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揭开了人口全面崩溃和经济衰退的序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05:19
用工荒揭开了人口全面崩溃和经济衰退的序幕

作者:易富贤(中山水寒)daguokongchao@gmail.com

一、用工荒卷土重来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在人们的心目中,劳动力资源是源源不断。2003年之前,媒体都在炒作“民工潮”,然后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开始出现“用工荒”。2004年我就写过民工荒的文章,当时在新华网创下了15万点击率的记录。《大国空巢》16章也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进口减少,“用工荒”嘎然而止,取而代之是劳动力过剩,高就业压力。一些计生委系统的学者也因此认为中国劳动力严重过剩,反对停止计划生育。

然而,2010年春节刚过,用工荒卷土重来。这次用工荒与前几年不一样,这次是全线告急,珠三角告急,长三角告急,甚至江西、四川、河南、安徽这些以往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全面告急。对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大惑不解。

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说他已经注意到“用工荒”的情况,温家宝说,虽然还没做深入的调查,但是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
第一是中国整个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订单增多,因此需要更多的用工。
第二就是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找工常常在专业上不相吻合。有些企业需要高水平的技工,但是这是目前中国普遍所缺乏的。
第三,这些年来,工人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更加自觉了,他们即使是普通工种,也在为最低工资而在挑选。

温总理说:“从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温总理的观点很有道理。但笔者认为,目前的用工荒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温家宝总理说对用工荒“还没做深入的调查”,那我就斗胆帮总理从人口学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客观调查”数据是采用历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出生人口资料;“统计年鉴推测”是采用指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统计年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1990年之前两套数据一致,差别是在1991年及以后)。本文只根据现有出生人口进行简单预测(每年死亡0.22%计算),比如现有“客观调查”的最新出生人口只到2005年,“统计年鉴推测”的最新出生人口只到2009年,那么20-30岁劳动人口只分别预测到2025年(1995-2005年出生人口)、2029年。本文印度人口数据以及中国老年人口数据采用联合国2008年资料。

二、从人口结构看,目前中国综合国力是历史最强时期



作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既无技术优势,又无资金优势,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才是竞争力。中国15-64岁总劳动力从1979年的5亿多增加到2010年的近10亿,差不多翻了一番,18-35岁黄金年龄劳动力也从1979年的2.6亿增加到1997年的4.1亿。正是源源不断地增加的劳动力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人们从来就没有想到,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是1997年之后,18-35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开始减少,只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当时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掩盖了黄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2002年经济复苏之后,中国民工荒问题开始显性化。但是由于198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企业最需要的19-22岁人口、20-30岁人口反而在增加,15-64岁的总劳动力也在增加,因此当时的民工荒并不严重。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又掩盖了中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从人口结构看,近几年是中国综合国力最强时期,15-64岁劳动力年龄人口达到9亿多的历史顶峰,19-22岁最有活力的人口达到1亿的历史顶峰,而老年抚养比只有11%,总抚养比不到40%(历史最低),由于时差的原因出生性别比问题还没有显性化。也就是说人口红利本身就已经最大化,而又借贷了人口高利贷(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强制降低生育率和抚养比),是中国历史上负担最轻的时期。作为各级政府领导人,是最轻松的时期。就像在雨水充足、阳光明媚的春天,随便撒把种子就能长出苗来。就是凭借如此好的人口优势,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完满举办奥运会。由于劳动力的充足,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综合国力是上升的,很多问题在发展中消化了。从城市规划也可以看出,一些建筑才修几年,但是就被推倒重建,因为中国建得起。其他国家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

三、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将长期并存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那么中国经济是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阳光之道。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破坏了人口结构,也就破坏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计划生育一方面减少上亿年轻消费人口,导致消费人口不足,总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高达63.5%(而其他国家只是50%),总劳动力相对严重过剩,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很难找到工作),就业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见笔者发表在香港中文大学《十一世纪》2009年4月号《独生子女政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困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266159.shtml)。相对于13亿总消费人口来说,“过剩”了一亿多劳动力,诚如温总理所说,“就业形势严峻”。

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减少年轻人口,导致最有活力的年轻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短缺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年轻人能胜任的工作,老年人并一定能胜任,这是一个结构性失衡的问题。现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用工荒,但是主要只是年轻劳动力短缺,中老年劳动力还是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企业宁愿将位置空缺或者将企业迁移到东南亚或印度,也不招收中老年劳动力。就像计划生育引起性别比失衡一样,今后一方面出现“女人不足”(年轻),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长期超过120,加上部分女性单身,意味着今后有四分之一男人打光棍;另一方面,又出现“女人过剩”(老年),女人比男人长寿,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大量老年女人将老无所养,成为“过剩”人口。总不能要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娶七八十岁的老年妇女吧?

从人口结构看,中国新时期经济的最重要特色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长期并存,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

四、用工荒揭开了劳动力全面短缺的序幕

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与2004年的民工荒有着本质的不同。上次18-35岁劳动人口是缓慢减少,这次是快速减少(当然,如果相信统计年鉴的推测数据的话,要到2017年才减少,但是客观调查数据才是最可靠的数据,这次用工荒也说明客观数据更为可靠)。15-64岁总劳动力也将在2012年开始减少(根据“统计年鉴”是从2016年之后开始减少),20-30岁劳动人口从2011年之后开始快速减少(根据“统计年鉴”是从2012年之后开始减少,2016年之后快速减少)。



由于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有73岁了,即便人口政策不调整,劳动人口总量变化比较缓慢,但是年轻有活力的人口变化却很大。比如以2010年为基点,15-64岁总劳动人口到2020年只减少3.4%,但是20-30岁劳动人口却下降27%,19-22岁人口更是下降45%!即便2010年之后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那么到2034年15-64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仍然会超过7.0亿,但是将没有24岁以下人口了。因此,不能用“总劳动人口仍然充足”为理由而反对停止计划生育。



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对19-22岁人口数量变化最为敏感,这是最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是大学年龄人口,是参军入伍年龄人口。2009年中国19-22岁人口数量达到历史顶峰(1亿),然后就快速减少,到2024年只剩下0.51亿,15年下降一半;根据“统计年鉴”,这个年龄人口也从2009年后快速下降,到2026年只剩下0.6亿,下降40%。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最具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各地将掀起抢劳动力的风潮,并且将越演越烈,也意味着大量企业将撤离中国;对于大学来说,意味着生源不足,今后高校将掀起生源争夺战,大量高校将破产;对于国防来说,意味着兵源数量和质量下降,男孩中服兵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今后的19%。

可以说全面劳动力短缺已经拉开了序幕。全球经济复苏之后,用工荒将更加明显。人口减少并不能提高劳动力价值,只能提高劳动力价格。当价格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大量企业破产、企业迁移出中国,而国内劳动力总量仍大,内需不足,就业压力激增

劳动力走下坡路之后,很多社会问题就会涌现,就无力消化社会问题了。并且还将产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

五、老年化露出冰山一角



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只有1.66亿、1.11亿,老年抚养比只有11%(9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但是养老金短缺问题已经很严重。今后20年,老年人口数量翻番,到2030年,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3.4亿、2.3亿;而到2040年将分别增加到4亿、3.2亿。



而年轻劳动力却在不断减少,老年抚养比将从目前的12%不断增加,到2030年老年抚养比增加到27%,到2050年增加到50%(也就是2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将男女退休年龄都推迟到65岁,其实即便将退休年龄推迟到70岁,也难以解决老年化问题,很多人到死都领不到养老金。

而印度的老年抚养比却比中国轻松得多,到2028年才达到中国2010年的水平,到2050年也只有20%(相当于中国2023年的水平)。



印度目前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落后十多年,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的黄金劳动年龄人口比中国少,一方面是印度经济改革比中国晚十多年。中国是1979年进行经济改革,而印度是1991年才进行经济改革。巧合的是,中国1979年的时候18-35岁黄金年龄劳动人口为2.6亿,而印度1991年这个年龄段人口也是2.6亿。1991年的时候,中国18-35岁人口比印度多出1.2亿,这种差距一直保持到1997年,使得中国在吸引外资上占尽优势。但中国从1997年开始,这个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而印度仍然快速增加,两国差距越来越小。2010年成为一个转折点,印度18-35岁人口首次超过中国;到2023年,印度比中国多出1.3亿。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将越来越弱,而印度却将越来越强。

由于年轻劳动人口的支撑,印度经济从2003年以来保持了8%的高增长率。“高盛全球研究”预测,2020年之前印度将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到2050年则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六、光棍危机汹涌而来



上图是根据历年人口普查总结出的历年出生性别比。1978年前,中国出生性别比保持在正常的106左右。1978年开始推行独生子女政策,1980年在全国范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性别比也从1978年开始攀升,但到1986年之前,仍然不算严重,还在108左右。从1986年开始,出生性别比快速攀升,到1997年之后超过120。



由于人口有20多年的滞后性,出生性别比异常对目前的婚姻市场还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24岁左右,男性在26岁左右,男性比女性大2岁左右。我们用22-26岁这五年年龄段代表女孩初婚人群,对应男性24-28岁年龄段。从图可见,2012年之前,中国婚姻市场基本正常,不存在严重的光棍问题。但是从2012年开始,24-28岁男性人口将大幅超过22-26岁女性人口,到2030年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30%以上。



以25-55岁男性人口对应23-53岁女性人口,姑且定义超过的部分为“过剩男人”。目前“过剩男人”波动在1000万左右,对于这么一个大国来说是正常的。但是从2012年开始,“过剩男人”将快速增加,到2017年开始超过3000万,2022年开始接近4000万。这4000万青壮年光棍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秩序的破坏作用可想而知。

结论:尽快停止计划生育,并通过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养得起三个孩子,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