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什么非要“读”出来不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58:42
书,为什么非要“读”出来不可 鲁景超 2010年04月06日09:21   来源:《北京日报》 书,为什么非要“读”出来不可--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文化,是人类对世界最为深厚的积淀和内涵;繁荣发展文化,是“人文北京”的重要任务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蕴含着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存智慧。有声语言有着比文字更为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作为以汉语有声语言参与的阅读方式,不仅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手段,更是品读民族精神、感悟民族气质、传承民族文化内涵的物质寄托。

  时代发展到今天,物质文化的诱惑、特别是快餐文化的盛行,人们已然很少阅读,更不要说朗读。虽然,学校语文教育中一直提倡听说读写并重,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朗读根本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文字被肢解为一个个考点、一道道训练题。语文教育悖离了感悟汉语语言魅力的初衷,陷入枯燥的语文知识堆砌和“重讲轻读”、“重文轻语”、“重练轻悟”的境地之中。简单便捷、实用功利的“浅阅读”,填平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消解了文本阅读带给人的抚慰和乐趣。疲惫的心灵需要滋养,民族的想象力需要培育。我们如何改变国人阅读的现状?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大问题。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把读书日变成一个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接受了“世界读书日”的倡议,也选定了庆祝日期。在我国,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曾建议把每年4月22日确定为“全国读书节”。2009年,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赞成设立“全国读书节”,希望藉此推动全民族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走不远的,“读书养性”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读书”,不能只看不读。一个从小热爱朗读的人,始终会怀有阅读经典文本的渴望。帮助人们养成朗读的习惯,如同帮他们存了一笔巨额财富,让他一辈子都受用不尽。朗读习惯的养成,可以使一个人拥有情趣和情调,使一个民族更加雅致和文明。因此,在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我提出“设立首都全民朗读日”的提案。提案认为朗读是一种可以群体参与、广泛开展、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化形式。希望以此为契机,提升首都教师、学生乃至市民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培养宽广的人文胸怀、展现人文精神的魅力,为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起到推进和带动作用。

  一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决定着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风貌。世界上有数千种语言,现代汉语是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大量的元音,让汉语饱满响亮;抑扬的声调,让汉语起伏跌宕;丰富多彩的词汇和严谨灵动的语法,让汉语能够表现波澜壮阔的大千世界和细致入微的思想感情。为什么非得“朗读”不可?因为,朗读是在对词语产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文字的流淌,朗读者会不断引发想象和联想,不断还原和丰富文字描绘的世界,不断地把感受、感悟恰切生动地融合到声音的细腻变化当中。设身处地、如临其境,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并于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文字背后的韵味和妙义,从而获得一种高雅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面对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我们的注意力怎么还能停留在排比、拟人等技法的运用上呢?当抛开种种功利的心理,静下心来认真地感觉、感受并放声朗读的时候,透过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文字,我们不能不被那天人合一的景象和生命的激情、张力所感染,所陶醉。

  浩如烟海的历代名篇佳作,无论是合辙押韵的诗歌、古文,还是通俗流畅的现代白话文,都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是历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漫长岁月里本民族坚忍、执着、美好、崇高的心灵历程,是正宗文脉孕育出的黄钟大吕的华夏正声。朗读,让你在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让你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让你于大气、高昂、雍容、华彩的乐章中感受美好的人生。倡导经典朗读,就是向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文化回归、向汉语言庄重、含蓄、融通、质朴、规范、严整和充满美感的回归。

  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它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理应在提高民族语言文化素养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如果能够将“朗读日”的设想变为现实,通过开展一系列经典朗读活动和一系列朗读精品建设,相信对于形成热爱读书和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对于丰富首都的文化事业和催生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对扩大汉语的影响力和加快汉语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步伐等等,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
相关专题 · 党员干部读书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