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觉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7:52:59

中国的觉醒……

[2604] (2010-04-14)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c2{font-size:10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5pt;color:#333333;} .c3{font-size:12pt; font-family:Arial,宋体; line-height:18pt;color:#333333;} 青海7.1级地震 逾4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今晨7时许发生7.1级地震,至少已造成400人死亡,上万人受伤。
双边关系连月低谷 中美领导人首次会谈
核安全峰会 李总理:我国积极打击核武走私
泰外长打破禁忌 建议改革君主制

  一,国内:三个观念理论系统的来源与影响

  当今中国,有三个观念理论系统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就对这三个观念理论系统的来源及其影响予以简略地说明。

  距今170年前的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这只是一次很小的战争,但在人类发展史上却意义重大,因为这次战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历史转折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呢?从战争前后的重大变化即可看出。

  在西方的文艺复兴之前,即在中国元朝初期,意大利的马克·波罗来到中国,他在游记中对当时的中国大加赞扬。从一个外国人的眼中,可以比较地看出当时中国的情况。在明朝替代元朝之后,城市的发展则更为突出,即资本主义萌芽甚为显著。元曲与章回小说的兴盛,即是城市生活发展的产物,这比西方现代戏剧与小说的兴盛要早出许多。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也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出近百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到康熙、乾隆之时,可说达到了高峰,世称“康乾盛世”,然后则逐步地走向衰败。在这段时间中,西方社会却处于不断地动荡之时,正在走向新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不同的走向,即西方走向强大与中国走向衰败,形成了极为明显地对照。为什么中国会走向衰败呢?这并非几句话可以讲清楚,只能另文探讨。

  总之,鸦片战争是在西方兴盛与中国衰败的情况下发生的,其结果是以中国的失败与签定不平等条约而结束。其实,这并非是结束,而是开端,即后来发生许多的战争与签定许多的不平等条约的开始。中国社会也由原来独立的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生了重大地转折。中国自古以来以中国自居,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这种大国之梦造成一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是鸦片战争打破了这种虚幻之梦。虚幻之梦的破灭是残酷的,让国人为之震惊!震惊之余必然引发思想的激荡,所以鸦片战争也是中国思想史的转折点。由此开始至今的思想史的总体特点,人们谓之“中西之争”,即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争。由于西方社会是现代社会,其文化是现代文化;当时的中国文化实质是承续封建社会的文化,即传统文化;所以“中西之争”不仅是地域上的“中西之争”,也是时间上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争。既然是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争,结论应是不言而喻的。因而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弱势文化。这种争论的结果,理应以西方文化的取胜而告终。

  但是,时至今日,西方文化虽然占据极大地优势,却并未取得完全地胜利。原因何在呢?这是由于西方文化本身存在问题造成的。西方文化存在什么问题呢?其一,在这170年间,西方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说明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地寻求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二,西方文化本身陷入了一种二元对立的困境之中,至今仍难走出这种窘境。其三,西方许多思想家与理论家长期以来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持续不断地批判,创建新文化的呼声不断。由此可知,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难于获得人们完全地认同,所以很难取得完全地胜利。

  既然西方文化存在问题,为什么中国文化仍然还是一种弱势文化呢?其一,虽然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多是学贯中西、堪称一流的思想家,但是其做法却将导致最终的失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所寻求的最重要的依据,不是外国的,即是中国古代的。如梁漱溟吸取叔本华的思想,冯友兰则借重黑格尔的理念,金岳霖承续了实证主义,牟宗三则注重康德的哲学,都在依据西方的思想。而熊十力则是源于古代的佛学,对佛理予以了新的阐释。这些重要的依据,不是来自于西方,即是缘自于古代,这就必然难于超越西方与古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远胜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二,中国近年出现的传统文化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并不是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概念、范畴去套现代社会,也不是用其思想、概念、范畴的涵义去解释现代社会,更不是用现代的思想内涵去注解传统文化。而是要站在现代科学发展的高水平的基础上,用扬弃的思想去吸取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社会有用的精华,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的东西,这才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说是说,传统文化只有具有新的生命力,才能在现代社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注重推陈出新才是最重要的。但从目前来看,其实是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这样以来,传统文化就难于与西方文化抗衡,必然处于弱势文化的地位。

  除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理论系统,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其实属于西方文化,但在中国因其特殊的情况,所以具有特殊的地位。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重要的观念理论系统呢?主要是因为:其一,现代社会中国人民受尽苦难,因而不断地寻找出路,苏俄革命的成功无疑受到极大地鼓舞。其二,在许多的思想家中,马克思是为穷人说话的一位,对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穷人居多的国家来说,当然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其三,由于当时的西方国家支持国民党,势力仍弱的共产党寻求外在的帮助,只有依靠苏联并推崇马克思主义。其四,新中国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写进了党纲与宪法,因此致力于阐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界与理论界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样来看,说当今中国存在三种观念理论系统,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

  那么,这三种观念理论系统的影响又是如何呢?看一看大学里学习哲学的情况,或可做为参考:学习西方哲学的人最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次之,学习中国传统哲学的人最少。其实,这与中国当前社会现实的状况是基本相符的。由此可以说明三个问题:其一,从这三个观念理论系统看,并没有属于中国现代人自己创立的观念理论系统,这应是创造力不足的一个明显地证明。其二,多种的影响必然造成思想的混乱,这是产生精神危机的重要原因。其三,西方观念理论处于明显的优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多地已被西方思想观念所同化。这即是中国国内的事实。

  二,国际:不被理解的挫折感

  在当今时代,人们愈来愈认识到文化与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在注重政治、经济、军事这些硬实力的同时,也将文化视之为软实力。文化为什么会成为一种实力呢?人作为理性的存在,有一种对于合理性的追求;文化与理论即有一种以理服人的力量,因而具有认同、同化与支配的作用。一旦认同,就会被同化;同化之后,就会受到这种理论的支配;支配就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所以创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就可以令人为之信服,因而起到指导人们实践的作用。若从更为广泛的范围看,文化与理论的这种软实力的作用可体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可以做为一种民族精神与国家精神,将全民族的广大成员集合为一个强大的整体,起到重要的整合与凝聚作用。二是对于国家间来说,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不断地增强,这种交往实质是一种包括思想观念在内的交往。如果有更佳的文化与理论,必然将获得更多的优势。这因为,国际冲突与合作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既要看到导致国际冲突的各种利益原因,也要认识到不同文化观念间的碰撞与冲突;既要看到导致国际合作的经济政治原因,也要认识到文化因素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所起的融通与促成的作用。其实在合作与冲突之中,就包含着文化与观念的对抗与较量。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曾是一个封闭并存在问题的国家。做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要回归、参与、接轨的是一个以西方观念与制度为主导的国际社会。由于中国缺乏对软实力的注重,显然处于一种弱势之中,因此在软实力的较量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以来,做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做得甚为努力,但却仍有许多不被理解的无奈。这正如有人指出的:“即使崛起的中国笑容可掬,对自己的责任念兹在兹,遭遇美国时不断忍让,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积极参与,并且到处发动文化攻势,但是中国仍然无法获得许多人的信任。”而且“原本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捷克不信任中国,推崇中国文明的印度不信任中国,与中国交往逾千年的东南亚不信任中国,需要中国协助共管世界的美国不信任中国,觊觎中国资源的日本不信任中国,甚至让北京动辄得咎的台湾或回归后屡获庇荫的香港也不信任中国。”再如,在破坏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在与达赖喇嘛、热比娅的角力中、在世界贸易失衡的论战中、在对台军售中,明明是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却总是能摆出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中国总是在被动应战,几乎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因而,对台售武就变成了“维护东南亚的和平稳定”,成了“维护两岸和平”,等等。由于中国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中国永远是吵架时的输家。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与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为世界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而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中国从未制裁别人却受到许多的歧视与制裁。对此新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傅莹在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就指出,中国有不被理解的挫折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缺乏更具说服力的让人们为之认同的软实力,应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例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加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的合作强于相互的对立。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有关国家利益相结合出发,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和关系,才能高屋建瓴地发挥中国的大国作用。但是,至少从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一直是以“经济外交”为主。这种外交只能与世界建立一种以利益为基础的关系,而对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则一直避而不谈。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必然造成许多的缺憾。这即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事实。

  三,存在的不足

  从国内与国际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软实力薄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是认识不足,注重不够,因而举措不力。对此如果对照一下美国的情况,将会有更加清楚地认识。美国的决策者历来认为,美国的文化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通过输出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美国就能在任何时候比任何国家更加强大,就能建立由美国的价值观念支配的国际政治秩序,就能使美国在国际社会居于领导地位。

  从这种对照中,可以看出所存在的问题。其一,偏重于硬实力。中国更为注重的是硬实力,即对政治、经济、军事等的注重。当然,这是对的,因为硬实力是极为重要的,是基础性的。但是,如果只讲硬实力,而不注重软实力的作用,将会带来严重地不足。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即以经济为主,因而出现两大转变:一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三十年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文化发展方面却明显地滞后。近年来,中国终于觉醒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从近日媒体关于文化的报导看,中国九部委联合支持文化产业。可以看出,仍然主要地从经济的角度看文化,将文化看作一种产业,而没有达到将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发展看作是发展极具重要性的软实力的高度。其二,带来危害。没有软实力,中国是难于成为一个真正强国的。中国虽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即使政治、军事等也得到较大地发展,然而如果没有文化这种软实力的发展,对于国内与国际发生的许多问题,仍将难于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当然会增加中国做为一个大国的分量。但是,如果缺乏软实力,中国却将永远成不了一个真正的强国。对此,一些西方评论者说的极有道理:“中国目前的繁荣只是一种状态,而非价值观。”对于这一问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2002年出版一本书,名为《治国方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中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一位美国记者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说:中国没有什么软实力,他们只不过在“柔软地”使用实力。

  由此可见,中国在发展软实力方面所存在的明显不足。

  四,中国的觉醒

  事实上,中国当今对于文化的注重程度已在发生变化,或可说中国已经觉醒。但是,从对软实力的重要性看仍然认识不足。可见,觉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文化与理论的发展有人会说,国家长期以来不是在倡导“要大力加强哲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吗?的确是这样。但是,只有号召而无强力地措施,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不会获得真正的结果。如果我们看一下当今的一些世界大国,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都在不同的时期出现多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然而做为“轴心时代”人类思想发源地之一的中国,自建国六十年来,除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领袖思想外,没有出现过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这不应引起国人的极大关注吗?对此,只有空泛的号召是不行的,重要的要看最终的结果如何。

  那么,对此应当怎样做呢?需要解放思想,进行大胆地创新。七十年代末,中国出现了大转向,实行了“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年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国力得到了增强,另一方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在这段时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强调了中国的特殊性,这是对的。但是,也应认识到,如果一味地注重中国的特殊性,就会忽略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这种“中国特色”如果不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相结合,就会变成一种对于自身的维护,从而造成一种固守性的思维。这种思维将会起到一种阻碍作用,削弱走向世界的进取精神。这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惯性地持有一种固守性的思维,所注重的只是如何对于自我的维护,而忘记了只有进取才是最为有效的维护,这种状态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为什么要进行大胆地创新呢?因为创新是民族之魂,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可超越,才有前途。一个民族在思想力方面若不能展现极大的智慧,就难于体现这个民族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将很难成为一个有分量的民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必然需要有与之相称的核心思想力。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在文化精神方面显示自我智慧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但是在经济等方面,而且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能够做出重要的贡献。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要想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大国,若不全力追求与实现思想力的发展与突破,这种意愿也只能是一种空想而已。

  当然,创新是艰难的,但对此要有足够的信心。这因为,当今的中国已经完全有了这种可能性。由于现代中国的落后,人民饱受屈辱与苦难,虽然许多人怀有为人类创造新思想的愿望,却受到现实条件的极大局限。其一,在一个封闭的国家,不了解世界的事物,要想创造具有前沿性或前瞻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思想是不可能的。其二,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迫于国民的生计问题,在这种贫困落后的土壤中,也难于摧生先进性的思想。所以中国长期难于为人类的发展奉献有价值的精神营养。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参与世界事务。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由于对世界的知晓,为思想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由于发展思想力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更大发展的瓶颈,因此成为具有极大重要性与紧迫性的问题。所以,发展思想力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大国为人类做出与大国相称的贡献的需要。

  要想获得创新的成功,首先要对发展软实力予以极大地注重,并要采取有力地举措,还要善于广泛地发现。如果没有注重与发现,就可能会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注意”。而且只有打破局限,才能不拘一格,才有益于创新的最终成功。如果与政治、经济、军事的投入大而见效慢相比,文化与理论的创新的投入则要少得多,若措施得力见效将会较快。既然有如此明显地优越性,又有助于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又何乐而不为呢?还是那句话,空泛的号召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重要的要看最终的结果!

  什么是觉醒呢?觉醒就是觉悟、明白。但愿中国能够早点真正地觉悟、明白软实力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软实力得到长足地发展,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

  中国青岛 六景楼主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