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的淵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8:20:46
【地震雲的淵源】 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記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1935年中國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中記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正式提出“地震雲”的,是日本前福岡市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在地震時看到了長蛇狀奇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地震雲的四大特點:突、奇、久、定】 地震雲是指地震前幾日內,震區上空出現的與一般雲有顯著區別的奇雲,長可達數百公里,並具有“突、奇、久、定”四大特點。 (1)突:地震雲往往是突然出現的,不是由別的雲變形而成的,簡直就是“無中生有”。 (2)奇:地震雲很奇特,它排列整齊,猶如“嚴陣以待”,圖形規律性強,主要有長蛇狀、輻射狀(扇形)、肋骨狀、魚鱗狀。、越顯著、顏色越恐怖、量越大,震級越大 長蛇狀地震雲較為多見,它比飛機的尾跡要厚實得多,一般震中處於雲向的中垂線上。 輻射狀的地震雲,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壓在空中,雲的交點(輻射狀的根源)垂直于地面就是震中所在地。 魚鱗狀地震雲形似排列的大片魚鱗,震中一般位於雲陣根源。 肋骨狀地震雲,形似人的排列的肋骨,震中判定較為複雜。 (3)久:持續時間久,就是《重修隆德縣誌》中說的:“天久而不散”。一般的雲無定形,易飄遊散變,而地震雲陣形要持久得多,甚至在風中持續幾個小時到整天。就是後期漸漸飄散了,也能看出陣形。 地震雲持續的時間越久,離地震的時間越近。 (4)定:地震雲的根源一般指向震中方向,猶如為震中定位。 所以,從不同地點看到地震雲的走向,是有可能大體判斷震中位置的。如果地震雲較長,可以從衛星雲圖上看到的話,也可以參照衛星雲圖來估算震中的位置。 中國官方研究地震雲,是從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開始的。 地震雲預測遠方地震:1977年12月20日中午前後,中國專家在密雲水庫附近向正南方向觀測到東西走向的粗大灰白色帶狀地震雲,仰角較低,再結合儀器,預測將在日本、阿留申群島一帶將發生6.8級-7.3級地震。結果,當日下午16時56分,日本小笠原群島發生了5.8級地震,次日上午9時6分又在同一地點發生了6.5級地震。這是一個地震雲預測遠處的例子。 事實上,鍵田忠預測的那次地震,我國專家預測得更為精確,低仰角的地震雲一樣是重要的根據。 地震雲預測近處地震:從1979年元旦開始,中國專家開始在大樓樓頂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拍攝彩色照片,三年內,共拍攝了近一萬張彩照片。結果,只有1980年1月19日拍攝到的照片中有符合“久而不散”特徵的地震雲。從淩晨6點到上午9-10點,始終保持鮮紅亮色,且邊緣光滑。於是,在其後18天,唐山老震區發生了拍攝以來最強的一次地震,震級為5.6級,這也是這一年中北京有感的唯一一次強餘震。 17世紀的中國古籍中就有記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1935年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中記有:“天晴日暖,碧空清淨,忽見黑雲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中國古人、前人能以此預報地震,現在咱們“數典忘祖”,以地震雲預報地震的“民間驗方”,落後於日本和美國的學術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