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5:56:30

抓住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224500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考点点击】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指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语的语境义。对词语的考查,是每卷必考的。纵观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词语的表达作用;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等等。

【名题透视】

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

1.(2008南京卷)在《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中有一道题: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语境义要密切联系上下文解答。联系上下文,用分解法解答此题。根据上文中引用的诗句,我们不难明白:“色”是指诗歌中的色彩;“情感”是指诗人的情感。把二者联系起来,就不难组织出此题的答案: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2.(2008盐城卷)在《雪的功能令人惊奇》阅读中有一道题: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解释第④段中的 “超软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出现的某种概念进行较为简洁地解释说明。首先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出这种需要解释的概念——“超软水”,然后结合原文把表示这一特性的词语划出,用自己的话重新组合下,但要注意题干中“简洁”的要求: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水,就是“超软水”。

3.(2008金昌卷)在《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阅读中有一道题: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解释词语的题目。一般的方法是,要先解释出这个词语本来的含义,然后在根据文意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即可。第(1)题中的“缩影,比喻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例如,这个小山村就是中国农村的缩影。那么,“缩影”这一词语在文中是指什么,我们说明确就可以了。第(2)题“添加剂”, 作为一种附加成分添加到产品主要原料当中,从而改善产品性能,主要在印染、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这里的“添加剂”用的是比喻意,我们把比喻意说出,并指出其作用即可。

二、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

4.(2008东营卷)在《科学与诗》阅读中有一道题:文中加点的“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的特定含义和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能力。文中提到的温纳连自己吃没吃饭都要问别人的故事,似乎让现实中的我们觉得十分可笑,但同时也说明他生活在一个只有科学研究的世界里。“他并未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一句中的“这个世界”就可以理解为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文章倒数第④段先说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动机是为了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天翻地覆,一塌糊涂”,所以“科学家与诗人们却走向另一个世界去”。至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另一个世界”与“这个纷扰的世界”是相对立的。再联系下段首句“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又哪里逃得了”,现实应该是指“这个纷扰的世界”,那么与之对立的“另一个世界”就是指理想的世界了。理解了两个“世界”,也就明确了科学家和诗人的追求,也就等于打开了禁锢最后一句话含义的大门。

5.(2008东营卷)在《汉字书法》阅读中有一道题:从全文看,第①段中“芳邻”指什么?

【解析】本题是一道词语品析鉴赏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语句中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芳邻”本身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好邻居,另一个是敬辞,指别人的邻居。而问题考查的是“第①段中“芳邻”指什么”,就不是词语本身的含义了。答题的第一步是认真、细致审题,抓住对解题有限制或提示性的句子、词语。这道题目要求中的“从全文看”,粗看好似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这是在提醒考生注意正确解答这道题的阅读范围,而题目要求中的“第①段中”则标明了问题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准确把握题目要求中的这类词语,能使我们快速有效地进入答题状态。第二步是将词语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理解、分析。“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一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汉字书法以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的好邻居。分析到这里,考生就算不知道“芳邻”的意思也没关系,只要理解了“芳邻”在句中就是指汉字书法影响的对象就足够了。第三步是带着问题速读全文,以便提取有效地答题要点。只要发现了文章第②、③、④、⑤段每段的首句,就等于找到了解答此题的钥匙: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武术和中国古典小说。

6.(2008东营卷)在《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阅读中有一道题:选文第⑤段“如果他们想继续优秀,就必须始终保持写日记时的那种自由心态”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自由心态”指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的理解。要理解“自由心态”一词的含义,首先要通读该词语所在句子的段落,即第⑤段,搞清楚这段话的大意:日记有作文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比作文更接近于创作。其次再结合段意揣摩词语的含义,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就会明白:“自由心态”并不是指一种心理状态,而是一种创作的理念和方法。在文中,“自由心态”是指“只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和“只按照自己满意的方式写”。

7.(2008徐州卷)在《记住回家的路》阅读中有一道题:第③节画线句子中的“禀赋”和“习惯”分别指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指代义的能力。一是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二是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它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三是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看是否合适。这类词一般是前指,也有后指的,有些指代内容需要概括。先阅读题干,从“分别”一词看,这题包含两问,第一问要回答出是哪一类型的“禀赋”从这句的前一句即可找出;第二问可摘出“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然后加以变换句式,说明是一种什么样的习惯:它指的是关注心灵,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进而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的习惯。参考答案:“禀赋”指的是:过内心生活的禀赋;“习惯”指的是:关注心灵,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进而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的习惯。

三、词语的表达作用

8.(2008眉山卷)在《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阅读中有一道题:第④段中加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温馨提示:AB任选一处作答)

A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B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准确性语言的品析。重点要求考生对能充分体现准确性的修饰限制词进行分析。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解题时应先表明能否将词语去掉,然后陈述其具体理由。对所选词语在句中的具体含义进行解释,“到目前为止”用于限制时间,“似乎”表明是一种推测。与此同时,还要将所删词语去掉前后的表达效果作个比较,看是否在表意上的存在缺陷。文题的“温馨提示”也不可忽视,可选择便于自己表达的词语进行分析。

9.(2008福建卷)在《祥云火炬》阅读中有一道题:选文画线句子“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解答这类题目一般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分析加点词的本义和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含义(作用);第二步分析加点词对说明文语言是否能起到一定的表达效果;第三步,组织文字,形成答案。答案观点要鲜明,如能否“删去”,要首先明确,要点要清晰,如本题答题时要说清“基本上”的意思及其在原句中的表意作用,最后再指出它是否体现了说明语言在某个方面的特点。

10.(2008恩施卷)在《小溪》阅读中有一道题:文中的小溪先后两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第二次是“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说说“窜”与“跳”有什么不同。

【解析】这是一道词语赏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句意词义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指出其不同之处。做好此题的前提基础是对两个词的本意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的意思。“窜”指自然状态下的小溪从石缝中流溢而出;“跳”指拼搏状态下的小溪从地底下喷涌而出。

11.(2008河北卷)在《小扇轻摇的时光》阅读中有一道题: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生动形象词语赏析能力。一般的方法是: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解释词语的语境义;表现了特定情境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暗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这里可采用近义词换词法,通过对比体会词语的生动性。可试着将“我贪婪地捧着啃”中的“啃”换成“吃”或“品”,效果会如何呢?当然表现不出“我”吃瓜的狼虎劲儿,表现不了瓜果的香甜程度以及“我”对瓜果的喜爱程度。还可采用解词法,“贪婪”可通俗的解释为“没够,没有满足的时候”由此可见瓜果的香甜以及“我”对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可以从词的构成上去分析,“心”和“意”都说的是心或心里,“满”和“意”合起来就是满意,就是心里感到很满足。文中的母亲看到女儿吃的如此香甜,一番忙碌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心里充满了满足与喜悦之情。

12.(2008泰州卷)在《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阅读中有一道题: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要正确地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句中“大体”一词有正确的认识,“大体”在这里有“大致、大概”的意思,也就是说,遥感技术、对比分析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13.(2008襄樊卷)在《你在伞里吗?》阅读中有一道题:第一段加点的词语“砸”换成“落”可以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是在考察对文本中细节词语作用的品味。品味具体词语能否互换,需要我们规范答题,进行比较分析。词语能否换,主要取决于表达的需要。我们的回答要按下面三步,一是能不能换,二是用原词有什么作用,三是换后可能出现的效果。从文章中来看,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大且猛,同时与下文“嘭嘭直响”呼应,而“落”就没这种效果。

14.(2008金华卷)在《中国,挺住!》阅读中有一道题: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

【解析】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对句中修饰限制语进行推敲,根据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首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解释原因。“迅速”本身就是“快”的意思,在句子中主要表明党中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非常快,因此不能删。

四、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15.(2008东营卷)在《科学与诗》阅读中有一道题:第一段中两个“觅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重点词语的具体含义,考查了考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回答这类题目,我们应认真地看上下句乃至全段全篇,准确把握其含义?具体到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看的就是第①段——“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由第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在拿“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寻词索句”做类比,那么,第一处的“觅句”就是指诗人作诗的构思立意及在在用词上的斟酌。由②—⑨段所举的科学家如何做研究的事例可以归结出,第二处“觅句”所指的具体含义:指科学探索和研究。

16.(2008昆明卷)在《黑色金子——石油》阅读中有一道题:选文第⑤段“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加点词语“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语作用的理解。要正确地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句中“一般”一词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一般”在这里有“通常”的意思,也就是说“石油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只是“通常”的情况,并不排除它分布在地球深层的可能。其次在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进行回答即可,如,删去这一词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使说明的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4865字

  阅读全文(72)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圈子:可爱语文 初中语文试题调研 教师茶室 敬业乐群创新教育 语文芳草地 中学语文“主题阅读-读写互动”交流圈 陈锦才 志愿语文沙龙 中学语文教学交流 中学语文作者圈 
    • 上一篇: 合理迁移,根据内容推断想像(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