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飞:怎样立身于一个灾害频仍的年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24:14
2010年04月15日 10:47潇湘晨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截至14日晚间,地震已经造成400多人死亡,上万人受伤。当地大部分建筑倒塌,多名民众被埋,估计伤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美丽的玉树就这样被灾难剥夺了美丽,灾难又将这一份美丽当众撕毁。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以来,我们已经一次次面临这种内心的焦灼和情感的煎熬。全球范围内,大地震接连发生。在中国,北方暴雪和西南大旱几乎接踵而至。谁都期待安乐与祥和,但这显然不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的全部。生活要保有理想,却不能以理想的状态来设计社会的出路,否则我们在灾害面前只能更加混乱和孱弱。
电影《2012》所展示的恐怖的人类末日场景,你可以认为它经过了夸张因而荒诞不经,但你却无从否定它的警示价值。从中期和短期来看,我们无从决定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努力避免它成为人类的灾难。一切行动都可以浓缩为一句中国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海地7.3级地震造成30万人死亡,一个多月后发生在智利的8.8级特大地震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而导致的死亡人数为507人。其间固然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最重要的一条是智利的防震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数以万计的同胞。我们希望生命换取的教训能够刻骨铭心,防震减灾不仅作为一个词汇,而且应该成为一种意识、一种能力和一套机制。玉树地震中的种种细节表明,这种预防的意识、能力和机制并没有完美地呈现出来。我们常说灾难来得猝不及防,但玉树地震却给出了一个并不短暂的“提前量”。在7.1级地震之前两个小时,还曾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这次预警甚至惊醒了一位玉树当地网友,他在百度贴吧留言询问“是不是地震了?”然而更多的人,特别是职能机构忽略了这样一个提醒,直到7.1级地震的发生。
地震发生后,网友们又一次谈及地震预报的话题,指出3月9日有专家曾说,“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预报的问题此前已经讨论得太多,我们愿意相信这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既然地震无法预报,为何专家要预报不会发生地震?”应该说,网友的诘问也不乏逻辑之力。宏观来看,预报的有无或准确与否,并不是保证我们免于地震灾难的全部指望。在预报之外尚有防御与救援,公正地说,汶川大地震已经让世人见证过一次中国在灾害救援方面的强大能力。此次玉树地震发生后,各路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正在日夜兼程奔赴灾区。
对地震灾害的防御,可以分为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工程性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建筑抗震与否的问题。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建筑都进行了质量方面的查漏补缺,这里没有理由再一次成为伤心之地。非工程性措施,主要是指提高民众避险能力的应急演练方面的行动。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学校创造了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其经验就是平常坚持应急演练。如今,这样的宝贵经验是否得到了推广,每个人靠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不难判断。
转眼就是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玉树地震提前让整个中国重返悲痛记忆。斯时我们曾谈及遗忘的问题,今天我们应该已经知道,遗忘的确比记性更为顽强。今天,我们再一次祈愿地震灾区的同胞平安,再一次呼吁大家尽己所能向受难之地施以援手。除此而外,我们更期待所有人都来盘点我们的记忆,在不甘遗忘中找寻到我们立身于一个多灾年代的平常规律。
张恒
欢迎订阅凤凰网资讯电子期刊
随身了解凤凰独家观点,获悉事件本质,尽在手机凤凰网。

非工程性措施  灾害  汶川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周欢:以同胞的名义祈福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马九器:如何让民众相信《2012》只是个传说李晓亮:信息迟滞才是等地震的罪魁山西应急演练何以引发地震谣言山西缘何又现地震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