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两会精神 推动县域全面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30:37
·
主题:落实两会精神 推动县域全面发展
嘉宾:榆树市委书记 李国强
时间:2010年1月21日 上午9时
[主持人]:
各位网友好!欢迎来到吉林省政府网站,目前吉林省两会正在召开,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各县市有什么新的做法和措施呢,今天我们请到了榆树市市委书记李国强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您好,李书记!
· [李国强]:
您好!
· [主持人]:
李书记,请您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榆树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地域特色和发展优势?
· [李国强]:
各位网友好!榆树市是全省人口大县,我们人口129万人,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当于辽源地区和白山地区的总量。第二个特点,粮食产量高。我们已经连续六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称号,连续六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12月6号,回总理亲自为我市颁奖。针对这样一个人口大、农业比重大的实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尤其现在正在开的两会,王儒林省长做了很好的报告,结合我们榆树市的实际,榆树市的经济发展,就是做好两篇文章。一是突出农业的特色,也就是我们榆树市一定要把天下第一粮仓的大旗高高扛起。我们粮食产量正常年景占全国的1/180。可以说,全国来看,每一袋粮食中,就有一斤是榆树生产的。粮食安全是国家一个战略安全问题,所以我们榆树市应该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如果榆树风调雨顺了,至少全国一周的粮食就无忧了。
第二,突出工业化的主线。因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工业化才能提高财政税收,只有工业化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榆树市也一定和全国一样,做好农业文章同时,把工业化水平提高一定的程度。这是榆树市基本的经济发展思路,就是做好农业和工业两篇文章。
· [主持人]:
榆树市是农业大市,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我们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把这种农业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呢?
· [李国强]:
这次我们无论是省里刚刚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还是农村经济会议,都有一个新的亮点也是一个新的提法,即提出了一个“三化”的目标。过去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两个轮子,这次提出一个农业现代化。这几个会议我都参加了,看到提出的这个目标之后,感觉特别振奋。因为提出农业现代化,更符合榆树市发展的实际。我刚才讲了,农业是我们的优势,但是我们的农业还是处于传统经济,也就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第一项措施进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这项实行了30年的政策,一些地方应该调整了。目前来看,这种分散的经济形式,在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我在榆树市的全委会报告里已经明确提出榆树市在农业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怎样的一个目标呢?一提起农业现代化,大家都感到模糊,现代农业定义很多,查资料、查书籍、查网络,现在农业现代化基本是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物质装备的现代化,也就是硬件的现代化。硬件现代化起码包括一个就是农机化,如果我们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不可能是现代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应有之意。而我们近两年大规模推行农业机械化,在省里大型规划下,我们在两个大镇进行全程机械化试点。我们一共投资4200万元,武装6个村,使这6个村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王守臣副省长给我们的评价是国际领先、国内一流。这种机械化我们一定要大幅度推进,只有实行机械化之后,我们的劳动生产效率才能提高,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使我们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 [李国强]:
第二个是科技化。现在我们发现许多的农民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在某种程度上说,因为文化素质低,他们靠传统经验种地,实际上是不会种地的,核心原因就是科技化水平低,一些现代科技知识没有得到运用,比如良种播种技术。
还有一个就是水利化。威胁我们榆树农业或者整个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就是水的问题,一个是防涝、一个是抗旱。从近十几年来看,吉林省由于整个气候变暖,十年没有大涝。我们主要是抗旱。我总结我们榆树市粮食大丰收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人努力,第二个就是天帮忙。现在现有水利设施条件下,如果天不帮忙,我们就很难获得丰收。
我曾经和王珉书记汇报过,如果把榆树的水利设施搞上去,像修高速公路一样,榆树市的粮食单产还能提高30%。不用别的措施,就是密植,保苗45000株。如果水跟上去,增加了15000株,产量本身就增加了30%。就这一项措施,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水利部、发改委还有省里相关部门,做了两个比较大的水利设施。一个是引松入榆,一方面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另一方面解决灌溉问题;第二,引松济卡,实现大规模灌溉。
· [李国强]:
来自农业大县,讲农业就多一点了。但从贯彻省里精神,省里的三化还是把工业化放在第一位。榆树市究竟能不能搞工业化,榆树应该这样定位,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榆树搞工业化一是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作为县域经济必须是一个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必须发挥比较优势,这样县域经济才能抓住特点、抓住特色。榆树的工业,我不主张榆树过度工业化,这可能是跟一些一般的观点不一样,一般的观点可能都是全力推进工业化,我的观点是适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榆树的土地主要是黑土,我们土质形象一点说,是抓一把都冒油,黑土是绝对不可再生资源,几亿年形成这样的资源。全世界只有三个地方有这样的土地,黄金玉米带就是这种黑土。所以,这种黑土,粮食单产是极高的,土里的有机质含量极高,技术部门搞了一个测算,我们的土地有机质含量比相邻地区高20倍。这种土地是占用了一分就减少了一分,占用一分国家粮食安全就受损一分。
长春市一个老领导到榆树视察,我介绍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看到工业项目拔地而起,因为有了工业项目,解决了就业,财政增加了,工业化过程就不得不占用土地。我恨不得把工厂占用的黑土,近一米厚的土层搬到别处去,但是成本太高了。所以,从我个人的出发点,在榆树工业化要搞,但应该是适度工业化。榆树就是围绕一个农副产品深加工,这是我们的优势。县域经济是一个比较特色的经济,我反复考量,榆树市发展工业的优势在哪?弱势很多,我们的黑土地什么也探不出来。现在经济发展,尤其省内发展经济比较快的大的县域,都是占了很大的资源优势。榆树有一句顺口溜,“没有铁、没有钢,几块石头还稀囊”。就那点石头都在建设村村通公路中被用没了。尤其矿产资源没有优势。
· [李国强]:
第二,区位没有优势。中心城市的辐射是有范围的,经济学上讲一小时经济圈,也就是以中心城市,像长春市这样的大城市,对周围的经济拉动作用只有在一小时车程中有拉动作用,超过一小时车程就没有拉动作用。几个县级城市,九台、农安等,都能接受长春市的辐射,只有我们榆树市接受不到长春市的辐射,距离远,中心城市辐射不到这儿。不但是末梢,已经超过了末梢。因为我们离长春市160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很难接受长春城市的辐射带动。所以发展工业也有一定的弱势。但是我们也有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农牧资源。所以我的工业化,就是围绕七个方面做文章。
· [李国强]:
第一,围绕玉米做文章。我们粮食三大品种,玉米、水稻、大豆,玉米占粮食总产量70%,现在来看,玉米浑身都是宝,过去当饲料,现在技术的发展,从石油中提取的大部分化工产品从玉米中都能提取,部分可以替代石油。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世界500强的企业,中粮集团,还有国家中储粮集团,全国粮食企业老大、老二都引到榆树了,而且达产达效。正常年景,可以加工转化玉米180万吨,一个企业加工掉了三分之一,这只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就能达到120万吨,一大半的玉米靠一个企业就能加工了。一半多的玉米通过这两个企业都能加工掉了。实现粮食的就地转化,附加值也增加了。不管把玉米加工成什么,三分之一的副产品是饲料,玉米当直接口粮很少,除了一些高端玉米直接当口粮,其他日常玉米主要把粮食变成蛋、奶。即使加工成化工产品,三分之一副产品也是饲料。
过去玉米卖不出去,粮库也堆不下,甚至几年发生卖粮难,丰产不丰收,我们通过引进战略性的企业,把玉米转化了,玉米不愁卖了,而且价格好了,农民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把产量、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增加了玉米产量,有利于全国粮食安全。这是做玉米的文章。
第二,做水稻的文章。这里我宣传一下,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榆树产水稻。都知道梅河口产水稻,五常产水稻,实际上榆树市的水稻产量在全国排在前列,我们一年产60万吨水稻。但是我们没有品牌,现在搞产业化,没有品牌肯定不行。但是培育一个品牌,时间很长,梅河口、五常的水稻,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培育。
· [主持人]:
我们在创建本地品牌上,有什么做法?
· [李国强]:
这是我们已经成功了的一项工作。我们还在申请地理标志品牌,榆树牌大米。当然这不是我们想建就建的,国家工商局要经过两年审核,我们已经通过了。一个品牌,传播出去、宣传出去,大家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所以,这是一个慢工夫,我们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培育榆树牌大米,另外一个方面,把国家大的粮食企业引进来,我们又引进了京粮集团古船米业,这是一个国家大品牌,是北京市粮食局的品牌。“古船”米业,北京人吃大米多数是这个牌子,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我们把这个牌子引进来了,我们是借船出海。它的生产地标在榆树,这个厂子明年建成投产,一期加工大米20万吨,最后要达到加工我们的大米50万吨。说白了,榆树市一年60万吨的大米,他要加工50万吨,北京市场70%的份额都是它的,北京奥运会吃的大米都是它的。所以欢迎网友以后多吃产自榆树市的古船大米。
· [李国强]:
大豆的文章,榆树市的大豆,过去传说,榆树市有一条铁路专用线是日本人修的,说当时修铁路的目的就是运大豆。近几年由于受市场冲击,我们种植大豆的产量在减少,主要是用于食用油的加工。
然后做猪的文章。平均一年榆树的生猪存栏达到330万头,过去我们没有加工厂,只是把生猪运向全世界。我们原来有一个生猪厂,现在和四川四海合作。关于肉牛方面,我们肉牛每年出产110万头左右,榆树市有一个全东北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成为东北三省黄牛集散地,10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车满为患。过去也是我们把自己的牛向外地拉走了,供应全国,现在也上了一个上海汉德肉牛加工项目,就地屠宰,一年达到10万头的数量。现在也能就地转化了。
做蔬菜文章。吉林是一个农业大省,主要是从粮食产量上看。但是我们无论是牧业来看,蔬菜业等园艺特产业,我们对外依存度都还很高,冬季超过90%的用量都是外地调入的。
· [李国强]:
我们省蔬菜发展不起来,一个主要原因是气侯的原因。无霜期也就是130天左右,蔬菜在这种无霜生产期,合成月,就是不到5个月时间。这种气侯,冬季需要供暖的时间长达半年,这种情况下,如果冬季生产蔬菜,过去我们就是靠烧煤取暖,一亩扣一个大棚,一年一冬季烧煤测算是33吨,如果把煤的成本摊到蔬菜价格上,我们比直接买寿光蔬菜高得多。成本没有优势,没法生产了。如果我们冬季生产蔬菜,就不能靠烧煤的办法,必须技术上有突破。我们2007年组织了几位专家,进行了技术攻关,我们发明了日光节能温室,主要是两大特点。一个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吸收太阳光,从角度、纬度调整,包括钢梁骨架的弯度,最大限度把太阳光吸收进来。第二,最大限度把这些热能保存下来,不要散发出去。这两个问题全解决了,国家给我们四项专利,王守臣副省长在我们市开了两次现场会。王守臣副省长有评价:榆树市这种大棚是蔬菜生产的一种革命。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推广这项技术,这个发展有一个困难,就是这个大棚的成本还是高,是普通大棚的二倍。一平方米的造价是160元左右,建一个一亩地的大棚要10万元。作为农民来说,还是温饱有余的状况,要他从口袋里一下子拿出十万、八万,很少能拿出来。
技术突破了,下一步就是资金的突破问题。现在我们采取的措施,一个是积极协调银行贷款,因为银行是企业,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对农民的贷款还是比较谨慎的,农民的偿还能力,一旦有风吹草动,偿还能力弱。银行给农民贷款,一旦农民还不上,由市政府还。
· [李国强]:
第二,补贴的问题。不管农民谁建的大棚,给适当的补贴。
第三,园区的基础设施都由政府投入。水,主要是政府打井;电,由政府投入。路,也由政府投入。谁建一个大棚,直接奖励2万。这样算起来,建一个大棚,政府要掏出3万元。主要是支持产业发展,发展棚膜经济也是农业调整,政府在这个方面是不讲政府效益,扶持产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农民致富的最佳途径。
我们算一个帐,一亩地的大棚,效益是种玉米的60倍。老百姓家有一个大棚,相当于你种60亩玉米。我们现在有一个目标,争取户均一个大棚。达到那一天,一是农民的收入,可以说是小康了,纯收入至少4万元。农民三口之家,就一个小小大棚,能达到4万元,那不就小康了吗?吉林省的工业化是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才达到1万元,如果我们户均一个大棚,一项就达到了。
· [主持人]:
您说的是比较理想化的目标,政府这么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农民盖大棚、种蔬菜的响应情况怎么样?建设的规模怎么样?
· [李国强]:
我们真正从2007年开始技术突破,真正大规模建设是2008、2009两年。从我个人看法,虽然已经很快,还是觉得速度慢。慢的原因,还是资金的问题。大家怀疑是不是市场有问题,蔬菜的东西,我觉得某种程度上对榆树市是无限的,我们距离长春是160公里,在长春的蔬菜市场上,榆树市占10%就了不起。和寿光相比,我们少了一个运费。我们生产成本如果一样,流通环节上节省了运费,我们的费用会比他们大大降低。市场固定情况下,成本有优势,就可以占领市场了。
· [主持人]:
目前销售情况怎么样?
· [李国强]:
供不应求。这种大棚,严格技术上讲,不用上任何化肥。
· [主持人]:
从食品安全方面讲,这是在源头上的一个保证。
· [李国强]:
主持人包括各位网友以后可以参观我们的大棚。大棚是一个循环经济,大棚的堵头可以养猪,养猪的目的,猪是一个副产品,猪的粪便,集中到下面沼气池中,供日常生活用沼气,沼气的残渣是很好很好的肥料,而且猪在大棚里呼出的二氧化碳供蔬菜进行光和作用。我们讲减排,把二氧化碳当恶魔,其实二氧化碳有很多用途。
· [主持人]:
在蔬菜大棚里,这是满足光和作用的良好条件了。我看到一个资料,榆树市去年有一个园区被评为“全国蔬菜标准园”,这个“标准”更要在实际生产中来严格执行和把握了。
· [李国强]:
是的,这个是农业部评的。我们今年还要申请国家标准园,一定要生产绿色蔬菜,我们的蔬菜是绝对没有化肥的,而且农药是很少的。我们使用的是一些生物农药。
· [李国强]:
最后一篇文章,我们做酒的文章。我们已经被国家食品协会授予榆树市中国北方酒业基地。这个牌子2007年发给我们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问吉林省有什么酒?大家肯定会想起榆树钱、榆树大曲。我们榆树酿酒从1812年开。从县志里查到,1812年,聚成发烧锅开业,就是现在榆树钱酒业的前身,烧过榆树大曲、榆树钱,现在酒窖还保留着。我们有一批专业的人员。
酒的产业本身也是一个粮食深加工产业,它是粮食转化的。粮食变美酒,都是由高粱、玉米转化酿成的酒。酒的产业,我们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吉林省小有名气,榆树钱、吉久王、榆树神都是吉林省比较出名的,但都是区域性比较有名,还没有走出省。在省外没有影响力,许多人讲吉林省有好酒,没有名酒。
· [主持人]:
我们在推进本地产品、品牌的时候,比如说酒业,相邻的县市也有在推进和发展的,有产业趋同的倾向了,我们又怎样突出品牌的优势?
· [李国强]:
作为酒,为什么吉林省做不起来酒业呢?我们也不是缺乏资源,也不缺乏人才,我到榆树市以后,我仔细做过调研,酒是资金的大投入。酒的大资金主要是营销环节,营销费用是巨大的,过去山东有一个酒,叫秦池,当时全国都喝秦池酒,中央电视台,90年代初,能拿6000多万做广告。我们其中一个榆树神的企业,在2007年拿了2000万搞市场营销。投进市场海洋,几乎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 [主持人]:
现在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更多是企业的投入?
· [李国强]:
企业做的。我说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多数都改制,是民营的了,政府不可能投这个钱。而我们民营企业实力还不够,决定它承担不了这么大的营销费用。所以,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瓶颈。根据榆树的特点,我们提出打造酒业基地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积极培育现有品牌,给予各项政策的扶持。比较欣慰的是,前天榆树钱酒的品牌正式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申请验收。第二,快一点见效的话,就是敞开大门办酒城。积极引进外地一些知名酒业来榆树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引进全国比较知名的,第一个引进四川丰谷集团,在全国酒业应该占前十名,在北方市场份额不是很大,但是在长江以南市场份额很大。丰谷酒业已经正式在我们这里建厂投产。而且,丰谷现在打造高端品牌,长春人自己的酒,叫“长瑃液”,是一个高端酒。前天,我正式接待金六福集团,要在我们这里投产。金六福仅次于茅台、五粮液。我们敞开门办酒业,把一些实力大的酒业引进榆树,全国其他的酒品牌,积极引进榆树。几年之内,榆树市的酒类将走向全国。
这全是围绕我们自己的优势,不是优势的,想都不想。我们就围绕这七个方面做文章,既没有威胁粮食安全,工业又有所发展。
· [主持人]:
李书记刚才的介绍,对本地的资源如数家珍,充分结合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和现代的产业结构调整来确定榆树市的发展战略。我们来看几个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建立产品批发集散中心,逐实现城市蔬菜供应基本自给自足”,刚才您讲农业发展中也提到,蔬菜属于园艺特产,是供应餐桌、保障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报告中提出的“逐步实现蔬菜供应基本自给自足”,您看来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 [李国强]:
就榆树县域来说,应该用不上三年,我们就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接下来的目标是围绕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做好蔬菜供应。我们提出十年,要达到户均一个大棚,如果了实现户均一个大棚,就我们市的蔬菜产量,保一个长春市的蔬菜供应是没有问题的。
· [主持人]:
已经有这样好的发展基础了,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当前重点解决的?
· [李国强]:
资金是一个方面,目前,我们搞了园区化,几十栋、上百栋,我们现在是小农经济,在征地、串地的时候很麻烦,也很费劲。我们的蔬菜也不是随意布局的,一般都布置在交通主干线上。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农民的,实际操作中就遇到很多问题,这块地我们看到适合搞蔬菜,但是农户一户不同意,就搞不了。这就制约了。
· [主持人]:
那么在推动规模化发展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 [李国强]:
我们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农民自己不同意,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就得换地。我们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办法。
· [主持人]:
还是多吸收有条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参与进来。还有其他方面的引导措施吗?
· [李国强]:
也不一定完全靠农民,我们今年成功引进两户大的企业进来,他们直接进入园区,他们把大棚建好,租给农民。也是市场化运作,社会资本可以往这里投,愿意自己经营可以,不愿意经营可以租给农民。这也是一个方式。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个长春的房地产开发,还有一个吉林的企业,已经投入到我们那里了。
· [主持人]:
刚才还有一个问题,您在介绍农业发展、农业加工业发展的时候,提出在引进其他大企业的同时,也在发展本地特色企业、培养传统优势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那么,榆树市在自主创新方面有哪些想法?
· [李国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进一步加剧,随着整个经济的一体化推进,一个企业要想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有核心竞争力,至于核心竞争力,你的竞争是别人模仿不了的。比如榆树钱酒,有一段时间市场低迷,有很多假酒,对我们冲击很大。核心竞争力的解释,大家有各种概念,但是我的解释就是别人模仿不了你,代替不了你。如果和别人都雷同,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个企业不会久远。榆树企业我没有搞过论证,我看过相关资料,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平均存活期不超过5年,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 [主持人]:
您在部署推动本地企业发展的时候,对于解决这样的瓶颈问题,有什么考虑?
· [李国强]:
主要靠企业自己,政府主要是给予扶持引导。还必须发挥企业自己主体的作用,在榆树来讲,已经不存在国有企业了。因为国有企业主要是在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上,国家控制。都是民营企业了,政府就是引导扶持,充分调动企业自己的竞争力,开发新产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主持人]:
今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强“三化”建设,您在刚才提到了发展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方面,还有一个推进城市化建设方面。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您觉得如何推动城市化建设?
· [李国强]:
工业化发展快了,肯定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物质条件、基础条件,形象一点说,是两个轮子。作为县域发展,目前来看,城市化的步伐还是比较慢的,我们129万人口,在县城只有26万,农村占100多万的人口规模,远低于全国、全省的城市化水平。全省已经达到40%多了。
· [李国强]:
作为榆树来讲,城市化的推进,我们主要提出一轴、两心。一轴:榆陶公路,两心:一个是县城,一个是五棵树大镇。县城这块,现在我们的规模,实际建成区已经超过2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6万。按照国家规划法,我们已经是中等城市了。国家规划法20万以上的人口是中等城市,50万以上人口是大城市,100万以上是特大城市。我们目前已经是中等城市。在县城这块,刚刚我们的两会期间,已经正式提出要建设西部新城,现在正在请德国规划院进行规划,推进县城的城市化水平。第二,五棵树镇,为什么把五棵树作为和县城并列的一个点呢?一是它得有产业支撑,只就城市化谈城市化,没有产业支撑是开展不了的。这些人进城干什么啊?都开商店卖东西?我刚才提到有中储粮、四川四海、上海汉德等这些企业都座落在五棵树镇。在京哈高速公路边上,交通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我们过去也探讨过一个观念,榆树市的县城应该座落在五棵树。但是没有省里大的支持,我们自己办不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我听说省发改委已经做一个正式课题,在五棵树建一个节点城市,在某种程度是不是建设一个地级城市。我们到南方,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大城市。长春、哈尔滨,300多公里范围内,没有一个节点城市,所以说应该布局一个这样的城市。这个节点不光有五棵树镇,还有扶余的陶赖昭镇等。我们积极打造五棵树镇,已经列为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试点镇,在第一批25个镇列为第一名,省里给我们协调6000万的贷款。我们的城市化,主要有两个重要的点。其他的还有重要的节点乡镇,比如新立镇、泗河镇。现在的城市,我认为我们的城市化,过去过分强调了大城市,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建设,因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城市化进程说白了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这是最通俗的说法。我们的农民还是8亿,出去务工的劳动力也就5%左右,我们剩下20%,还有解决这些人的问题。
· [主持人]:
突出打造中心城市,比如五棵树镇,这个也列入省级“百强镇建设”规划,将得到省级的大力支持。您也提到榆树市还有100多万人口在农村,列入省级强镇建设规划的有3个,那么还有二十几个乡镇没有列入,在统筹县域内乡镇发展、推进其他乡镇协调发展建设上您有什么想法?
· [李国强]:
我们不可能齐头并进,还是以片为单位。我们布局了几个卫星镇,五棵树处于西南部,东南角摆一个新立镇,东北部摆泗河镇,西北部摆一个弓棚镇,通过这样的布置,使其他几个乡镇在工作、生活方面向这四个镇靠近。
· [主持人]:
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您提出,城市化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没有产业的话,城就是空城。在推动乡镇建设的时候,榆树在发展乡镇企业上有什么做法?
· [李国强]:
现在我说的四个卫星镇,主要围绕商贸业发展,我们现在不主张在乡镇除了工业园区之外再发展工业,绝不能再搞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工业化,这些不利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这几个卫星镇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为周围的老百姓搞商贸服务,不主张搞工业。
· [主持人]:
工农业发展、经济进步最终的目的是服务老百姓、服务民生,吉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民生,榆树市在保障老百姓生活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成效?
· [李国强]:
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是没有问题了。但我个人的理解,经济发展是手段,不是目的,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计,经济发展是为这个服务的,如果我们的GDP、财政收入不能改善老百姓的民生,我们认为这种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为了GDP,导致环境的污染,为了创造GDP,搞一些不好产业的发展,这就是损害老百姓的生活。这样的GDP,我们宁可不要,不但不能为老百姓造福,还为老百姓造祸。
因此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家把就业当民生之本,没有就业,生活保障很难,但从长远角度,民生第一位是教育,而不是就业。教育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随同解决了。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二元经济,除了经济的二元不用说了,还有一个很大的二元,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城里的孩子受的教育就好。我是纯农民的孩子,我是从农村一个普通中学考上大学的,如果我现在考不上大学,我可能是种地的。
· [主持人]:
就现在看,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还是享受不到很好的教育条件,目前从全国来看,都是这样的体制结构。榆树市在突破现有教育结构上,有什么做法?
· [李国强]:
教育问题是一个慢工夫,想很快建立,是很难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教育有一个提法,县级为主。县域经济,尤其农业大县,整个收入很少,农业税取消,税收更少。如果教育以县为主,就缺乏财力的投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榆树市主要抓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改善硬件条件,这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虽然有一些大的发展,中心镇的中心校的硬件设施,小学、中学都可以了,这几年国家投入也不少。但有一个更弱势的,就是村小,榆树338个村只有306个村小,到各个乡镇调研的时候,我必看两个问题,一个让当地提供一个办学条件最差的村小,另外一个是敬老院。一个当地的政府,村小是管孩子的问题,敬老院是管老人的问题,这两件事不搞,就不能说是做到执政为民。“村小”来看,硬件设施极缺乏。许多村小,没有体育场,甚至连一个篮球都没有。
· [主持人]:
政府报告工作中,提到要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基础设施的改造。省一级的财政有很大的投入力度,县级政府在教育发展上有哪些配套举措?
· [李国强]:
我们在2007年已经筹集1500万元资金,一举改造了50所村小。因为学生很少,有30万资金就能建设一个很好的村小。我们一年就改造了50所村小。这次国家和省里出台了政策,一些地级危房必须消除,这次陈至立委员要求学校的房舍必须有抗七级地震的要求。我们感到很欣慰。
更重要的是软实力,就是教师的水平。教师严重超编,在2000年,有几千教师都同时下岗了,现在还有1000多名教师还在待岗,没有上岗,榆树市要调整老师,只有三分之一的老师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其他的都是民办转过来的,这些人虽然兢兢业业在教育岗位上,但是年龄的老化、经验的老化,我们想解决很难。一方面,不但涉及钱的问题,新增老师新增开支,钱我认,但新老师没有编制。所以这个方面,我在多个场合呼吁,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不单单局限在编制问题,去年国家出台特岗。没有我们榆树市,我们也在积极争取。
农村这么缺乏老师,现在很多师大毕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这很不对称。农村条件艰苦,很多人不愿意去。但是我觉得利益可以调整,利益的问题就通过利益调整,政府能不能把这些没有找到工作的师范生,尤其师大毕业的学生派到农村去,利益调整很简单,落户到长春,到榆树等乡村去开展教育工作,也再给一份报酬,肯定愿意去。否则,一耽误就是一代人。
· [主持人]:
除了国家和省里的统一特岗招聘计划,从县级政府的层面看,有没有特殊的招聘计划?或者对现有的在编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与各大高校合作,从现有基础上提高师资力量?
· [李国强]:
我有一个困难,外边还有1000多教师待岗,去年我们从3000多人中,录用了1398人。今年我们从待岗里还要挑选一部分,如果没有待岗的人,我们就可以直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如果我直接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而不从待岗的人中挑选,将会引起社会矛盾。
我们的老师和长春许多学校都有共建关系,8000多人,通过这个办法,一些骨干教师起到很大效果。但是毕竟能参加的人还是很少。我们和长春市积极推进这件事,尽可能把现有资源提升,还要补充新鲜血液。我认为提高教师师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比建房子、改善硬件还重要。
· [主持人]:
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不仅是这一批,更应该是教师人才的“进入”和“流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 [李国强]:
谈到民生,我把教育放在第一位。第二个是住宅。现在热门话题,翻开所有网络、报纸,每天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安居,不可能乐业。我们现在是人到中年,想当年,我们参加工作,没有房子的苦处,我本身也是历历在目,我结婚时没有房子。没有房子,能乐业是很难的。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房地产过度市场化了,导致房子价格急剧攀升,使很多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人对住房支出达到望尘莫及的程度了。住房对各级政府也是一个矛盾,因为住房里,价格提升的比较快,一个原因,我作为一个地方党委得说实话,不管相关部门说房地产泡沫有多项因素,我认为土地因素是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我希望我的土地价格高涨,然后我大量的卖土地的钱可以从事各项事业。同时,地价上涨必然导致房价上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不应该把效益放在第一位,把经济效益放在首要地位,过分依赖土地财政,政府的出发点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就有可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了,就肯定房价暴涨了。
老百姓的房子怎么办?不应该一刀切。中国的房子供应,该市场的市场。对于中下等,包括中等生活水平的人,政府要保证住房。我去年去了一趟新加坡,新加坡的住房保证,87%的是政府提供房,就是中国的经济适用房。13%的人住高档房子,政府是不管的。但现在我们的老百姓房价高。因此,第一要解决弱势群体。从榆树市来讲,我们作为一个县级市,一年建了748套廉租房,直接从开发商买回近百套廉租房。整个提供量,达到35000米。省建设厅厅长亲自给我们发钥匙。这些弱势群体要靠自己买房子,不可能圆梦。我们卖给老百姓是700块钱每平,他们还掏不起,那这个房子就低价租给你,象征性地收点租金。进一步扩大,建经济适用住房,为弱势群体解决掉住房问题,进一步扩大到中低收入水平。中低收入水平,也不要靠市场力量,我作为县委书记,我住的房子就是集资建访,如果按照市场价格,不贷款我买不起。全国房价4600,4000块钱一套的房子,六、七十万,不贷款,我们一年工薪也就五、六万块钱,我们这个层次买房都发生危机了,何况其他层面。政府提供房子的保障一定要扩大,把这些保障提供了,其他的别墅、高档住宅,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供应和价格了。
· [主持人]:
还是应该分门别类,区别对待。一方面,加强政府扶持力度,逐步扩大保障住房的供应层次。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力度了。
· [主持人]:
刚才谈到教育、住房保障,您提到去村里调研,还要经常看看养老院,很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有网友留言:榆树市的大坡镇西山村已经开展了新农保试点,请问新农保试点什么时候能够在全县真正推开?
· [李国强]:
新农保作为一个试点,国家拿出县级行政单位的10%作试点,我积极争取,亲自找相关领导,把这个试点落在榆树,但最后没有落在榆树,落在长春市朝阳区。明年我们还会积极争取,让我们县、乡的农民退休后能领到养老金。虽然没有争取到试点,但在西山村我们市自己掏钱搞了试点。
· [主持人]:
看出李书记在推动民生改善方面的决心和力度了。那么由县本级财政投入的试点看,规模怎么样?
· [李国强]:
自本级搞的试点,大约是700多人。基本养老,每个农民55块钱。60岁以上老人不用交钱。其他的交钱,交15年。超过60岁,一分钱不交,就可以领。这个钱都是我们拿的。这里也呼吁国家,把这个试点尽快铺开,农民问题,中国包括许多问题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如果解决不掉,不但对农民不公平,社会上也会有很多麻烦。
· [主持人]:
就试点的村,几百人参与情况看,反响怎么样?
· [李国强]:
群众举双手欢迎。60岁的人能想到吗,党和政府确实是亲民爱民,过去不敢想的农业税取消了,现在一分钱不用交,超过60岁,虽然现在是少,但逐步会提高的,不叫养老金,领点生活费,这是过去农民不敢想的。
· [主持人]:
这个网友问,新农保什么时候在榆树市全面铺开?
· [李国强]:
我们县市本级的财政还是有限的。我们正在积极申请国家和省级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我们也期待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榆树市的农民能早日享受到这个政策阳光雨露的滋润。
· [主持人]:
还有网友提问,李书记您好,我们听说榆树市的公务员招收严格,公务员是能够服务民生的关键环节,请问,李书记,2010年在招收公务员方面有哪些考虑?
· [李国强]:
我们榆树市从去年开始,已经有10年没有招收公务员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有编制,第二是没有资金,所以导致断层。我是67年生人,今年43岁,局长里除了团委书记比我小,好象没有比我小的了。我们的干部严重老化。根据这个情况,我们从去年开始每年要招收30名公务员,今年已经报上去了,报上去大致20几名公务员,此外我们还接受一些选调大学生。我们欢迎有志参加公务员的人员到榆树市报名,当然得经省人事厅统一组织、统一考试。
· [主持人]:
谢谢李书记。您和网友交流了县城统筹发展的具体做法,下面,请李书记对关心榆树市发展的网友们说几句话。
· [李国强]:
各位网友,我刚才讲了,榆树市是农业大市,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改善老百姓的民生,各位网友,尤其是榆树市网友,请你们放心,我们会为榆树市的美好未来贡献我们的能力,我们有信心把榆树市建成吉林省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我相信这一天,经过我们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远。
· [主持人]:
好,谢谢李书记,也希望以后再有机会,把您的好的建设思路,在实践中遇到的经验和问题,与广大网友继续交流。
· [李国强]:
好,谢谢主持人。
· [主持人]:
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谢谢!