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蒋介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3:41:03
胡适与蒋介石 【 作者:温酒导古今    来源:『煮酒论史』    点击数:4511    文章录入:扯淡网 】

北伐统一中国,其实也只是名义的统一,但给四分五裂的中国带来了希望,一位学生给胡适写信称,我最佩服的两个人,文人胡适,武人蒋介石。由此可见胡适的名气。他居然把胡适与刚刚在中国大权在握的人放在一起欣赏。胡适是搞学问的,偏偏喜欢对政治指指点点。蒋介石南京政府刚刚建立,象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一样,先定规矩,开杀戒镇压不满者正当其时。胡适坐不住了,联系一帮文人,叫做新月派,阵地在上海,发表攻击政府的文章,说是南京政府没有人权。党部是没有随便抓人捕人权力的,法院才是执法定罪机关。胡适还指着蒋介石的名字,说他带头违反法律。国民政府多大的权力,岂能容几个文人乱说话,把他们中的罗隆基抓起来关了几天,算是镇压住了,弄的胡适也把公学校长的职位丢了。好在胡适不愁找不到职位,上海不行,北上北京,继续在北大做他的教授。1930年,清华大学要选校长,有人推荐胡适,蒋介石对清华学生代表说,胡适反党,不能派。

胡适是著名教授,政治活动家,善于与人交往,留学美国时任过学生会主席。新文化运动中一举成名,来拜访的人很多,据说胡适为人热情,三教九流,名人学者乃至贩夫走卒,什么人都能聊一气,谁有困难他都肯帮助,每天门庭若市,弄的他背不得课,写不得书,于是规定,星期天上午是接待日,结果接待日来访者常有三四十人之多,可谓川流不息。时人送一雅号,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当年青年毛泽东也是几次拜访胡适,延安以后,他曾几次谈到胡适陈独秀,说是对他青年的思想影响最大,在陈独秀与胡适并提时,当时人们的习惯是陈在前,胡适在后,泽东同志偏要使两人倒过来,总是胡在前,陈在后,有学者据此推论,在毛的心中,胡的地位要高于陈。从青年毛对胡的仰慕,也可以看出胡在时人心中的位置。正因为胡适的朋友多,国民党高官中也不乏其友,蔡元培是他的校长,就不用说了,王世杰,王宠惠,等等有一大群,连蒋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都跟他有来往。三拐两拐,居然就能跟蒋介石说上话了,1932年胡适应邀到武汉大学讲学,其时蒋介石正在汉口,老蒋一时心血来潮,特意邀请胡适见面。两次胡适应邀前往,都因在坐的人很多,没能跟蒋谈上什么话,第三次因谈到教育制度改革,胡适才有了说话的机会。胡适发表了对教育体制的意见,老蒋是坚持改的,胡适不同意,老蒋很耐心的听了胡适的意见并采纳了,这给胡适留下了好印象。觉得蒋还是能够听进意见和批评的。

1933年初,日军侵略山海关之后向热河进攻。当时抵抗日军的是张学良,张那时正是一个大烟鬼,不吸大烟就没精神,独自走路都打晃,军前讲话有时都让人扶着,这样的人怎么能领军打仗,胡适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给蒋介石拍电报,要求他即可北上,亲率军队抵抗。电文说:“热河危急,决非汉卿所能支持。不战再失一省,对内对外,中央必难逃责。非公即日飞来指挥挽救,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

老蒋真听话,马上北上,亲自督战,可惜为时已晚,日军已经把张学良的军队赶进关里并全占热河。

1934年,蒋介石责令各种书刊封面为尊重民族意识,不得用西历年号。胡适表示反对,马上致函老蒋,申明理由,蒋为此在一次讲演中针对胡适的批评特意作了解释。

胡适很快发现了蒋介石性格中的弱点,用胡适的话说,微嫌近于细碎,终不能"小事糊涂"。也就是不能举重若轻,而是举轻若重,胡适的观察很准确,蒋介石常常事事亲躬,越诅代苞,这对于发挥下属的创造性是很不利的。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他的这一性格弱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以东北战场来说,他几次亲发作战命令,还亲临沈阳指挥部署,弄得高级指挥官们无法发挥他们的见长,为此这些高级指挥官多有不满,还不敢发牢骚。杜聿明在他的回忆录中对此有所描述。这点他跟老毛就差远了。林彪在东北几次在军事作战上对毛抗命,老毛不但不批评,反而任由林彪所为。刘邓大军过追击败退的蒋军入川,毛突然命令停止追击,邓不听,并回电毛说应及时追击,毛马上回电,照你的意见作。两相对比,有学者认为,老蒋49年战败同他的这一性格弱点有极其重大的关系。这是后话。胡适为此给蒋去信,希望他明定权限,知人善任,而不"侵官",不越权。以后又在。"《独立评论》第一六三号发表文章,告诫说:"蒋先生应该认清他的'官守',明定他的权限,不可用军事最高长官的命令来干预他的'官守'以外的政事。……倘若他能如此做,那才是真正做到了不独裁的全国最高领袖。

37年全面抗战开始。蒋决定派胡适为驻美全权大使,胡适本不愿意做官,但此次不好推辞,于38底到美国上任。按照唐德刚的评价,以克尽职守的要求来说,胡适是不称职的。因为胡适在使馆里坐不住,经常到各大学去讲座,做些与大使无关的学问上的活动。由于他讲座演说很有水准,连美国当时的总统都有时引用胡适的话。很多大学都欢迎胡适去讲座,胡适也因此凑齐了他35个博士的封号。连战后联合国的宪章都是胡适起草的。胡适运气也好,那时美国谨守中立,也不知是胡适鼓动的还是美国中了斜,一下子把中立的天平倾斜,在胡适上任不久,就贷款2500万美元给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正在抗战的紧要关口,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老美的慷慨也得罪了中国人民,因为他支持的是反动的国民党,从此让中国人恨的牙痒痒,美帝国主义成了中国世代的冤家。

1945年胡适回国时已经是抗战胜利,蒋介石邀请胡适为官,胡不答应,回北大做了校长。有意思的是48年南京政府宪政大选时,蒋介石想搞虚总统,实行政院,他做行政院长,推荐胡适做总统,胡适还没答应,蒋就在国民党中执委会上提出来,结果被否决,蒋觉得对不住胡适,于是建议胡适自己组党,他愿意在经费等方面资助。48年底,北平已经兵临城下的险境,中共派人与胡适联络,答应他若留下,给他北京图书馆长的位置,胡私下对人说,中共来了,还会有说话自由?当蒋介石派飞机来接时,他毅然上了飞机,在南京-府盘桓数日,便去了美国,在美做起了寓公。

1951年5月,胡适从美国写了一封长信给蒋介石,劝蒋考虑"国民党自由分化为几个独立的政党",而且第一件事便是"蒋介石辞去国民党总裁"。1952年9月,胡适再寄一封长信给蒋,直言:"民主政治必须建立在多个政党并立的基础上,而行宪四、五年来未能树立这个基础,是由于国民党未能弃'党内无派、党外无党'的心理习惯。言论自由不是宪法上的一句空话,必须由政府与国民党明白表示愿意容忍一切具体政策的批评,并须表示,无论是孙中山、蒋介石,无论是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都可以作批评的对象。"

1952年,中共因朝战伤了元气,无能力再收复台湾,台湾总算惊魂初定,可以踏踏实实巩固自己的小朝廷了。这年底,胡适应蒋介石之邀到台讲学,1953年1月16日,蒋约胡适吃饭。蒋与胡谈了共两个小时。胡适批评台湾无人敢批评时任台湾省警备司令的彭孟缉,无一语批评蒋经国。无一语批评蒋总统。总之,缺少言论自由。胡适希望老蒋学习土耳其的某人,将国民党一分为二,两党竞选,实行民主政治。蒋只是点头,却并没有采纳。此后胡适继续回美国。

1956年蒋介石70岁生日的时候,胡适根据《中央日报》负责人的要求,草成一文为他祝寿。胡适在文章中希望蒋介石无为而治,不要管太多的事情。并在给负责人的信中说,我量你不敢登!负责人很为难,赶紧向上请示,结果蒋放下话来,可以照登,让他去讲好了!得到蒋准许登的指令,报纸负责人十分吃惊。于是,这篇文章就一字不改的登了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胡适一向坚持民主自由,台湾当局从一开始就把胡适的言论作为靶子进行围剿。1956年12月台湾国防部政治部以周国光的名义发行了一本题为《向毒素思想总攻击》的小册子,书中指责胡适是毒素思想的总代表。从而把围剿胡适思想推向了一个高潮。

1958年4月,胡适应蒋介石的邀请来台定居,并且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0年,台湾发生了雷震案,起因是雷震办一自由中国杂志,宣传自由民主理念,接着在胡适的支持下,组织在野党,胡适公开支持组建在野党,1960年7月初,胡适即将赴西雅图出席中美学术合作会议,雷震以饯行为名,邀请胡适出席他们的"选举改进座谈会"。胡适在会上希望大家能以和平的方式、容忍的精神、严正的态度和长期的努力,使民主政治、政党政治走上正轨;并恳请大家以在野党、而不是反对党的名义,对执政党起到制衡作用。自由中国的动作惹脑了国民党,在蒋介石授意下于9月4日以"涉嫌叛乱"的罪名将雷震逮捕。

在雷震案发生前后,国民党副总统陈诚等人经常给在美国的胡适写信通信息,当得知雷震被捕,胡适表现出了从没有的气愤,经陈诚王世杰等的劝说,心情才略有好转。在回台后,因雷震案与蒋介石的私人谈话中几乎发生争执。

胡适是在1962年2月24日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时突然去世的。蒋介石得此噩耗后,写下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第二天,宋美龄看望了胡适夫人。27日,蒋介石又送来上书"智德兼隆"四个大字的挽额,。3月1日蒋介石前来吊唁。

魏征与李世民,一个谏臣,一个明君,相处和谐,为后人留下一段佳话。胡适与蒋介石,却并非魏征与李世民。蒋介石是有名的独裁者,军阀,胡适是专以批评政事主张民主自由闻名,两人居然相安无事,这种怪事,在现代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扯淡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