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厚人薄鬼”过清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14:32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历史专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发展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旧时,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习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从这点上来说,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比我们更会过清明,虽然他们也祭祀先人,但更注重人与自然节气的和谐相处,因此古人把清明节过得有滋有味。


 

 

        从节气变成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点击详细


清明节的传说

    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应该说这与此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点击详细


 

清明节与上巳节

    由于时间与清明邻近,又都是在郊外的活动,上巳节的踏青饮宴与清明扫墓后的春游娱乐开始尚分头而行,后来逐渐合而为一。上巳节重交游踏青的特点就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也可以说,清明节盛行春游的习俗主要是继承上巳节的传统。》》点击详细


清明节六大功能

    清明节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清明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从历史上看,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更具有农时、娱乐、保健等六大功能。》》点击详细


        丰富有趣的习俗       


清明节古老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点击详细


清明时节话寒食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点击详细


戴柳插柳的来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点击详细


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点击详细


        古人本色清明节       


盛装出行 尽情踏青游玩

   

    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 、到郊外踏青游玩,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旧时 ,清明时节的郊野之中,众人春游的场景是非常盛大热闹的。当时游乐活动在清明节习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差不多与祭祀平分秋色。至少不像今人这样一提到清明节,就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清明扫墓上。》》点击详细


扫墓祭祖自唐朝时开始盛行

 

    扫墓祭祖是中国古代一种相沿已久的传统习俗。在先秦时期已有祭墓活动,但并未限定在寒食、清明之际。汉代魏时上坟之礼已经得到重视,但当时尚未成为正式礼仪。清明扫墓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时才开始盛行,一直流传至今。》》点击详细


消失掉的清明节活动

   

    到了明代,有不少活动已经被人们摒弃了,像拔河。拔河在唐代比较盛行,唐中宗颇喜这个节目,“时中宗幸梨园,命侍臣为之,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相、五将为西朋。仆射韦巨源、少师唐休璟,年老无力,随絙踣地,久不能起,上以为笑。”除了拔河以外,还有一种“绳橛之戏”(赌博游戏),明时人也很少玩了,惟秋千比较盛行,但也仅仅限于北方,至于南方人,则更偏爱木偶戏。》》点击详细


老北京的清明节习俗

 

    除了踏青春游、插柳射柳等活动外、老北京清明节时还有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点击详细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