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海豚湾》 人类把海水杀成红色(时代周报 2010-4-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24:52

2003年11月3日海洋守护者协会公布的图片,日本太地町港,船只上满是被屠杀的海豚,周围的海水已经被染红。

一群细小的鱼儿正溯流而上,海水突然慢慢变红,变得更红什么也看不见了。那是几千只海豚的血,当它们被赶到浅湾里聚拢,浮船上的人手持鱼叉刺向它们,一下,再一下,再一下,像所有濒临死亡的鱼类,它们会奋力挣扎,被鱼叉刺中的滚圆身体扑腾上水面,溅起一团团红色水花,又像梭子旋转着沉入海里;尾巴剧烈长久地摆颤,搅动海面成为一处处喷泉;或者想挣脱死亡奋力一跃,撞上海边的岩石再滚回水中……

它们的悲鸣乱作一团,那不再是“海豚音”,那是另一种刺耳鸣叫,充满焦虑、恐惧、压力和痛苦。“现在鸣叫的海豚已经死了,而明天又有新的一批”。杀戮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长达六个月。它们逃不脱那个海湾。当从迁徙之路被赶到这个死亡之湾时,周围布下的重重大网使它们只能面临杀戮。

一只只流血死去的海豚,用钩子钩起来,拖上船满载而归。月光重新照耀着红色幕布一样的大海。

导演面临三项指控

日本南部和歌山县沿岸小镇太地町,现在正因屠杀海豚 “传统”而声名远播。秘密保守三十多年后被一群热爱海豚的美国人拍摄成纪录片《海豚湾》,在2010年3月,这部纪录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颁奖礼上,《海豚湾》主角奥巴瑞高举标志牌,请人们发送短信“海豚”,获得保护太地町海豚的信息。

他手上总戴着一个戒指,用古希腊金币铸造,上面印有一只海豚。这一次,他和该片导演路易·西霍尤斯的团队合作,打了一场漂亮的海豚保卫战。

路易曾为《国家地理》摄影30多年,这是第一次拍电影。尽管斯皮尔伯格曾告诫他,不要拍动物和船。但他和他的团队“十一罗汉”还是把该片拍得像美剧那么好看,刺激的故事引人入胜,传递出强烈的环境保护信息。

此片公映以来,在豆瓣有16618人参与评价,得到9.6分的高分,高于《阿凡达》0.5分。互联网络疯狂传播他的电影,路易并不介意所谓版权,“我们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告诉人们真相”。现在,路易的邮箱每天收到100封全球来信,人们询问海豚的情况,表示以后会改变饮食习惯,不再吃大型鱼类,开始关注全球环境。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尽可能详尽地回答所有问题,并补充影片背后的故事。他对记者说:“我会根据从电影院走出来后被改变的人数,评判这部电影成功与否。”

在荣誉之外,他也接到了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给他打来的死亡恐吓电话。他知道如果再去日本,也许就不能返回美国。他将面临三项指控:非法侵入私人领地、商业阴谋破坏及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拍摄便衣警察。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当你坐在海洋公园,看到海豚奋力蹦出水面,带着特有的“海豚式微笑”顶着高空的气球,你报以热烈的鼓掌和兴奋的尖叫,你以为它和你一样开心。但事实绝非如此。有着10年海豚驯养经历的奥巴瑞会告诉你,海豚的微笑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所有大型海洋游戏场馆里,都必须给海豚喂食一种抗酸的“胃泰美”药。被长期囚禁、压力巨大的训练使它们和人类一样,患上胃溃疡,大多不到两年就会死去。海豚唯一的感觉器官就是声觉,异常敏感。人类最好的声波定位仪也无法与其媲美。被圈养的海豚,关在混凝土水池中,每天面对尖叫的人群,直到这些噪声杀死它们那天为止。

“如果我身上佩戴着象牙,那大象灭绝的原因就是我,而不是森林里持枪的猎人。海豚的捕杀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我们向人们呼吁‘不要买票,你们正在参与着海豚的屠杀’。在这个每年20亿的产业中,人们从来就不曾过问那些海豚是从哪里来的。”奥巴瑞说。

在圣地亚哥海洋哺乳动物会议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两千名顶尖海洋哺乳动物学家,瑞克·奥巴瑞是主讲人。但在最后一刻他的名字被节目赞助商“海洋世界”删去。

路易看出了端倪:这其中定有什么故事!奥巴瑞告诉他:“因为他们不喜欢我关于圈养的观点,不希望我讨论日本太地捕杀海豚。”

当路易第一次随奥巴瑞来到太地,就像走进了斯蒂芬·金的小说。到处是海豚和鲸鱼的雕塑,牌子上写着“我们爱海豚”。在鲸鱼博物馆和市政府大楼的中间,有一个国家公园。“除了保护杀戮海豚的秘密,什么也不保护。”

奥巴瑞的影响力很大,从进入村庄警察就一路跟着他们。从这天之后,路易厌倦了多年的记者身份—那只能是个旁观者—开始变成一个行动者,参与到“秘密海湾问题”的解决之中。

“偏执狂”奥巴瑞,此前4次到过太地,深谙其中的秘密。他早已成为当地不被欢迎的人。为了拯救这里的海豚,他曾带过CNN、BBC等媒体来到这里,试图曝光发生的一切,均无功而返。这个硬汉为了海豚,会戴上假发,涂上口红,装扮成女人的样子来到太地;听到海豚临死前的凄惨绝鸣,会眼眶湿润;只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伤害海豚的事,他的电话就会响起。当本报记者采访奥巴瑞的时候,他正在偏远的所罗门的一个小岛上,那里也正发生屠杀海豚的情况。他还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四岁的女儿,也来自中国广州。

蔓延全身的悲凉

太地只是个3000人的小村子,靠海。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洁净的空气,也因是海豚胜地闻名日本,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是海豚的地狱:共有数十万只海豚命葬于此。每年9月到次年3月,海豚成群迁徙路过村庄,当地渔民手拿金属棍敲打船身,制造噪声将惊慌的海豚赶入海湾,那里三面都是岩石,形成天然的囚禁区,渔网把它们团团围住。当海豚密密匝匝挤在一起,由海豚驯养师挑选出最好看的作为表演海豚出口到中国、菲律宾等国的马戏团、水族馆。每只能卖到15万美元。剩下的就被手拿鱼叉的渔民就地屠宰,每只大概价值600美元。而这发生的一切都很隐秘,通向海湾的道路被封锁,由带刀的村民守护,不容外来人士靠近。

影片中血腥杀戮的场面,震撼了所有的观众。早在2月份,韩寒就在博客上传了《海豚湾》的全片视频,他写道:“面对这震动的一幕,言语已经苍白了,感到悲哀,有一种蔓延全身的悲凉,为了那些海豚,也为那些无知的人类。”著名环保人士汪永晨则发出愤慨的声音:“人类怎会如此残忍,居然将海水都杀成红色?”

路易说,制作这部电影花费3年。其中最艰苦的就是编辑猎杀海豚的部分。影片中所谓的震撼场景只是真相的“迪斯尼”版本。因为他花费40个小时,编辑了没有人会愿意看到的最可怕的画面。就是说,“事实要比影片展示出来的可怕很多”。

拍摄成员之一潜水师曼迪第一次看到小海豚被杀,忍不住迸出泪来。她身旁的太地村民正谈笑风生。路易有意识表现了这种反差,意即“作为人类,在面对捕杀时态度如此不同”。路易说所有人都受到震撼,只有“太地无动于衷”。他甚至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长期食用海豚含汞极高的肉,对大脑造成伤害,失去了为他人考虑的能力。

也有当地人反感这一切,悄悄把学校中供应给孩子做午餐的海豚肉拿出来给他们做DNA检测。很快,这个村民就遭到恐吓,只好搬离村子—现在东京外围开出租车。

隐秘的拍摄

路易创办的“海洋保护组织”OPS小组先后去了7次太地,最长的一次25天。被标示为“私人领地”的海湾绝对不允许他进入,警察24小时跟踪,泡温泉也会遇到穿着浴袍的警察,并在酒店开了5个房间陪伴他们。因为担心房间被窃听,小组常常去到楼顶讨论如何拍摄。他们一直担心被捕。如果那样,作为负责人的路易就只能用所有拍电影的钱把同伴一个个弄出来,《海豚湾》诞生无望。

这是一堆有钱人。从美国带到太地的47个箱子里,有拆成十块的直升机、高空热气球、用于军事且禁止带出美国的热源摄像机(它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拍下人留在门上的热手印)、一整套DNA检测设备和无数个由好莱坞顶级工业模型造型师设计的内藏摄像头的石头。

在漆黑的深夜里,他们出发了。整个镇上都被他们安装了慢速拍摄相机—特别是在卖鱼市场。你在电影中看到过度捕鱼的快镜头就是这么拍下的。

他们经常是,前两辆车出发,和警察开个玩笑,把他们领到海边或镇上绕圈子。同时,行动小组坐着“不为警察所知”的第三辆车回到海湾。过程就像在上演一部间谍电影,也是这部影片刺激人心的原因。

顺利到达海湾的曼迪—曾获8项世界潜水大奖,能不借助呼吸器屏息6分半钟,下沉至水下300英尺—潜入被围困的海豚中,装好水下摄像头和听音器。同时,岸上、水下、树上、山上摄像头都已安装完毕,360度环绕着村庄和海湾,记录这里发生的一切。

为了避免被搜查出来,拍摄的音像设备被藏在空调管道中,每天都由专人带出太地,通过联邦快递运回美国。

含汞的海豚肉

电影制作到一半的时候,路易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海豚的电影,而且是一部关于人们破坏海豚生存环境的电影。因为,在做了大量DNA检测后,他们发现海豚肉中含有大量远超过人体安全系数的汞。即便如此,海豚肉还是被卖到各地食用,甚至被太地当作学校的午餐肉。

汞会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尤其对儿童。环境中垃圾的随意堆积、化石燃烧含有大量的汞,汞经过小溪、河流以及食物链传递到处于顶端的海豚或鲸鱼,毒素会成倍增长。

偶然的一次,路易曾在飞机上遇到日本海外捕渔业的副主任,坐在他的旁边。他给对方看了这部电影,还有证明海豚肉有毒的日本科学论文,并且告诉他:“你手里掌握着5000吨有毒海豚肉,每年这些肉都供给学校的孩子们,还有许多不知情的消费者。要怎么评价此事呢?”他告诉路易:“我是负责食品的保安—但不负责食品本身的安全。”

这是多么反讽。“海豚是历史上唯一一种可以救人类生命的野生动物。而现在,我们解救它们生命的唯一方法就是证明我们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充满毒素,所以它们不可被食用。”

无论是路易还是奥巴瑞,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从不打算把此片的主题放在“动物福利”上,那样对现实的改变无济于事。只有通过人权才能赢得争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食用安全的食物。

太地的抗议

在此片获得奥斯卡奖时,引发了日本太地渔民的愤怒抗议,他们指控电影严重曲解事实,强调捕猎海豚是日本传统,而且捕猎海豚在日本属合法。

太地町渔协干部对媒体表示愤慨,尤其是路易影射“黑手党”,他们认为这是对事实的严重曲解。他对媒体说:“捕杀海豚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有必要在理解地方传统和实情的基础上,相互尊重饮食文化。”事实上,东亚环境信息发信所广濑稔也告诉记者,日本曾在去年第2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映了这部影片,因为太地町相关人士的抗议,影片只上演了一个晚上就被禁止上映,目前还未在普通的电影院上映,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日本人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包括他本人也未能看过。

据他介绍,1991年,日本开始限制捕捞海豚,在法律规定的数量范围内,和歌山县的太地町是目前日本唯一实施大规模围捕的地区。

尽管如此,多数日本人并不吃海豚。有人会由于传统饮食习惯的原因食用鲸鱼,但也人数甚少。

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小姐,因为要接受本报的采访,特地看了这部影片。看后觉得震惊。她毫不怀疑镜头的真实,但似乎与她的生活常识相差甚远。“好像日本到处都在食用海豚,事实并非这样。”

在日本生活近20年,每个地方都去过—她也从事环保事业—却从没在哪里见过有卖海豚肉,鲸肉也只见过两三次而已。因为捕鲸的争议在日本引起的强烈反响,她专门买来尝了尝,味道并不可口。“我想大多数日本人可能和我一样觉得那并不好吃。”

谈到海豚肉含汞,她更觉得不可思议。“日本的食品安全卫生要求极严。尤其是学校里孩子们饮食,比家里的都更安全更放心。日本最近新设立消费者厅,专管质量投诉和赔偿以及弄虚作假等事。”对这类事件,处分通常很严厉,尽管从法律上只能罚款或从行政方面要求整顿,但舆论的压力也会使得有关企业难以维持,至少要大大影响其营业额。

为何会造成观众认知的偏差,艺术史硕士胤祥从电影的技术手段分析了原因—这也是影片为人诟病的一点,“这种迈克尔·摩尔流派的纪录片永远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并以极具诱导性的方式加以组织。简言之,《海豚湾》里,缺失了一块日本的看法,尤其是当地渔民对捕杀海豚的观点和解释。”

在纽约一个亚洲协会举办的观众见面会,《海豚湾》的票被哄抢一空。影片结束,日本人站起来鼓掌。“其实他们很喜欢这部片子,并且想要为关闭太地海湾出一份力。”路易希望影片所得的国际声誉令更多日本人能够观看该片。

影片有一条光明的尾巴:一群海豚畅游在毫无伤害之虞的大海里,它充分感受着海洋的律动、潮汐和头顶上的天空;东条莫次郎,日本捕鱼会会长,他的头发被检测出有汞元素;太地“私人领地”的警示被从海湾中心移除;学校午餐禁止了海豚肉。


吴娟:《海豚湾》 人类把海水杀成红色(时代周报 2010-4-8) 黎广:行贿者杜双华(时代周报 2010-4-8) 陆玲:婆媳过招证监会(时代周报 2010-4-8) 邵建: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时代周报 2010-4-8) 令人生疑的税负调查(时代周报 2010-4-8) 谭骥:王江民意外辞世 数字英雄时代终结(时代周报 2010-4-8) 日本渔村每年捕杀2000海豚:海水染成血红 吴娟:拜祖大典花多少(时代周报 2010-4-22) 吴娟:收藏癖方文山(时代周报 2010-3-25) 社论:“土地财政”是给后人挖陷阱(时代周报 2010-4-8) 何乡:令人生疑的税负调查(时代周报 2010-4-8) 唐明灯:公示财产、霸王城管、专人打伞(时代周报 2010-4-8) 陆玲:王益身后 动荡的国金证券(时代周报 2010-4-8) 王琳:“打拐”要严打,还要“双打”(时代周报 2010-4-8) 陈有西:李庄案正面意义极其深远(时代周报 2010-4-8) 曝光台:贪污腐败也很直率?(时代周报 2010-4-8) 德国、俄罗斯等子公司迅速认罪 戴姆勒中国难辩清白(时代周报 2010-4-8) 郝亚超:司法机关应主动介入戴姆勒行贿案(时代周报 2010-4-8) 王珏磊:“爱闹风潮”的司法部长史良(时代周报 2010-4-8) 韩玮:南京爆炸问责(时代周报 2010-8-5) 陶喜年:凯恩股份旧事(时代周报 2010-8-5) 毛瀚民:谁掏空了深国商?(时代周报 2010-8-11) 圣元:下一个三鹿?(时代周报 2010-8-11) 华克涧:中国改革梦工场(时代周报 20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