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0:26:44


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
要深知: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
世人概莫能外,中国的本专科学生也不例外。
我们“寒窗”十年二十年,为的是毕业不再“寒窗”?为的是有饭吃能生存?为的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这些都是具象而可感知的。亚里士多德讲,教育是实现生活幸福的基础,它可以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公民素质,使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根本上,我们是为了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而“寒窗苦读”。
当今,在所有中国读书的学生之中,本专科学生最具代表性。教育部发布的《二○○五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即本专科学生)1561.78万人。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毕业之后的去向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中国本专科学生的毕业,意味着真正是自己开始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的去向,意味着幸福的追求、体验如何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意味着它是个难点、热点。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本专科学生。他们毕业的去向问题,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幸福,关系到四百多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就关系到他人的幸福。

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的去向
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方向——深造、就业和创业。
深造就是继续读书,考研或者留学。本专科毕业之后作出这样选择的学生,有助于继续积累知识素养,锻炼身体、心理素养,为深造结束后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作更扎实的准备。他们比毕业立即就业或者创业的本专科学生的起步晚,但一般起点较高,所能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多,获得幸福的速度可能会很快。
就业。可以去打工,为国企、为民企、为外企打工;可以去考公务员或者选调生,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打工”;在中国,还可以去当“西部志愿者”,也是一种就业。就业就是即刻开始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选择本专科毕业马上就业的学生,起步一样,但起点的高低、能够利用的资源的多少、获得幸福的快慢却是不一样的。关键是看在其毕业之前,自身的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知识素养的积累、提升如何。当然,这些素养的积累、提升不足以达到社会生活的要求,是要待业的,即使好不容易就业了,也有被淘汰而失业的危险。
在传统文化和思维意识之下,中国的本专科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创业难于就业,要资金,要决策,要管理……这要求选择创业的本专科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达到较高的程度,运用素养而产生的能力综合起来很高。从风险上给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去向排序,深造很“保险”,就业还“安全”,创业是“玩心跳”。但是,如果创业成功,选择者将是最快、最成功的幸福追求者和体验者。

幸福的标准
究竟什么是幸福?
个人的标准不一。
奥古斯汀认为,人类有两种对幸福的追求:肉体幸福和精神幸福,或者说物质和意识两方面。物质是基础,意识上的幸福是高等幸福。也不是幸福越多越好,知足的幸福最好。追求并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们不必“上纲上线”,把国家兴亡、生死大义搬出来,站在人类社会的高度来谈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的去向问题和他们追求并体验的是何种幸福。倘若人类社会每个人都追求并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幸福,那社会就“幸福”了,人类也就“幸福”了。
中国本专科学生毕业的去向问题关系到幸福。要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就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去追求和体验意识上的幸福。所以,无论是深造、就业还是创业,很实在的去积累素养,提高能力,创造财富,不失为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的道路上的明智之举。

怎么做?
有人问上大学学什么?其实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积累、提升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知识素养,如此而已。
现代社会生存竞争激烈残酷,在自己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的过程中,没有好的身体是不行的,青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说“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身体是幸福的本钱”,没有身体,追求幸福都不行,更谈不上体验幸福了。
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我们的心理素养也要不断积累、提升。在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的道路上,坎坷、挫折甚至失败会不期而至,没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我们就垮掉了,再也站不起来,就被淘汰了。
追求幸福并体验幸福需要竞争力、创造力、协调力、影响力……。基础的、专业的知识素养积累、提升,会在我们运用它们的时候让我们表现出能够去追求并体验幸福的能力。
时日不多,一梦三四年,中国的本专科学生应该有意识的积累、提升自身素养,在毕业去向问题上认真思考,大胆选择,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并去体验这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