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外籍太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1:01:34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些外籍太监。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

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后,被送到中国

  

据《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全记录》一书中记载,高丽人朴不花在7岁时被净身送进了元朝的皇城内,从事皇宫内的杂务工作。在朝中的几十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小太监步步攀升,最终权倾朝野,参与国政。

  

在历史上,中国的皇宫内出现外籍太监并不奇怪。中国古代和朝鲜的来往一直非常密切。从东晋开始,朝鲜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国王都要受中国的册封;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国处于政治需要会向番邦提出一些要求,其中也包括索要阉人。

  

因此,像朴不花这样的人,在本国接受阉割以后,被送到了中国。

  

古希腊等国也曾有过阉人;但中国历史上没有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

  

这些进入中国皇宫的外籍太监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入宫了。因此,他们无论从语言还是生活习惯上都能很快地融入到中国人中,以至于一些历史书籍在记录他们的时候,甚至忽视了他们的外籍身份。

其实,太监并非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赵兴元说,根据史料记载,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国家也都曾出现过阉人;一些受中国影响的亚洲国家,比如朝鲜、印度,也都有太监出现过。

  

“但是,由于中国从明末开始才和欧洲有接触,因此没有出现过蓝眼睛高鼻子的太监。”

  

外籍太监与其他太监地位相同;在当时的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外籍太监在中国的地位和其他普通太监一样;他们处于社会的最下层,是皇家的私人奴仆,常被人们称为“灾星”、“祸水”。能够爬上高位、辅佐皇帝的太监,实在是极少数。

  

其实,外籍太监还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朝鲜籍太监海寿是明洪武年间李朝太祖李成桂遣送入明廷服务的一员阉人。在知名历史学者陈学霖所写的《海寿———永乐朝一位朝鲜籍太监》中提到,海寿曾七次被遣回本国为使者,为成祖向朝鲜国王索取各种物资。而其影响尤为深远的,是替中国的皇帝向朝鲜索要朝鲜处女,并在其中为成祖选择妃子。

《明代安南籍太监史事考述———金英、兴安》一文中,陈教授也提到,“北京城内之重要古刹寺院,虽系奉敕修建,实际上董其役者主要是太监”。可见,外籍太监在当时中国与番邦的交流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即使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像朴不花等这样外籍太监在中国历史上仍旧是极少出现。

  

明清时期,来中国的朝鲜使节非常之多;清朝时候,每年平均有3个朝鲜使团来中国朝贡,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些使节由朝鲜的大臣组成。因此,如果当时中国皇帝向朝鲜提出什么要求,也不需要朝鲜太监做过多的工作。而且根据当时规定,作为太监不能出宫,也不应该参与和政治相关的事情。”

与皇后“青梅竹马”的第一外籍太监

 

史上最为特殊的太监是中国的第一个外国太监,更离奇的是,他竟会与皇后“青梅竹马”。入宫后,权倾一时,祸乱朝纲,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一个中国幅员最为辽阔的封建王朝的崩解。他就是朴不花。

  

朴不花,自小生活在高丽京城(今韩国汉城)。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后,颇受歧视和虐待。奇洛尔是他的邻居,对他十分同情,二人常在一起玩耍。奇洛尔天生丽质,而且聪慧乖巧。后来进宫后,朴不花即被阉割为太监,谁曾想,这个出身卑贱的太监,却在以后的日子里,于朝廷内外掀起惊天骇浪。

  

他们俩在元文宗至顺三年一同被掳掠,并进贡到元都燕京。当时朴不花九岁、奇洛尔七岁。到元至正二年的时候,朴十九岁,迁升为“小黄门”。奇洛尔因其美貌与聪颖升至“第二皇后”。不久,奇洛尔将朴不花调到她的宫内,二人感情可谓“如胶似漆”。凭着和皇后的“火热”关系,朴不花顺风顺水,很快升至荣禄大夫,兼职资政院,资政院相当于现今的财政部,乃天下第一肥差,朴不花乘机大肆收敛钱物,积银无数。

  

至正十八年,出现史所罕见的大饥荒,皇后推荐朴不花给顺帝,让他到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去赈灾。朴不花却趁机大肆渔利,将灾情视而不见。地方官员愤恨,于是上疏皇上奏明弹劾,然而,奏折到了京城就被奇洛尔给压下,皇帝根本看不到,而且在她的蛊惑下,参与弹劾的官员却被诏令免职。

  

奇洛尔被封皇后的次年,就生下太子。至正十八年,元顺帝忽然对政务兴趣全无,奇洛尔和朴不花勾结,很快把军政大权全部揽于太子怀抱。并推举奸佞小人搠思监做宰相,朴、搠二人内外勾结,狼狈为奸,祸乱朝政。当时民间起义此起彼伏,二人却隐瞒不报,作威作福,一时间宫廷里乌烟瘴气,朝纲尽毁。

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曾率先奏劾朴、搠二人,紧接着弹劾的奏折纷至沓来,然而,元顺帝却大为恼火,一气之下将这些大臣统统废黜,正直之士见此情形,来了个集体罢官。太子深知这样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向顺帝陈述利害,为了平息众怒,命二人辞官。然而,二人仍然大权在握。资深御史老的沙见此情形身为恼怒,在朝堂上严厉斥责太子,太子心理窝火,回去后白这事告诉了他的母后。奇洛尔于是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很快老的沙被封为雍王,并被命回蒙古老家。

  

老的沙途径大同,留在索罗帖木儿营中,朴不花趁机陷害,说二人谋反。顺帝于是下诏免除索罗帖木儿的军权。索本是皇族后裔,世祖时其祖上屡建奇功,其父死后,承袭爵位,总领河南等地的三军,而且他本人骁勇善战。诏书来到后,他知道又是朴、搠二人搬弄,拒不奉召。虞宗王也联表指斥朴、搠。这下事情闹大了,迫于内外压力,皇帝下诏免除二人职务并发配出京。

  

然而,事实上二人并未出京城,次年,索罗帖木儿得知这一消息,大为震怒,于是发兵包围京师,并扬言,不交出二人决不退兵,顺帝看大事不妙,无奈将二人交给索罗帖木儿处置,朴、搠随即身首异处。

  

朴不花死后不久,在至正二十七年,元帝国即轰然溃塌。

  

如同历史上其它祸乱朝廷的太监一样,朴不花虽然显赫一时,但终落得悲惨下场,也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审判。

  

为保证皇室纯净血统出现太监制度 北京有两处地方专为太监阉割

  

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商代时就已经有太监出现,经历西周一直到东汉时期形成了完整的太监制度。太监制度的产生和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有关,比如割鼻子、脸上刺字、剃头发、阉割等等。被实施这些刑法的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的官吏;而这些人在被行刑以后,还是会留在宫里工作。于是,当时宫里出现了一些阉人。后来,王室出于要保持纯净血统的考虑要求宫内的男性必须都是阉人。

  

因此,可以说太监制度是保持王室血统纯洁与我国刑法制度相结合而产生的。

  

中国的太监在明代最多,当时宫内的太监竟然达到8万人。清朝有几千太监,当时宫内有一个专门管理太监的地方叫十三衙门。太监们在宫中主要从事打扫,服侍皇妃起居等工作。而那些武士和护卫只有在贵族出宫的时候才能用上。

  

“完整”下葬

  

宫内的太监基本上都是家境非常贫穷的孩子,大多数在十几岁就进了宫。这些孩子就在进宫前被送到了专门阉割太监的地方,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有两个。

  

南北长街会计司一个叫“毕五”的人和在鼓楼前方砖胡同一个姓刘的人(人称“小刀刘”),他们都是祖辈从事太监阉割的。太监的阉割是将整个生殖器割掉。在阉割的时候为了防止尿道长死,于是就在尿道上插一根麦管,等到伤口长好了以后再将麦管拿掉。进入宫里,这些孩子要拜师傅、要教给他们礼节,怎么伺候人。

  

太监从小在宫内生活一直到死。最后他们被埋葬到一个专门埋葬太监的地方;而他们曾经被割掉的生殖器也被用一个假的物品代替,和他们一起埋葬。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宫时,宫内的太监是中国最后的太监。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太监制度彻底消失了。

后来,这些老太监聚集在北长街会计司胡同。上个世纪50年代初,那里还有28名太监,都是六七十岁以上。他们大都罗着腰,看上去很像老太太,没有胡子,说话的声音也尖声尖气。

 

太监与政治争斗

  

中国历史上曾有太监参与朝政,甚至太监专权的现象发生。

 

太监集团很容易得到斗争集团的信任。皇帝在同其他政治集团斗争的过程中,尤其是小皇帝,生在宫中、长在宫中,他最熟悉的人只有太监。因此,当他需要有一个打击外戚的势力时,太监集团便是最值得信任的。太监掌权的现象由此出现。

  

为了避免明朝太监专权的历史重演,清朝皇帝曾下有一个禁令,“明朝太监,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辑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诫,顺治告诫他的后世子孙,要以明朝太监为鉴戒”。

  

所以,清朝规定太监最高不能过四品,不能交往外臣,不得干预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