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16:47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 ,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世界各国研究和介绍他的著述甚多,其军事指挥艺术和用兵特点,在军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隆美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连长。战后,曾在军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进攻》(1937年)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争中,他的师虽然不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但却始终冲在德军装甲兵的前列,完成闪电式的突破、割裂、合围、追击等任务,高速突贯法国全境,最后攻占法国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个半月的作战中,该师以较小的代价(伤亡2600余人,损失坦克多辆),俘获敌军多人,缴获奖辆坦克和装甲车及大量物资装备。隆美尔装甲师取得显著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法联军作战思想落后,无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士气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为援救意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装甲军到达利比亚,并统一指挥意大利军作战,他成功地在战役,战斗中,采用兵不厌诈的手法,借助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实现奇袭,从而在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缺少制空权的条件下,常常以少击众,出奇制胜,他广泛使用机动战术攻占著名的划兰尼加地区,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多次击退英军反攻。1942年5月隆美尔在比哈凯姆坦克会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把英军逐回埃及境内。隆美尔因战绩卓著而连升两级,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1942年7月,隆美尔及其疲惫的德,意军团成了强弩之末,11月在阿莱曼坦克会战中, 被B L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二集团军击败,从隆美尔方面来看,除了后勤技术保障遇到严重困难伤亡与疾病造成大量减员,缺乏制空权,隆美尔将战线拉得过长也是一大因素。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隆美尔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在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前,他主张将装甲师靠前配置,以利于歼敌于海滩的意见没有被采纳。1944 年7月20日,隆美尔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牵连而被迫自杀。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哈特将隆美尔作战文书编辑成册,名为《隆美尔文件》,其中肯关“沙漠战争规律”等论述,引起了许多军事学术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隆美尔在指挥装甲部队作战方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在进攻中, 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群,趁敌犹豫不决和混乱之机,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 大胆穿插迂回,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 从而瓦解敌整个防御,而步兵则在正面实施牵制行动,在抗击敌优势坦克的反冲击时,常以防御行动并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败对手, 而后转入反攻,在城镇攻坚战中, 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后投入坦克。当敌溃退时, 即以坦克不停顿地追击来发展胜利,在防御战役中, 通常将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 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或反击。在退却时, 则以机动防御阴滞对方追击。(2)惯于身临前线,靠前指挥,他经常乘装甲指挥车或坦克甚至飞机来指挥。他常常出现在最紧张,最紧要的时间和地点,临危不乱, 一再死里逃生,对下属要求严格,倡导勇猛无畏的尚武精神。虽然常有轻率鲁莽之举, 便却在士兵中享有较高声淮。(3)主张在战役战斗斗中使用一切欺敌手段和伪装手法,使敌产生错觉,达到奇袭的效果。在入侵法国的进军中, 他多次令坦克乘员坐在坦克外边摇动白旗,开得敌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竟忘掉了抗击。
某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企图将隆美尔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这是徒劳的,其实隆美尔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赞许的口吻引述过希特勒的话:“今天的军人必须有政治远见,因为他必须随时准备为我人瓣新政治而战斗”。此后,隆美尔就一直是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