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屏蔽背后是焦虑与不自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05:11
被屏蔽背后是焦虑与不自信2010年04月07日 12:11凤凰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11

评中评第396期

报载央视的NBA和CBA转播最近作出改变,4月4日的CBA季后赛半决赛中,央视的解说中已经规避了“CBA”,直接称比赛为“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据悉央视已经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在以后的转播中必须屏蔽一些外文缩略词,例如“NBA”、“CBA”和“F1”……(4月6日《今日早报》)

另据称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实际上这次通知还不仅仅限于体育领域,如GDP、WTO、CPI等也在“整顿”范围内。

这次的“被屏蔽”事件,传达出的内容可以说既模糊又明确。明确的是通知下达后,央视的主持人们已经在节目中开始执行了,模糊的是这个“有关部门”就通知含义并未作更多解释。屏蔽的原因,屏蔽的范围到底是哪些我们并不清楚。

这良苦用心,我们只好去猜了。这好像也一直是“有关部门”与我们之间关系的常态。

是出于对语义精确的追求吗?

外文缩写,确实可能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在它刚出现时或是刚开始被人关注时。非典刚出现还未导致停课时,课堂上老师和我们还饶有兴致的讨论了半天SARS到底是哪几个词,是什么含义。但那是在信息还未完全充分的情况下才会有的暂时混乱。其实外文缩写本身就是语义精确与利于传播两者要求结合的产物。它既把需要指代的词固定了起来,又方便了引用。今天我们在诸如合同等应用文本中,经常涉及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多次、反复的表达。通行的作法,是在一开始就对其进行精确定义,并使用某种缩写在后文中指代,这种作法既避免了指代混乱又做到了利于传播。

在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社会里,外文缩写还可能带上了商标含义,即使它的实际内容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比如我们身边听了20多年的诸如“NBA”这样的称谓。我相信只有转而听到“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人们才可能发生误解--来自加拿大的多伦多猛龙队不打了吗?

这样的表述方式,既笨拙不堪又难免混乱。这样的事发生在极其强调传播效率的媒体时代这样一位媒体巨人身上,让人哭笑不得。

是出于对汉语纯洁性的保护吗?

这让我想起来了此前的十博士上书要求禁限圣诞节、麻将申遗等桥段。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当下的社会心态存在着很多文化上的不自信与焦虑。这种不自信与焦虑源于对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无知。汉语不会因为接受外来词、外来语、外文缩写而受到损害,它们会大大丰富汉语的语言和思维,使其更有生命力。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几乎就是由外来词、外来语、外文缩写支撑起来的。一味强调纯洁性本身,只会制造濒危,只会毁灭文化。

但是语言也并非没有纯洁性的问题,这种纯洁性体现在语言的美得到认识,语言的自由得到尊重。对语言纯洁性构成最大污染的正是政治话语。而怎样避免政治话语污染我们的语言,这一点,是媒体应当首先警惕和垂范的。

凤凰网评论编辑: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