队副司令。

秦德纯:(1893--1963)字绍文,山东沂水人。西北军的外来户。毕业于保定军校、北京陆大六期。曾任直系部队师长、军长,1927年被冯玉祥收编,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兼23军长,集团军副总参谋长。中原大战后,被张学良收编,任29军总参议。32年任察哈尔民政厅长。1933年参与部署喜峰口大战获大捷,任北平军分会委员。1935年参与签订屈辱投降的《秦土协定》和策划华北自治,后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委兼北平市长、29军副军长,参与镇压一二九运动。抗战后任军法执行部副总监。后任国防部次长、山东省主席。1949年去台,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熊斌:(1894--1964)字哲明,湖北礼山人。西北军的外来户。陆大四期毕业。1924年任国民一军训练处总监,少将参谋长,西北军、第二集团军总参议。1933年以北平军分会总参议名义与冈村宁次签定塘沽协定。后任国民政府参谋次长,1936年升中将军衔。抗战时期任军令部次长、陕西省主席。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市长,国民党六届中委。1949年去台。

吴化文:(1904--1962)字绍周,山东掖县人。早年加入16混成旅,后就读北洋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国民一军韩复榘部下参谋。后任第二集团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和团长张自忠均治军严酷,被合称为“张剥皮、吴抽筋”。29年随韩叛冯,任韩部手枪旅团长、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颇受韩信任。韩死后,于学忠将手枪旅改为新四师,吴仍任师长,随于学忠抗日,1943年奉戴笠命投靠汪精卫,任伪第三方面军司令。抗战胜利后,先任国民党新5路军总司令,后任王耀武部96军长兼84师长。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率部两万起义。建国后,曾任解放军军长,浙江省交通厅长,全国政协委员。

郑大章:(1891--1960)河北静海人,西北军后五虎之一。陆大六期毕业,早年入冯部当兵,26年任骑二旅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骑兵一军长。七七事变时任29军骑九师长。后成为汉奸。

杂牌国民军名将

胡景翼:(1892-1925) 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在陕西举兵响应,任井勿幕部下第一标统带。1914年赴日本留学,曾随于右任谒见孙中山。不久回国,加入陈树藩部队任营长、团长。1916年举行华山聚义,率部参加反袁护国,活捉陕督陆建章公子陆承武,迫使陆建章离陕。1918年组织陕西靖国军护法讨陈,任第四路司令,并力推于右任、张钫任靖国军正副总司令。后与陈树藩谈判时被陈扣押,直到皖系倒台才释放。1922年冯玉祥任陕西督军时,胡为保存靖国军实力,率部归冯,任陕军第一师师长,但直接受吴佩孚节制。不久,随冯玉祥赴豫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在冯被豫督赵倜夹攻时,胡率部解围,冯开始对胡有好感。1923年任京汉铁路护路使,拒不执行吴佩孚要求镇压二七大罢工工人的命令。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吴佩孚曾嘱胡秘密监视冯玉祥,没想到胡却与冯、孙秘密结盟,发动北京政变,联合倒直。后与冯、孙组织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11月,任河南军务督办,在豫西大败受段祺瑞指使抢夺地盘的镇嵩军憨玉琨部,使憨兵败自杀。1925年4月因疔疮复发,病逝于开封。遗体被安葬在华山北麓。

孙岳:(1878-1928) 字禹行,河北高阳人。明季抗清名将孙承宗之后。年轻时颇有侠气,好打抱不平。陆大毕业后在曹锟第三镇当参谋,参加同盟会。辛亥时与施从云冯玉祥等谋划滦州起义,事泄,被曹锟撤职。遂赴南京投奔革命政府,任师长。后赴江西投奔李烈钧。1913年,参加讨袁"二次革命",任北伐军第一军司令。失败后被通缉,旋偕王法勤去上海追随孙中山。1916年参与华山聚义。1918年,应直督曹锟邀请到保定,创办军官教导团,任团长。1920年直皖战争时,任曹锟卫队旅长,后改任十五混成旅旅长。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任直系西路司令兼冀南镇守使。1923年曹锟贿选总统,孙岳深为不满。1924年赴南苑与冯玉祥密议倒曹吴计划。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孙留北京,任京师警备副司令。10月,孙为内应,与冯玉祥、胡景翼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吴政权并与冯玉祥等组建国民军,任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驻防保定。1925年8月打败吴新田,就任陕西督办。同年12月,因陕西地瘠民贫,经冯玉祥保举,改任直隶督办兼省长。后因冯玉祥下野、八国通牒、三一八惨案、国民军分裂等事,心灰意冷,也通电辞职。1926年参加五原誓师后,将部队交由徐永昌带领,自己赴上海治病。1928年任国民政府军委委员。同年5月27日病逝于上海。

岳维峻:(1883---1932)字西峰,陕西蒲城人。1916年参加华山聚义,此后一直追随胡景翼,任靖国军支队长、代司令、陕军第一师旅长、国民二军师长,参加了讨袁、北京政变、豫西大战等。胡逝世后,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其时,徐向前在他手下的第六混成旅(弓富魁任旅长)任参谋、团副。1925年底,奉吴阎联军围剿国民军,岳在率部攻打山西时被阎军及镇嵩军打败并俘虏。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后改投蒋介石,所部被缩编为新1师。1929年,该部的一名排长程子华发动大冶兵暴,拉出一部分部队参加了红五军第五纵队。1931年岳任国民党34师长时,率部进攻鄂豫皖苏区,在双桥镇战斗中被老部下徐向前俘获。被俘后,按红军的要求,岳通过其旧部为苏区采购了大量的医药器械,还送了大量军装和银元。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曾指示曾中生,适当时候可以将其释放。但张国焘到鄂豫皖后借口岳要搞暴动下令将他处决了。

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人。15岁时虚报年龄到新疆参加新军,16岁在新疆参加同盟会,次年参加著名的伊犁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后在陕西参加讨袁护国。1916年参加华山聚义。1918年在陕西三原与胡景翼等创立靖国军。1921年任陕军暂第一师岳维峻旅团长。北京政变后任国民二军7师长,1927年任国民联军驻陕司令部副总司令。刘伯承组织泸顺起义失败后路经西安,囊中羞涩,邓曾资助他600大洋。中原大战时任反蒋联军第八方面军总司令。1932年任甘肃省代主席兼新一军军长,但该军仅两旅,被人讥称为“新半军”。1936年秘密支持西安事变。抗战时驻守榆林,任21军团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只辖一个22军),与陕甘宁边区保持良好的友邻关系,多次赴延与朱毛会晤。1945年当选国民党六届中监委。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曾动员邓起义,邓不同意但向朱德许诺不与共军作战。守榆林时,西野二打榆林而不克。1948年,傅作义派冯钦哉邀邓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驻包头)。平津战役时以傅作义代表的身份主持与解放军和谈并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建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主席、省长(和另一民主人士省主席程潜并称“南程北邓”),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荣获一级解放勋章。曾捐资修缮家乡的纪将军祠、麦积山石窟栈道等。为人谦虚稳重,诚恳随和,有“儒将”之称。和毛泽东关系极密,毛曾专门交代他私下之间互不称官衔,叫先生。

  

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早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在安徽新军中做队官。辛亥革命时,参与安庆马炮营起义和光复南京战斗,曾任南京政府第一军北伐前哨司令。1913年东渡日本,次年参加中华革命党。1918年在广东护法军政府中任海军陆战队队长。1924年任张宗昌直鲁联军24师师长。1926年1月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国民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五军团总司令等职。1927年改投蒋介石,曾任第九方面军总司令,第四军团总指挥,济南卫戍司令,45师长,第六军总指挥兼安徽省主席等职。1929年9月因参与反蒋被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获释。1933年变卖家产筹款10万元,在山西招集旧部组建抗日救国军,与冯玉祥、吉鸿昌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会合,任北路前敌总司令,在察哈尔东部抗击日军入侵。冯玉祥被蒋逼迫辞职后,方代理同盟军总司令,失败后流亡海外。抗战爆发后回国,受蒋介石胁迫,被逼出走香港。1941年12月由香港返回内地时在中山县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其女陈方安生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政务司长。

马鸿逵:(1892-1970)字少云,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回族,马福祥之子。8岁时曾在西安行营觐见逃难到此的慈禧光绪。1910年兰州陆军学校毕业。1913年任昭武军营长,1914年入京任袁世凯、黎元洪侍从武官,1917年赴津参加段祺瑞马厂誓师,任讨逆军中将参谋,后回宁,1919年任绥远第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后任国民军第八军七师师长,后任国民联军第四路总司令(刘志丹任党代表兼政治处长),西安警备司令,洛阳警备司令。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第四军长。28年缩编为64师长。1929年与韩复榘、石友三、庞炳勋相约叛冯投蒋,历任郑州警备司令,讨逆军十五路军总司令兼11师长,徐州警备司令。1931年调往河南,参与围剿鄂豫皖苏区,但只想保存实力,作战不积极,气得河南绥署主任刘峙派兵包围马鸿逵总部,要缴他的械。1933年任35师长兼宁夏省主席。1935年追剿中央红军时,在吴起镇遭到红军痛击,同年当选为国民党五届中央候补委员。36年反对西安事变,升上将。抗战时期任17集团军总司令兼168师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但从未参加过一次对日作战。他的办公室里除了自己的桌椅外,不放其他桌椅,别人只能站着向他汇报工作。45年任六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甘肃省主席,多次与我西野部队作战。1949年去台湾,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心灰意冷,出走美国,以养马度日,70年病死于洛杉矶。

高桂滋:(1891-1959年)字培五,陕西定边人。毕业于陕西军校。曾任陕北镇守使署连长,后加入胡景翼靖国军,任营、团、旅长。北伐时任独8师长,28年升任方振武第四军团47军长。中原大战后,高部缩编为11师。后为84师长。33年任商震部副军长,参与围剿陕北红军。屡受红军打击后,改弦更张,赞同中共抗日主张,与红军签定互不侵犯协定。1936年支持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抗战初期升任17军长兼84师长,曾参加平型关战役,但为了保存实力,擅自撤退,使板垣师团得以逃逸(60年后,高的女儿还因这段公案打了一场官司,但败诉了)。后任36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条山战役。1945年毕业于陆大将官班,当选为国民党六届中央候补委员。47年任西安绥署副主任,参与指挥进攻陕甘宁边区。建国后,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病逝。

井岳秀(1878-1936)字嵩生,陕西蒲城人。幼年喜好武术,曾考中武庠生,后毕业于陕西武备学堂。1906年受其胞弟井勿幕影响参加同盟会。1911年10月参与反清起义,被陕西军政府委任为北路军统领,不久改为全省游击统带,后任陈树藩部下工兵营长。1913年外蒙在俄国沙皇策动下独立,暗中蛊惑煽动内蒙叛国,河套伊克昭盟七旗首鼠两端。井岳秀时在陕北榆林,他通过交友、赛马、拜把,力陈外附“七不可”,说服了内蒙各旗,使沙皇与外蒙阴谋未能得逞。1916年升任步兵团长。1917年被黎元洪任命为陕北镇守使。1922年冬,靖国军杨虎城撤至陕北,他冒险收容,力拒北洋政府通辑。1923年被吴佩孚改编为陕西陆军第一师,任西北路联军总司令,受赐“岳威将军”。1924年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国民军并任井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1927年,井任第二集团军暂18师师长。1931年任第86师师长,后任22军长。1936年1月因手枪落地走火而亡。井岳秀曾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对陕北苏区发动过三次围剿。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也多次遭井部袭击。他镇榆林长达23年,人称榆林王,苛捐杂税繁多,军纪松驰,为百姓所厌,编民歌骂他。

庞炳勋:(1879--1963)字更新,河北新河人。早年投北洋第三镇自费当兵,后入东三省测量学堂。28年任第二集团军14师长,1930年后任40军长,只辖一个39师(马法五任师长)。33年曾被蒋派遣围剿抗日同盟军。抗战爆发后升任第三军团长(但还是那点部队),曾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后在冀南豫北多次对日作战,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24集团军总司令、太行山游击总司令。40年鹿钟麟被赶走后,庞任河北省主席,积极与八路军搞摩擦。43年被一个日军少尉劝降(另一说是被孙殿英用大烟膏诱降),任伪军24集团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孙殿英),后任伪第五方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为新1路军总司令。46年离职寓居开封。49年去台与孙连仲合开一家餐馆度日。

杨虎城及其部将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杨虎城早年经历和贺龙极为相似,贺是砸盐局,杨是抢税款,然后杀富济贫拉杆子,然后被收编。两人都是反袁护国起家,投的部队都是靖国军,然后追随孙中山。1927年如果杨虎城在南昌,肯定也会参加起义,即使他被动参加,也不会象蔡廷锴那样半路逃跑的,那样,解放后多一个元帅也未可知。不过,论谋略,杨虎城比贺龙要高一些,眼光也更远大一些,举办安边军事教导队就能说明这一点。另外,杨的军事才能可能也较贺要高,西安守城杨虎城部队是主力,坚守八月最终获胜,说明善于守;两昼夜强行军200里,偷袭唐生智,说明善于攻。西安事变,张学良是主谋,杨虎城是协从。张固然是为了救国救民,但也有英雄主义念头,想“把天捅个窟窿”,在国人面前露一大脸,事后自做主张送蒋返京更是英雄主义作祟。周恩来说他是看《连环套》中毒太深,我倒觉得他是崇尚西方的骑士风度,这种做法和想法是张“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阅历和经历所决定的。与张少帅相比,杨虎城更老谋深算一些,发动事变他是坚决赞同的,毕竟他是明了民族大义的,但他并不赞同把蒋轻易释放,因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他本来很希望红军能提出来把蒋杀掉,至少拘留不放,以挟天子而令诸侯,以西北为中心开展抗日救亡。但没想到红军不同意杀蒋(共产国际的因素啊),这令他非常失望;更没想到张学良竟突然行动送蒋回京,加上孙铭九应德田等人锦上添花,杀害王以哲自毁长城,对大好局面的毁灭,他只能徒唤奈何了。不过,如果说西安事变失败不是杨力所能及阻止的,那么他在抗战爆发后公开回国的做法就明显太过草率了。他只看到国共合作了,桂系粤系西北系等等都参加政府了,以为蒋介石也会宽恕他的行为,却没想到,那些人只是和蒋正面作战,从来都是蒋“阴”他们,而西安事变却是他和张学良合伙“阴”蒋,蒋怎么会原谅他?结果铁牢一关十二年,最后惨死屠刀下。一代豪杰,竟罹如此悲剧下场。令人实在扼腕不已。

孙蔚如:(1894--1979)陕西西安灞桥人。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反袁。1918年参加靖国军反段,靖国军失败后追随杨虎城,1922年任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步兵团(杨虎城部队)团附。1924年出任杨虎城的第一个军校--安边军事教导队队长。后任国民三军三师游击二支队司令。1927年后任第二集团军10军参谋长,暂21师参谋长。杨投蒋后,部队扩编,孙升任7军17师长。曾主持17路军与红四方面军的秘密联络。“雷马事件”爆发,杨虎城派孙蔚如进甘救援,赶走了吴佩孚、雷中田。杨向蒋保举孙任甘肃省主席,想趁机囊括陕甘两省,蒋不同意,只任孙为甘肃宣慰使,孙甚不满。西安事变时,孙蔚如任戒严司令。事变后,杨虎城出洋,西安绥署及17路军被撤消,改编为38军,孙任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辖17师(赵寿山)和177师(李兴中)。抗战期间,38军升格为31军团和第四集团军,孙任军团长和总司令,兼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曾指挥中条山西段战斗。1945年任六战区司令长官(但战区实权掌握在陈诚嫡系郭仟手里)。抗战胜利后,任武汉行辕副主任,拒绝去台湾,并授意部下参加湖南和平起义。建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兼陕西省主委,全国政协委员等。

赵寿山:(1893--1965)陕西户县人。1913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7年参加靖国军。1924年任杨虎城安边军事教导队二排长,后任国民三军三师教导营(原军教队扩编)营长。1933年任17师51旅长兼汉中绥靖司令时,曾制造马儿崖事变,消灭了我陕南红29军,并将军长陈浅伦的头高悬示众,因而受到蒋介石的明令嘉奖。西安事变时兼西安市公安局长。事变后任38军17师长。抗战开始后,曾率17师参加娘子关等战斗,损失惨重,13000人只剩下2000多人,但蒋介石不给补充。1938年升任38军长。曾赴延安见毛主席。1942年秘密加入中共。1944年升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调甘肃武威任职,脱离38军,临走时安排已暴露的党员撤退,并指定孔从周负责军内事务,与张耀明抗衡。赵到甘肃后,完全被架空,只能指挥一个卫士一个勤务兵,要求出国蒋也不同意,于是1947年投奔解放区,任西北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建国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委常委兼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赵寿山是17路军中功过两头冒尖的人。

李兴中:字实甫,河北宁河人。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参与反袁起义,后投靠冯玉祥,曾随冯赴苏联考察。1926年任国民联军参谋处长。后任国民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的参谋长。1929年任第二集团军训练总监,后任20师长,韩复榘甘棠东进叛冯投蒋时曾被韩挟持,差点被杀害,侥幸逃脱。后到杨虎城部,任17路军兼西安绥署参谋长,参与了西安事变。1937年任38军177师长,1938年任31军团96军长。1945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集团军只下辖一个38军,军长为蒋介石嫡系张耀明)。1947年第四集团军被撤消,李兴中不愿打内战,在上海闲居,并积极策动原西北军将领起义。建国后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委兼河北省主委。

孔从周:(1906--1991)陕西西安灞桥人。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参加安边军事教导队。1926年后任炮兵连、营、团长,参加了西安守城、北伐以及新军阀混战。为人忠厚老实,深受杨虎城信赖。西安事变时任警二旅长兼城防司令。抗战期间,先后任38军独46旅长、新35师长、55师长。参与过血战永济、保卫中条山、中原等战役,所属部队战斗力很强。1946年任38军中将副军长,成为继孙蔚如、赵寿山之后38军的第三面旗帜。同年率55师起义并入党。起义后,与前一年起义的17师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加入晋冀鲁豫野战军行列,归属陈赓兵团领导。1948年,38军被拆散,孔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后任二野特纵副司令。建国后,一直从事炮兵领导工作,55年再次成为中将。与毛润之为儿女亲家。

冯钦哉:山西万泉人。杨虎城部前期重要将领。1924年任国民三军三师二旅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10军1师长。1928年10军缩编为暂21师,冯钦哉趁杨虎城正在日本游历,四处活动,想当师长,未果。中原大战时升任7军42师长。曾参与围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西安事变时拒不听杨虎城调遣,杨派续范亭等人前去劝说也无效。冯与孔祥熙秘密联络,通报情况,公开通电反对发动事变,致使潼关防线不攻自破。西安事变后,脱离17路军投靠蒋介石,升任27路军总指挥。抗战时期,任14军团军团长,一战区副总司令,参与了娘子关抗战、中条山抗战。解放战争初期,任12战区副司令长官,华北剿总副司令。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