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化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1:43:15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化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特点分析,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化的教学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开放化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承载的责任越来越显著,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要求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并探索—条适合新形势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全面贯彻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范畴,有别于初、中等职业教育;在类型上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在内容上属于技术教育范畴,既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教育,也有别于初、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教育。这一定位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多个维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不是指学术水平的“高”,而是表现在应用技能的“高”。“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这种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走开放化办学之路势在必行。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开放化形式
   
      1.教学模式的开放化。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即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必须围绕职业主线,淡化学科教学。专业不同,其教学模式也要不同,树立专业特点鲜明、突出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理念。开放教育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人的主动发展,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有利于人的和谐发展。
   
       2.课程的开放化。课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因培养目标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它当然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1)课程体系设计的开放化。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去向、培训途径、能力分析、个性强化以及职业生涯。(2)课程设置的开放。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的定位目标,放到多维空间里去考虑课程设置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3)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开放化。理清课程体系中前导和后续的关系,不要拘泥课程本身的局限,将相通、相容、边缘、交 1的一类课程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课、复合课、系列课”,以避免知识重复和体系混乱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形成理论知识的“够用、适用”和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并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课程开发的整个环节要有企业和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4)课程评价开放化。要回到用人市场去检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
   
       3.教学环节的开放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放”。即“放眼多看看”“放脑多想想”“放手多做做”“放口多说说”“放教多动动”,力求在教学活动各环节全方位开放。(1)教学过程的主体转变,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点评作用。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博客、名家讲座等,给学生展现一个开放、多维、精彩的世界。(3)打破专业界限和校际界限,鼓励学生跨校选课,或参与校内辅修,让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4)以就业为导向,提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4.实践教学的开放化。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整个专业体系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右层次、有实效、有步骤地开展,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 (1)高职教育模式要求在教学大纲中突出实践操作目标,因此,实践类课程应编写模块化的实训大纲,其内容包括训练内容、训练目的、训练方式、项目能力培养、训练环节与对应能力训练、学生结果性材料与成绩考核等,并以实操方式考核学生的能力。 (2)实训场所开放。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工作室、研究所、校办企业、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把实践教学活动推到模拟职场和真实职场,给学生提供优良的“练兵场和习武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结合。 (3)见习、实习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贴近,和岗位对接,鼓励学生顶岗实践。让学生感受实际的工作氛围,体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
   
      5.质量评价标准的开放化。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合格,必须到职场这个大熔炉里去检验。(1)专业的定位的是否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的是否合理、教学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不仅学校内需建立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采取必须的监控措施,而且要及时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教育专家、学生、家长沟通,听取反馈意见,以便促进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改革。(2)对学生的考核目标开放化,以作品、产品、策划书以及项目研发成果替代作业、考试、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实现“作品和产品合一”。(3)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与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把职业准入制度引入到课堂,并强化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技能意识,切实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
  
        6.教师队伍的开放化。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且又具开放性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1)专职教师的开放化。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的基本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行业顶岗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2)兼职教师开放化。根据专业特点,聘请企业和行业专家、能工巧匠走进课堂,让学生与教师的经验、技能零距离接触。
   
      7.延伸第一课堂,开放第二课堂,弘扬校园社团文化。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广泛开展等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抓尖子,带全体,促进个性发展,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借助第二课堂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教师带动学生,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换;成立依托专业,旨在提高职业能力的各种协会组织,并安排指导教师,把学生的课余时间用到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上,使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课余活动中得到应用、拓展和提升,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和张扬。

      开放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包括打开教室与教室之间的“墙壁”——空间开放,打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墙壁”——合作教学,打开时间与时间的“墙壁”——弹性学制,打开学科与学科间的“墙壁”——综合学习,打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墙壁”——跨校选课,打开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墙壁”——合作办学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开放式办学,寻求一条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错位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以特取胜”、“以质取胜”,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尧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吕鑫祥.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5]张连生,丁德全.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3,(21).


(来源:《教育与职业》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