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综合保税区再上路 最终目标自由港 -同花顺金融服务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55:52

上海综合保税区再上路 最终目标自由港

2010年04月08日 06: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李芃

相关标签: 企业所得税 社科院 WTO 国务院 人民币

  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之际,与之相伴相生的中国首个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也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4月8日,400余家企业齐聚成立半年不到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再谋其下一步发展的新思路——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示范区”和“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成为浦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综合配套改革的新亮点。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层面的有关部署,上海综合保税区迈向自由港的课题也正在研究之中。“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经验的比较,看哪种模式最适合上海。”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简大年4月7日向记者透露。

  这意味着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转型发展即将迈出关键一步。但有关人士表示,上海要真正建成自由港,还需要国家层面在政策上做进一步探索。

  三区联动

  上海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洋山港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按照上海市的部署,“三区”将实现政策、资源、产业和功能的联动、互补,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凸显“三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体优势,使其成为上海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简大年介绍,在联动发展的过程中,“三区”将发挥各自优势。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综合实验区,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仓储租赁、期货交割等多层次业务;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大力开展国际贸易等货物和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大力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

  自1990年6月,浦东外高桥率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保税区以来,这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走过了20年风雨路程,目前已是全国特殊区域中功能最丰富、效益最优化的一个。

  外高桥新发展公司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外高桥保税区内每平方公里的税收贡献已达23.4亿元。配合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任务,外高桥还正在进行“离岸贸易”的有关探索,培育高端客户的结算中心等,以期进一步提升保税区的功能。

  期待政策支持

  “外高桥保税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由港的最终目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宏告诉记者,外高桥保税区英文名称的直接对译,就是“自由贸易区”。但这一目标一直受到现实中的诸多限制。

  比如外高桥保税区正在力推的贸易便利化,其落脚点就是更为灵活的外汇管制政策。比如出于外汇安全的考虑,现在规定国际贸易中单证必须一一对应,“索尼公司一年的贸易额是250亿美元,非常麻烦”,企业界的代表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市政府委托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所做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在离岸贸易中实行人民币有控制的自由兑换”,这一提议已随上海综合保税区发展的一揽子设想上报给国务院。

  香港、新加坡等国际上的自由港,其平均税率都在15%左右,新加坡的政策还规定根据企业的年销售额逐级确定税率,而上海的企业所得税率要高出十个百分点。为了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只能采取返还或是减免租金等迂回的办法。

  “当初设立外高桥保税区,就是学习香港的经验,现在我们仍然要向香港学,那是我们的方向。”刘宏说。

  “保税区是在我国国门半开半闭之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灰色通道,其本质上具有过渡性。”上海社科院外国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钢指出,受制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局限性,其“境内海关”的地位始终得不到落实,因而在贸易、汇兑、通关等方面与WTO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进一步转型发展中的上海综合保税区所面临的问题。

  “还需要政策方面的进一步探索。”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人士充满期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