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懺悔錄》之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6:24:21
盧梭《懺悔錄》之感想………………………………………………………………………………………………

來源:心的星★ - PCHOME新聞台BLOG

  • 斷斷續續的看完《懺悔錄》一書,已經是三個禮拜後的事了。坦白說,剛開始盧梭與華德夫人之間的情事並不能引起筆者的興趣,實因筆者早已被市面上的言情小說慣壞,乃至於形而上的情情愛愛,都顯得太「敘述性」。不可否認,受影像薰陶長達七年有餘的自己,是偏向於右腦思考的,倘若文字敘述不能讓自己在腦海中產生連續性的影像,總有食之無味之感。一直到了書的後半部,也才開始令我產生精采刺激的感受,或許是自己亦或週遭的同學朋友,都與盧梭有相似的情況,才筆者我在後半段將書中文字與經驗重疊,產生如同電影般的影像而越看越入迷所致。
  • 由於全書事件相當多元,筆者對於書中的每件事物無法一一論述感想,因而僅選擇心有所感的兩部分訴說感想。

1.受人們與社會所影響的非自然

  • 相信熟知盧梭教育理念者皆知其極力主張「返回自然」,或許是與書中所述之童年際遇有關。比如人們阻礙一棵植物向上生長。當人們再給它自由時,它雖保持彎曲的樣子,但曾經歷的阻力仍在。而在《懺悔錄》中訴說著盧梭從知書達禮、品行端正的兒童,因受敬愛之人冤枉、責打遂產生忿忿不平之感以及創傷,「那次事件在我心中所留下的創傷卻始終無法癒合,每一思及,便隱隱作痛。……而當我們再度犯錯時,也不像以前那麼害怕與慚愧,我們學會了隱瞞、反抗和說謊。(盧梭, p42)」本來順著「善「的本性成長,卻遭逢人與社會所指責的莫須有之罪,爾後在盧梭幼小心裡產生永恆的陰影,這是多麼哀傷的事啊!這種「非自然」所產生的不良影響,間接影響促使了台灣新的教育制度形成─「零體罰」、「以學生為主體」與「饒了孩子吧」等,讓教育重返自然,讓孩子快樂成長相信也是大家所樂見的。

2.主觀判斷之難

  • 當評論者不夠客觀,而論述更流於主觀且妄加評斷時,可知用心如被評論者內心會有多麼難受。盧梭發展了「用數字代替音階」的構想,卻遭「有學問」的人提出偏頗的看法與反駁,盧梭在書中寫道:「最令我費解的是,那些人雖然都是滿腹才學,卻不懂得對自己所不知道的適切勿妄予評論的道理。(盧梭,p253)」 筆者想著,當時如果這些「有學問」之人知道,數字記譜成為樂理的基礎入門、必學之技,是否當時會如此賣力的反駁。難道,人不是因思考、創意或創新而能再人類史上更往前踏一步嗎?筆者會如同感同身受之因乃是曾經經歷過類似事件,而不同於盧梭的是,筆者在論點尚未成形、實驗尚未完成之時,就被「不同領域」的評論者以「個人想法」主觀評斷,並不給予答辯機會的難忘經驗。論述此事,並不是因為當時氣憤不平情緒還在,而是認為,創新的想法、曾努力過並付諸實踐的任何事物都不該被主觀的責難、舊有的觀念抹滅。互有來往的答辯能激勵彼此更上層樓,這是肯定的。但主觀的態度卻也同樣的令人氣餒,不是嗎?
  • 其實,看完盧梭的《懺悔錄》後想到另一個自己,雖然每天自己都會將一整天的事情回憶並思考反省,但似乎有些事情仍會重蹈覆轍,或許真該校法盧梭寫下屬於自己的《懺悔錄》,把曾經做過的小奸小惡一一列出,還自己也還當時的對方一個清白,於死之時才能無掛於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