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公司没落 谷歌进军MP3搜索是必然 eNet硅谷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1:25:06
唱片公司正在没落版权形同虚设
商用宽屏仅5700元
索爱也出美女机森海塞尔仅150
近日,关于谷歌要进军MP3搜索的传言铺天盖地,在百度的“知道”里已经有人发问:“怎么用Google搜索MP3啊?”。的确,这可能代表了广大网友或者说Google用户的心声。然而,业界对谷歌要进军MP3搜索的态度却异常的冷淡,大致的观点是“唱片公司不会对版权让步”、“MP3搜索仅仅面对低端用户”、“谷歌不了解周杰伦是谁”等等。
对此,谷歌官方并没有明确表态,那么到底谷歌进军MP3搜索是否合适呢?笔者认为,谷歌进军音乐搜索已经不是讨论对于不对的时候了,而是讨论何时进入的问题,因为这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然。
唱片公司正在没落版权形同虚设
在分析“唱片公司不会轻易对版权让步”的问题之前,我先来分析一下唱片公司的发展情况,相信你看完了这个分析之后,你会明白唱片公司的版权已经形同虚设。
曾经,让一个唱片走红的唯一办法是:广播。因为没有别的工具能够接触到足够多的听众,一个唱片想挤入广播公司的播放列表比登天还难,很多唱片公司采取了贿赂的办法,当然后来贿赂被禁止了。但是一旦一首歌曲能够被播放,就会立即走红,并且传遍大江南北。《地道战》、《红星闪闪》等老歌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20世纪80年代,MTV开始盛行,同时也成为催红唱片的最佳工具,这要得益于电视的普及。MTV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且也塑造了众多的明星,老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和MTV开始衰退,因为他们的成本很高,传播速度也要远远低于互联网音乐的制作。我们再也看不到四大天王式的焦点人物出现,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众多的互联网歌手被捧红了,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这包括阿杜、庞龙等等。
从美国唱片数据上看,历史上50大畅销唱片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录制的,比如老鹰乐队和杰克逊的唱片,但是没有一张是在过去的5年中制作完成的。美国人说是itunes毁掉了唱片公司,笔者认为是互联网毁掉了唱片公司。虽然,周杰伦等当红歌星也备受人们追捧,但是比起刘德华时代已经相差甚远了。
由此看出,我们已经有MTV时代的唱片音乐向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音乐过渡,而搜索引擎的作用是将这些音乐分门别类,让我们随手可得我们想要得。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在MP3上获得了成功,是互联网和数字音乐发展的功劳,而唱片公司即使在赖以生存的版权上咬住不放,也仅仅是暂时的挣扎,因为他们已经没落,并且还会继续走向没落,这种来自于网友的力量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最好的例证就是百代在与百度的官司中妥协。
MP3不是仅面对低端用户
虽然我们从百度MP3搜索的数据中,看到大部分的用户是学生,然而随着音乐播放器在各种终端上普及,这个市场不仅仅是学生。
诺基亚在200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音乐终端制造厂商,其销量近七千万部。索尼爱立信2006年具有音乐功能的手机销售量达6000万部,其中,Walkman音乐手机销售量达1700万部;而国产手机已经有70%以上的产品都加入了MP3功能。中国手机用户有4.43亿,估计具备音乐播放功能的手机也将达到1亿部,再加上数以万计的MP3,随着这些音乐播放器的普及和价格的下降,这个市场是巨大的。
在这个市场中,难道仅仅有学生市场么?而且中国的大学教育正在普及,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涌向社会,这些人注定会继续他们的数字音乐之旅。
那么,这些终端的拥有者如何得到他们想要的音乐呢?当然,这就需要搜索引擎的帮助了,百度已经先入为主,谷歌已没有理由再等待下去,否则Google在中国的本土化就成了空谈。所以对于“谷歌进入MP3搜索与其定位不符”的论断是缺少长远眼光的,全民数字音乐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谷歌20%的市场占有率中的所有用户都是MP3搜索的潜在用户,并且能够给谷歌带来更多的用户。
谷歌不了解周杰伦是谁?
而面对“谷歌不了解中国本土用户需求”的说法,我个人认为也是欠妥当。在第一部分,笔者已经列举了唱片公司的败落过程,造星运动的吃力,而那些焦点人物仅仅是有限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否定周杰伦,林俊杰等明星是红得发紫的热门人物,他们的歌曲也是下载率最高的,然而这也不能阻碍那些不出名歌手的歌曲被更多一部分人下载,而这些并不出名的歌曲却占据了更大的一部分,这不是我的论断,这就是经典80/20法则。
从itunes下载数据看,1000万首歌曲中每个月都会被下载至少一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很多人通过搜索工具找到了自己爱好的音乐,并非焦点音乐才会有人关注。我想百度MP3排行榜TOP200的歌手的歌曲的下载量加起来,肯定会少于剩下的成千上万不出名的歌手的歌曲下载量。
此外,谷歌也有能力通过技术实现排名,因为Google技术是排名的专家。因此谷歌一方面会认识谁是周杰伦,另一方面还会给更多的网友个性化的需求。
最后,笔者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讨论谷歌是否要进军MP3搜索的时候了,而是讨论何时进入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