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退出中国的商业考虑-华尔街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39:09
Matthew Forney / Arthur Kroeber

谷歌(Google)高调退出中国搜索市场,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声誉。多个方面对它报以掌声,赞扬它牺牲商业利益而捍卫了言论自由。

但这种决定真的有那么大公无私吗?很少有人怀疑谷歌对言论自由的坚持,对于在苏联出生的联合创始人布林(Sergey Brin)来说,言论自由尤其重要。但在考虑其他公司是不是也应该效仿谷歌退出中国时,值得注意的是,谷歌退出中国搜索市场在商业上是非常合理的。

理由很简单:谷歌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要让用户相信他们的信息绝对安全。所以当谷歌表示将“不作恶”、绝不在原则和技术上妥协时,必须要让全世界相信它。

近期一些事件凸显了数据安全的敏感。谷歌把中国的搜索流量转移到香港服务器的同一个星期,几位驻华外国记者的雅虎(Yahoo)电子邮件账户遭到攻击。美国的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在一些教员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之后,目前正在重新考虑在全校范围内使用谷歌电邮服务的决定。另外,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人员本周公布,他们发现了又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络间谍网。

谷歌在1月份给出了重估中国业务的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它失望于中国无休止地限制网上言论自由的措施,另一个理由是它在美国的安全服务器于去年12月份遭到了一起源自中国的高技术攻击。

谷歌公司称,黑客攻入中国人权活动人士Gmail账户,达到了可以阅读电子邮件标题的程度。尤为重要的是,攻击还导致谷歌知识产权被窃取。据信,这些知识产权是谷歌一大批高度机密的源代码。

谷歌因审查而把搜索用户转移到香港服务器,这很容易理解。2006年推出中文搜索引擎时,谷歌经过反复思量,还是同意对搜索结果进行审查。后来它痛苦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审查互联网的决心越来越强烈,而不是越来越温和。但黑客攻击跟退出中国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攻击源自纽约市,谷歌是不是会关闭它在曼哈顿的服务?

要知晓答案,就得记住,我们今天看到的谷歌产品,比如丰富而清爽的搜索页面和精准无误的地图,不久之后或许也只是谷歌产品系列中很小的一部分。谷歌的长远计划不仅是要与其他网络出版商和搜索引擎竞争,还要与微软(Microsoft)和苹果(Apple)等科技公司试比高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谷歌希望成为“云”的主导者。所谓云,是指一系列服务器和应用程序,今天企业和个人从自己的硬盘上读取的很多信息都将储存在上面。用户可能不使用Word、Excel和Outlook,而是使用Google Docs等类似的谷歌应用程序。它们将在网上储存数据,任何一台电脑或手机都可以访问。在手机上使用时,这些应用程序可能是在谷歌的开源操作系统Android上面运行,谷歌产品在上面当然会很好使用。总而言之,谷歌想成为你私人信息的守护者。

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就在于这里。谷歌在审查中文搜索引擎时,其原则就已经打了折扣,对它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要是谷歌继续留在中国,并设立研发中心、培训工程师,甚至是培训那种有朝一日窃取谷歌大量源代码的人,那么用户完全有理由问,谷歌是否可能是为了一点金钱而牺牲他们的数据。一位曾在中国受雇于谷歌的人士告诉我们说,要是谷歌在中国所做的事让它的数据显得不安全,那么谷歌的全球战略就算完了。

所以谷歌在全世界的利益很大,但事实证明,它在中国的利益并没有多少。谷歌在中国一年挣大约三亿美元,差不多全部都来自于广告业务。而这当中又有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公司利用谷歌在海外打广告,想必中国公司会继续使用谷歌的这种服务。所以,谷歌准备损失的金额大约为两亿美元。这在谷歌全球收入中不到1%,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然,谷歌放弃的不仅是网络广告收入。中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刚刚在其新款智能手机上弃用谷歌的搜索产品。但相比维持在华业务的不良风险,这种机会成本并不算大。

去年12月份的攻击发生时,谷歌的高管们,特别是布林,很可能已经在重新考虑他们对中国的承诺。网络攻击让天平产生倾斜,并成为一个很好的公关噱头。(谷歌后来曾表示,黑客并没有以中国人权活动人士的电子邮件账户作为目标。)

谷歌退出中国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在中国运营的外国公司。它们当中有很多公司也未能坚持长期原则。它们可以效仿谷歌而离开。但在这么做时,它们应该知道谷歌坚持原则的立场并没有危及它将来的盈利。

(编者按:本文作者Matthew Forney现任企业研究公司Fathom China总裁,Arthur Kroeber是经济顾问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驻北京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