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和拼音化贻害无穷_不和谐的儒家徐晋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32:20
徐晋如博客文章
汉字简化和拼音化贻害无穷 (2009-02-05 09:49:18)
标签:季羡林 繁体字 中国文化 国学 潘文国 徐晋如 汉语拼音 文化  分类:人境论学
朋友转来老愚先生《季羡林老人谈国学》的博文,文中援引季老在病榻上的四点意见: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三、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四、“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我完全赞同季老的意见,季老提出的第二条,我还想就政治哲学和语文教学法的角度作进一步阐释。一位犹太作家说,在二十世纪,还有一个民族比犹太民族遭受了更多的苦难,这就是中华民族。他为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却没有产生出伟大的文学作品而感到悲哀。而我所痛愤的却是,犹太民族的苦难是纳粹造成的,中国人的苦难却是自找的,与人无尤。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苦难的根源只有两个:一是民粹主义,一是殖民主义。中国的苦难,不是我们背负着五千年的沉重,而是我们用民粹主义打毁了孔子提出的贤士大夫主政的政治传统,用殖民主义打毁了中国人的心灵信仰。汉字简化和拼音化,亦无非是这两种思潮在语言学界的反映罢了。
一、汉字简化的背后是民粹主义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看我的旧文《白话文运动反动在何处?》,里面也引用了潘光旦先生1927年所作的《识字问题?》中的话。并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样,简化字提高了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恰恰相反,它降低了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潘先生说:
“普通德谟克拉西政治下的社会知识生活往往发生许多不健全的现象;最显著的一端是下等读物的充斥。一种读物,虽无价值,而销场未尝不畅旺,便足证识字教育逐渐普及或已经普及的效果。识字教育可以教人读书,读不费脑力的书,但并不能教他读哪一种书才相宜;换言之,没有把辨别价值的原则,选择的原则,同时传授给他。普通一个人的行为是向着抵抗力最少的路径走的,同时又有外界的势力引诱他上这条路;一推一挽,社会的知识生活又安能不江河日下呢?
“在社会生活比较有标准的地方,一般人的读物,虽无价值,但尚不至于绝对有害。例如美国,这种读物中百读不厌的题目,无非教人如何成功,如何训练记忆力,如何可以谈吐生风,在交际场中不兴向隅之叹:诸如此类,至多多骗几个热中的人罢了。在社会生活没有相当标准的地方,这种读物的内容就不堪问了。奸、盗、邪、淫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引起人们卑劣的冲动的事物,不论真假虚实,都可以搜括来做材料,这便是目下中国社会里怪现象的一端,我们随时可以目睹的。数年前盛极一时的黑幕小说,近来层出不穷的‘新智识、新文化’都可以证明在今日的普教政策之下,识字的人一天多一天,读物的标准就要一天低一天了。
“在政治比较清明民生比较充裕的社会里,又例如今日的美国,无聊的读物虽多,影响虽大,但决不至于牵动社会的治安。但在政治混浊民生凋敝的社会里,各种不健全的‘信仰’‘学说’或‘主义’可以乘虚而入;不逞之徒把他们传授给许多只识字而不识利害的人们,例如今日各种主义之于一般工人农民,其影响的恶劣,不言而喻了。
“根据了‘识字便可明理’的信仰去办‘平教’或‘义教’,结果不过替目下流行的种种小报,种种甚嚣尘上的‘性’的读物,多培植几个主顾;多替野心家扩大一些宣传蛊惑的领域罢了。”
文化传播应该是自上而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这是文化的基本规律。采取一种自作多情的向下俯就的态度去传播文化,只能导致文化的堕落。南怀瑾讲国学、于丹教授讲论语、安意如小姐讲诗词,都是如此。
认为文化必须向下,是最典型的民粹主义思想。其背后的逻辑是,你比我好,所以你必须向我看齐。汉字简化,白话文运动,文艺大众化,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二、汉字拼音化是殖民主义
五四的大佬们信奉中国文化邪恶论,他们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要使中国不亡,非得破除“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这些教授中国其人,中国其血,却对自己的文化充满刻骨的仇恨。在全世界所有被压迫的民族,找不到这样的教授。他们都是骨子里的洋奴。
而汉字要搞拉丁化、罗马化,亦即搞拼音化,就正是洋奴心态的集中体现。他们说,世界上的文字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象形、表意、表音,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所以野蛮落后。可是,现在的出土文献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一个民族自身产生出来的文字,一定都是象形的或表意的,只有一个民族遭受另一个民族侵略,文化灭绝,才会有表音文字的产生。表音文字,不是自然产生的文字。从表意到表音,之间没有任何进化的规迹可寻。通俗地讲,表音文字只是一件无奈的代用品而已。好比唐伯虎的老婆们打麻将,没有了幺鸡,就从百鸟朝凤图上剪一个鸟头代替。他们还提出了汉字拉丁化的方案,而这个方案,竟然是要北方某国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来审定和批准!我们民族自己的事,什么时候轮到老毛子指手划脚?这是赤裸裸的汉奸行为!
三、汉语拼音让国人文化素质下降
近年来,一部分有良知的语言学者如潘文国先生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早就病入膏肓。而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语文教育诸多怪胎中最大的一个。
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母语教育,都不会采用类似汉语拼音这样的方法。任何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都是教学生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单词,然后再大量阅读。中国传统的教育,都是在一年的时间内让学生认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的常用字,这样就从第二年开始读《四书》,那个时代,一个十岁左右的学生读完五经,十五岁的学生读完十三经,根本不成问题。而把时间浪费在汉语拼音上的当代学生怎么样,到六年级了还不认识三千个字的一抓一大把。造就这样的素质,我们还能不反思语文教育尤其是汉语拼音教育吗?正如有识之士指出的,拼音是让中国人用学外语的方法学母语,如此悖天而行,焉得不倾覆?
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还有一层障碍,他们不得不接受与他们的母语完全不同的语音体系,结果耗费了超多的精力,却还是不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我认识的很多大学者,说的普通话一塌糊涂,但学问渊深,可见汉语拼音对于文化素质的提升毫无助益。
推广汉语拼音,据说为了推广普通话。可是普通话是无法用来吟诵古文,吟诵诗词的。用普通话诵读古文,诵读诗词,已经完全没有了古典文学的音韵之美。可以说,用普通话去诵读古文、诵读诗词的一代,永远无法真正进入古典之门。一个令人忧惧的现象是,随着这二十馀年来汉语拼音教育的推进,各地年轻一代已不太会说自己的方言,而随着方言消失而逝去的,是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文言的音韵、词汇、语法,都保存在方言中。
去年十二月,我赴港参加第三届粵港澳台大学生诗词大赛的颁奖典礼,在从广州到深圳的动车上,中山大学一位教授对我说:我有一个预感,繁体字有一天会得到恢复!我希望,也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注:中山大学一位古文字学大家,赞同汉字简化,理由是汉字在甲骨文时代就是很简单的。但他也从另一面说明,从商周时代直到近代,汉字的发展规律是由简趋繁。这是汉字发展的自然规律。用行政命令推行简化字,恰恰是反文字发展规律的。
最后,向所有博友推荐一部非常了不起的著作,潘文国先生的《危机下的中文》。该书目录如下:
【本书目录】
序言 危机,也是机遇
上编 中文危机种种
第一章 中文生存的危机
一、英语热:不要找错靶子
二、信息化:真正的冲击
三、文言文:天际那一抹晚霞
四、方言:正在消逝的风景线
五、现代汉语:说不尽的忧思
六、汉字:从神坛上跌落
第二章 中文发展的危机
一、外来语的荒腔走板
二、网络语言的是是非非
三、广告语言:有人欢喜有人愁
四、翻译腔在攻城略地
五、通俗化,还是庸俗化
六、汉字拼音,一语两文
七、简体繁体:何时一体
第三章 语文教学的危机
一、何谓“语”“文”
二、在“文”“道”之间徘徊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
四、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五、外语式的母语教学
六、无声地读,无序地写
七、指挥棒下的无奈
八、所谓双语教学
九、走向世界,我们准备好了吗
第四章 汉语研究的危机
一、从领先学科到社会弃儿
二、语法研究,想要爱你不容易
三、自绝经脉的“现代”研究
四、乐此不疲地“跟着转”
五、故作超然的研究态度
六、对危机的麻木不仁
中编 危机从何而来?
第一章 历史学的分析
一、文言文的产生是历史的选择
二、汉代以后历史又两次选择了文言文
三、从文言到白话的四个阶段
四、尴尬的文言“回潮”
第二章 社会学的分析
一、崇洋媚外下的中文自卑
二、流行背后的“比俗”、“比贱”
三、商业文化的无孔不入
四、传媒的推波助澜
第三章 政治学的分析
一、泛政治化与学术禁区
二、向“左”,向“左”,再向“左”
三、为尊者讳与自我裹胁
第四章 文化学的分析
一、厚今薄古与否定传统
二、全球化的误导
三、科学主义与人文淡化
第五章 翻译学的分析
一、忠实与食洋不化
二、通过翻译改造汉语
三、对异化论的盲目吹捧
第六章 语言学的分析
一、百年研究的反思
二、语法中心带来了什么
三、重语轻文和重音轻字
四、西文教育法的生搬硬套
第七章 语言哲学的分析
一、自足观下的自然科学化
二、工具观下的物化
三、符号之符号说与汉字百年冤案
四、“语法”与“语言组织规律”
下编 危机前的对策
第一章 语文兴亡,匹夫有责
一、语文危机与文化危机
二、从我做起
三、商界要走双赢之路
四、关键在教育青少年
五、信息处理,重任在肩
第二章 政府的作为
一、有为而为与无为而为
二、拼音不是文字
三、繁简趋一,时不我待
四、该规范的必须规范
五、把英语还给英语
第三章 建设中国特色语言学
一、何谓中国特色
二、借鉴只是借鉴
三、勿忘传统
四、“每种语言都包含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五、通过对比发掘汉语特色
六、走出象牙之塔
第四章 语文教育,民心所系
一、“坐而论”是为了“起而行”
二、热爱是重中之重
三、重“术”也要重“道”
四、语文教学与语言个性
五、继承传统,回归语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