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之别:勤奋不等于成功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23:38
wuxuanalsk 发表于 2005-11-3 18:05:00
最近我和一位美国友人闲聊,给她讲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她听后很不以为然地说:“多奇怪的故事呀!需要针的话,为什么要找铁杵来磨呢?用别的办法,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她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但仔细想想,说得也不无道理。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
勤奋不等于成功
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无效甚至负效)。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更何况有些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
相比之下,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亚洲国家),我记得在中学时常背诵和默写朱自清、鲁迅的著作等等,从来都没有机会“挑战”这些权威。大家从小背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三字经》之类,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在小时候,学校和家庭里会经常就这些著作的内容进行讨论。
美国人没有五千年中华文化积累下来的各种典故和哲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没有人拿这些东西对他们指指点点。务实地追求目标,是美国人的最高原则。当大家都在嘲笑美国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时候,他们却靠着务实精神,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并不认为美国的教育好,中国培养的学生至少是勤奋的,这也是美国人所认同的事实。但是,若既能勤奋,又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勤奋,岂不是事半功倍?
在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从小培养“挑战”权威的意识。因为,所谓“智慧”,并不只是一代接一代地背诵诗句,而应该是在挑战和平等讨论的气氛中,将自身文化所积累的智慧加以充实、更新和完善,使之更加适合于不断日新月异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