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家乡偏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52:53

更多图片
图一:本地书画家作品要比外地书画家作品在当地市场上的交割能力强。
在收藏者购买书画艺术品的时候,十分普遍地存在着“家乡偏好”(homebias,也被译作“家乡情结”)。所谓“家乡偏好”,是指在同等条件下,收藏者通常更愿意购买本地书画家作品的倾向。换句话说,除了那些妇孺皆知的著名书画家以外,绝大多数书画家作品的受青睐程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例如,一般来说,天津的收藏者多喜爱孙其峰、孙克纲的书画作品;而江苏的收藏者对傅二石、赵绪成的书画作品显得更感兴趣;四川的收藏者则对彭先诚、戴卫的书画作品青睐有加。一个更为典型的例子是,随着浙江民间资本大量涌入书画艺术品市场,浙江书画家作品的价格也持续大幅度上涨。据浙江省某拍卖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该公司于2004年10月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陆俨少的一幅册页拍出了510万元的高价,而在2003年同期,这类册页的市场价格是30-40万元。浙江省博物馆的一位负责人甚至指出,随着浙江民间资本的大规模入市,“只要和浙江搭上边的画家,其画作价格的后面都加上了一个‘0’”。
如果说个人收藏者的“家乡偏好”倾向可以被解释为其个人行为的“不理性”,那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机构投资者的类似倾向则说明,产生“家乡偏好”的原因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概括起来,收藏者“家乡偏好”的产生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购买本地书画家作品的品质风险较小。我们知道,在收藏者购买书画艺术品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品质风险,即购买到赝品的风险。由于本地书画家的作品在当地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交易量通常比较大。因此,人们对这些本地书画家的艺术风格、用笔技巧以及个人特点都比较熟悉。这就意味着,收藏者购买本地书画家作品时所面临的品质风险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
第二,购买本地书画家作品的炫耀性消费价值更大。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在购买和欣赏一件高价的而且认为是优美的艺术品中得到的满足,大部分是出于美感名义的假托之下的那种高价荣誉感的满足。换句话说,许多收藏者购买书画艺术品的深层次动机之一,实际上是出于一种炫耀性消费心理。显而易见,购买一件为本地人熟悉的书画家作品所带来的炫耀性消费价值要比购买一件对于大多数本地人而言闻所未闻的外地书画家作品的炫耀性消费价值大得多。
第三,本地书画家作品的地域性交割能力较强。出于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收藏者在转让书画艺术品的时候,通常会遵循“就近交易”的原则。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本地书画家的作品显然要比外地书画家作品在当地市场上的交割能力更强。而这种重要的市场信号又会反过来强化人们固有的“家乡偏好”。在这种情况下,本地书画家作品在当地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交割能力就会因为其交割能力较强而变得更强。
不可否认,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家乡偏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会阻碍书画艺术品的跨地域流通。可是,对于收藏者而言,这又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事实上,国内就有一些书画投资者长期奔走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在北京购买岭南画派的书画作品,南下广州销售;在广州吃进海派名家的书画作品,又奔赴上海出货。充分利用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家乡偏好”,赚取同一书画家的作品在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地域性因素而产生的差价。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家乡偏好”在古今中外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对于有心的收藏者而言,不妨有选择性地重点研究一下几个地区的书画艺术品市场上的“家乡偏好”及其对书画艺术品价格的影响,以便在适当的地方,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到物超所值的书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