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宏下觉法师于2006.7.8日开示(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53:06
我们今天的课题是禅修。真正的禅修,才能够转变我们的身心,戒律只是在我们的行动上规范化,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所以戒方面,把握两个:应该做的、应该止的,你不能做的应该停止,应该做的尽量去做。我们戒律的精神就是:对于自己身心,让烦恼更加滋长的种种行为,要停止;对于他人有害的种种行为,我们要停止。最起码的,我们的语言,我们说话,要诚实一点,不能打妄语,一开口就说谎话。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什么样的危机呀?就是一种信任危机。人和人之间都不相信。对别人不相信,对任何东西,很多行业都不相信,就希望骗人。我们被骗习惯了,到最后我们不相信他,到我们身上,我们也骗他,就恶性循环。第一个我们不做妄语,不欺骗人家,这一个是戒。再一个呢,我们不能一开口就三字经,决不骂人,这个(要)练习。再一个呢,我们一讲话,就讲诚实语,讲对自他都有利益的话,不做离间之语——我们佛法里说的“两舌”。再一个呢,要么就说话,要么就不用说。不要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说一些冷的笑话,热的笑话,说一些黄色笑话,这些都不是我们学佛人的口业应该有的,这个你要改变,戒是这样。那有这些规范以后,你的身,就像个人一样,不去偷盗人家,不去伤害到世间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等等都不做。那我们的内心呢?内心跟我们的身心,身口两样。身口有凭有证,你看到人家做坏事,这样不能做,你的身口意的行为有法律制裁,有国法制裁,可是你的心呢?我心里生一个贪,生一个嗔,对事理不明不白,国法不能制裁我吧?可是这心里面呢?这些毒素如果不排出的话,你就是做到最好,做到你的行为都非常如理,不伤害人,可是你内心,还是毒素,甚至会变成一个假道人。你内心的毒,三毒没有真正的排出,只是为了努力维持我是一个修道,学佛的人,维持这个面子。 所以说要想真正做到一个修行人,一定要进入内心的禅修。
所谓内心的禅修,禅修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就讲到了为什么学佛这个问题? 如果说刚才我们讲的第一种人学佛,不一定要禅修,你就念念经,念完就祈求祈求佛菩萨加持我,让我过好一点,就完了,就可以了,你会达到目的的。但是第二种学佛的人,跟第三种学佛的人,没有禅修几乎是不可能成就的,不可能成佛的。想要成功,要自己内心的解脱,也就是禅修的目的。所以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把我们的分别,妄想给停下来。当我们的分别、妄想停下来的时候,也就是停下了你的有限的知识,跟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把这些全部都停下来,才能够真正见到我们内心的真实, 真正见到一切世界的真相。所谓的真理,这个时候你才能够见到。 所以真理绝对不是你用你现在的知识可以真正看到的,那只是相似的,这个是按照佛法的角度去说。所以说禅修的目的就是为了息,息灭我们的妄想,见到我们本性具足的佛性。所谓佛性,那就是解脱的,没有任何挂碍的。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傅大士说了一个偈子,叫做:澄神。把自己的神澄滤下来,就能够生起我们的觉悟。这是所谓的“澄神生觉性,亡虑灭迷情”把你的思虑给息下来,把你的精神给沉淀下来,你的觉性才能够真正生起。把你的妄想给灭下来,给停下来时,你才能真正灭掉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情。我们为什么会喜会苦,为什么会有烦恼?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的虚妄,分别,无明,执着。所以为什么要禅修,就是真正要想明心见性的人才需要去禅修,只有真正的进入内心的禅修,才能够明心见性。
当年佛法在印度流传,佛过世以后,佛法慢慢,慢慢流传在世界上,可是也经过了很多的波折。佛法要得到人家的信仰,必须自己本身——最重要的代表佛法的僧人——有学有修。有一个时段,可能一些僧人修学方面差一点,世间特别是印度——印度的外道是非常多的,所谓的宗教是非常多的,就会跟你辩论。我们的出家师父会被外道辩输了,辩输了之后呢,我们的庙里就不能做任何的正常的宗教活动。甚至更严格一点,现在我们学的西方的逻辑学,真正的祖宗在印度,印度叫做因明学,因明学就是现在逻辑学之一。它讲任何话都要有“宗、因、喻”三比量,不是随便说说的,没字没据、没譬没喻不能说的。出家人不是说书的,辩论是有规则的,辩论的时候先定好:你如果说输了,当我徒弟,头剃了,跟我出家。如果我说输了,我庙给你。(你们腿放一放,没关系阿,放松一点,没事)这个时期,我们佛法有时候就被别人辨输了。所以到了龙树菩萨的时候,他就跟很多外道去进行辩论。龙树菩萨说:“你要用这个世间的辩论的技巧,虽然你很有理论,你很有说法,辩才,但是你要想真正见到绝对的真理,见到佛法所说,我们的佛性,你无论怎么辩论,你辩不到的。用你的有限的知识,有限的分别,你想辩到一个佛性,辩到一个我们的心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不过是戏论。”所以世间的人都离不开相对的东西,生跟灭,有跟没有,这都是我们的常识,都是我们的习惯。我们现在都是在这样一个相对的世界当中。在这个相对的世界当中,这种常识当中,你想见到佛性,你想明白我们的心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有通过禅修,把虚妄的思想,虚妄的分别停下来,才有可能明白,才有可能契入,去觉受我们的心灵。这是佛法,究竟的佛法,禅修的一个教授,我告诉你们。
禅修的目的我们很清楚,就是为了平息我们的虚妄,见到我们的真实。那禅修的手段是什么呢?方法是什么呢?在我们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所谓的禅宗,这里边又流传了所谓的这个祖师禅、如来禅。大家在学佛的过程中应该听过,这些名词,那到底怎么做呢?目的有了,还要有思路,要有方法,有方法我们才能够真正进入实际的修持。按照中国的,大乘的佛法的手段,就是告诉我们,就是要停下我们的分别,那我们怎么来停下分别呢?一定要理智的随入。我们要跟自己对话,我们在学习教义,我们学就是告诉我们,如理的去思维、观察的方法。我们禅修的时候呢,按照大乘的佛法就告诉我们先观察,观察我们现在每一个人所非常认真的、执著的这些世界的物质,我们都觉得它是真的,实际观察就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要看清楚,那不能模模糊糊的,模模糊糊你永远进不来,永远进不了真实修行的道路。佛开始的教授,最初的开始教授就告诉我们,先认识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现在,在这个情理当中是执著这一世界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所以我们才会去追求,才会去创造嘛,因为觉得是真实的。可是我们如果经过实在的,认真地观察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这些碰得到的这些外部的客观的现象都是在无常变化当中。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更容易懂,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按照佛法的教理来说,都是诸行无常的。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呢?而且要深入思考,要多次思考,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会变的。可是一到了事实上去,碰到事情上去的时候,你就觉得它不会变,它是真的。是不是如此?就是因为没有多次地、深入地、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地想。
故此,我们都知道,但是“看得破,忍不过”。看是看得开了,在你静下来的时候,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时候,(心想)什么事情都是假的啦,讲我好也是假,讲我不好也是假,发财也是假,做生意败了也是假。可是真的发财了,乐了哎;真的败了的时候,难过,跳楼,是不是?是真的懂吗?假的,假的。所以说禅修——禅,我们翻译过来叫“静虑”,是不是?就是说要在你内心非常宁静的时候,深刻的去思虑、去观察,要多次的观察,你才能够慢慢的说服自己,确实能够接受它。理跟情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想理能够说服情,情能够跟着理,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自己的深刻的体会也是如此。实际上出家了几十年了,当你真正遇到事情,你还会被情所牵引,情就是我们的习性,理就是我们的迷惑。即使理明了,可是情不是那么容易转的。怎么办呢?就是要一辈子、两辈子、三辈子,继续练习。有些人这一辈子就解脱了,你要想清楚,你往他前面看看,他已经修过很多辈子了。我们现在在座的能够安心坐下来听,也不是一辈子刚学佛的啊,这个一定要承认呐,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你看我们多少人?中国有十五亿人,有多少人真正学佛的?到五台山来,一天有几万人,有真正几个人能够真的坐下来好好的聊聊天,听听佛法?不多的。光是这一点就是难得的一个因缘,我们对它要有一个深刻的相信,这就是因果啊。对世界上这些所有的现象要做深刻的观察,要多次的,纵的观察,横的观察,上的观察,下的观察,要多次观察,在静的当中做深入的思虑,然后知道原来佛说的没错,没骗我们:诸行无常。一切行为,一切行动,一切有表现的现象,乃至太空宇宙,都是在变化无常的。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明白)这个无常它没有本性,佛法里面一句话,就是空的,没有实在的感觉就是空的。大家听过这个名词:空性,空性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性是没有的。假象有没有?有。但是这个假象也是暂时的,那个永远不变的性是没有的,这就是空。从客观的观察,然后回过来,与客观相对的去观,也要深刻的思考,去专注地观察它是不是真的。我们的心,昨天的想法跟今天的想法,跟明天的想法。现在的心,过去的心,未来的心。过去的心,思想,过去了;未来的心还没来;现在的心不会停留的。你能停住自己的思虑吗?停不住。你从这样来观察,深入的观察你会看到,原来我们平时执著于自己的想法的这个心都是虚假的。
通过这样的道理,对自己的心的虚假的认知的确定,那可能比观察万物,外面现象世界还要更深刻,还要更着力用力,才有办法驱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对自性的执著。这种从外观察,从内观察,观察到最后,知道虚妄、假立,这些都是假的名字,都是假的。比如说我们修道的人,修道出家,出家就是出离,出离什么?就是出离世间的五欲,有没有出来?我们世间上,什么叫欲界?欲界就是对五欲的贪求。有欲就叫欲界。哪五欲啊?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种让你心动的事情叫做五欲。可是这五种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吗?永恒不变的吗?没有。但是我们为什么还会对这五种事情非常用力,甚至用自己的一辈子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呢?就是迷惑。没有经过真正的对它深入的观察,故此放不下,非常的难放下。不要说我们在家学佛,出家学佛也没有几个真正能放下,放下了就解脱了:很简单,真正对财、色、名、食、睡、放下了,就解脱了。我们出家学佛、在家学佛,就是为了看清楚这五样东西,放下。禅修,第一个就是要息妄,息妄的方法就是观察,仔细的观察,把它观透了。
当内心中你的习惯又起来了,又碰到要想执着,要想去追求的时候,你就再去(观察):那是假的。你希望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假的东西吗?你如果希望是这样,那你就去吧。你如果我不是真正为了这样,但是没办法,那怎么办?我经常这样,那你就右手抓住自己左手,骂自己一顿,只有如此。以前一个大师,在修行还没有证果之前,在山洞里面,突然对世界的名有一种追求,马上右手抓住自己的左手就骂:“你在山洞里边还想着世界上的名!”我们看是出了家了,剃了头了,跟你们不一样。但心里边那自己还冒泡,对世界的财色五欲会冒泡的,会起一种思想。所以我们有时候说笑话,消遣出家人:和尚不要钱,越多越好,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出家人也一样。出家人什么都没学到,就是学会化缘,那也不就坏了。对不对?所以对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对治。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那到这里听佛法干什么?就是明白一个道理,然后让自己让自己好养一点,让自己活得快乐一点。真正的快乐不是你财富多少,不是你良田千亩,广厦千间,是不是这个?当然,物质是生活的一种润滑剂,没有也不行,但是有了也不是万能,看你能不能处理的问题。所以说禅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深入的观察,观察到这个时候,那我们才有办法,能够知道一切是幻的是假的,要知道的透,知道的彻底。
《圆觉经》说:知幻。知道一切是幻化的,就像那个魔术一样,像梦一样,你知道彻底的时候,你就能离开你内心的执着,慢慢你就放下了。世界上为什么那么多贪官?就是不知道是假的,(以为)是真的,所以贪。他尽量地满足自己的私欲,就是(因为)不知道是假的,他觉得是真的,那是执着,到最后受害。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是假的,你就不会受害。在佛经里面(有一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佛跟阿难去经行,突然之间山坍下来,那个里面有金矿,看到金子,两个人就绕开,叫金子是毒蛇。有人听说,佛跟阿难看到有毒蛇后赶快离开,那到底毒蛇是多大呢?去看看,结果看了以后,哎呀,这个世尊怎么眼睛花了?黄金怎么变毒蛇?(结果)他就去把它,先埋起来,不能当下就拿让别人看到,国家的财产是国家所有,私人不能拥有。到了晚上,他才把它挖出来,扛回家去,一下子暴富,一夜之富不得了。人是穷的富不得,富的要不得。他就很快用自己的横财去置田,自己建房子。他这个邻居一看,这突然之间富起来,一定是得了不义之财。结果邻居去举报,人家一查,(发现他)得了那么多黄金,按当时的法律就是盗国家之财,要制裁的,这个就是佛在世的时候的一个故事。所以说避开一点,你会少受一点伤害。通过我们如此的(观察),知道一切世界是假的,你就离开这些东西,离开对这些物质、现象世界很深刻的执著,就放下了。多放下一点,你就多觉悟一点,人啊,就是这样,你如果对世界的执着少一点,你的心就会明朗一点,会清楚一点。执着的越多,你的心会越来越迷惑,这是一个方法。
如果我们通过这样的思维,通过这样的观察以后,你真正能够把自己的虚妄、分别都停下去,放下了之后,我们的心性你也就看到了。我们的心性就是不受自己任何的客观跟主观的种种分别,不受假的现象所桎梏。我们的心性本来就是具足解脱的。这个时候,在大乘佛法里边,你明心了,你见到了我们的本性了,你能解脱了。这种修行,可以这样讲,是祖师们直截了当的告诉你:你就是佛。
可是很多人不承认,不敢承认“我是佛”,那怎么办呢?那你就是“我”。然后你就从另外一种禅修的角度去修,练习。练习什么?先练习我是“我”。看清楚这个“我”是什么组成的。我们平时执著“我”、“我”、“我”这个东西,非常的深刻,非常的牢固,这个我们先看清楚它。在我们佛法里有一句话说“要无我,先要看到我是什么”。不先看到我是什么,那你也不可能把我放下,看不懂它。大家有没有念过《心经》?《心经》里面第一句话叫“观自在菩萨”。我们现在的观,世人的观是什么?观是观了,不自在。什么叫自在?就是观透了。观到得到其中三昧了,观到很熟了。观什么?照见五蕴。我们的身体是由五个元素组成的,总的说两个:身跟心,再分开一点就五个:色、受、想、行、识。色是我们的色身;受、想、行、识是我们的心理作用,是我们的心理状态。什么样的人是观自在菩萨?要“照见五蕴皆空”的人是观自在菩萨。我们现在没有观空,所以我们不是菩萨,是某某人。那我们怎么样能够观清楚它?要有一定的方法。我们刚刚是从观察上入手,如果我们这种方法能够真正观到底,能够放下,放下自己的种种虚妄、分别,种种自己的实相,真正能够通过深刻的观察以后,放下了自己。对事情都不以我的实相来看待它,以我的有限的知识去恭敬它。先把自己的虚妄分别给停下来,这个“念”要离,好难啊。我们能不能坐在那里,一个思想,一个妄念都不起?难了,非常难,对不对?所以第一个方法可能不适合。但观察是可以做的,先认识外境,然后再认识我们内心。
《金刚经》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都不可得。要观察,要有智慧,观察完了,自己确定了:这些都是虚假的。可是为什么我还是放不下呢?因为我们的习性、惯性的力量。那就要找一个方法,用什么方法?用系念的方法。确定一个客体,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客体,然后把你的心像一根绳子,能观的心,能念的心,去念这一个专注的客体。比如说我们现在最流行的,净土宗的念阿弥陀佛的方法。“阿弥陀佛”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客体,就是一个目标,然后我们念的心有了,有一个心,就是孜孜不倦的念他,念他。那这个当中,能念的心是“能”,这个“念”就是一个绳子。使自己的心跟这个目标客体产生关系,要有一个绳子,这个绳子就是我们的念。这个念就是心里的作用,这个念是心里的什么作用?按照法相的名词理解就是:念就是对自己曾经经过的,记住的事情铭记不忘。那还能不能忘记它?非常难。大家不相信可以静下来,坐下来,看看念十分钟,能不能没有妄想,只有一句话,做不到。所以我们不能解脱。所以说我的第二个方法,要系念:
什么都不要想,你也不用观,你就是念。这个念的方法就是以一个念头来代替很多很多的念头。我打个比喻,我们这个空间有很多灰尘,虽然现在看不到,但是决定有。就像我们的妄想、思想、我们心灵里边的妄念一样很多,但是我们看不到。我们现在大家可能都觉得没有妄念,对不对?但是你念佛的时候就有妄念,当你一看呼吸的时候就有妄念。为什么?我经常思考:小孩子小的时候在农村里,农村里的旧房子,都是用木板当隔墙的,木板都有缝,当早上太阳从缝里边照进来的时候,那一(缕)光,太阳光当中含着如群魔乱舞,很多的灰尘,其他地方有没有灰尘?一定有,只是因为没有那一缕光明(看不到)。我们现在感觉不到自己内心的妄想,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念佛,没有修观,这里和没有那一缕光明一样的道理,但是绝对有(妄想)。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脑子里边有很多灰尘,就像房间、空间里一样,很多灰尘。我们想将这个灰尘压下去,你能不能啊?不能。对不对?有一个方法,你就抓这当中有一个灰尘,其他灰尘都不管它,都不要去理它,久而久之以后,灰尘自己落体了,你手里边只抓这一个灰尘。丢一个灰尘容易,还是丢很多灰尘容易?丢一个妄念容易,还是丢一万个妄念容易?念佛的那一念是不是妄念,也是妄念,但是这一个妄念可以让你的心能够沉静下去。所以就用这个方法就,叫做系念法。当你的这个客体确定了,你的心明朗了,你的念继续了才能系心,系心地念,能念的心去念所念的符号,去缘念、去专注所要专注的对象。建立好(客体)后开始缘念,开始练习,这个当中要经过一段时间,什么时间?叫调心的时间。
第一个步骤是系心,第二个步骤就叫调心。我们念佛的时候,或你要禅修的时候,最大的两个毛病或者是最难对付的两个家活:一个是念念佛号,不念还好一念就睡着了;第二个不念还好一念就其他思想都来了。以前我在四川住的时候,在宝光寺一个老禅和子跟我讲笑话,以前听说清末的时候,禅堂有这么一个故事。和尚在禅堂里面有规矩的,一开始静坐,一开始坐香的时候,门帘一挂,进来的人不能出去,出去的人不能进来。庙里头嘛吃素,吃素最多的就是青菜豆腐。隔壁有一家开豆腐店的,每天他的豆腐就是供应宝光寺的。有一天卖豆腐的已经把豆腐挑到厨房了,然后要去算钱呀,就问当家师在哪里,人家说进禅堂了你去看看,他就去禅堂找当家师要钱,刚好一进来“咵”帘子一下,那就不能出去了,他就和出家师父(一起打坐),出家师父打坐不管观呼吸也好,看话头也好,看公案也好,或者念佛号也可以。他这一个卖豆腐的什么也没练过也没听过,他进去后不能出去了,那规矩就是这个,身子是一动不能动。他就跟着出家师父,也坐下,装模做样。他一静下来之后呀,没事情嘛就静下来,没东西想他就等,等那个当家师父这一座禅坐完了他就要钱,就想这个问题,你念就念吧。一静下来之后可好了,坐了一个小时,大概一柱香的时间就开静了,当家师父出去了,他就去要钱。出来之后他跟朋友讲:“唉呀,我现在才知道和尚们坐禅这么好。”朋友说好什么,他说:“我今天就是去跟当家师要这个账。当家师进禅堂,刚好我也被关了进去,我也坐了一支香。我都不会坐,但是我坐在那里,把二十几年以前别人欠我的豆腐账都给想起来了!”列位,静下来了,特别是对不起你的事情,你都会想起来。第二个最难对付的家伙就是妄想。
是不是这个样子?难呀!修行难就难在这儿了。那怎么办呀,不怕。有很多人说师父,我这个修行,妄想这么多,怎么办?我刚刚就是一个方法:你抓住那个灰尘。你不要理它,你理它的话,越去压这个妄想,妄想越多,因为你压这个妄想的那个念头也是妄想。所以说古人有句偈子说就像“秋风落叶乱成堆。”秋天到了,特别是我们五台山,落叶满院子都有是,你要打扫它,打扫完了以后又来了。“扫尽还来千百回”你扫净之后它照样要落,怎么办呢?有一天他终于觉悟了,“一笑罢休闲处着”,不要扫,管它的。“任它着地自成灰”妄想让它自己落地,树叶让它自己落地。久而以后它自己就变成灰了,完事了,修行的道理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就要把自己的主题抓住,抓住以后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千万不要今天念观音,后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又念文殊,你永远念不完,那个都是妄念。你如果抓住一个主题之后,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念佛号,它只不过是一个黄叶止啼的东西。小孩子哭了,没有糖吃,摘一个黄叶——一个糖给你吃,小孩子不哭了,不哭就好了嘛!所以不要去分别,今天来了一个密宗上师给我灌一个顶,我就去念莲师,后天给我传一个阿弥陀佛,我就念头阿弥陀佛。现在很多人学法是这个样子,到处求法,口袋里装满了法门,但是有用吗?一个都没用,就是今天朝三明天暮四,学不成。这是告诉大家非常诚恳的一个建议:如果要找到真正的修行的法门,记住,一是系心,把自己的心给系住,系在一个目标上,不管是什么目标都可以。不要说念佛号了,连念扫地都可以证阿罗汉果,大家都知道周利盘陀伽,《吠陀经》?里的十六阿罗汉之一。他是一个最笨的人,但是笨的人有笨的办法,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相信佛对他说的,他就是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千重万挠,结果他悟了,证了阿罗汉果。所以哪一个方法不好,可是现在很多人学佛,要求一个无上灌顶,或求一个最好的方法,没有用。我有一个朋友在纽约,他起码灌过四百多个顶,我说你的头都快灌穿了,但是心没透。所以说第一要系心,禅修的主题你还没有定下之前你还可以选择,“到底哪一条更适合我?”或者“我最喜欢”,定下来以后,轻易不要改变,这是我以前的老师跟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的。如果确定了主题之后不要再改变,一旦改变你会连动,这个意念不对了再改变,那你这一辈子都在改变它,改变当中你就达不到“系心”。
第二要调心、练心,一是对治自己的昏沉,一是对治妄想。(对治)妄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念(的频率)提高起来。我们的思想、妄想很多,怎么办呢?就是把念的频率提高一点。我经常举一个比喻,在座的有没有广东人?广东的餐厅的最大一个特色是什么?(说)话的声音很大。为什么声音很大?我们先去了四个人,一小桌,几个人讲话,可以轻声细语。来了隔壁另外一桌,他们也要讲话,我们还要听到自己的讲话,声音就相应的提高一点,又来了第三桌、第四桌……第七桌,你的声音是不是还要相应的再提高,再提高……所以到最后变成“吵架”了。我在纽约住的时候,有人讲一个笑话:如果(外国人)隔壁住着广东人的话,经常要报警,因为听他们讲话以为在吵架。我不是说广东人,这个意思是说,我们的妄想来了不要怕,只要把你的念头,把你系念的目标相应的提高就对了。通过这样的练习,调练自己的心,所谓调练就是把那些(影响)我们能够安心的,能够专注的障碍都调整完后,你的心就能够住下来。
所以第三就是要达到住心,让心能够得止、得住。刚开始修习禅修的时候,心(中的妄想)简直就像瀑布一样,哗啦哗啦的很多。很多人刚开始学佛念佛号,念个十句八句就念忘了,因为妄想的冲击力太大,像瀑布一样冲击下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妄想相对会静下来,就像瀑布下来之后有一段湍急的溪流,虽然是湍急的溪流,但是比瀑布要稳定一些了,然后溪流变成山间的小溪,由小溪进入河流,由河流最后进入大海,到了大海就宁静了,所以说修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心定下来了,真正能够静下来了,这个时候的“心”我们才可以用了。
第四就是用心。宁静的心,专注的心才真正会看到我们身心的假象,看到世间的假象,你才能够摆脱对它的迷执——迷惘的执著,这就达到解脱了。所以说禅修要先从观察上,放下,然后当下承担起来,如果不行,那我们再继续,有一个主题的、关注系住的练习,练习到最后,目标是一样,目的是一样,修的时候你的心才能够有足够的透明度,能够洞视客观现象的真实和内心心灵的真相,才能够觉悟,那就是佛法的最终的目的达到了。
觉悟了有两种解脱,一种是慧解脱,我们的心从此不会再无明了。无明是佛法的名词,就是不明白我们身体和心理的真实,世界现象的真实。当我们的慧心开始解脱了,不再是无明,从无明之中解脱出来,变成明了,就像黑暗当中开了光明。这一种解脱,也是称理智上的解脱,从理智上再不迷惑了。第二种解脱是心解脱,我们现在的心是被我们心里面的其他的心理因素所控制,我们现在的心不是清净的心,我们现在的心不是贪心就是嗔心,不是嗔心就是痴心,不是痴心就是慢心,不是慢心就是嫉妒心,这个的佛法名词就是“毒”——心里有毒素,所以我们不快乐。看到好的想要,要不到回家还想要。今天进了一个餐馆,吃了一个很好的菜,回到家以后,明天我再想去吃一顿,结果明天不行,“哎呀,怎么今天又不行了!”心里很难过。就是被这个毒素弄中毒了。嗔恨也是如此,当下别人讲我一句话,就不高兴了,当下不舒服,哪天进入禅堂以后,突然想起哪天,那个人对我怎可以这样子,讲那么恶毒的话,能当那么多人当中让我下不了台,不给我面子。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生气,你的内心,在你还一个人的时候都不得安宁,心被你的嗔恨所中毒。我们的心,随时都不能真正平安的静下来。(还有)我慢,还有看到别人比我好的时候,心里非常难过,嫉妒,不能随喜人,只会嫉妒人,所以我们的心里边不能解脱。
当你真正能够达到心住下来,明白了我们的心性,明白了一切世间的真实,就是财、色、名、食,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嗔、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样,都是假的,都是不实在的,放下了你的心就从此脱离了贪、嗔、痴、慢、疑的控制,达到了清净的心,这就是我们的本心,这个只有在你深刻的禅修当中,你才能够会体会到,你才会契入。一次的经验,两次的经验,三次的经验,直到最后完全地保持空灵,保持智慧的境界,那就是阿罗汉、菩萨、佛的境界,那也就是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禅修。禅修就是要将妄息下去,“真”见到了,明白原来我们都被自己骗了。(我们)为什么会流转世间,就是我们被自己骗了,所以《楞严经》里面有两句话,所谓一切众生都是“知见立知”,知见就是依自己的常识、知识,说这个有的,说这个没有的,说这个空的,这个有的,依你的常识去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一切都是无明的,你以为这个是真的,你以为是假的,都是你以你现前比量的分别,都是不透彻的。科学也是如此,只是以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而已,所以科学家也没办法知道,地球怎么开始转的?是上帝踹了一脚——这是牛顿说的。科学家也没办法,他只能(做)一种现象的分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你把自己的虚妄分别完全给放下来,不再执着自己的虚妄分别,不以自己的有限的知识去测度,把所有的事情给停息下来,平静下来,才能够真正进入清净涅磐,这就是禅修的重点,禅修最后要达到的目标。
希望我们不管是久学佛的,还是刚刚学佛的,(要相信)佛法是真真实实、不骗人的,这一点我们先去了解,不要变成迷信的。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其实很多现在学佛的人,80%以上是迷信的,不了解真正佛法的理数,所以我们要去学佛,真正要去学佛,像知识分子一定要对佛法的教理——佛到底说什么?有没有道理?先去听,先去自己阅读,然后做深刻的思考,再确定下来,那就是去“学佛”,听闻佛法、去阅读佛法、了解它的道理,这是30%的工作。70%的工作是要身体力行,那才有意义,不然这只是知识,只是一种知见的意思。像现在很多人学佛,佛学家最后的那一层窗户纸他捅不破,他只是在知见上,还是以凡夫知见去测圣人心性,那是没用的。《圆觉经》里面有这么讲到,说以我们现在生死轮回的心去测度圆满的觉性,这个圆满的觉性也就成为轮转生死的因缘。怎么才能够真正契入圆觉觉性?先把你的虚妄分别,把你的错误的知见停下来,先把你的内心的贪嗔痴慢疑给沉淀下去,然后你才能够圆满的契入,圆满的觉醒,这是最终的目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