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规 潜艇 历程:成长的“水下蛟龙”(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17:34

中国常规潜艇历程:成长的“水下蛟龙”(图)

发布时间:2010-04-13 来源:军事论坛_新浪网 类型:军事动态 -

国产第一艘潜艇——03型潜艇

毛泽东视察03潜艇的建造

在我国海军潜艇中,核潜艇风头最劲,但因数量有限,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常规动力潜艇。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已先后研制生产过五种常规动力潜艇,建造总数超过一百三十艘。在我国海军武库中,论吨位、论数量,至今没有任何其他类型舰艇的建造和装备规模超过常规潜艇。可以说,常规潜艇部队一直是我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90年代之后,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宋”级常规潜艇开始装备部队,向俄罗斯采购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也进入现役。随着新一代潜艇的陆续服役,我国常规潜艇的战力必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拟对我国常规潜艇发展历程加以回顾。

一、我国常规潜艇的鼻祖:6603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解放沿海岛屿,抵御国民党军队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捍卫领海主权和保卫海上交通线。当时,同样年轻的海军航空兵仅有有限的对海攻击能力,需和空军一道同国民党军队争夺台湾海峡的制空权,无法对水面舰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护,因此,对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远航巡弋,又能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基于这种认识,1950年底,人民海军正式向前苏联提出订购潜艇并培训学员的要求。1951年4月,海军成立了潜艇学习队,到前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驻旅顺潜艇分队学习。1952年5月,我国第一个潜艇基地在青岛建成。1954年6月,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成立,开始执行远航巡逻警戒任务。

与此同时,我国自制潜艇的计划也已酝酿成熟。1953年6月4日,中苏签订了“六·四”协定,苏方有偿转让W级(613型)常规鱼雷潜艇的建造权,提供成套器材设备和设计图纸资料,由我国船厂建造,并派专家来华指导。当年,我国先后在江南、武昌两个造船厂装配制造前苏联转让的W级中型常规动力潜艇。首艇于1955年4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交付海军。

W级共有5种型号,其中Ⅰ型和Ⅳ型的指挥台后面有火炮,Ⅱ型指挥台前后两端均有火炮,Ⅲ型和Ⅴ型则没有火炮,我国建造的是Ⅳ型和Ⅴ型。

W级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型潜艇,我国称之为6603型潜艇,后称为03型潜艇。该型潜艇长58米,宽6.3米,正常排水量1050吨,水下排水量1300吨,水下最大航速13节,自持力30天,艇员52人。03型潜艇共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发射深度30米,艇内可携带12枚53-51型鱼雷(射程8000米)或22枚水雷。

03型潜艇于1957年交付我国海军使用后,累计建造了21艘,其中Ⅳ型5艘,Ⅴ型16艘。70年代以后,03型潜艇转为预备役或固定在港口作为训练艇使用,90年代以后全部退役。

W级潜艇的转让制造促进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形成了潜艇制造的生产线,培养了技术干部和工人,积累了组织管理的经验,是我国成批建造潜艇的开端。

图片说明:停泊码头的6633型潜艇

图片说明:码头上的035型潜艇

二、艰难的仿制起步:6633和6631型

1959年2月4日,中苏又签定了“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两种型号潜艇的建造权及部分器材设备。这两种潜艇为新型常规潜艇R级(633型)和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G级(629型)。为了加速实现国产化和做好下一步开展全面仿制的准备,在这种潜艇的转让制造中,特别重视了潜艇主要配套设备设计图纸和资料的引进,减少了设备和器材的进口,凡是国内能够生产的,都不再引进。前苏联撤走专家、停止援助后,中国决定压缩已经安排的其它海军装备科研项目,集中力量建造这两型潜艇。R级中型常规潜艇开始安排在江南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第一艘艇由江南厂于1965年12月建成,后来黄埔、涪陵等造船厂也安排生产,成为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种潜艇。大连造船厂建造的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于1966年8月建成。

由于前苏联提供的潜艇材料、设备一艘比一艘不完整,因而建造过程中必须用国产的材料、设备替代。为此,国家在组织两型潜艇建造工作的同时,抓紧组织潜艇材料、设备的配套生产,保证了后续潜艇批量建造的需要。此外,在这些潜艇的建造过程中,还解决了特种钢材焊接、螺旋桨空泡剥蚀、加强船体结构等重大技术问题。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不仅完成两型潜艇的转让装配制造,而且在潜艇设备、材料的配套生产上实现了全面国产化。同时还改进了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导弹发射装置,提高了R级常规动力潜艇的空调和制冷能力等。

1976年,以七O一所李建球、杨焕生为主对R级常规动力潜艇进行加装C-801反舰导弹的改进设计,并由冯云龙为主设计丁艇上的导弹耐压存放发射筒,即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3座箱式C-801反舰导弹耐压发射筒,在指挥台围壳后部安装了可伸缩的358G导弹火控雷达。改进型潜艇于1978年完成改装设计,1980年首艇351号在武昌造船厂动工,1983年10月交付我国海军。1985年1月至5月,改装后的潜艇在海上进行的3次导弹发射试验均获得成功。80年代中期以后,研制人员又对这型潜艇进行降低噪音的改进,使其噪声级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12分贝,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能,加大了声呐的作用距离。1986年6月,经过改后的该型潜艇全武器系统通过设计定型,北约称其为“武汉A”级。在“武汉A”级潜艇上,6座C-801反舰导弹耐压发射筒对称布置在潜艇耐压壳体外指挥台围壳两侧的上层建筑内,向艇首方向发射。战时潜艇处于水面状态,在海情不大于4级,航速不大于8节时、发射筒升起15度,仰角发射,导弹可单射、2发齐射或6发齐射。实施导弹进攻时,艇在水面暴露的时间不大于6-7分钟。由于必须在水面状态下发射导弹,因此“武汉A”级已不能适应现代实战的要求,未曾批量生产,但为我国发展潜艇水下发射飞航式导弹设计技术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中国制造的R级潜艇也称为6633型,后称033型,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也称为6631型,后称为031型。

6633型潜艇为“雪茄烟”形,长76.8米,宽7.3米,水面排水量1400吨,水下排水量1800吨,比W级大。指挥台较W级小,装有攻击和搜索用潜望镜各1具,指挥台上方有一组像烟囱一样的通气孔,此为R级潜艇的外形特征。6633型潜艇艇首装6具、艇尾装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总共可携带14枚53-56型鱼雷,该鱼雷采用被动寻的,40节时射程15千米,战斗部重400千克。当执行布雷任务时,6633型潜艇可携带28枚水雷。与W级相比,6633型潜艇采用了更高强度的合金钢,配备了新的电子装备和更完善的水下通气装置,下潜深度和攻击力大大提高。

6633型潜艇的研制成功,是我国从装配到仿制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我国以后的潜艇工业夯实了基础。

66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水下排水量3000吨,装有3具SS-N-4潜射弹道导弹发射器,导弹长9.5米,弹径880毫米,射程350千米(后改为2具“巨浪一号”导弹发射筒)。艇首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鱼雷为53-56型。艇上配有天文导航、定位稳定、导弹发射控制和指挥器具等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1982年“巨浪一号”导弹研制成功后,就由该艇首先发射试验。据悉,该艇还有可能改装发射新研制的“巨浪二号”潜射弹道导弹。

通过6631型潜艇的仿制,我国形成了弹道导弹潜艇的研制能力,特别是形成了一整套导航、射控、雷达、指挥仪器的科研生产力量,为今后自行研制弹道导弹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潜艇和战略导弹发展史上,6631型潜艇功不可没。

三、从仿制到自研:大步跨越的035型

1967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即035型鱼雷攻击潜艇,国际上称之为“明”级潜艇。海军对这型潜艇提出了较高的战术技术指标,其中,水下航速要比仿制的前苏联中型常规动力潜艇改进型提高40%。据此,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潜艇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仿制和改进设计的经验以及已有的技术基础,重点突破水下航速等主要关键技术。承担中型常规动力潜艇设计任务的七O一所,先后在张南如、杨焕生、李连有等主持下,把保证和提高潜艇水下航行性能放在首位。首先从改进潜艇线型和减少潜艇阻力方面采取措施,在七O二所进行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直型艇艏,斜尖型艇艉的线型,调整艇的长宽比,合理布置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甲板的空间,减小甲板的宽度,改进流水孔的形式和布置,使潜艇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其次,承担水下动力装置设计的七一二所设计了大功率推进电机和相应的控制设备,由湘潭电机厂试制;选用陕西柴油机厂试制的中速柴油机,并将蓄电池组增加到4组,加大了水下动力装置的功率。同时还设计出高效率螺旋桨。由于总体设计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在潜艇的容积排水量比仿制的前苏联中型常规动力潜艇改进型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使其水下航行的推进功率和蓄电池组储能增加了一倍多,充分保证了潜艇的快速性。

039潜艇下水

图片说明:停泊吴淞港的039型潜艇

四、中国自己的佳作:迈新世纪的039型

1994年5月,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一艘新型常规潜艇从武昌造船厂下水。这就是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039型“宋”级潜艇。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七一九所又进行了新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潜艇的研制,即“宋”级潜艇,并采用新技术研制了性能较先进的线导鱼雷、新型鱼雷发射装置、数字式声呐和显示设备等。

据国外媒体报道,039型“宋”级常规潜艇于1994年5月下水,1995年8月开始海上试验,1996年5月首艇正式交付海军使用,从1997年开始逐步取代R级和“明”级潜艇,成为21世纪初人民海军常规潜艇编队的主力。

据《简氏海军年鉴》1997年报道,第一艘“宋”级潜艇代号320,第二艘代号321,从1998年后将以每年两艘的速度进行建造。322、323两艘已在1999年前加入海军现役,324、325和326三艘正在建造中。目前,“宋”级潜艇的部署情况是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各两艘。估计到2005年左右,中国海军将会有20艘“宋”级潜艇服役。

“宋”级潜艇为双壳体结构,全艇依次分为雷弹舱、指挥舱、前蓄电池舱、后蓄电池舱、柴电机组舱、推进电机舱和轴系舱。该级潜艇长74.9米,宽8.4米,吃水深5.3米。水上排水量1700吨,水下排水量2250吨,储备浮力较高,为水滴形艇体。该型艇装两台(或3台)MTU柴油机,单轴、单侧斜螺旋桨推进。水上航速15节,水下航速22节。指挥台围壳位于艇前三分之一处,首水平舵位于阶梯形围壳前部驾驶舱之下两侧,围壳后部有用于容纳各种观通设备的升降桅杆。“宋”级艇编制60人,包括10名军官。艇上武备为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艇首安装球形中频声呐,用于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艇侧装有低频被动搜索声呐基阵。艇上还装备水面搜索用雷达,921-A型电子支援系统和警戒雷达等。该型潜艇在水下一定深度可快速上浮脱险,具有与深潜救生器对接的能力。“宋”级潜艇的一大特点是噪音大幅降低,在国产潜艇中噪音最小。

在声电系统方面,“宋”级潜艇的声呐系统相当先进,一套为装设在艇首的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一套为装设在舷侧的被动低频搜索声呐阵,估计还将研制配备拖曳式被动声呐系统。“宋”级潜艇的光电桅杆系统非常先进。从桅杆外形看,光电探测系统包括电视摄像机、红外成像仪以及激光测距器等,还配有平面搜索雷达和雷达告警系统等。艇中作战指挥系统也已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所有探测系统与武器系统均整合在一起,作战性能相当不错。据国内媒体透露,“宋”级潜艇配备的新一代探测设备和作战指挥系统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快速反应能力、搜索和跟踪能力很强,有较高的方位分辨率,对作战全过程可实施集中指挥,并可对多种武器进行综合控制,还可在一定距离上对来袭鱼雷报警。

在武器系统上,“宋”级潜艇配备的相当齐全,具有全深度发射线导鱼雷、自导鱼雷、反舰导弹和布放水雷的多种作战能力。在鱼雷方面,装备有鱼-五型反潜鱼雷和鱼-四型反舰鱼雷。前者是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线导鱼雷,也是我国常规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该型鱼雷弹径533毫米,使用先进的奥图式热动力推进系统,采用线导加主被动声导联合制导方式,最高航速达50节,最大航程30千米,战斗部205千克,可有效对付核潜艇。为发射鱼-五型线导鱼雷,“宋”级潜艇装有新型的鱼雷发射装置。在6个鱼雷发射管中,2个发射管可发射鱼-五型线导鱼雷。鱼-四型则为电动声导反舰鱼雷,战斗部400千克,最高航速达40节,最大航程15千米。

035型中型常规动力潜艇由武昌造船厂负责建造。在建造师魏绪民主持下,首艇于1969年10月开工,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使用。接着,武昌造船厂根据首艇试航出现的问题,对第二艘潜艇进行修改设计,使其性能有了较大的改进。1983年12月,自行研制的035型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进行了国家鉴定,证明其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水下续航力及水下辐射噪音等性能均比仿制的R级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改进型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装艇设备基本稳定可靠。

035型潜艇有3个型别。首制艇为ES5C型,经过修改设计至1979年期间建造的为ES5D型,1983年以后大规模更新艇载设备的为ES5E型。035型潜艇长76米,宽7.6米,水上排水量1584吨,水下排水量2113吨,半水滴型艇体,为单轴、单桨、双板舵。该级艇外形最显著的特征是尾部水线上有一个小垂直舵,显示了其与众不同的推进装置。“明”级潜艇下潜深度达到300米,水面航速15节,水下航速18节,9节速度续航力为7500海里,10节航速续航力达9000海里。035型的武器为16枚鱼雷(或32枚水雷),这是中国第二代鱼雷,其射程、灵敏度、反应时间都较033型使用的鱼雷更先进。

图片说明:“基洛”级877型

图片说明:“基洛”级636型

五、外购添新品:俄制“基洛”级

据外电报道,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4艘“基洛”级(K级)常规潜艇,其中2艘877EKM型已交付使用;另外2艘为636型,计划加装“俱乐部”多用途导弹系统。

“基洛”级是前苏联于70年代初开发设计的常规潜艇,是前苏联研制的最后一级常规潜艇,也是俄罗斯海军最先进的常规潜艇,原型编号877型,出口型编号877EKM,改进型为636型。“基洛”级1974年开始设计,1979年开工,首艇1981年建成入役。

与以往苏式常规潜艇相比,“基洛”级潜艇技术有相当进步。“基洛”级潜艇由鲁宾船舰设计局研制,采用双壳体结构,生存力很强,储备浮力高达32%,可为船员和设备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并留有改装余地(美国潜艇储备浮力一般仅为13%)。潜艇壳体用24至27毫米的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焊接处加厚到30至35毫米,最大潜深达400米。其中,改进的636型外壳直径10米,内壳直径7米,可容纳大型作战指挥系统和水声侦察系统。为加强静音效果,鲁宾船舰设计局采用了短粗的水滴型艇形,以减少水中航行阻力,降低水摩擦声音;还使用消音瓦和反声呐橡胶涂层将艇体包装起来,以吸收潜艇自身噪音,阻止敌主动声呐的探测;重新设计推进系统,电动机轴速由每分500转降到250转,用单轴螺旋桨代替传统的双轴或三轴螺旋桨,桨叶由六叶增为七叶。同时,采用双层弹性机座等技术,发动机下均加装软垫等措施。通过这些静音措施,“基洛”级潜艇噪音大幅降低,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静音效果最好的常规潜艇之一,有“海底黑洞”的绰号。

“基洛”级潜艇全长73.8米,宽9.9米,高6.6米;水面排水量2300吨,水下排水量3050吨;动力为两台柴油机,6800马力,外加两台电动机;水上最高航速16节,水下最高航速20节,续航力42天,最大航程10000千米,最大潜深300米,作战潜深240米;定员52人。在武器配备上,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能发射多种型号鱼雷,包括主被动联合声自导反潜鱼雷和线导加声导反潜反舰多用途鱼雷,最多可携带18枚鱼雷(其中6枚装在发射管内,12枚装在贮存舱中)。鱼雷采用压缩气体式发射,配有快速装雷设备,6枚鱼雷可在15秒内发射完毕,两分钟后可发射第二批。该级潜艇还能执行布雷任务,配备有12具水雷发射管及12部深水水雷发射架,最多可携带24枚水雷,最大布放深度50米。该级潜艇还配有防空导弹,装有一部防空导弹发射架,配备6枚全天候、中近程SA-N-8型防空导弹。该型导弹使用红外导引头,作战距离600到6000米。导弹发射架位于无线电天线罩和通气管之间,但需手动操作发射。在光电系统上,该级潜艇装有两个攻击潜望镜,可在航速8到10节、水深15米时使用;配备有一台MPM25EM对空搜索警戒雷达及一台MPK50E对海搜索导航雷达。该雷达可在20千米处探测出驱逐舰大小的目标。另外,还配备有电子对抗和雷达告警系统。在声呐系统上,配备有一部中频被动式阵列孔径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以及一部高频主动攻击舰壳声呐。被动阵列孔径声呐面积达24平方米,超过所有北约国家常规潜艇声呐的功能。改进的636型潜艇声呐侦测距离为水下20千米,水面80千米,对水面船队更远达200千米。潜艇作战指挥系统非常先进,所有感测器均整合在一起,由数字化系统进行整理,能自动解算出执行任务的最佳方案,具有同时跟踪5个目标、接战2个目标的能力。为提高市场竞争力,636型潜艇又做了进一步改良,自动化程度更高。

从总体看,“基洛”级潜艇的性能相当不错,静音效果尤为突出。目前,除美国海军使用的超低频拖曳式被动声呐或海底声呐系统外,仅有一种频率低于1.5千赫的主动式声呐可从“基洛”级潜艇的消音瓦和反声呐橡胶涂层获得反射回音。此外,“基洛”级潜艇设计寿命30年,每10年作一次大修或性能提升。未来的性能提升包括加装AIP绝气推进系统,潜航时间可增加两周以上等。

回顾我国潜艇的发展历程,从转让制造、仿制到自行研制,再到改进改型和不断的推陈出新,走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非常成功的。今后我国应沿着这条道路,大刀阔斧地纳入新技术、新思想,再创佳绩。

新闻-热点聚焦
-
关注什么 我帮您看: 常规潜艇  


上一篇: 北海舰队近期远航训练航经西沙南沙抵临马六甲
下一篇: 解放军报:我军形象决不能满足于历史荣光(图)
相关文章·美称中国正在用固体燃料导弹替换老式液体导弹
·印度称中国升级边境空军基地供大型飞机起降
·法国鲉鱼(蝎)级常规潜艇三维结构图
·巴基斯坦或将从中国购买元级或宋级常规潜艇
·日本未来依靠世界最大最先进常规潜艇抗中国
·我国第三代常规潜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美国媒体炮制德制常规潜艇转售台湾假新闻(图)
·视频报导《揭世界最先进常规潜艇》
·印度正与俄商讨购新一批护卫舰及常规潜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