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第三只眼睛看上海世博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0:11:18

新媒:第三只眼睛看上海世博会!

共有1603位读者阅读了此文点此进入参考消息社区发布时间:2010-4-17 12:44:25

  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14日发表题为《观博的第三只眼睛》的文章,作者陈迎竹,内容如下:


  越来越密集的各种新闻发布会,和越来越多的打扮整齐的街道、越来越少的凌乱,同时把世博会的气氛炒出热的感觉了,好像是特地为了使这个最长的冬天、到四月中旬还冷嗖嗖的天气增添暖意。


  这样的热度是参与其中的人才感受到的吗?对上海人来说,随着各种相关的设施陆续出现,感受可能比较清晰,但就算在中国,就算中央媒体天天在报,恐怕也会随着外围的距离越远而感觉越淡。


  更不要说世界的其他地方了。


  对许多国家,尤其是文化历史很不一样甚至曾经有过利益冲突的国家来说,这是很难说得清感受的世界性活动。


  当然,比起两年前的北京奥运,西方国家的媒体对上海世博会似乎已经少了许多重口味的事前评价,反而是在相当程度上肯定中国主办成功的机会,规模与工程当然是无可置疑了。可以被视为批判的,就是它被中国当作和京奥一样的崛起象征,因而具有超过博览会—正如京奥的超过体育—的意义和使命。


  舆论的相对平和大概有几个原因,中国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是其一,一些欧洲国家的舆论认为,中国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表现了大国的风范,他们甚至觉得是稳住局面的主要力量,因而也对上海世博会投以正面的目光;其次,中国经贸力量的茁壮与市场的吸引力在新的世纪已经越来越显着,空前规模的世博会的开展,其实只是对应了这一股力量,而它的盛大是因为参与国家的空前,反过来也印证它的影响力;第三,有了京奥的前例,国际舆论对中国在这些活动的筹备过程中所产生的动迁、抗议等现象,有降低关注的趋势——当然地方上对事件的处理比以前更加圆融也是原因。


  《纽约时报》对美国最终决定参加,认为是国务卿希拉莉在去年初访华时被“逼”(pressed)出来的。而中国“逼”美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在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中,决不能少了美国的见证。


  相隔两年,从京奥到上博,尽管中国不少舆论一再警惕自己还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还要不断学习,但历史很可能将两件大事视为现代中国崛起强盛的分水岭,划时代的象征事件。


  现在不少舆论针对中国在这过程中花钱的问题着墨,想找出背后有没有涉及贪污、多少钱花得不明不白等等,但这种事情除非中共自己去翻出来,否则在外界无法监督的情况下,是问不出所以然的。


  更值得注目的焦点,其实是在整个崛起的历史潮流中,我们至今只看到经济和市场的力量。是经济和市场的力量使中国得以支撑渡过危机,是经济和市场的力量使万邦齐聚原已不再受国际重视的世博会,是经济和市场的力量使许多国家投下空前的资源在上海世博。


  经济和市场的力量使中国的财富达到历史上的高峰,高到足以使国际上为这些吸引力而降低了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这些被认为都是内政的问题,包括政治结构、贪污腐败、法治人权要求、社会正义等等,如果处理不好,会怎样在长期影响经济与市场甚至整体社会和历史进程,其实投资者和国际舆论都以第三只眼睛在凝视着。


  崛起的原因相对只是经济和市场,却在政治体制等方面仍然留给世界相当的疑虑,这是今天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主要心结。


  世博会是锦上添花,在它之后的中国,应该会更加神采焕发。然而世界的掌声永远只给成功者,至于地毯下的问题,是你自己扫进去的,当不再有人为之惊呼,才是最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