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的朝歌周世宗柴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3:49:20

大宋王朝的朝歌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柴荣(921-959年),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后收为养子。生父柴守礼,是郭威妻子柴氏之兄。成年以前与姑父姑母郭威一家生活。曾与商人一起到江陵贩卖茶货,后随郭威入伍,郭威原仕汉时便十分看中柴荣的才能,郭威代汉称帝建周,封柴荣为晋王,镇守邺都,委以重任。 
 954年,周世宗刚即位不到10天,北汉主刘崇勾结契丹大举入侵,辽骑万余人北汉兵3万,合力向潞州进攻,这是决定存亡战争,世宗力排众议亲自出征,在人数不如汉辽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取得高平大胜,高平一战历史意义不小,依附辽国的北汉不再夺取中原,恢复沙陀政权的野心,保卫了历史趋势的转机。 
北汉朝内乱之时,西部边界的秦凤成阶四州投降后蜀。柴荣击败北汉刘崇后,便派王景、向训等西征伐蜀,不出半年击败后蜀,先后收回了后蜀的秦(今甘肃天水)、阶(今武都东)、成(今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等4州之地。 
955年起世宗派李谷等南征,围攻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等地。显德三年初,他亲征寿州,取得正阳(今颍上西南)之战的胜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属江苏)、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等州,但寿州由于南唐将领刘仁赡死守未能攻下。显德四年初,柴荣第二次南征,终于攻下了寿州城。这年底,他又第三次南征,连取濠(今凤阳西北)、泗(今泗县东南)、楚(今江苏淮安)、扬等州,到显德五年,南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间14州60县土地,三次南征,后周国力骤然增强,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同时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959年3月,柴荣再次北伐。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到五月就先后收复瀛(今河间)、莫(今任丘北)、易(今易县)3州和益津(今文安县境)、瓦桥(今雄县境)、淤口(今霸县境)3关,共计17县之地,为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正当柴荣大会诸将,议取幽州(今北京)之时,突然患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六月十九日病逝,年仅39岁。 
周世宗柴荣虽在位只用短短5年半时间,但是其文治武功颇有建树,除了南征北战的赫赫武功外,还对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整顿纪纲。五代政治极端黑暗,官吏极端贪暴,民众苦不堪言,积于此因,世宗为整顿纪纲、改变贪风,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对其施以重刑,至后来官吏比较守法,用刑才放宽。例如《旧五代史》中记载,显德四年,“……时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见役夫有就瓦中啖饭,以柿为匕者,大怒,斩延希而罢延勋等”。对于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世宗也进行了彻底修订。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废除一些凌迟之类的酷刑。同时,又不乏以人道措施来对待犯人。最终完成并颁布了《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法律,之后宋朝继续沿用。世宗也严以律己,他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而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  
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史称周世宗“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 以示尊崇。(《资治通鉴》卷二九四)。世宗关心民间疾苦,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显德二年(955)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这些规定促使逃户及早回归和荒弃庄田的开垦利用,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显德五年(958),世宗读唐朝同州刺史元稹所上的《均田表》后,下诏称赞此表“较当时之利病,曲尽其情;俾一境之生灵,咸受其赐”,遂命按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连曾经享有免税特权的曲阜孔氏也得交纳。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疏浚漕运水路。显德二年开始,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五代以来,由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隋唐大运河航运已不能通航。世宗疏浚漕运水路,使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开封繁荣起来。对后来赵匡胤用兵南方、统一中国具有重大军事意义。显德二年世宗下诏扩大开封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闲开始筑城,致次年春耕田时停止。分年进行,逐渐完成,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至959年,水路交通基本统一。 
治理佛教,整顿钱币。佛教在五代时已经成为社会的大蠹虫,寺院占有土地和劳力,僧尼不耕不织,虚耗国力。同时,寺院还销熔大量铜器乃至钱币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为了增加劳动力和兵源,柴荣于显德二年五月下诏限制寺院的发展:诸道州府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还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这一年共废寺院30336所,仅保留寺院2694所,还俗僧尼61200人。与此同时,又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来促进商业发展。但是,面对世宗新的销熔佛像的命令,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世宗答疑解惑曰:平定乱世乃千秋功业,佛家曾言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众人哑然。毁佛增强了后周的国力,也使社会秩序日益安定,经济有所发展。 
在统一中国的问题上,柴荣并没有完全遵循先南后北的方针战略,他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后毅然挥师北上直取契丹,志在夺回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已成为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在这次征伐中,开战仅42天后,后周就占领了燕南各州,然而在后周军队前锋直指幽州时,柴荣忽然病倒,大军被迫班师。如果不是柴荣忽然得病,病情日益沉重,不得不退兵的话,凭周朝的实力和柴荣的雄才大略,收复晋时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一统北方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再经过数年休整,南下攻取蜀,唐、越、汉、闽、荆、楚等国统一中国的事业都极有可能。尤其是燕云割地后人每每提及,无不惋惜世宗英年早逝,之后的宋朝虽削平了南方等国的割据势力,但是终其一生未能夺回燕云十六州,造成了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威胁中原的恶果。这个历史问题直到明朝徐达北伐才算解决。 
周世宗柴荣希望做30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愿望,终于未能实现。他是一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一代之英主,世宗死时只有短短的39,统一的大业只完成小半,对世宗还是后人,实在是让人遗憾不已。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他改革了不少五代的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为北宋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赵匡胤之所以能统一中国,除了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军队大多参加过对北汉、契丹、后蜀、南唐的战争,富有战争经验,不是世宗打下的良好基础,赵匡胤的统一战争绝不可能在二十年内完成。 
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君,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向来有褒无贬,少有争议。从明朝朱元璋到清朝溥仪(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至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明清的皇帝对他的祭祀不断。至今世宗庆陵前保存下来的御制祭文碑、祝文碑近40通,而相比宋陵祭碑的荡然无存使得世宗庆陵祭碑显得更加珍贵,它似乎默默的向世人书写着一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