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中对典故的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03:35
【经典试题】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请简要赏析这篇作品的表现手法。(2007年浙江卷)
  简析:一、二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南朝灭亡指代北宋亡国;三、四、五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感叹北宋王朝的倾覆;后三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了诗人羁身北国、沦落天涯的悲苦。这首词剪裁连缀唐人诗句,抒发了亡国隐痛,温婉悲凉。
  【知识梳理】
  典故,也称故典、古事、故实等,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事典”和“语典”
  古代故事构成的典故称为“事典”。事典所用的古代故事中,最多的是历史故事。如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
  事典也有用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小说、戏剧等故事的,如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庄周梦为蝴蝶的寓言、望帝魂化杜鹃的传说、鲛人泣泪成珠的传说,抒写了对往昔美好的理想和情思的迷恋和幻灭后的怅惘之情。
  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构成的典故称为“语典”。语典所用的词语,常见的是格言、警句、俗语、诗文句等,如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语典也有取用人名、物名、地名、宫殿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的,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轮台”是新疆的地名,汉朝时曾驻兵屯田,本诗中代指南宋边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原是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木屐,本诗中指前后装有活动齿的登山木屐。
  二、典故的用法
  1.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语出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
  反用是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本诗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隐居生活的愿望。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语出《晋书》,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诗,寄给丈夫,后就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本诗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2.借用和化用
  借用就是被借典故的原意和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关,但它们之间也有某一相关的地方。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出自杜牧《赠别》中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借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分别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和《遣怀》中的“赢得青楼薄幸名”,以此指代杜牧作诗的技巧和才情。
  化用指用典时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把典故灵活地加以融化、点化。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折腰”就是从陶渊明“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中化用的,表明了不事权贵、追求自由的傲岸精神;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  
  【复习建议】  
  一、积累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典故大都是教材上和平时常用的,如全国卷的“陶渊明采菊东篱”(1994年)、“三国赤壁”(1996年)、“湘水神娥皇女英”(1997年)、“贾岛推敲故事”(1998年)、“折柳”(2002年),江苏卷的“知音”(2005年),天津卷的“大江东去”(2005年)等。因此,整理典故应把重点放在对初高中教材上。
  整理典故时,可采取分类的方式,如送别的典故:鸿雁、尺素、双鲤、青鸟、南浦、阳关等。归隐的典故:五柳、东篱、三径、鹦鹉洲等。  
  二、了解考查方式
  对典故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
  1.题干中直接点明典故,加以分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例1:[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006年上海卷)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简析:“孔林”、“吴宫”、“楚庙”是曲中的三个典故,如今只剩下乔木、蔓草、寒鸦,从而铺叙了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事实。C选项错误。
  例2.[正宫]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2006浙江卷)
  简析:鹦鹉洲本是地名,后因元代白贲的“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而成为隐居的典故。补注中也提到了鹦鹉洲是“渔父居处”的代称,由此可得出答案: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2.题干要求从原诗中摘选出典故,再加以分析。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简析:诗中的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本都是边塞的地名,后成为与边塞有关的典故,表达的是征人的戍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